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穎
(廣州美術學院圖書館,廣東 廣州 510006)
學科導航是指以學科為單元,對網上的相關學術資源進行搜集、組織,使之有序化,并對其內容進行揭示,建立分類目錄式資源組織體系、動態鏈接、學科資源數據庫和檢索平臺,為用戶提供網上學科信息資源導引和檢索線索的導航系統。學科導航是為輔助學科信息用戶尋找網絡資源而誕生的,并以專家對網絡資源進行預先過濾、篩選、評價、組織及推薦的方式,達到節省用戶時間和精力的目的。可見,對資源的篩選性、組織性和針對用戶需求的有效指引性是學科導航的價值所在,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是學科導航區別于一般搜索引擎、網絡目錄服務的根本任務,因此對學科導航進行質量控制是學科導航建設中極為關鍵的一步。筆者以美術院校圖書館的學科導航建設實踐為例,總結了一些對學科導航進行質量控制的措施,以期為相似的學科導航建設實踐提供參考。
美術資源學科導航系統標榜其資源“高質量”的篩選性,所謂質量,可以理解為系統提供的產品能有多接近用戶滿意的程度,即與用戶需求有多相關、有多匹配。學科導航強調的專家人工選擇、質量控制[1],也是以“假設專家和著錄館員們都清楚了解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并相信他們會以此為基礎有針對性地挑選資源”為前提的。因此學科導航建設一開始就應先明確學科導航的服務對象是誰。美術資源學科導航系統在服務對象的定位上需要考慮:以公眾為服務對象還是只限于機構內部;是以學生教學為重,還是把教師科研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同的教學層次信息需求不同,是定位在本科生、研究生、繼續教育生,還是全部;服務對象有無與其長期需求不一樣的短期性科研任務急需學科導航的輔助;是否有第三方資助且必須服務于這些機構的既定目標等等。
在學科導航初建時,可通過對服務對象進行通用分析、問卷調查、訪談、信息產品消費分析等方式,充分了解他們的信息需求,以及他們使用學科導航期待的是什么;在導航上線后,可通過系統對用戶的查詢、瀏覽、收藏等線上行為的統計數據,分析用戶需求,隨時調整。
從各個層面指明學科導航的收錄范圍,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質量控制。
①學科視角:不同的使用者從需求出發,對“美術”的內涵和外延有不同看法,如是否包括跟視覺美術有關但又涉及到其領域的電視電影、建筑、城市規劃、媒體、表演、廣告、文化、文物保存等交叉學科?撰寫資源政策文檔時須完整覆蓋目標范圍,表述清晰,如有歧義須補充說明。
②資源類型:包括圖像庫、視頻庫、網上辭典與百科全書、文摘和索引、網絡導航、全文數據庫、政府出版物、學術動態、會議、研究項目、教學資源、工作室、教育與科研機構、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拍賣行、藝術企業、行業協會、搜索引擎、討論組、郵件列表等等。選擇時應注意用戶以哪類資源為重點?哪些是可以公開使用的?哪些是針對個人的,哪些只適用于機構?資源是臨時性的還是長久有效?帶廣告的網站能收錄嗎,或多少個以下廣告可以接受?
③資源來源:哪些信息來源對用戶是可接受的或適合的?來源于商業機構、交易網站、非營利組織和個人網站的資源全都收錄嗎?對于有一定政治傾向性的來源信息,若考慮收錄,應在著錄描述時加以說明。
④覆蓋范圍:地域范圍、語種范圍、時間范圍等。如沒有特殊要求,建議覆蓋范圍盡量廣,因當今美術師、設計師的工作環境大都以全球化為背景,其觀念應與世界接軌,而且美術資源中很大一部分是圖像資源,依賴直觀的視覺語言,語種障礙較小,廣泛的覆蓋范圍就變得很有價值。由于網絡資源的分布不均性,學科導航應在收全的同時注意平衡,保證每個局部范圍都有資源,并且是此范圍內精選的好資源。
⑤難度層次:收錄資源的難度層次需根據用戶而定。面向美術本科生、研究生或是專家學者,其收錄的資源應有不同的學術難度層次和側重點。
⑥用戶獲取:考慮用戶在獲取資源時是否需要額外的花費或步驟。如對用戶客戶端硬件、軟件環境有否特殊要求?對不同的網絡接入是否有所選擇?是否需要用戶注冊,是否必須線下簽訂使用協議?有沒有特殊需求的用戶?
