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萍
(鞍山市圖書館,遼寧 鞍山 114003)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切實解決廣大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2007年3月,新聞出版總署會同中央文明辦、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農業部、國家人口計生委聯合發出了《關于印發〈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計劃于“十一五”期間在全國建立20萬家農家書屋,到2015年基本覆蓋全國的行政村。
面對農家書屋的迅猛發展,農家書屋的管理已經切實擺在面前。鑒于農家書屋所表現出的分布松散、地域廣泛、人員不固定、資金不充裕、管理水平不高、學習意識不濃等實際問題,筆者認為加強農家書屋的科學管理十分必要。現以鞍山地區農家書屋的管理模式為例,闡述將農家書屋納入圖書館管理體系的設想。
農家書屋建設工程是國家的惠農工程,實行國家投入建設,委托管理,服務農民。農家書屋按照所在行政區域,由各縣(市)區文體局管理。圖書業務管理工作委托各縣(市)區公共圖書館負責,農家書屋館藏文獻納入各縣(市)區公共圖書館館藏。農家書屋所有的文獻及相關設施使用權為所在的行政村,所有權為國家。未經批準,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決定農家書屋的新設、撤、并。
以鞍山地區為例,本地區現有農家書屋854家,其中海城市399個、臺安縣152個、岫巖縣197個、鐵東區3個(目前有1個農家書屋已變成社區圖書室)、立山區7個(目前有6個農家書屋已變成社區圖書室)、千山區74個(目前拆遷合并涉及65個行政村的農家書屋)。通過實地調查,圖書已全部配送完畢,整體建設比較規范,符合國家農家書屋的設立地點、用房;出版物符合國家農家書屋的種類、數量;書屋基礎設施配備完備;信息采集和錄入、驗收登記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書屋配備專兼職管理人員,日常的管理制度標準并上墻,藏書陳列整齊,有完善的借閱登記制度等等,整個地區的農家書屋基本上能正常運行。業務人員的培訓已經逐步展開,市圖書館對各縣(市)區圖書館農家書屋管理人員的師資培訓已完成,各圖書館也已著手農家書屋管理員的培訓工作;現有農家書屋的圖書、設備都得到妥善保管。但目前真正運行使用的農家書屋還不到20%,建、管、用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將農家書屋納入圖書館管理體系,可以避免走彎路。
由于農家書屋是一項從上到下的系統工程,資金是由各級政府投入的,圖書、設備等硬件全部到位,各級政府也都非常重視其建設和發展,許多縣一級、鄉一級的政府層層負責,并將對農家書屋建設與管理的好壞納入領導績效考核的項目。但目前農家書屋只有政府的一次性投入,后續投入難以保障。特別是業務培訓、輔導工作,由于受資金的限制不能堅持經常,極大地影響了農家書屋的業務標準化建設。另外由于管理人員的不固定,缺失了對圖書文獻和圖書設備的保護,業務人員水平不高也制約著農家書屋的發展。將農家書屋納入圖書館管理體系,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圖書館的人力資源和業務資源,并且有利于農家書屋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
3.1.1 農家書屋的文獻由國家無償配置,各縣(市)區公共圖書館按有關規定負責分配。
3.1.2 農家書屋圖書在進行政府招標時,要求中標方在配送圖書的同時,提供符合MARC標準的書目數據。各公共圖書館在驗收圖書的同時要驗收書目數據,歸入本館總數據庫,各農家書屋建子數據庫。
3.1.3 各公共圖書館在接收圖書后,要驗收數量和質量,保存好配書清單。公共圖書館與農家書屋進行交接時,要辦理交接手續,一式兩份,由雙方共同備存。
3.1.4 建立健全財產賬。建立一式兩份的圖書總括登記賬和個別登記賬。總括登記賬由文體局和圖書館留存,個別登記賬由圖書館和農家書屋留存。
3.1.5 農家書屋要管理好配套設施及場所。管理和維護好書架、桌椅、電腦、電視等設施設備,做到對各類設施設備都有登記,定期維護與保養,確保完好無損。
3.2.1 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要認真履行圖書文獻的借閱手續,嚴格執行借閱制度,按章辦事、不徇私情。
3.2.2 各公共圖書館要指導農家書屋管理人員做好藏書組織和管理。做好出版物的接收、分類、編目、上架、借閱、收回、保存等工作。
3.2.3 對已經分類編目的圖書要按照《中圖法》規定組織排架,排架至三級類目;對沒有分類編目的圖書也要按照《中圖法》規定組織排架,排架至二級類目。
3.2.4 各公共圖書館要幫助農家書屋建立起圖書流通工作規范和管理制度,農家書屋要將服務標準、借閱辦法、圖書丟失、損壞賠償制度等公示上墻。
3.3.1 各公共圖書館要指導農家書屋做好流通的日、月統計工作,同時做好讀者借閱文獻類別的統計工作。
3.3.2 農家書屋實行借閱流通和藏書清點的統計上報制度。每季度要將本季度借閱的人次、冊次和藏書清點進行統計,上報至各公共圖書館,各館匯總后填表上報各文體局和市圖書館,各文體局上報市文廣局。年終要對全年流通情況和藏書情況統計上報。
