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鷗 賈玉文
(遼寧師范大學管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李 鷗 女,1986年生。圖書館學專業2009級碩士研究生。
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珍貴遺產。公共圖書館是指由國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資助和支持,對社會大眾開放,提供免費服務的圖書館。[1]免費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一項基本原則,對外開放是公共圖書館的一項社會職能。普惠平等地享有公共圖書館資源是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服務的具體體現。
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提出,公共圖書館應該在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權利的基礎上,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服務。[2]目前,我國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文化體質改革工作會議精神,更好地推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文化部、財政部于2011年2月10日共同出臺了《關于我國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2011年底,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3]
我國的公共圖書館實行免費開放只是最近幾年的事情。繼杭州圖書館于2007年首家實現免費開放后,中國國家圖書館于2008年2月7日,免費向市民開放,從國家性質的高度真正實現“零門檻”。為貫徹落實文化部、財政部《意見》的精神,進一步改善服務,2011年3月3日起國家圖書館又對如下服務項目的收費進行減免:①取消館內無線網絡及數字資源讀者用機的互聯網接入費。②取消復制縮微、影印、重印等善本古籍復制品底本費。③降低彩色復印費、打印費等非基本服務收費標準。彩色復印費由原收費標準A4幅面5元/頁、A3幅面10元/頁,調整為A4幅面3元/頁、A3幅面6元/頁;文獻打印由原收費標準A4幅面1元/頁,調整為A4幅面0.5元/頁。[4]到目前為止,幾乎全部公共圖書館都免費向市民開放,一些地區級的公共圖書館也取消了原有部分收費項目,降低了非基本服務收費。免費服務成為今后公益文化事業發展的大趨勢、大方向。
一般來說,公共圖書館在經濟上不能完全自主,它的經費來源主要是靠國家或地方財政撥款。公共圖書館實現免費開放,將原本由讀者承擔的一部分費用全部轉為政府支付,從而加大了政府投資公益事業的比重。購書經費的增多是整個投入經費增加的主要原因。國家圖書館在2007年的購書經費是13498萬元,2008年是14491萬元,比2007年增長了1000余萬元,在2009年的購書經費是16500萬元,比上一年增長了2000余萬元。免費開放后,購書經費的增多,加重了圖書館為人民群眾免費服務的任務,如何填補由免費開放帶來的資金消耗,是公共圖書館所面臨的首要問題。
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以后,進館的讀者明顯增多。國家圖書館在2007年接待的到館讀者數為326.47萬人次,與2006年相比,下降了16.40%;辦理讀者證卡10.20萬個,與2006年相比,下降11.15%。2008全年共接待到館讀者327.93萬人次,與2007年相比,上升了0.47%;辦理讀者證卡15.14萬個,與2007年相比,增長了32.63%。2009年到館讀者520.91萬人次,與2008年相比,上升了37.05%;辦理讀者卡近22.95萬個,與2008年相比,增長了34.03%。讀者素質良莠不齊,讀者管理難度加大。一方面,會有一些讀者在館內嬉戲玩耍,嘈雜喧鬧,長時間占用閱覽室卻做一些與閱讀無關的事情。亂丟垃圾,破壞衛生,影響閱讀環境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另一方面,有一些讀者亂丟書籍,在書上亂涂亂畫,一邊吃東西一邊翻看書籍,撕毀書籍、偷盜書籍現象也比以前有所增多。
國家要求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在沒有加大對館員隊伍投入的情況下,勢必對公共圖書館員提出了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公共圖書館專業人才的增加與讀者數量的激增不能形成正比,導致一些專業崗位人員奇缺。文獻保護、文獻流通、文獻整理等基礎工作任務加重;讀者培訓、讀者咨詢等專業服務無法及時開展。
館藏文獻資源和館舍空間的利用率隨著公共圖書館的全面免費開放而明顯提高,以前可以滿足進館讀者的文獻資源和館舍空間如今供不應求。一方面,免費開放使較高利用率的館藏文獻資源更加緊張。另一方面,館舍的利用也比以前大大提高,一些公共設施,如閱讀室、休息區、衛生間等,都會因為讀者數量的激增而顯擁擠。[5]固定公共物理空間不能在短時間內有所改變,不能隨著讀者數量和館藏文獻資源的變化做出立即調整。
