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紅
(新鄉學院圖書館,河南 新鄉 453003)
無形資產(Intangible Fixed Assets)作為圖書館總資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逐漸受到重視。比如,2004年1月,大英圖書館公開了一份題為《衡量我們的價值》的報告,其內容是對具有無形效益的公共物品進行價值評估,以分析大英圖書館對英國經濟所產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1]。在我國,《圖書館的知識轉移機制研究──圖書館知識資本運營機制研究》[2]、《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評估研究》[3]、《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評估與使用管理研究》[4]等項目相繼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教育部立項,并取得一批學術成果。但是,從整體來講,國內圖書館界對無形資產的認識仍然比較膚淺,對無形資產的管理還是個比較明顯的薄弱環節。
無形資產相對于有形資產而言,目前尚無絕對清晰的概念。一般認為,無形資產是指由特定主體擁有和控制的,不具有獨立實體形態,但能對主體的決策與運營持續發揮作用或直接為主體帶來某種利益的非貨幣性資源,表現為特定的權利或關系[5]。同有形資產相比,無形資產的價值并非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簡單勞動)決定,而是由個別勞動者在個別生產中所消耗的實際勞動時間(智力勞動或復雜勞動)來計量。根據少量復雜勞動等于自乘或多倍于簡單勞動的原理,無形資產的價值往往會大于有形資產的價值。
無形資產具有弱對應性、虛擬性、不確定性、稀缺性等特征,滿足這些條件的資產即可稱為無形資產。但是,國內外實踐表明,無形資產的類型和范圍通常是由國家頒布的相關政策與法律來界定的。比如,按照國務院頒發的《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第16條的規定,可以將圖書館無形資產劃分成下列類型:第一,知識產權類無形資產。指人類的智力發明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創造性成果權利和識別性標記權利,包括專利權、著作權(這是圖書館最主要的知識產權)、計算機軟件、商標權、專有技術、管理秘訣、創意等。第二,特種權利類無形資產。指由契約、合同或政府授權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無形資產,包括土地使用權、與資源供應商簽訂的優惠合同、對作品著作權的合理使用權、接收和管理使用出版物呈繳本的權利、文獻資料的收藏權與服務權、利用互聯網的特殊權利、公益性事業投資傾斜權等。第三,人力組織關系類無形資產。指圖書館在實踐中與外界組織機構、人員以及內部職工之間形成的有助于圖書館發展的良好關系,包括圖書館員隊伍素質、公共關系、圖書館專家咨詢網、資源供應商、讀者名單等。第四,其他類型的無形資產。包括圖書館名稱、圖書館標識、館譽、圖書館組織文化、圖書館特色服務項目和服務品牌、圖書館地理位置、圖書館發展歷史、獲獎情況等。
上述類型的無形資產并非每所圖書館都擁有(比如,接收和管理使用出版物呈繳本的權利只是國家圖書館、國家版本圖書館才享有。又比如,不同圖書館就同一問題與同一供應商簽訂的合同并非能授予每所圖書館相同的優惠條件。還比如,并非每所圖書館都占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或者都有開展特色服務項目等)。但是,無形資產存在于圖書館卻是個不爭的事實。無形資產是構成圖書館資產的重要方面,與有形資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能為圖書館提供最大的社會與經濟利益。然而,長期以來,圖書館界對“資產”的認識總是同館舍的面積、結構、布局,以及設備、貨幣等能夠觸摸到的有形財產聯系在一起,忽視了對無形資產存在及其重要性的認識。其原因在于:第一,許多無形資產無法反映在賬面上,使其與圖書館效益之間的關系難以得到客觀評價。第二,在長期的計劃經濟環境中,圖書館沒有服務市場競爭之壓力,因而缺乏對無形資產進行研究、開發、積累、應用的動力,無形資產的價值難以得到挖掘。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智力、知識、技術等無形資產對圖書館的貢獻率逐步提高,成為圖書館效益的突出增長點,而擁有無形資產的類型、數量、質量以及對無形資產的管理水平將成為衡量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準。相應地,以保障無形資產的形成、積累、流通、配置及其價值的轉化為主要內容的無形資產戰略的建構和實施必將受到圖書館的重視。于是,加強對圖書館無形資產的管理,就有了現實的必要性。
