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馨 樊長軍 連宇江 康美娟 侯榮理 趙軍亮
(西安石油大學圖書館,陜西 西安 710065)
近年來,在圖書館界、社會大眾及媒體的呼吁下[1-3],高校圖書館應向公眾開放的呼聲一再高漲。高校圖書館建設與運行經費來源的公共性及開放使用是圖書館建設發展的起點與歸宿,在經濟與法理上奠定了其社會化基礎[4],打破了長期束縛非公共圖書館開放服務的禁錮。
在國家與行業政策方面,除教育部2002年修訂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5]以積極謹慎的態度鼓勵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外,中國圖書館學會2008年發布的《圖書館服務宣言》[6]明確指出“各級各類圖書館共同構成圖書館體系,保障全體社會成員普遍均等地享有圖書館服務”。同年實施的《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7]鼓勵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而高校圖書館界也自加壓力,全國60余所高校圖書館館長于2005年在武漢簽署《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源共享武漢宣言》[8],指出“最大限度地滿足校內外讀者的信息需求,實現最廣泛的信息資源共享,是大學圖書館追求的崇高目標”,以期催生出一個體現大學圖書館公共精神的行之有效的服務方略。
在輿論與政策的引導下,部分高校圖書館相繼敞開服務之窗:深圳大學城(深圳科技圖書館)、寧波高校園區、大慶石油學院、浙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園區或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功能合二為一,同時為師生和社會大眾提供服務;信陽師范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海南大學、山東聊城大學等不同地域高校圖書館也進行了程度不一的開放嘗試。事實上,早在1985年前后,以湖北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等為先導的高校圖書館先后進行了面向社會服務的嘗試。此后20多年間,部分高校圖書館雖以借閱、咨詢、科技查新、定題服務等方式開展對外服務,但因設置了諸多門檻,致使服務仍停留在小范圍與低層次,未取得突破性進展。而95%以上的高校圖書館,服務仍基本局限于校內,社會化程度很低,與發達國家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的廣度、深度及創造的效益無法相比。全美高校圖書館在1987~1988年的信息服務利潤高達其教育經費的16%[9]。無論在意識還是在實踐層面,高校圖書館對此項工作都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認識與把握。這一現狀受制于以下幾個方面:
高校圖書館要實現服務社會需具備4個條件[10]:①具備經濟、技術、館藏等實力,在較好地服務本校師生的前提下再服務公眾。②管理的完善,包括管理體制、服務理念的跟進與管理軟件的完善。③具備一定數量的專業讀者。由于高校圖書館的藏書以專業見長,開放后也應以服務專業人士為先,而非普通大眾讀者。④建立政府、企業和高校共建的模式。
可見,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化是一項涉及管理、人、財、物、場地等多方面的系統工程,而目前諸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如管理體制的條塊分割、配套政策的缺位、經費不足、服務理念陳舊、服務意識弱,以及人力資源缺乏、無經驗借鑒等都是阻礙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因素。
1.1.1 經濟、文化尚欠發達,經費短缺。眾所周知,國家經濟現狀與文化事業發展密切相聯,經濟繁榮是圖書館事業繁榮的基礎。受限于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經濟運行質量及其體制的未完善,我國圖書館建設起點低、總體水平落后??v觀高校圖書館發展歷程,投入始終在制約其發展。近年投入雖有改善,但因歷史欠賬過多,還未能從根本上改善經費拮據的局面。此外,信息資源價格上漲幅度過大加劇了經費的緊缺。
社會信息化對圖書館的挑戰,使信息產品已事實上成為一種昂貴的產品。經費的短缺,直接影響到信息資源保障體系的完整性與延續性,且無法滿足圖書館開展新業務的投資需要。相對公共館,高校圖書館雖然擁有較多的經費和資源,但生均資源占有量仍較低,館舍空間緊張,而擴招又加劇了這一矛盾。一位已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就曾說:“我已從校園走出來,雖然很留戀那漂亮的有海量圖書的圖書館,但我仍然要反對它對現在的我開放。因為在學校的時候深刻感受到,作為一個學生在本校圖書館借不到書或在自習室找不到座位的焦慮?!?/p>
1.1.2 立法缺位,缺乏制度指引??v觀世界各國圖書館事業,凡卓有成就者,都和這些國家以某種有效形式加強對這一事業的宏觀調控有密切關系[11]。而我國目前尚未出臺《圖書館法》或其他保障公共信息資源獲取的法律。條塊分割的多元化行政管理,由行政指令干預圖書館運行,故圖書館的服務宗旨、地位、職能、權利、義務、經費來源都未能明確,造成包括高校圖書館在內的整個圖書館事業無法可依,使得其發展存在很大的隨意性與盲目性[12]。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屬于行業條例,不具約束性,在客觀上導致一些高校圖書館要么以不具備條件為由拒絕開放,要么在淺層次上開放,使該項服務基本流于形式。
1.1.3 管理體制與運作方式缺陷。條塊分割、自成體系的人為壁壘是阻礙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化進程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圖書館事業管理體制仍是多元等級結構,各圖書館分屬文化、教育、科研等系統的主管部門領導。各系統之間相互分割、各自為政,缺乏有組織的橫向聯系與協作,系統本身也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狀態,造成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缺乏統籌、整體規劃及館際協調,各館在進行資源建設與提供服務時僅從自身需要出發,其結果必然是相互重復、沒有特色及信息資源布局的不合理,同時也造成了事業管理上的分散和橫向聯系的薄弱,不利于進行統一開發和利用,不利于協調運行的內在機制的形成。因此,圖書館行業的現狀是尚未建立起保障體制,資源缺漏和重復現象并存,有效的圖書館網絡難以形成,資源的共建共享難以實現。
圖書館既缺乏法定義務約束,又缺乏經濟動力激勵。館際協調機構或組織都未能超越圖書館行政主管部門的權限,往往因為缺乏足夠的權力、資金、業務量或技術支持,使其功能發揮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傳統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方式也使得圖書館缺少這種尋求節省資源、擴大服務有效途徑的動力。
盡管高校圖書館的開放嘗試已有20余年的歷史,但陳舊的觀念一直是阻礙社會化的一大因素。有學者指出,與國際一流大學圖書館相比,我國的大學圖書館至多屬“二流的資源、三流的服務與四流的觀念”。長期以來,大學圍墻之外的社區居民不能利用大學圖書館,成為一條被全國各大學普遍遵循的不成文規則。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在實施向公眾開放這一舉措之初,也曾遭到非議與反對[13]。網絡上就有網友提出:“如果社區居民的閱讀需求要靠高校圖書館來滿足,那么公共圖書館該做什么呢?”
