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瑩
(天水師范學院圖書館,甘肅 天水 741000)
張 瑩 女,1966年生,副研究館員。
通常所說的地方文獻資源,是指見著于文字、圖片、影像、實物等看得見、摸得著的史料和實物,它是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社會生產生活經驗的記載,是我們幾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神財富,即顯性的文獻資料。近年來,我國政府已開始意識到傳統文化及地方文化保護的重要性,出臺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特別是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文化軟實力建設是實現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基本要求,是滿足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2]隨著我國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的深入發展,各地文化遺產已經成為重要的開發對象,但這些努力還遠遠不足以遏制地方文獻資源的流失。[3]當今,面對著強大的文化潮流,地方文獻正在經受著巨大的沖擊。搶救并保護地方文獻資源是各類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校圖書館應以自身特有的條件積極構建挖掘、傳承和宣傳地方文獻的合理體系,將地方文獻資源中的顯性和隱性資源都整理成為系統知識。實現地方文化現代化轉換,賦予地方文化以時代精神,這樣才能使我們流傳了幾千年的地方文獻資源真正傳承下去,發揚光大,為社會發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
隱性文獻資源是中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著血脈相連的關系。在科技發達和知識密集型的沿海地區,科技競爭力有絕對的優勢,而對于天水這樣的內陸中等城市,應著重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天水是人文始祖誕生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地域文化之深厚居全國前列。有一些具有鮮活的靈魂、地方氣息特色的隱性文獻資源尚待挖掘和利用,著力文化軟實力的開發與研究,讓這種靈魂具有強大穿透力、感召力的隱性資源,在提升天水文化古城的知名度,打造品牌城市影響力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顯性文獻資源由于已格式化、系統化,易流通和模仿,相對而言,隱性文獻資源與其異質性且不易表達、流通和模仿而增強了其專屬性、壟斷性和獲利能力。對問題演化過程中的許多感悟和直覺,包含著豐富的思考、判斷的萌芽。[4]不流動的信息是不能實現價值的,不交換的直覺感悟將停留在原生態,思維的萌芽一旦成長,感悟和直覺一旦被激活和提煉,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一定的機制,就能使其顯化。隱性文獻資源必須被激活被升華,才能進入知識的殿堂,[4]才能達到廣泛共享的目的。只有不斷挖掘創新,才能產生新的發展力量,促進社會進步。
如果缺少對隱性文獻資源的發掘,現代圖書館知識管理便失去了服務的動能和發展的推力。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價值正是要對各種“知識資產”進行適應發展需要的盤活,其中隱性文獻資源的開發具有難以預料的潛能。[5]現代圖書館對隱性文獻資源的開發,將越來越成為從簡單文獻推送提供式的服務向高層次服務轉變的途徑,也越來越成為現代圖書館存在價值的體現和證明。[6]
往往人們所說的搶救人類文化遺產,指的就是有形的實物,而那些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正式及非正式出版物(包括書籍、手稿、報刊)等等,卻常常忽略了人腦中的文獻資源潛力的進一步挖掘和有效利用,這些相關知識是存在于地方賢哲們的頭腦中,尚未變成以文字符號落于載體上的知識,是無法通過客觀知識查尋獲得的,必須對這些隱性知識資源予以關注。
有些地方史研究的專家學者,兢兢業業地參與著地方史料史志的挖掘、考證、整理及編寫工作,甚至不計報酬。這些人有的一輩子一本正式的書也沒出過,可是他們的社會閱歷見聞、淵博的地方歷史知識,卻是一座無形的文獻資源寶庫,是一股隱形的社會文獻資源力量。他們當中不乏博學多才、思維敏捷的知識咨詢師,或某一方面的知識鑒賞師。這股隱形的社會資源,是有形的文字所無法替代的。高校圖書館應積極、盡快、有計劃地開發挖掘,有效地合理利用和搶救這些資源,讓這些隱形資源不再流失,得以傳承。
圖書館應聘請資深地方文獻專家學者為長期咨詢顧問,培養本館的地方文獻研究隊伍,借助社會力量推動圖書館研究隊伍的建設和研究水平的提高。首先,通過“師帶徒”的形式,選派2~3名館員作為咨詢顧問的學生。這些學生不僅要具備責任心、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并且熱愛地方文化,樂于無私奉獻,還需具備鑒賞力和創造力。制定研究方向和目標,通過資源調研、編輯大綱、資料整理、篩選,將原始的文獻資源加工整理成二三次文獻資源。其次,在圖書館成立地方文獻咨詢中心。將這支由咨詢師帶領的研究隊伍作為圖書館強大的地方文化研究力量,這個中心(室)應具備兩個方面的職能:①面向社會提供信息咨詢服務;②開展地方文獻的系統研究。
