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珍
(天津河西區少年兒童圖書館,天津 300202)
最早提出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是2005年10月11日,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該《建議》中提出了“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戰略規劃。從此“公共文化服務”這一概念逐步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2006年9月13日《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發布。其中關于“公共文化服務”已經專辟一章,并占據了令人矚目的優先位置。其內容涉及: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制和運行機制、維護低收入和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等一系列重點工作指向。
那么到底什么是公共文化服務呢?首先我們必須明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們國家目前提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廣義的公共文化服務可以概括理解為,政府和文化事業單位提供給廣大人民群眾的免費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實際上公共文化服務就是要建立惠及所有公民的文化福利體系,其核心是如何落實好公民的文化權利。
文化事業單位承擔了大量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而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中堅力量,它以公益性、公共性和開放性的特點來貼近群眾、服務社會,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在這里根據自己的需要平等地、隨心所欲地進行終身學習。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地指出了公共圖書館要堅持普遍均等的原則,形成實用、便捷、高效的服務網絡,縣(市)圖書館逐步實行分館制。因此,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構建,就成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2007年5月文化部在“全國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經驗交流會上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工作的意見”,要求大力加強延伸服務工作,努力提高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效益。
2011年文化部、財政部“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堅持公益,保障基本。免費開放作為政府的重要文化民生項目。”文化部長蔡武近期指出:“推進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是黨中央、國務院順應民心民意做出的重要決策,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做好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工作,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的重要手段,是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具體措施,是一項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是實施民生工程的重要內容,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舉措。”
天津現有市級公共圖書館兩家,區縣級圖書館30家,形成了遍布18個區縣的三級圖書網絡體系。天津市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積極開展面向社區、面向農村、面向基層的延伸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文化共享工程是構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工程,也因為它內容最豐富、傳播最迅速、服務最便捷、覆蓋面最廣,成為延伸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有效方式。2005年,天津市成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領導小組,制定了《天津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2005-2010年工作規劃》,其中明確提出了資源建設規劃、經費使用規劃和區縣分中心基層站點建設規劃。文化部還特將天津分中心鏡像點建設作為全國試點。
2006年8月,天津市共享工程建設工作全面啟動。鄉鎮、村基層點2007年底建成50%,2008年底全部建成。2007全年18個區縣支中心已全部建成開通并投入使用,完成了全市240個鄉鎮街和部分基層社區服務站點的建設任務。2008全年,在建成共享工程18個區縣支中心的基礎上,建成了泰達支中心、223個基層服務點,開通了共享工程天津數字頻道。至此,共享工程已覆蓋全市700多個農村基層點,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遍布城鄉,圓滿實現了比全國提前兩年完成的目標。
3.2.1 社區分館:天津圖書館社區分館的建設始于2002年,至2004年在全市范圍開設54家社區分館。分館建設采取市圖書館、區縣圖書館和街道社區三方合作的方式,市圖書館提供文獻資源,區縣館進行業務培訓,社區提供場地、人員、設備和日常維護經費,形成了多方共贏、社區居民受益的建設模式。
3.2.2 行業分館、專業分館:主動為各行業和各部門服務,是各地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另一項有效舉措。天津圖書館自2005年以來在全市公安系統開設了34家分館,還與武警、工商、殘聯等部門合建分館,并開設專門面向農民的農業圖書館。
