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檸
(遼寧省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15)
遼寧省圖書館是省級綜合性公共圖書館,是向社會公眾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公益性學術性社會文化教育機構,是遼寧省的藏書中心、書目查詢中心、圖書館間協作協調及業務研究與交流中心。它代表著遼寧省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最高水平,是遼寧省圖書館事業發展和文化繁榮的象征和標志。在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背景下,在遼寧省政府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建設已破土動工,將于2013年面向社會開放。然而如何將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圖書館事業發展理念、管理技術融入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建設實踐卻是一個重大的亟待解決的課題。筆者現結合圖書館工作的實際以及圖書館事業未來發展趨勢,就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建成后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規劃問題提出幾點構想,以供實踐參考。
遼寧省圖書館現館舍于1989年開始興建,1997年底竣工,1998年8月15日正式對讀者開放。建筑面積33000平方米,其中,閱覽面積9150平方米,閉架書庫面積7515平方米,閱覽座位1200個。
遼寧省圖書館現有館藏總量達500余萬冊(件)。其中,館藏中外文圖書440萬冊(古籍56萬冊),中外文報刊50余萬冊,視聽、縮微制品等13萬件。持證讀者12萬人,年接待讀者100萬余人,借閱文獻200萬余冊。目前年入藏新書27萬余冊,年訂中外文印刷型報刊近6000種。建成地方特色數據庫的38個,數據資源總量超過20T。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對公共圖書館提供全方位、現代化服務的要求日益提高,而目前遼寧省圖書館在館藏保護手段、藏書空間、閱覽面積、閱讀環境、基礎設施、自動化水平等方面已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尤其是在信息轉換、數字化存儲、聯機檢索、網絡通信、信息應用和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均遠落后于國內同行業的先進水平。
有鑒于此,建設一座具有一定規模和現代化水平的、具備綜合服務能力的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已刻不容緩。
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建筑總規模為10萬平方米,規劃設置閱覽座席7000個,藏書能力達到1000萬冊,日均讀者接待能力超過1萬人次。設有兒童圖書館、殘障閱覽室、省文化資源共享工程中心、專家研究室,以及報告廳、展覽廳等。遼寧省圖書館新館作為遼寧省文化建設重點工程,將根據遼寧省文化事業發展的需求,按照建設東北最好、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定位,努力打造開放的信息共享空間。主要面向公眾,面向科學研究人員,以信息化為基礎,提供便利、高效和人性化的借閱服務,使遼寧省圖書館新館成為一個融學習閱讀、信息交流、文化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具有鮮明時代風格和遼海文化蘊涵的現代化圖書館;使之成為代表遼寧文化形象的標志性建筑,進而成為遼寧省重要的知識信息樞紐和精神文明建設基地。
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在功能布局的規劃上凸顯以“用”為主、以人為本的理念。采用世界通行的“模數化”設計,大空間、無間隔,讀者借閱區和藏書區盡可能的統一層高、統一荷載、統一柱網,使其可以靈活應對未來的發展變化。在服務方式上,采用“圖書超市”的管理模式,以開架為主,實現藏、借、閱、咨詢、管理的一體化。在功能布局的設計上,既保證各主要功能區的相對獨立,又緊密相連,靜區、較靜區和鬧區分隔明晰,互不干擾。
