王卓杰
(遼寧省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15)
地方文獻是指記錄有某地區知識的一切載體[1]。廣義的地方文獻泛指本地方的一切資料,表現于各種記載形式,分史料、人物、出版三部分;狹義的地方文獻指地方史料,即內容上具有地方特點的一切出版物。
公共圖書館利用地方文獻開展咨詢服務有著悠久的歷史,現在公共圖書館的很多信息服務都是利用地方文獻開展的。諸如制定地區發展規劃、開發地方資源、規劃人文旅游、修復保護名勝古跡、傳承民族文化、研究地方歷史人物、編纂地方史志,以及日常的政策咨詢、地方統計資料、個人家譜族譜等都離不開地方文獻。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信息服務工作大有可為。
公共圖書館積累了大量的地方文獻資料,是館藏文獻中一種獨特的資源。許多省、市甚至縣級圖書館,都把地方文獻作為本館的藏書重點,加之很多省、市、縣政府和宣傳部門明確規定凡本地出版機構和機關、團體編印出版的書刊資料,都應繳送本地圖書館,使征集地方文獻工作有了政策保證。公共圖書館對地方文獻的系統收藏為開展地方文獻信息服務提供了有利的文獻保障。
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的服務應該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但公共圖書館總是處在一定的地理區域內,并主要為該地區公眾提供服務[2]。如地方社科研究和黨政領導部門決策的需求等決定了信息服務必須具有地方特色。事實上,在公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中,地方文獻利用率較高,地方文獻信息服務比例較大。隨著各個領域學術研究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借助地方文獻從事各學科研究。圖書館應該加強地方文獻信息服務意識,這對一個地區形成有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心,弘揚地方文化傳統,促進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意義重大。
幾十年來,各地公共圖書館都在不同層面開展了地方文獻信息服務工作,如利用地方文獻編制了大量的書目、索引、文摘、題錄等,也開展很多專題信息服務,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首都圖書館地方文獻部的專題文獻信息服務為圖書館開展地方文獻信息服務樹立了榜樣。遼寧省圖書館先后為大型課題《沈陽建城2300年大型珍貴歷史圖片展》、《一宮兩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抗戰時期遼寧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查》等項目提供服務,分別獲得省文化廳1998~2000年度、2001~2003年度、2008~2009年度優秀服務成果獎。筆者從事咨詢工作10年,參與的課題服務60%都與地方文獻密切相關。其中大型課題服務居多。
為黨政領導決策提供服務是地方信息服務中心——公共圖書館的重要任務之一。為黨政領導服務要以信息情報咨詢為切入點,以匯集科學決策信息為平臺,以提高領導決策能力為目標。如遼寧省圖書館編輯《信息之窗——網上看遼寧》,就是從網上搜集全國各媒體有關遼寧各個方面發展的評論性文章,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從中總結提煉出具有遼寧特點的規律性經驗,具體指導遼寧省的工作。地方文獻信息服務具有地域性與實效性相結合的特點。
地方文獻信息資源效用的長久性使之悖離文獻老化規律,有反復提供使用的信息價值,使得地方文獻在地方歷史研研究以及編史修志中具有獨特的作用。為史學研究、編史修志提供服務是地方文獻信息服務的主要方向之一。如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全國出現了修志熱,大量的修志人員涌入圖書館,使圖書館應接不暇,地方文獻的利用達到了一個高峰。遼寧省圖書館于2009年為《中國共產黨遼寧歷史》的編撰提供非常周詳的信息服務,堪稱利用地方文獻資料的典型案例。
地方文獻記錄并反映地方文化,地方文獻信息服務則反作用于地方文化和地方精神的塑造。地方文獻信息服務要用科學發展觀來規劃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弘揚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為地方文化的科學調節和地方新時代精神的塑造服務,增強區域群體的凝聚力、向心力。如2000年遼寧省圖書館與新華社遼寧分社合辦《沈陽建城2300年大型珍貴歷史圖片展》,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展覽圖片80%來自館藏地方文獻資料;2006年遼寧省圖書館為沈陽金融博物館籌辦東北金融展覽提供了可靠而翔實的資料,觀眾參觀后給予較高評價。
