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銳君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廣東 揭陽 512000)
教高[2006]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首次確認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其人才培養規律不同于本科院校,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切入點與發展方向,為我國高職教育的辦學模式進行了定位。2010年9月杭州全國高職會議提出“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四個合作”再次強調工學結合在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中的作用。圖書館作為高校辦學的三大支柱之一,在高職院校的發展機遇中也面臨著挑戰,而流通部作為圖書館面向讀者開展服務的窗口,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如何轉變服務理念、方法與手段,更好地為學院師生提供相應的優質服務,是全體同仁必須關注的問題。
截至2009年,全國設置高職院校1215所,招生人數達313萬,在校生965萬人,高等職業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為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了重要貢獻。教育部提出高職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就是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目標,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在我國高職教育理論指導下,將學生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有機結合起來的人才培養框架,即以學校和企業為載體,重構課程體系和教學環節,將課堂教學與工作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該教育模式要求學生在校期間除掌握課內知識外還必須參加其他資格培訓,使獲得“雙證書”的畢業生人數能達到80%;其師資要求是一支既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工作實踐經驗的雙師型隊伍。服務是圖書館存在的理由。圖書館服務模式是由讀者的需求特點決定的。高職院校圖書館讀者的需求,主要由讀者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目標決定。人才培養模式既限定了課程建設的方向,也規定了師資隊伍的建設方向;另外也限定了學校所培養的學生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讀者的特點,是由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決定的。
傳統的流通部門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就是借借還還的場所,把流通看成文獻資源的“收”與“藏”等管理工作。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圖書館流通的服務手段發生了一系列革命性變革,利用計算機檢索、聯機數據庫檢索和網絡信息檢索等新型文檢手段不僅擴大了檢索范圍,同時大大提高了檢索效率,也使圖書館的讀者管理、圖書借還、續借、預約、超期通告等流通業務實現自動化,這樣圖書館讀者服務范圍不斷擴大,進而延伸到館外,讀者不管在哪,只要通過身份認證,就可以享受圖書館的信息查詢、續借、預約、新書推薦等遠程服務。就目前情況看,高職圖書館都建有自己的網站,并通過互聯網來展示本館的各種資源和服務,如本館簡介、讀者指南、新書介紹、圖書導讀、超期催還、參考咨詢、定題服務、代查代檢、文獻傳遞等服務項目,甚至不少館還在網站上開設了QQ在線咨詢等。但目前主要以提供OPAC查詢、網上續借及數字資源使用等常規服務為主,深層次的數字化服務能力還偏弱,如學科導航、虛擬參考咨詢、用戶認證管理、校外用戶遠程訪問、個性化服務等。很多高職圖書館由于資金問題,購買的電子資源僅限校內使用,高職圖書館間、高職圖書館與校企間的資源共享還沒有真正實現。如廣東目前有高職院校90余所,各圖書館之間沒有一個像CALIS一樣的文獻共享保障機制,高職館之間基本不開展館際互借業務,這樣資源就得不到充分利用。圖書館與實習企業開展資源共享、文化服務的更少。就目前情況看,各高職院校圖書館館藏資源已由原來的單一的紙質館藏向現在的紙質館藏和虛擬館藏相結合轉變,讀者使用圖書館的方式也從直接到館借閱向網絡獲取轉變。然而,對于大多數高職圖書館來說,由于建設經費不足、人員的專業技術力量單薄等原因,書刊流通以外的信息服務工作至今仍被邊緣化,因此在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中,書刊流通仍然是高職圖書館最基本的讀者服務工作。在目前人才培養模式下,圖書館流通部必須轉變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與方法,發揮流通部館藏文獻的最大作用,以適應新的時代要求。
流通部是圖書館面向讀者的最重要窗口,流通服務的質量代表圖書館的服務質量,流通服務最傳統、最具代表性。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勢下,流通部要積極轉變服務理念,實現“積極溝通、主動服務、快速反應”的目標。因而,要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能力與服務水平,就要從最基礎的流通服務做起。從開放時間、借閱制度、書刊管理、借還手續到借閱環境與館藏布局等各方面,都應視讀者的便利高于一切,有序的管理是為了更好的服務。館員要樹立以人為本、主動服務的觀念,真正實現理解讀者、關心讀者、尊重讀者,不斷滿足讀者的學習要求。對于圖書館而言,為教學、科研服務是一切工作的重點,而流通部又是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中心,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及時為學生、教師提供學習、教學、科研所需的文獻資料,并對諸多文獻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真正做到主動服務,為讀者節約寶貴時間。流通部工作人員必須改變“坐等服務”的思想,積極主動投入到工學結合教學改革中去。一旦我們的努力得到讀者的認可,自然會提高圖書館的館藏及其他資源的利用率,這就是流通服務帶來的良好服務效應。
所謂導讀,又稱閱讀指導、閱讀輔導。圖書館的導讀,就是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主動引導讀者正確利用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料。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流通部工作人員應對學生不同時期的閱讀目的、閱讀內容以及閱讀方法給予積極的教育和指導,從而影響他們選擇文獻的范圍,引導他們領會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特征及文獻需求,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正確的讀書方法,培養他們利用圖書館搜集和查找文獻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特別對于高職院校的讀者來說,他們原來的信息素養能力較弱,檢索技能較差,圖書館開展導讀服務,意義更加深遠。