主要包括特藏書庫和流通書庫。為了便于文獻資源的使用、管理和保護,新館將在各類書庫周圍設立主題閱覽室和專題研究室,為廣大科學技術研究人員配備功能齊全的服務設施,使他們能充分利用遼寧省圖書館豐富的文獻資料,專心致志地從事科學研究。在古籍保護方面,庫房將一律采用密集書架,恒溫恒濕,同時增設珍品陳列室、古籍修復中心、古籍閱覽室等,爭取建成一流的古籍收藏、研究和保護基地。
集閱覽、外借、典藏為一體,以全開架式公眾閱覽服務為主,讀者可以隨意落座,可將5~8年內的數百萬冊新書實行開架閱讀。其中,兒童圖書館將形成獨立的空間區域。在功能上以未成年人教育為主線,形成少兒信息資源中心、課外閱讀指導中心、少兒問題咨詢研究中心和少兒閱讀與活動中心。殘疾人服務區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的要求,從整體到細節充分體現對殘疾人的關注與尊重。多媒體閱覽區將作為各種新興載體的展示陳列窗口,為讀者提供專業的視聽享受。
包括辦證、總服務臺、文獻檢索、信息查詢等。作為讀者進入圖書館后如何更好地利用圖書館所提供的基本服務設施。
主要包括展覽廳、報告廳和培訓教室等,設置在一層,具有相對獨立的出入口,并與主體相通,作為文化展覽、圖書展示、學術講座、知識普及和閱讀活動等場所,將成為廣大市民終身教育和學習的平臺。
主要包括中心機房、計算機網絡管理與維護中心、文獻微縮中心等。
主要包括文獻采編、加工、配送中心和圖書館業務輔導與協調中心等。
文化共享工程機房、編輯室、演播室、辦公室、會議室、資源保管室等。具有獨立出入口,保持與圖書館的相對獨立。
具備單獨入口,與主樓相互聯通。便于管理及對外聯系。
主要設置在地下一層,包括變配電室、電話機房、水池/水箱/水泵房、通風/空調機房、換熱站、監控室、餐廳等。
圖書館的工作貴在積累,重在服務,贏在創新,公共圖書館公益性和存在價值是通過服務于社會和人來實現的,其在服務過程中所形成的服務理念,是圖書館事業建設的靈魂,它直接影響圖書館的服務水平、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建設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空間變化與地理位置的遷移,無論從設施設備、軟硬件的現代化程度,還是從新館對干部職工的綜合素質要求以及讀者對現代化圖書館服務的需求,與現在相比都有著明顯的質的區別。因此,新館建成后,無論是從文獻資源的建設、流通、服務還是開放時間的安排、讀者活動的開展,包括各項管理,都應以讀者為本,在強化服務理念的基礎上,切實加以實踐。
從全省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的戰略高度構建遼寧省圖書館的文獻資源體系,努力保持省內中文文獻最全和電子文獻及外文文獻最多的大館地位。
4.1.1 完善保存本制度。在繼續完善出版物保存本制度建設的基礎上,研究并實施將新型載體文獻納入保存本館藏體系。
4.1.2 擴大古籍收藏。通過購買、交換等方式,擴大館藏古籍收藏,通過合作數字化、縮微化、合作出版等方式,收藏中國古籍的復制件。
4.1.3 擴充外文文獻館藏。增加外文文獻收藏品種和數量,重視科技文獻收藏和結構調整,形成學科專業全、語言種類多,印本資源和數字資源、實體資源和網絡資源互為補充的外文文獻保障體系。
4.1.4 搜集與保存網絡信息資源。對具有長期保存意義的中文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搜集與保存,如政府公開信息、數字出版物以及有價值的個人原創數字內容等,提供開放存取資源的統一發現服務。
利用圖書館物理空間,其他社會空間、互聯網、移動終端等各種渠道,拓展社會教育職能,以展覽、講座、培訓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社會公眾的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將圖書館建設成為公民文化休閑的公共文化場所。
4.2.1 為社會公眾提供便捷服務。為到館讀者提供借、閱、咨詢于一體的圖書館與讀者“零距離”服務,努力打造優質的環境與精細的服務。