中國各地區有著豐厚的非物質文化土壤,孕育著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隨著我國申遺工作的開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引起了全社會的重視。對于發掘、收集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共圖書館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公共圖書館系通過文字、圖片、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各種方式,對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獻信息進行真實、系統和全面的記錄并有效地組織與管理、利用[3]。如2003年遼寧省圖書館為“一宮兩陵(沈陽故宮、沈陽北陵、沈陽東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提供信息服務,使申報檔案更加完善豐富,更具有說服力。為沈陽市“一宮兩陵”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做出應有的貢獻。
大到地區的宏觀經濟決策、發展規劃、開發地方資源、規劃人文旅游、發掘地方特色,小到撰寫論文、工作聯系與就業、家庭投資指南等許多經濟活動都離不開地方文獻。服務當地經濟建設也是地方文獻信息服務的主要方向之一。如湘潭市圖書館利用館藏湘蓮資料,與當地湘蓮研究專家、學者、科技人員一起,對館藏湘蓮資料進行專門的開發研究,編印了《湘蓮栽培及初加工技術》。還組織人員編輯出版湘蓮的書籍《中華蓮文化》,收錄了上千條湘蓮產品配方和制作方法,對湘蓮的栽培及系列產品開發起到了積極的作用[4]。
科研目的是要揭示某種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最終為經濟建設服務??蒲行枰玫胤轿墨I資料。如深圳圖書館對地方文獻的讀者需求進行調查,表明自然資源與人口文獻的需求占一定比例。用戶一般是研究者、投資者或城市發展規劃者,他們需要掌握自然資源及地理環境的相關資料、人口變化情況及分布狀況。甘肅省圖書館為蘭州大學袁林教授服務,提供文獻490余種。袁教授完成的《西北災荒史》,記載了從上古至1949年間西北五省區所發生災荒的翔實資料,該書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這部著作引用文獻書目685種,甘肅省圖書館提供的館藏地方文獻占2/3還多。
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多數處于為“他人作嫁衣裳”狀態,地方文獻信息服務也是如此。這種狀態導致服務被動,缺乏主動。地方文獻信息服務人員應拓展服務觀念,運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變被動服務為主動參與,在服務過程中尋求機會,使圖書館的信息服務不只是“作嫁衣裳”,還要“穿嫁衣裳”。如遼寧省圖書館在新華社遼寧分社委托的《沈陽建城2300年大型珍貴歷史圖片展》查找圖片課題中,積極參與,向用戶提出圖片展覽的整體脈絡并寫出圖片說明,得到用戶認可。最終由開始的委托服務變成雙方合辦展覽。用戶為編撰《名城印象——沈陽建筑圖史》一書委托查找沈陽老建筑照片。由于對這方面資料情況較為熟悉,積極向用戶提出建議,用戶非常滿意,并邀請我們撰寫詞條,參與該書的編寫工作。為此我們撰寫詞條幾萬字。咨詢員力爭參與到用戶項目中去,進而能夠展示咨詢員的專業功底,提高咨詢員的自信心和工作熱情,使服務水平上升到一個新高度,提高了圖書館的知名度。
在地方文獻信息服務時,文史專業基礎知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我們在為出版社編制《奉天通志》人名地名索引時,就需要一定的古漢語、歷史、地理知識,沒有相當的專業知識就不能很好完成任務。專業基礎知識是向讀者提供優質服務的一個重要條件,對于大型課題服務而言,顯得尤為重要。咨詢員不能把服務和專業研究斷然區分,專業知識要在服務中慢慢積累。應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與學習,倡導工作人員多自學,學習與自己業務方向相關的專業知識。也要把個人自學與圖書館培訓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與能力,從而提高地方文獻信息服務水平。
地方文獻信息服務過程中,咨詢員在滿足讀者需求同時,都會得到讀者需求信息。咨詢員要注重積累這種信息,敏銳捕捉需求信息,通過加工館藏資源,建立起需求和資源的聯系。如遼寧省圖書館館藏東北陸軍講武堂同學錄較為珍貴,查找此書的讀者較多。沈陽成立講武堂紀念館,委托我們查找相關資料。根據這些信息,我們決定深加工此書。現已建成數據庫,讀者可通過人名、字號、籍貫查找講武堂近4000多人的信息,讀者利用率較高。這個數據庫目前仍在繼續建設中。根據讀者需求建立起的資源庫不僅有特色,更為實用,而且開發了地方文獻資源,更能夠擴大讀者群,深化服務。
[1] 金沛霖.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2]曹海霞.試論公共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與服務.圖書與情報,2010(3):124-126.
[3]方逢源.關于地方文獻信息服務模式的探討.圖書情報工作,2009(10):96-99.
[4]李翠平.從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談地方文獻的開發與利用.圖書館,2007(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