⑦排除內容:如有必要,學科導航也可明確寫出不適合收錄的范圍。
在學科交叉發展、學科導航自身發展的不同階段,可以在保證兼容歷史數據的前提下修改資源收錄標準。對于一個持久的而又能與時俱進、滿意度高的學科導航來說,這種修改是必要的。
對符合學科導航收錄范圍的資源還要進一步地鑒別、篩選,挑選出當中最有價值者入庫。篩選標準可包括:①內容方面:適用性、權威性、準確性、全面性、獨特性、實時性;②形式方面:組織性、易用性、提供用戶支持、規范性、適當的使用技術、美觀性;③用戶體驗方面:穩定性、信息集成度、網站集成度、系統集成度;④滿意度:資源在目標用戶中的滿意程度。
在建設實踐中,由于網絡資源總是不平衡的,有些學科的資源相對缺乏,篩選時挑些重要的標準基本符合就行,否則學科導航就起不到指向相關資源的作用;而有些學科則可能資源太多,需要提高標準篩選出其中最好的幾種。
美術資源學科導航發現新資源可以有以下途徑:學科專家博客、相關機構的官網、相關從業人員的網址收藏、其他的學科導航、專業網站的資源通報、社會性書簽、郵件組、網站通報服務、搜索引擎、新聞組和論壇、網絡代理、RSS訂閱、網站鏈接、紙質參考書以及本學科導航的用戶推薦等等。有的學科導航系統可結合機器人機制自動發現資源。任用適當的人才也可提高資源發現的效率。在發現資源過程中,既需要對美術專業的理解,又需要信息素養,但前者較難通過短期培訓獲得,后者則在一定程度上有章可循,如需選擇,一般認為學科專家比圖書館員更適合發現資源[2],當然,也非絕對如此。
元數據是學科導航系統的資源著錄框架,用于從不同角度揭示收錄資源的特性,或便于記錄的數據庫管理。由于用戶在查找資源時往往需要從某些方面限定搜索范圍,作為與之相對應的元數據的劃分和設計就要體現一定的科學性;恰當的管理信息設置也能提高學科導航管理的便利性。常用的學科導航元數據包括描述型信息(如資源標識、名稱、責任者等)、評價型信息(評級、適用對象等)和管理型信息(著錄日期、著錄者等)等。
目前國內外已有不少出自學科導航和學科信息門戶實踐的元數據規范,其對資源的揭示程度、檢索和轉換的效果都可以借鑒,如RDN早期曾使用過基于IAFA/WHOIS++模板的ROADS模板是對不同資源使用不同的著錄模板;而目前的主流則是在通用元數據標準DC上進行擴展,如the Gateway和EdNA在DC基礎上增加了適用對象、本地分類等元素,RDN改用擴展DC后增加了資源維護者,Calis重點學科網絡資源導航門戶增加了推薦級別,InfoMINE就其系統的自動測鏈功能增加了測鏈信息等等。美術資源學科導航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擴展、修改,或自行創建專用的元數據格式。設計元數據集時需要考慮:哪些元素可供用戶搜索,如何搜索?哪些屬性在日常管理中要用到及怎樣使用?有沒有什么屬性是不必要的?如果開放用戶推薦資源,哪些屬性是必須提供的?給用戶顯示的格式是否不同于編目員著錄時的格式,需要怎樣的轉換程序?采用某元數據集是否需要特殊的編輯軟件?針對某元數據集有沒有一些軟件能自動生成某些字段值,分擔一部分著錄工作?與不同格式的導入、導出、轉換是否有相應的工具?與其他系統的互操作性如何?是否需要支持多語種著錄?元數據是否支持未來擴展?