4.2.2 為特殊人群提供專門服務。探索面向未成年人服務的新模式,探索為殘障人士提供方便有效的信息與知識服務的新途徑。
4.2.3 開展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講座、展覽、培訓及各種讀者活動,打造出富有個性、兼顧各個層面的遼圖講座、遼圖展覽、遼圖培訓,充分發揮圖書館的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職能。
在省內建立有效的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以技術手段整合省內各類型圖書館的自建與外購數字資源,并對其進行有效組織、整合、知識挖掘,利用移動通訊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搭建起滿足不同服務需求的全媒體數字圖書館服務體系。
4.3.1 建立網上學習園地。為公眾提供方便的虛擬多用戶學習環境,提供以提高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為目標的學習平臺和課件,支持公民終身學習。通過整合網絡閱讀資源和提供閱讀服務,建立網絡閱讀園地,為公眾提供豐富的網絡閱讀資源,使遼寧省圖書館成為網絡讀書活動的重要陣地。
4.3.2 開展高水平、專業化的信息咨詢服務。從跟蹤重點課題和重大建設項目的需求入手,利用館際互借、文獻傳遞、虛擬參考咨詢等服務方式,加強與面向重點教育、科研與生產單位的聯系,主動提供深層次、專業化的信息服務。
4.3.3 建立省、市、縣三級文獻服務體系。探索總分館制,多途徑發展縣以下基層服務網點。在農村的鄉鎮、村莊和城市的街道、社區建立基本的閱讀設施,就近、就便地為公眾提供服務。積極配置流動服務設施,解決基層群眾看書難的問題。
進一步拓展與國內外圖書館界的交流與合作,擴大資源共享的廣度與深度;發揮省圖書館在省內圖書館界的龍頭作用,加強學術交流、學術研究與行業協調,增強行業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積極參與中圖學會與國際圖聯等組織的工作與活動,尋求有實質性內容的國際性合作項目,展示我省現代化建設成就。
在事業發展政策環境不斷優化,經費投入明顯增長的背景下,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營造一個良好的事業發展環境。
4.5.1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聘任制”,堅持競爭性選拔干部的工作機制,加大干部聘任與考核過程中群眾評價的參考比重。
4.5.2 完善崗位管理。按照因需設崗,分級管理,擇優聘用,強化考核,同崗同酬的原則,規范崗位管理,實現崗位管理與薪酬管理、績效管理的有機結合。
4.5.3 理順業務流程。根據事業發展的需要,對現有業務流程與組織架構進行優化,實現數字圖書館建設與圖書館傳統業務的有機結合。加強對部門工作的績效考評,逐步實現部門績效考評與經濟獎懲掛鉤。
4.5.4 推進社會化管理。繼續推進后勤服務的社會化改革。探討多種用工方式,倡導志愿服務,創新社會化用工模式,擴大部分業務工作的外包,加強外包工作管理。
4.5.5 加強安全保衛工作。繼續完善各種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項安全應急預案。建設館區全覆蓋的智能化技防設施,加強保衛隊伍建設,提高安保人員的整體素質。
圖書館新館建設絕對不是簡單的地理位置的遷移,也不是簡單地將舊館的藏書、設備及功能移植到新的館舍,我們應該準確了解和把握現代圖書館的建設理念以及當今世界圖書館建筑發展的狀況及趨勢,以戰略的眼光和務實的精神,將世界先進的辦館理念、管理模式、信息技術、建筑理念、建筑規范等與本館建設的實際有機融合,融會貫通,統籌規劃。我們期待著遼寧省圖書館新館將世界圖書館建筑藝術潮流與世界先進的圖書館管理理念、服務理念融于一體,成為遼寧乃至全國圖書館新館建設的杰作和典范。
[1]馬寧.從南京圖書館新館建設情況談公共圖書館服務理念的把握與強化[J].新世紀圖書館,2009(1).
[2]王素芳.現代圖書館理念的應用與章顯——《城市圖書館新館建設》讀與思[J].圖書館建設,2008(3).
[3] 劉廣利.新館建設與現代圖書館服務理念實現[J].圖書館論壇,2005(3).
[4] 邊明麗,陳寶麗.新館建設與服務理念的構想[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