高職院校圖書館的館藏文獻資源建設必須突出高職教育的專業特點,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定位,配置合理的文獻資源比例。它在培養人才的全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職業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為主線,通過學校和實習企業之間的合作,充分利用教育資源,讓學生不但學到課本的理論知識,又具有基本實操技能與實際工作經歷,為社會發展培養從事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由于各高職院校辦學側重點不同,存在辦學理念、辦學風格、辦學模式以及特色專業側重不同,對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定位也就不完全相同。高職院校的專業多,涉及面廣,要保證所購買的文獻資源能緊貼教學和科研的需求,僅依靠圖書館采訪人員是不可能實現的。高職院校圖書館必須根據辦學模式的定位,讓既精通專業知識,又能了解師生讀者需求的一線教師參與圖書館的采訪工作,因此,建立教師讀者參與文獻資源采購的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圖書館通過訂購、推薦、向院系教師和學生讀者征集等方式,有計劃地收集適合讀者需要的各類文獻資源,應是高職圖書館館藏文獻采購的宗旨。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是培養既有扎實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動手操作技能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圖書館的藏書要以基礎知識和實用技術為重點,并依據學校的目標定位和專業需要,采購實用性強又有專業特色的文獻資源。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注重教學過程的實驗、實訓、實習3個關鍵環節,注重實際操作能力。圖書館要注重這方面的文獻資源配置,真正做到藏以致用。
關于圖書館能否收取圖書超期罰款,一直是大家爭論的話題,但是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很多圖書館都普遍認為其在維護圖書館文獻正常流通方面確實起一定作用。超期罰款能促進圖書流通,也符合世界圖聯“人人平等”的精神。人人都有平等利用圖書館資源的權利,但也必須履行應盡的義務。目前,幾乎所有圖書館都如是。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生校外實習時間不得少于6個月,學生外出實習,因學習需要,很多人帶著圖書館的圖書。而高職圖書館借期大多是30天,續借一次,也是30天。學生外出實習有的幾個月甚至有的1年,按原來計算標準,圖書超期時間就很長。超期罰款普遍采用0.1元1天,多的0.5元1天,這樣就給學生增加了負擔。因此高職圖書館關于超期問題要特殊處理,對于外出實習的學生,可取消超期罰款,這樣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也能使館讀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對于圖書館而言,流通借閱量是衡量讀者利用圖書館和圖書館藏書質量以及館藏資源比例配備是否科學合理的重要標準之一。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要真正了解館藏的利用率和讀者的需求,就要做好流通統計工作。搞好統計工作可以了解讀者的借閱傾向、借閱規律以及讀者借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還可以掌握該館的館藏配置比例,為圖書館未來發展、宏觀管理、制定規劃提供依據,并且為館藏文獻的采購、流通部門崗位制定、工作指標的計算以及館領導制定符合館藏實際的發展策略、流通閱覽部門實施更加完善的讀者借閱服務,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流通部是圖書館面對讀者的窗口單位,可以與讀者直接進行溝通,從讀者那里獲取最新、最可靠的信息,形成讀者群統計、日工作量統計、館藏利用統計、類目統計等方面的數據,并對這些統計數據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分析,掌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讀者對館藏資源的利用情況、閱讀傾向,及時反饋給采購部門,以糾正訂購工作的偏差,從而為各學科、各類目圖書的采購以及復本數的確定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我們通過對流通統計數據的分析,可以揭示流通部門工作的內在規律和特點,對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起到借鑒作用,也有利于改善讀者服務工作。
從目前看,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專業人才緊缺,具備現代化管理水平的館員不多。而且很多人一貫認為流通是簡單的借借還還,缺乏技術性,什么人干都行。但事實并非如此,流通工作看似簡單,然而一個優秀的流通部服務人員,絕不會是被動的、機械的圖書館守門員,而會在每天看似簡單、重復的工作中去了解讀者的需求、閱讀傾向,想方設法幫助讀者發現潛意識中想閱讀的書籍,從而提高館藏文獻資源的利用率。要培養優秀的工作人員,就必須有計劃、分期分批地對現有崗位人員進行培訓。包括職業道德教育、圖書情報專業培訓、信息素養培訓,并使其逐步掌握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和信息技術,使館員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克服館員與讀者之間的“文化障礙”,真正實現“文化溝通”。圖書館除了重視提高書刊流通服務人員的素質外,還應高度重視館員的服務態度。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流通是最直接面對讀者的窗口,館員的總體素質和一言一行代表著整個圖書館的形象。館員要主動、真誠、務實、友善,言行舉止要使讀者有“至上”的感覺,進而激發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愿望和熱情,所以,應在崗位培訓中重點對館員的服務態度和工作用語進行明確的規范和要求,把對服務窗口現有工作人員的培養提到重要位置。通過對館員的在崗培訓,增強館員終身學習和創新意識;通過培訓、學習,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隊伍。全方位滿足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用戶要求和圖書館現代化的需求,才能促使圖書館的服務工作從被動走向主動,進而提高服務能力。
[1] 潘妙輝,陳小衡,何秀文.廣東省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4).
[2]盧儒珍.基于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圖書館界,2010(5).
[3] 張勇,時雪峰.基于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的圖書館服務體系探析.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28).
[4]楊雪琴.談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河北科技圖苑,2009(3).
[5] 何秀文.高職院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探析.圖書館論壇,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