由于美術資源學科導航專注于專門領域,收錄的資源具有一定的局部性,著錄時是以網站級、欄目級作著錄單位,還是精確到網頁、文件級,有時不容易把握。例如門戶網站下的美術子網站盡管從屬于綜合性門戶,但其日常的信息編輯、發布基本是獨立運作的,因此也可以自成一個資源著錄單位;有的虛擬美術展是按專題組織的,但各專題之間并無明確相關性,這時也可以專題級為著錄單位;政府頒發的藝術政策公文在政府官方網站上公布,但顯然政府網并不都是美術相關資源,為了美術工作者查找方便,也可以選文件級為著錄單位。針對不同的資源,美術資源學科導航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著錄粒度,另外,著錄粒度的多樣性還將影響到每條記錄的著錄流程,如著錄前的查重應根據不同層次選用適當的URL。這就要求美術資源學科導航有詳細的著錄粒度規范,如對綜合門戶的美術專欄、服務器提供商下的博客、綜合網站下的單獨美術文件等各自采取相應的著錄粒度和查重流程等,以免混亂。
跟圖書館書目一樣,學科導航也可通過采用規范管理對目錄進行質量控制。美術資源學科導航可用的規范有資源標識符的規范 URI、SICI、DOI,日期、時點規范 ISO8601[W3CDTF]、RFC822,語種規范 ISO639-2、RFC4646,地名規范 ISO3166、TGN、DCMIPoint、DCMIBox 等,時期規范 DCMIPeriod,人名和機構名規范 AAAF、VIAF、PND(德)和 GKD(德)和 ULAN 等,格式規范IMT[MIME],資源類型規范DCMIType等,這些現有規范在國際上有一定的通用性,可直接使用,或根據需要修改使用;有的信息如適用對象、瀏覽級別等這些本地性強、類型值有限又容易規范的項目,最好根據系統需要自行設計限定詞表。
另外,著錄實踐中往往會遇到一些明文規定難以規范的、需個人把握尺度的細節,例如用語的通俗性和專業性的平衡如何在多位著錄人員之間取得統一口徑的實行;在規范描述的框架里如何揭示出資源的個性特點等等,這些注意事項可讓著錄人員在崗前培訓階段取得共識,也可通過“著錄提交——統一審核——反饋修改”的機制讓著錄人員通過實踐訓練習得。
對資源的分類和聚合方法有分類法和關鍵詞兩大類,呈現方法有瀏覽和搜索等。
分類法有按主題的等級關系由上而下分層的傳統分類法,和從主題不同方面分析綜合的分面分類法。傳統分類法一般用戶都比較熟悉,而且因數據記錄具有虛擬性,學科導航不必像圖書館那樣考慮排架,一個資源理論可放入任意個分類,因此可以認為學科導航的分類法是能自由、全面地標引交叉學科資源的。分面分類法可以通過分面的組合容納復雜的主題和嶄新的學科,在分析面比較明顯的專門領域有很強的表達力。選擇分類法時應考慮:采用各類分類法的優缺,在網絡時代的擴展性和適用性,分類法確定后用戶能否迅速熟練使用,自制專用分類法建立和維護、擴展的成本,對互操作性有何影響,是否需要多語種通用等。
美術資源學科導航可以選用DDC、LCC、UDC、中圖法、BK(德)等通用分類法中的美術部分;也可以用它們的大類作分面分類法中的一個分面,跟文獻類型[3]、材質、技法、風格、題材、時代、地區等共同組成分面分類;可參照一些美術類專用的分類法,如圖像分類法Icon Class等;或自制一套專用分類法,例如美術院校可按本校的院系及專業設置分類,但在使用時要考慮本校院系和專業設置是否經常調整變動。