公共圖書館在免費開放后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經費不足,要想使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得以持久,就必須建立一個充足的穩定的經費保障體系。這不僅需要國家財政的有力支持,還要有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以及圖書館合理地利用經費。公共圖書館免費對讀者開放是國家發展公益文化事業的一項重要舉措,而國家的文化事業又與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息息相關,所以,國家應該全力支持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加大投入經費比例,特別是一些不發達地區的資金投入。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參與,多渠道、多途徑幫助公共圖書館全面實行免費開放,推進圖書館公益服務。另外,公共圖書館應該合理使用國家撥款,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效益最大化,用最少的錢,營造最好的服務環境,也是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平等普惠的必要條件。國家圖書館加大了與財政部溝通的力度,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財政部的理解和支持,財政投入有了很大增長,2007年底,中央財政追加專項經費9300萬元,2009年度財政撥款總數為52945萬元,其中事業經費為9885萬元。這些投入為深化改革、實施體制和服務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也創造了甩掉創收壓力、集中精力抓基礎業務、抓服務的條件。
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的對象是讀者,因此,讀者是一切免費服務的根本之源。公共圖書館打造免費平臺,吸引了更多的人利用圖書館,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不會利用圖書館資源,甚至從來沒有到過圖書館的公眾。對于這樣的讀者,公共圖書館應開展進館培訓,介紹館內資源,包括文獻資源、館藏布局、服務項目等;舉辦利用圖書館知識講座,講解如何檢索所需文獻資源,引導讀者養成科學的閱讀方法,培養他們正確的閱讀習慣,使他們全面了解圖書館工作。
圖書館員是提供細節服務、提升服務水平的重要支撐。堅持以優化館員結構、提高館員素質為重點,加強館員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是公共圖書館公益服務得以繼續開展的重要保障。創新服務理念,提升服務水平,更好、更優地為人民大眾服務,是公共圖書館存在的根本目的。為進一步全面推行免費開放,國家圖書館在2008年面向社會延攬高級人才,接收77名大學應屆畢業生補充專業隊伍;在編人員為1357人,比2007年增加了27名。2009年在編人員增加到1365人。同時,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人才培養提供更好的平臺。
阮岡納贊提出的圖書館學五定律中強調每個讀者有其書,公共圖書館的存在目的就是使每個讀者都有書可讀。如何在加大文獻資源數量的基礎上保證文獻資源質量,是提升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質量的重要途徑。科學合理地管理館藏資源,加強館藏建設,使館藏資源得到最優化的利用;妥善保護館藏文獻資源,使損耗降到最低點,充分利用圖書館有限的資源來滿足無限的讀者需求,這是公共圖書館實現公益服務效益最大化的前提。
免費為人民群眾開放,實現“零門檻”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根本任務。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為公共圖書館開展免費服務提供了良好的保證。以國家圖書館為例,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實行免費開放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不過同時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因此,未來公共圖書館在免費開放的道路上,應該進一步加大資金的投入比例,壯大館員隊伍建設,科學有效地使館藏資源得到更高更優的利用。
[1]吳慰慈,董炎.圖書館學概論.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5):108.
[2]公共圖書館宣言.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2/10/c_121062605.htm.
[3]關于我國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 .http://wenku.baidu.com/view/f443c2a7f524ccbff1218458.html.
[4]國家圖書館關于進一步減免現行部分服務項目收費的通知.http://www.nlc.gov.cn/syzt/2011/0309/article_634.htm.
[5]徐夢華.淺談公共圖書館推行公益性服務的難題與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2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