對無形資產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無形資產意識淡薄,是目前制約圖書館對無形資產管理的最主要問題。具體表現在,相當部分的圖書館員不具備無形資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一些圖書館領導者還不明白什么是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和圖書館有形資產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圖書館無形資產的范圍和內涵,以及本圖書館有何種無形資產,本圖書館無形資產的特色是什么等問題,更不具備形成、積累、優化、利用無形資產的知識,甚至個別圖書館領導者對無形資產管理有抵觸情緒,認為開展無形資產管理沒有意義,只能是給工作增加新的負擔。
無形資產體系由不同的無形資產類型組成,不同類型的無形資產發揮著不同的功能,對無形資產的管理應該在強調重點的同時,著眼于圖書館無形資產總體管理效能的提高,注重發揮不同類型無形資產的協同價值。但是,在圖書館工作中可以看到,對無形資產管理存在著重視某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的現象,缺乏統籌兼顧的戰略思維。比如,許多圖書館把人力資源放在無形資產管理的首位,通過各種措施來提高圖書館員的學歷、學位、職稱,優化工作隊伍的知識結構,這是非常正確的。但是,在提高工作隊伍專業素質的同時,如果忽視了對圖書館組織文化這種無形資產的建設和管理,那么必會使人力資源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無形資產具有區別于有形資產的固有特征,這就決定了對無形資產管理的特殊性、困難性,要求圖書館對無形資產的管理采用一些專門的適應其特點的辦法。比如,對于“館譽”這種看不見、摸不著,又不體現在賬面上,卻依附于圖書館整體資產的無形資產如何管理呢?又比如,如何對圖書館組織文化這種無形資產開展管理,發揮其價值呢?對于相當多的無形資產的管理并非都需要“摸著石頭過河”,而是早已有了成熟的經驗,并且有章可循,只是圖書館沒有科學規范這方面的管理行為。比如,在圖書館工作中產生的二次文獻、三次文獻,是可以作為著作權客體受到法律保護的,但是幾乎所有的圖書館都沒有建立區分這些作品是職務作品,還是法人作品的制度,沒有相關的權利行使和權益分配規則,也沒有對這些智力成果的檔案管理辦法。探究其負面影響,一是可能造成圖書館相關無形資產的流失,二是埋下權益糾紛的隱患,事實上這方面的案件在我國圖書館界已經出現。
圖書館無形資產的價值在于轉化利用,除了只能被本圖書館利用的個別類型的無形資產外(比如,國家圖書館、國家版本圖書館接收和利用出版物呈繳本的權利),相當多的無形資產可以向其他圖書館推廣,以取得更大的社會與經濟效益[6]。比如,曾有圖書館組織開發出性能很好的隨書光盤管理系統,按照著作權原理,圖書館對該系統享有著作權,完全可以通過許可、轉讓等方式向其他圖書館輸入這項技術,逐漸打開市場。但是,該圖書館并未這么做,只是在本館使用,致使該系統被后來其他機構研發的更先進的技術所取代而貶值,失去了贏得競爭優勢的機會。又比如,有的圖書館在通過市場機制許可、轉讓著作權、專利權等無形資產時,沒有提前對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進行評估,造成價格偏低,從而給圖書館利益帶來損失,這也是圖書館無形資產價值轉化中存在的問題之一。
從形成機制來看,圖書館無形資產包括“自創無形資產”和“外引無形資產”兩種類型。自創無形資產是指圖書館在實踐中依靠自己的力量形成和積累的無形資產,比如:自己培養的專業人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二三次文獻、數據庫、計算機軟件,以及開發的專有技術和長期培育起來的優秀的館譽、組織文化等。外引無形資產是指從圖書館外部輸入的無形資產,比如圖書館購買的軟件和數據庫、引進的人才、學到的管理訣竅等。自創無形資產和外引無形資產相比,外引無形資產固然重要,但是自創無形資產往往更具生機、潛力和創造力,對圖書館的發展更具競爭性。自創無形資產的形成、積累需要調動、挖掘圖書館員的熱情,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圖書館需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來促進無形資產的生產,而這同樣是無形資產管理的薄弱環節。