中心應提供以下形式的服務:①設立專門讀者熱線,通過讀者熱線電話,進行咨詢交流、解決問題,開展地方文獻咨詢服務;②建立“地方文獻咨詢在線”網站,將這個網站辦成本地區最大的地方文獻咨詢網站;③當面接待單位和個人的來訪咨詢服務;④為專題資料、專題項目提供策劃服務;⑤以“天水年華”、“文化天水”的形式發掘和整理地方文獻中的圖片資源,這些特色資源數字化以后,以年代為序,圖文并茂、全方位地向讀者介紹天水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天水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
天水師院圖書館應成為天水地域文化的集散地,它不僅是一個單純的服務機構,還應該是一個學術研究機構。其職能為:①對某一方面的專題資料進行編輯整理,使之系統化,為此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學科參考服務。可以根據某些重大科研課題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跟蹤服務,開展信息的檢索、整理、分析,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學術信息。直接參與二級學院的科研項目和本地的地方志、地方文史資料及地方人物等有關地方文化研究工作。②對地方文獻資源的二三次加工,例如,編輯出版《天水古今人物辭典》,成為系統、全面揭示天水古今人才資源的工具書;撰寫《天水編年史》,按時間順序將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如伏羲文化、秦文化、三國文化等串起來,系統再現天水悠久厚重的歷史源流;編寫《天水軼事》,應遴選大量的史料,鮮活真實地記述在歷次民族大融合中,所形成的獨具民族特色的民生狀態、風土人情和人文活動;編輯《民俗甘肅天水》,從區域社會文化,民間物質文化到民間精神文化,詳細記錄天水先民生活、農耕民俗、歲時習俗、民間文藝以及本土歷史文脈及變遷等。在圖書館的網站上專設《隴右文化》網頁,并創建圖文數據庫,對有意向的同學鼓勵其從事這項工作;將有關鄉土知識內容的作品收集成冊,以及增加有關鄉土知識的影像資料,與國家圖書館和地方圖書館建立有關鄉土知識的訊息傳遞網,積極弘揚與保護鄉土文化;校注古籍地方文獻。通過這一系列措施的實施,讓圖書館動起來,使靜止的資源活起來。
圖書館應對地方文獻的研究成果進行宣傳、挖掘,擴大學術成果的影響力,滿足用戶的需求。通過對信息的深層次加工,形成有獨特價值的知識解決方案和知識產品,把有價值的知識傳送給項目成果的使用者,使知識服務社會。[7]
主動跟蹤、分析應用項目成果將有哪些最終使用者,主動向成果使用者推薦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并動態進行跟蹤,建立知識檔案,發揮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各自的知識價值,在適當的時間將適當的知識傳遞給適當的用戶,即有效地發揮圖書館的作用,有效地解決用戶普遍存在的信息利用上的困難,提供某專題的研究現狀綜述或某領域發展的可行性論證等。[7]
可以將特色文獻資源適度加工,對地方文獻進行藝術分析、歷史評價、記憶傳承,以及文化和經濟的再創造,使具有潛在價值的文獻資源成為具有財富價值的商業資源,促使文獻資源盡快轉化為生產力,以帶動本地區經濟的發展。一個可行性的開發信息資源的方法是,將專題文獻資源內容形成一個個信息智囊,為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個體讀者、中外投資者提供相應的服務,[8]從而真正實現地方文獻資源的有效利用。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標志,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地方文獻資源是一個區域文化的靈魂。地方文化源遠流長,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軟資源”。使地方文獻資源研究為經濟發展助力,這還需要圖書館人不懈努力,不斷挖掘、整理并有效利用,才能發揮知識為經濟服務的作用,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
[2]張立文.挖掘傳統文化中的軟實力之源[OL].人民論壇,2007-10-15.
[3]馮凱悅.圖書館職業如何承擔起保護中國鄉土知識的職責[J].圖書與情報,2010(3).
[4]練曉琪.關于圖書館知識管理中隱性與顯性知識轉化及路徑[OL].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10-06-22.
[5]趙曙明,沈群紅.知識企業與知識管理[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6]朱建亮.論圖書館基本精神[J].圖書與情報,2010(3).
[7]劉冬梅,劉彥慶.高校圖書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服務策略[J].圖書與情報,2010(3).
[8]曹海霞.試論公共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與服務[J].圖書與情報,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