關鍵詞的誕生主要源于搜索,比起分類法對資源的整體歸類,關鍵詞可從資源的各個子主題多方面概括資源的內容,因而關鍵詞通常比分類法更能細致地揭示資源的主題。關鍵詞有受控和非受控兩種,受控詞按對主題間關系的揭示程度分為敘詞表(Thesauri)、主題圖(Topic Maps)和本體(Ontolog)等;[4]非受控詞使用起來比較自由,在質量控制上不如受控詞,但近年興起的分眾標簽法[5]通過群體聚合自下而上的方式反映資源間的相關程度,也能達到向用戶推薦主題相關資源的目的。選用關鍵詞時需要考慮:使用哪層次的詞表能滿足設計需求,既能達到主題揭示的深度,又能平衡使用上的簡易性;是否考慮受控詞和非受控詞結合使用、互為補充;是否開放用戶標注,用戶更習慣哪種方式;是否涉及跨語種(如譯名與本名)的著錄和查找,是否需要使用世界通用詞表;外語詞表詞條的內涵外延能否在漢語語境中適用;若采用已有詞表,是否需要修改、版權使用等支出;自制詞表的高成本是否可以接受等。
美術資源學科導航可采用的通用詞表如漢表、中分表、LCSH、SWD(德)、RAMEAU(法)、UNESCO 敘詞表等,社會科學類詞表如社會科學敘詞表、HASSET,也借鑒博物館、檔案館等文化保存機構的美術類專用詞表如TGM、AAT、CONA等。可直接使用它們,或在其基礎上擴充,例如細化補充部分美術分支,或加上譯名供跨語種搜索等。
資源組織的呈現方式對用戶獲取資源的效率有很大影響,不同的組織方式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如分類法的樹式瀏覽、關鍵詞的搜索等,但也不限于一種方式,如分面分類法可采用組合查詢,敘詞表可采用分層瀏覽,主題圖可采用可視化方法等;搜索方式也有多種,如二次檢索、檢索式檢索等。除了以資源內容為線索的呈現方式外,也可專為新加入資源開設新增通知欄,以RSS、郵件等方式通知用戶等等。
網絡環境隨時變化、網站經常更改、鏈接時常失效,鏈接測試、描述更新是學科導航日常維護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用戶接觸到最新最好的資源是學科導航的職責。要確立學科導航持續性維護、更新的工作規范,以保持記錄的可用性、準確性和與時俱進。
科學的人員管理也是學科導航質量的一個保證,在學科導航的整個生命周期可能需要項目管理者、學科專家、數據編目員、技術實施師、技術支持人員、網絡服務器管理員、用戶接口設計師、財務以及公關推廣等人員角色,其中項目管理者、學科專家和數據編目員應保持長期參與,以便學科導航進行質量控制,其他人員也應對學科導航和目標用戶有一定了解。
為使用戶順利查找高質量的美術資源,獲得良好的用戶體驗,學科導航應從各方面實施質量控制,保證日常工作的有序規范進行,以及收錄資源的質量、數量、有效組織和呈現。建設美術資源學科導航是一項長期、持續的系統工程,只有實現服務的持續高品質,才能保證持續的用戶群和使用率,真正發揮學科導航輔助用戶尋找信息、為用戶節省時間精力之所長。
[1] 喻志娟.學科信息門戶資源質量控制體系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9(6):36-37,47.
[2] DESIRE Information Gateway Handbook[EB/OL].2000-04-26[2011-06-06].http:∥www.desire,org/handbook/.
[3] 徐建波.美術學網絡資源導航庫的研究與開發[J].浙江高校圖書情報工作,2007(4):16-19,27.
[4] 李穎等.主題圖的概括及應用研究(上篇)[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0(5):20-27.
[5] 張燕萍.用分眾分類模式優化學科導航庫建設[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7(4):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