對圖書館無形資產開展科學化、規范化、常態化的管理首先要提高圖書館工作者,尤其是圖書館領導者對無形資產價值、作用,特別是其與圖書館發展關系的認識,改變“有形資產決定論”、“有形資產優先論”的不正確觀念,增強保護、利用、管理無形資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除此之外,無形資產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復雜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有專門的人才來承擔。一方面,圖書館可以與社會上有資質的專門的無形資產管理機構合作,利用他們的人才資源為圖書館服務。另一方面,從長遠來講,由于圖書館無形資產管理有其自身的特點,圖書館需要培養自己的無形資產管理人才。
從國際范圍來看,無形資產管理正在作為一種戰略得到圖書館的運用[7]。比如,英國大英圖書館早已把無形資產管理作為圖書館整體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每年都制訂詳細的無形資產管理規劃,建立相應的保障措施與責任制度,采取各項對策落實無形資產管理任務,實現無形資產管理目標。美國國會圖書館則強調無形資產管理和圖書館效益關系的分析研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無形資產管理的方針、政策、辦法。我國圖書館界在發展戰略制定中,應學習和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融入無形資產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創制適合自身特點的無形資產管理戰略,把無形資產戰略同圖書館總體戰略緊密結合起來,做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健全的組織、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機制是開展無形資產管理的三大保證。圖書館應建立健全無形資產管理組織,除了要安排一名副館長主抓這項工作外,還應配備必要的專職人員,或者明確某部門來擔負無形資產管理的職責。圖書館應努力建立系統全面的無形資產管理制度,做到責任明確,管理有序,包括圖書館無形資產的產權歸屬和行使制度、圖書館無形資產類型和范圍的界定制度、圖書館無形資產登記制度、圖書館無形資產教育培訓制度、圖書館無形資產評估制度、圖書館無形資產管理責任追究制度等。圖書館在無形資產管理中還應建立各司其職、有機配合的若干機制,對無形資產生產和利用的全過程進行控制,比如無形資產的激勵機制、保護機制、轉化機制、風險機制、預警機制等。
理論為實踐提供依據和方向,無形資產管理離不開理論成果的指導。為此,應開展圖書館無形資產管理的學術研究活動。第一,圖書館是公益性行業,對其無形資產管理的性質、目的等同企業等營利性行業的無形資產管理有根本的區別,需要對這些特殊性開展研究。第二,目前通用的無形資產管理方法需要得到適合于圖書館實際的改造。比如,重置成本法、現值收益法、市場比較法等無形資產評估方法雖然有其各自的適用條件,都不能直接用來對圖書館某種類型的無形資產進行價值評估[8]。第三,對無形資產管理的理論研究遠未受到圖書館界重視,成果少,對實踐的指導性不高,存在著較大的探索空間。從現實來看,應著重加強對圖書館無形資產管理戰略、管理體系、管理效果,無形資產價值評價方法和圖書館無形資產管理案例的研究。
對圖書館無形資產管理工作的效果應該作出定性和定量兩方面的科學評價。為此,應建立圖書館無形資產管理工作的評價指標體系,創構科學的評價模型,開展評價管理。對于可以用數據體現的無形資產管理工作,應以定量評價為主。比如,人力資源管理效果,以及著作權、專利權、專有技術等知識產權的轉化效益,數字資源的利用率,特種權利的利用情況等。對于難以完全用數據體現的無形資產管理工作,可以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或者以定性為主的評價方法[9],比如,圖書館地理位置、圖書館公共關系、館標、館名、館譽、圖書館組織文化等。評價的目的是考量管理的績效,并為圖書館未來的管理活動提供指導。所以,圖書館應注重對無形資產管理評價結果的合理利用。
[1] 王建雄,蘭紅,毛贛鳴.圖書館知識資本管理.現代情報,2006(12):15-18.
[2] 毛贛鳴.圖書館知識資本構成及其價值轉移機制研究.圖書情報工作,2006(7):77-81.
[3] 曾麗霞,張文德.數字圖書館環境下的著作權評估方法探討.情報雜志,2006(9):48-50.
[4] 張文德等.科技文獻著作權資產評估研究.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2):46-50.
[5] 王志平.無形資產概念探析.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1997(1):32-37.
[6] 黃華,成濤.高校圖書館無形資產流失及.情報科學,2004(4):419-422,427.
[7] 劉俊英.淺議圖書館無形資產的評估.職業時空,2010(7):153-154.
[8] 毛贛鳴.圖書館無形資產評估.情報資料工作,2004(1):59-62.
[9] 黃華.圖書館無形資產評估論.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