3.3.3 統計過程中發現圖書破損致不能使用,核查情況確屬剔除范圍后,要嚴格履行剔除手續方可剔除。剔除手續由本地文體局、圖書館核準,報市文廣局備存。
3.4.1 各公共圖書館負責本地區農家書屋之間圖書的流動和更換。圖書的流通更換周期由各公共圖書館根據本地情況確定。
3.4.2 圖書流通要辦理必要的手續,防止圖書在流通過程中出現破損和丟失問題。圖書流動的相關材料存檔備查。
3.5.1 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要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恪守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堅持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
3.5.2 市圖書館是農家書屋的業務指導部門,要安排專人負責地區農家書屋的業務指導、培訓和宏觀管理工作。
3.5.3 各縣(市)區公共圖書館是所在地區農家書屋的業務主管部門,要安排專人負責農家書屋的建設管理和檢查工作。
3.5.4 各行政村要安排一名專職或兼職、具備一定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圖書管理員負責本村農家書屋的服務和日常管理工作,并定期接受專業培訓,掌握圖書館專業知識。
3.5.5 各級公共圖書館要重視對農家書屋圖書管理員的培訓,要將農家書屋圖書管理員的培訓納入本館的年度培訓計劃,采取集中培訓與深入基層具體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逐步提高農家書屋圖書管理員的服務水平和業務素質。
3.6.1 加強對農家書屋的檢查、考核、評比管理。制定考核標準,實行年度評比定級,掛牌表彰。
3.6.2 各級公共圖書館要定期或不定期對國有資產保護、圖書管理、服務質量、服務時間、管理員工作狀態等情況進行檢查評定,對違反管理辦法的行為提出批評,限期改正。
3.7.1 農家書屋的服務對象是廣大農民群眾,開放時間要考慮實際需要和可能。原則上,農家書屋每周開放時間不應少于20小時。在節日、寒暑假、農閑時節應適當增加開放時間。3.7.2 農家書屋的具體開放時間由當地公共圖書館根據實際,對本地區農家書屋進行統一安排。
3.8.1 農家書屋的圖書借閱證應使用統一格式,在本地公共圖書館指導下由農家書屋制作。
3.8.2 農家書屋應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由本地公共圖書館提供文本,農家書屋依照制作。
3.8.3 建立健全的農家書屋檔案制度。
政府的財政投入是保證農家書屋健康發展的基礎。建議各地的文廣局、圖書館等單位應將農家書屋年運行的資金,作為財政預算報當地財政部門,有了專項經費,就能保證農家書屋的正常運行。
鄉鎮改造、城市建設是千山區、立山區、鐵東區農家書屋遇到的新問題。有的地區采取在村改社區過程中,將農家書屋的圖書轉配給社區,有的地區將圖書暫時放在鄉鎮保存。應制定統一的管理辦法,解決村改社區農家書屋圖書配送問題,防止圖書及設備的流失。
通過調查發現,許多農民根本不清楚農家書屋建設的目的,不清楚農家書屋建在什么地方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各農家書屋和鄉鎮要積極地通過各種有獎讀書競賽、讀書演講、作品征集等讀書活動,加強對農家書屋建設意義及國家惠農政策的宣傳。
目前,農家書屋品種比較單一,復本量大,導致書屋之間圖書流通毫無價值。應該在下一步采購中,增加種類,減少復本量,以利于書屋之間流通,達到資源共享。
目前,關于農家書屋的開放時間都沒有一個很明確的規定。時間、人員的不固定很難培養農民的讀書習慣。各農家書屋要確定固定或相對固定的開放時間,開放的時間要保證規定的20小時。
管理人員是影響農家書屋各項工作有效開展的關鍵因素,應建立一支固定或相對固定的管理員隊伍,采取聘用和招募志愿者的形式,制定長效的培訓實施方案,強化培訓,建立一支有知識、懂管理的隊伍,提高服務技能。
各縣區公共圖書館要真正將農家書屋的館藏納入到自己的館藏中,建立標準的采購賬和標準的館藏賬,各項業務工作要做好記錄,并形成農家書屋的管理檔案和館藏利用的統計檔案。
圖書毀損是不可避免的,及時核損是公共圖書館必做的工作。農家書屋也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建立起一套核損機制。可嘗試實行自下而上的申報核銷制度,最后由國資管理部門對毀損的圖書予以核銷。
由圖書館對農家書屋實施管理,是一種比較好的讓農家書屋服務農民的捷徑。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人員的培養,各地區的農家書屋將會按照國家制定的“政府組織建設,鼓勵社會捐助,農民自主管理,創新機制發展”思路組織實施,實現農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務的模式到了那時,圖書館方能完成在農家書屋建設過程中的任務。
[1] 全國農家書屋工程協調小組辦公室編.農家書屋管理員.2009.
[2] 王玉梅.遼寧鞍山農家書屋發展添“長勁”.[2010-08-13].http://www.chinaxwcb.com/xwcbpaper/html/2010-08/13/content-14046.htm.
[3]黃雁湘.農家書屋管理體制探討.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