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進成
(昆明理工大學圖書館,云南 昆明 650051)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推動社會前進與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因素,而高校圖書館作為提供知識、信息資源的中心,可以在此學習、獲得以及應用相關知識。為此,開發與利用高校圖書館的知識資源,優化數字圖書館的資源配置,進行高效的信息傳遞與知識服務是當前最為迫切的任務。知識地圖是進行知識管理非常必要的工具,因此,將知識地圖技術引入到高校圖書館的網絡信息服務中來,以滿足用戶的深層次服務需求,是高校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
知識地圖是一種知識的導航系統,它既包括了顯性可編碼的知識,也包括一部分隱性知識,它可以將不同的知識存儲應用動態的方式聯系起來。同時,知識地圖又是實現知識管理的重要手段,知識管理系統通過它來對知識的來源、整合后的知識內容、知識流進行輸出。知識地圖(knowledge Map)覆蓋的領域很廣,如情報學、哲學、知識工程、知識管理等,它的作用是協助組織機構發掘其智力資源的價值、所有權、位置和使用方法;使組織機構內各種專家技能轉化為顯性知識并進而內化為組織的知識資源;鑒定并排除對知識流的限制因素;發揮機構現有的知識資產的杠桿作用[1]。知識地圖起源于地理上的地圖,早期的形式為帶索引號或表示層次關系的表格和文件,及信息資源管理表及信息資源分布圖,主要還是在于表示信息資源與各部門或人員之間的關系。而知識管理中的“知識地圖”這一概念則來源于英國著名情報學家布魯克斯(B.C.Brooks),他是從知識網絡的形式入手來說明知識單元的發展變化過程,促進知識的變化過程向理想的狀態發展。他的《情報學基礎》一書主要是研究如何對知識進行組織、控制和傳播的理論問題,其核心思想是對客觀知識進行分析和組織,認為人類的知識結構可以聯系在一起繪制成以各個單元概念為節點的學科認識圖。通過認識地圖來揭示知識的有機結構。這種結構應該是多維立體結構,通過每個鏈接點都能找到所需知識和相關知識,布氏的認識地圖的實質就是知識地圖,是情報學知識組織的理想狀態[2]。
高校圖書館的知識地圖所包含的信息與知識多數是以顯性知識的形式存在的,但是,還是有一小部分隱性知識(隱性知識存在人腦中,找到擁有知識的人,也就找到了需要的隱性知識),它存在于館員及用戶的思維中,很重要卻零碎不完整。對于沒有文字記錄的隱性知識,圖書館可以通過問卷調查以及征求建議的方式將其收集整理起來,揭示隱性知識,使其顯性標示出來。知識地圖所需包含的內容應是豐富完整的,不僅要有對知識資源的存量、結構、功能、存在方位以及查詢路徑等的記載,還要對組織內部或外部相關知識資源的類型、特征及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整理。
在構建高校圖書館的知識地圖之前,應做好知識的分類和整理;對所有資料按學科知識或專題形態進行分類;按需求程度進行區別排列,對需求大的知識課題、種類進行推薦;對館員的知識儲備和用戶個人信息、需求信息以及推薦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并加以評估、分類;最終建成知識地圖的索引。
高校圖書館知識地圖的構建包括計算機、網絡及其輔助設施、知識資源、管理人員、用戶等因素。基于知識地圖的高校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可以使知識管理的基礎結構清晰、層次分明,以滿足用戶對獲取知識隨時變化的需要。
圖書館信息服務除了文獻信息服務這一主體外,還包含利用圖書館的各種設施或其他條件,為社會的經濟、文化、教育、科技、政治等方面的建設與發展,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宣傳、教育、導讀等方面的服務。
計算機信息技術與網絡的迅速發展,使信息服務早已不限于傳統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文獻提供及情報中心的文獻檢索這幾項服務,還包含了社會經濟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需求與提供。計算機已在絕大多數的高校圖書館中普及應用,為此,想要更好地發展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發揮自身優勢,就應充分利用網絡設施,建立本館的現代化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系統。網絡信息服務是指一切通過互聯網進行的與信息相關的服務活動。我國很多高校的圖書館都設立了專門的網絡信息服務機構,通過網絡的幫助讓用戶掌握國內外豐富的電子信息資源,并通過開展各項知識服務,來增強用戶在網上獲取信息和組織信息的能力,進一步深化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工作[3]。作為知識寶庫的圖書館,已逐步向電子圖書館、網絡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圖書館轉型。