3.2.3 流動圖書館:作為一項重點建設工程,近年來天津圖書館不斷拓展流動服務,積極開展了流動圖書館、流動圖書站、流動圖書車等流動服務,與陣地服務相配合,使圖書館服務惠及更多的基層群眾。天津圖書館從1998年開始購買專門的流動服務汽車,定期且有選擇性地為各流動圖書館送書,目前已建成流動圖書館53家。
3.2.4 一碼通網上瀏覽服務:2006年5月,天津圖書館網站開通電子文獻網上閱覽“一碼通”服務,開放了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的網上檢索和閱覽服務,嘗試面向注冊讀者開放公益性的電子文獻網上閱覽服務,實現了國內公共圖書館面向注冊讀者提供公益性網絡文獻閱覽服務的模式創新。加入“一碼通”服務后,讀者不必到館,坐在家里或辦公室,便可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絡,方便、快捷地閱覽國內7200多種學術期刊、1000多種報紙、6000余種電子圖書、300多家高校的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等數字文獻資源。
3.2.5 推出圖書借閱訂單式服務:充分利用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推出以特定讀者為對象的訂單式服務,建立讀者服務工作訂單登記制度。讀者通過填寫需求表或登錄專門外文圖書選書網絡的形式,將圖書借閱需求傳遞給圖書館,由圖書館及時采購圖書并提供優先借閱、文獻檢索、遠程咨詢等方面的服務,實行按需供書。訂單式服務實現了圖書館與讀者的聯動,優化了館藏文獻資源結構,增強了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截至2008年底,天津圖書館已建立社區分館56個,各類行業分館81個,建設流動汽車服務點53個,共計190個服務點,為社會公共資源更好地服務大眾探索出一條新路。
從以上天津公共文化圖書館(成人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采取的措施和收到的良好效果來看,少年兒童圖書也亟需完善自己的工作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發揮自身的作用。由于在我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項全新的嘗試,少年兒童圖書館怎樣融于目前我們構建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更好地為少年兒童讀者服務,是一個值得普遍研究和深入探索的新課題。
少年兒童圖書館是我國公共圖書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經費同樣來源于國家撥款。從某種意義上說,圖書館的一切文獻和設施均是國家所有,因此,無償為少年兒童提供服務也是理所當然的。但從目前情況看,有些少年兒童圖書館為了盈利,把大部分的館舍出租。還有的熱衷于舉辦各類收費的培訓班,而把圖書館的主要工作放到了次要位置,而公共文化服務強調的是建設能夠惠及全體公民的文化福利體系,因此,少年兒童圖書館要想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發揮作用就一定要堅持公益性宗旨,建立為廣大少年兒童實施公益性服務的體系。對少兒讀者實行免費服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國際社會發展的趨勢。我們只有順應潮流,努力做好公益性服務的各種工作,才能讓更多的小讀者享受到少年兒童圖書館帶給他們的便利和滿足。
少年兒童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方式主要是提供單一的借閱服務,一般是等著讀者上門。由于我們幾十年一貫的服務方式與現行的學校教育體制存在的明顯不吻合現象,致使大部分的少年兒童無暇光顧少年兒童圖書館,少年兒童圖書館大部分時間門可羅雀。這就要求我們改變服務方式,積極完善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少年兒童圖書館延伸服務,增強輻射能力,擴大服務覆蓋面,為少年兒童提供多元化、個性化服務。
少年兒童圖書館要想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讀者,必須面對所在的區域,擴大延伸服務領域,對于不能到圖書館借閱的少年兒童,要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延伸服務,充分發揮兒童圖書館公益事業的作用,這也正體現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原則。例如:可以在少年兒童較多的社區、學校、幼兒園開辦分館,送書下校。有條件的還可以購置流動送書車開展送書服務。只有不斷擴展服務范圍,才能充分發揮少年兒童圖書館的職能作用,把公共文化服務落到實處。
讀書活動是少年兒童圖書館服務工作最直接的體現,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適宜少年兒童個性的發展,它能啟迪孩子們的思維,激發他們的讀書熱情。因此,少年兒童圖書館應結合少年兒童的特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寓教于樂、新穎活潑、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知識競賽、讀書征文、新書講座、故事會等活動。還可以定期組織少年兒童進行實踐活動,豐富閱讀內容,擴展他們的視野,使他們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和重要,從而吸引更多少年兒童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
[1] 陳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深圳: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2006.
[2] 李戈.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研究.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0.
[3] 王薇.試論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公益性發展方向.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