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紅
(沈陽音樂學院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04)
實踐已經證明,志愿者服務工作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圖書館是公益性的服務機構,在圖書館為社會公眾服務的過程中引入志愿者服務,不僅可行,而且意義非凡。志愿者服務在我國圖書館界雖然不是一個新的話題,但相對來說,志愿者服務在我國圖書館界還很不成熟,充其量說也就是僅僅處于一個起步階段。翻閱大量有關我國圖書館界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的經驗交流性文章,筆者發現盡管各圖書館開展志愿者服務的形式豐富多樣,但其開展服務的內容一般都處于較淺顯的層次,這說明無論是圖書館人還是志愿者,對志愿服務的內涵與精髓還缺乏深刻的理解和領會。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圖書館志愿者服務的范圍非常有限,僅限于文獻的整理、服務環境的保潔等簡單機械的體力勞動;二是從事志愿服務的人員數量還非常少;三是缺乏有關志愿服務的管理規范和具體辦法。筆者認為,圖書館志愿者服務應該立足于圖書館行業的實際和服務工作特點,認真研究和制定相應的管理規范和標準,這是保障圖書館志愿者服務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圖書館開展形式多樣志愿者服務活動,無論是對于圖書館來說,還是對于志愿者、乃至讀者而言,都是十分有益的事情。我們應該站在時代的高度正確認識志愿者服務工作。
志愿服務是指任何人自愿奉獻獻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在不拿任何物質報酬的前提下,為改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進步而提供的服務。在為社會或他人服務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獲得精神的滿足,這是志愿服務活動得以存在和持續發展的根源。志愿者服務的本質在于滿足非物質方面的心理需求。志愿服務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志愿者高尚的精神境界在社會實踐中的進一步升華。志愿服務的精神應該得到弘楊,高尚無私的志愿者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褒揚。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社會公眾的圖書館意識日漸增強。圖書館讀者對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面對服務與需求之間的矛盾,有限的圖書館人力資源,很難滿足讀者全方位、多元化、深層次的服務需求。引入志愿者服務可以彌補圖書館人力資源的不足。圖書館中一些相對簡單的工作由志愿者來承擔,這樣便可以使一部分專職館員從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開展深層次的服務工作。志愿者能夠從讀者的立場出發去發現圖書館服務和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將讀者的訴求及時有效反饋給相關人員,從而使圖書館的工作不斷得到改進和完善;志愿者通過圖書館服務工作的具體實踐,加深了對圖書館工作的認識和了解,他們親身感受到了館員工作的甘苦,并且他們會將自己對圖書館工作的了解與感受傳達給更多的讀者,對引導更多的讀者關心圖書館、利用圖書館,不僅有利于化解圖書館服務與讀者需求這一日漸突出的矛盾,而且有利于促進和諧圖書館建設。
志愿者既是圖書館服務的提供者,又是圖書館服務的受益者。志愿者通過志愿服務,既可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親身體驗社會的人和事,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圖書館開展志愿服務工作為志愿者提供了實踐學習的機會,不僅可以拓展其知識面,而且可以培養其敬業意識和創新精神。同時,志愿服務也為志愿者提供了一個突破自我、鍛煉意志、陶冶情操、培養社會責任感的平臺。志愿者在志愿服務過程中,通過與館員的交流與合作,不僅可增強團隊協作意識,而且可提高社交能力及應變能力,對于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奉獻社會大有裨益。
鑒于我國圖書館行業志愿者服務工作的發展水平,為推動圖書館志愿服務工作的規范、高效、持續發展,筆者認為,圖書館應該借鑒其他行業志愿者服務工作的實踐經驗,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圖書館行業的志愿者服務工作的管理機制建設。
在各級圖書館學會或圖書館建立志愿者協會組織,各級志愿者協會設專人負責協調、指導圖書館志愿者協會的工作,及時溝通志愿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研究解決志愿服務中出現的問題,在溝通交流中探索統一、規范的志愿服務管理運行機制,規范志愿服務工作,提高圖書館志愿者服務工作的水平。同時,各級志愿者協會應該建立和完善有關志愿者服務的檔案管理體系,形成規范的志愿者注冊、認證等相關機制;圖書館志愿者協會應加強與社會各界協會之間的橫向交流,同時加強與各級圖書館之間的業務聯系,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要加強志愿服務工作的規劃,研究制定統一的志愿服務工作規范和志愿者管理辦法及服務守則;協作開展有影響的志愿服務活動,多種渠道籌措志愿服務活動經費。從而推動圖書館志愿服務工作獲得可持續性發展。
圖書館應根據每位志愿者的專業特長、興趣愛好、志愿服務動機等,科學設計和安排志愿服務的崗位,給每一位志愿者提供合適的能發揮自身特長和潛能的機會,盡力滿足志愿者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圖書館應該征求志愿者的意見,尊重志愿者的選擇,不要只是憑借圖書館人的主觀意志,將一些圖書館人不屑于干的臟活、累活留給志愿者。
圖書館工作是一門學問,專業性較強。志愿者可能來自不同的社會領域,他們的文化層次、知識結構等差異較大。志愿者服務上崗培訓應該成為必須經歷的一個環節。可以說,培訓指導工作會決定志愿服務的質量。正確的義務服務觀教育、館情教育、服務禮儀、服務技巧等應該成為基本的培訓學習內容。同時應適應志愿者的要求與愿望,適當擴展到培訓的內容,盡量讓志愿者多了解一些圖書館深層次的業務知識和服務技能,如文獻編目、參考咨詢、設備維護等。圖書館開展志愿者培訓工作一定要講究實效,決不能流于形式。建議加強志愿者培訓的考核工作,將考核的結果作為選擇服務崗位的重要依據。
志愿服務雖然是一種義務的奉獻行為,但精神層面的肯定與鼓勵非常重要,志愿者的行為、工作成績需要得到圖書館以及讀者的正確評價。圖書館應該建立科學的志愿者服務評價和激勵機制,定期對志愿者服務工作進行總結和表彰。圖書館應經常組織志愿者座談會或經驗交流活動,加強服務典型案例的總結與宣傳;對志愿者服務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要采用恰當的激勵方式,適時予以鼓勵和表彰。通過表彰活動公開表揚先進,為先進的志愿者個人或團體頒發獎狀、獎章、紀念品等,以此鼓勵志愿者的工作熱情,吸引更多的志愿者走進圖書館,服務于圖書館,服務于社會,服務于讀者。
[1] 鄧彥.圖書館發展志愿精神略論[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4):1-6.
[2] 韓蕓.圖書館志愿服務管理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2):38-41.
[3] 張鐵娥,富月娥.日本大學圖書館界志愿者活動簡介[J].圖書館雜志,2002(4):65-66.
[4] 許美榮.公共圖書館志愿者隊伍管理的改進[J].圖書館雜志,2007(6):32-33.方曉紅 女,1974年生。本科學歷,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