盡管當前高校圖書館的網絡信息服務已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因社會的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用戶的需求不斷多元化、個性化,原有的信息服務形式存在信息資源的貯藏和傳播方式落后、用戶獲取信息資源有限、對網絡信息的利用還處在初級階段等幾方面的問題與障礙。而發展中的網絡信息服務則因建立不久,有關網絡信息服務的制度還未完善;對用戶的服務工作不夠重視;運營方法和技能還有待提高;信息資源的建設過程中缺乏合作機制,存在許多問題。因此,傳統意義的圖書館以及圖書館員也必須在現代化技術的基礎上改變服務方式,將傳統的文獻服務轉化為知識服務,促進圖書館事業的迅速發展[4]。
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中,以網絡化的新型服務方式,將所擁有的知識的發展變化以及某一學科研究的發展變化通過知識地圖技術進一步收集整理,提供給用戶使用。知識地圖的構建,使用戶只需要從某一節點開始入手進行知識的檢索,就可以隨意、非線性、交互、靈活地改變檢索內容,文獻檢索由原來的線性向非線性轉變,最終讓用戶可以快捷、簡明、個性化地進行知識的檢索。
完整的知識地圖,可以為用戶提供知識資源的存量、結構、功能、存在方位以及查詢路徑等;組織內部或外部相關知識資源的類型、特征及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能系統揭示知識資源的表達方式,在高校圖書館的管理中起知識連接作用,并提高了競爭力、工作效率,為決策制定提供了知識支持。基于知識地圖的高校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避免了圖書館所存儲的大量信息資源被重復建設,使用戶可以快速地對所需知識進行檢索,同時也實現了知識的共享和重復利用等功能,使用戶有條不紊地找到自己真正所需的知識。
知識地圖的作用主要體現為:搜索導航功能;協助組織進行智力資源的培育和評估;協助組織進行對新員工的培訓;協助組織進行隱性知識的挖掘和利用;協助組織發現知識缺口等等[3]。故此,知識地圖是知識管理實現的重要手段。
當前,轉變信息服務模式已成為高校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第一要務。受社會發展的影響,以及人們對知識的渴求,圖書館的信息服務也由物理上以紙為介質的館藏邁向了網絡化的虛擬圖書館,通過網上查詢、瀏覽、借閱、網上訂購等方式。伴隨著知識發現與索引、動態知識地圖的自動構建技術、多形式知識地圖的呈現等關鍵技術以及弱結構化的在線信息資源訪問、獲取和維護研究的開展和技術的成熟,知識地圖技術將會得到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6]。同時,人們開始將數據庫和知識庫中的各類知識資源的信息與知識用構建地圖的方法關聯起來,最終建立出一個知識網絡。由此應運而生了很多的基于數據庫來繪制知識地圖的技術,這樣的技術便于知識地圖的進一步更新與擴展。知識地圖在圖書館信息服務領域擁有廣闊的應用和發展空間。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圖書館的知識資源得到了強化,而其信息服務功能獲得了拓展的機遇,使我們可以預見圖書館發展的美好前景。知識地圖把人與知識聯系起來,有效獲取圖書館內部知識與專家信息,使圖書館隱性知識顯性化,方便用戶需要時及時聯系到相應的專家并與之交流,促進人與知識資源的相互作用,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圖書館網絡知識資源,為知識的學習、共享和應用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實現高校圖書館知識資源的共享與創新。為此高校圖書館應當抓住機遇,努力挖掘學校自身的人才資源和技術力量優勢,以網絡為依托,逐步建立和完善網絡環境下信息服務的新模式。
[1] 康敬青,閏軍印.基于知識服務的高校圖書館科技信息服務平臺構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131-133.
[2] 張敏霞.圖書館知識服務系統的設計[J].圖書館學刊,2008(3):128-131.
[3] 楊先明,徐文賢.網絡圖書館信息門戶建設方案探討[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5(3):39-41.
[4] 毛海波,劉柏嵩.數字圖書館門戶網站建設研究[J].圖書館學刊,2005(6):39-40.
[5] 邢軍,王華.現代圖書館知識服務系統研究[J].圖書館學刊,2007(3):78-80.
[6] 康永興.科研機構知識管理中知識地圖的設計與構建[D].中國農業科學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