1.3.1 高校內部管理體制封閉。高校圖書館近年來雖有一定的發展與進步,但在管理體制所涉及的服務理念、服務模式、組織架構、考核體系等方面無大的變革。單一館的服務體現為以管理為核心,讀者服從于管理,館藏文種分離、書刊分離、紙質與電子文獻分離、內外讀者分離等現象均體現了以藏為主的傳統封閉意識[14]。
高校圖書館業務活動風險小,服務效益的優劣并不影響對圖書館的投入。所以,圖書館提升服務質量、創新服務項目既缺乏經濟動力,又缺乏健全的監督機制,而只能靠職業道德、行政規范來約束。并且,服務項目的設置僅局限于有限的經費和信息資源許可的范圍內。
此外,高校圖書館人員配置的依據是辦學規模與館藏量,面向社會開放必然帶來人員緊張、工作量與難度增大、館藏資源流失潛在風險增大、內外讀者在時空上的撞車與擁擠、校園安全與秩序等一系列問題。因而,社會化的實踐探索應采取十分謹慎的態度。如果盲目社會化只會削弱服務主體的服務力度與質量,這是影響圖書館生存與發展的最大隱憂[15]。
1.3.2 資源重復購置、結構不合理。在資源建設方面,高校館館藏總量雖有大幅增長,但主體仍是一種粗放型的采購與管理模式,在針對性地發展館藏、提高資源利用率、資源整合與資源共享方面缺乏科學的思考與管理。各高校圖書館網頁清楚地顯示各館普遍存在著資源建設重復、地域性不平衡現象[9]。資源的重復與無特色是深層次社會服務的障礙。
1.3.3 服務體系尚不成熟,社會適應能力弱。高校館現提供的服務項目主要有:借閱、查收查引、定題服務、科技查新、原文傳遞與館際互借、專題數據庫、網絡導航、教學培訓等。服務仍局限于傳統參考資源領域,不過技術手段有所革新而已。因此,高校圖書館服務表現為功能單一、被動,缺少活力,缺乏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與主動服務,尤其在信息輸送、情報傳遞、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方面所發揮的作用還遠遠不夠。而信息資源的價值存在于流通與交流中,知識只有通過重組、加工、利用和傳遞才能實現增值。因此,高校圖書館依靠現有的服務項目、運作方式、服務體系是很難適應社會的。開辟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主動信息服務與科學有效的資源開發、利用措施,是社會化的必然要求。
1.3.4 人力資源面臨挑戰。專業人員匱乏是絕大多數高校館面臨的問題。圖書館傳統的運作方式和低水準的服務,使圖書館員陷入或過于繁重又單調的資源加工中,或過于清閑的低水平讀者服務工作中,缺乏成就感。高校圖書館的邊緣地位、社會形象及管理模式,決定了從業人員職業空間狹窄、缺乏發展機會、職業地位低下。前景的黯淡加劇了原本就稀缺的專業人員的流失。
專業背景人員或專業館員在人員結構中所占比重過小,輔助館員所占比重過大,是多數高校館存在的問題。要推行學科館員制、以知識為單元的信息資源開發重組等深層次服務可謂舉步維艱。因此,一支有足夠數量、各種結構(含知識結構、水平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圖書館專業隊伍,是圖書館事業建設的關鍵。專業隊伍的穩定與梯隊的培養、技能的提升及專業人員的引進等都是高校館現階段面臨的現實問題。
1.3.5 無現成經驗借鑒。向社會開放不僅僅是服務對象數量的簡單增加,更是服務方式的重大變化。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群體由于服務對象相對固定、服務方式的被動,無行業組織的引導與協調,使得高校圖書館在社會化之初缺乏可借鑒的經驗。
圖書館業界在服務社會化過程中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與實踐體系,現有的理論、認識及實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整個社會還未形成共識,也是影響社會化進程的重要原因。
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化不僅僅是一個嚴肅的理論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實踐性課題,實踐研究因其現實意義與推廣價值,故應成為研究的重心[16]。近年雖有學者提出實現途徑或方式,但缺乏在大型高校館的具體應用和實施,研究缺乏系統性、完整性與深入性,未提出一套集館藏資源配置、開放對象、開放領域、開放程度、開放方式、開放措施制定、實現模式、運行管理機制等于一體的全方位開放理論體系與服務措施。
研究者過多強調高校館的資源、設備、技術與人員優勢,很少觸及其劣勢及深層次問題,更沒有文章在全面論述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化的優劣勢的基礎上提出一整套具操作性的措施或模式,探討僅停留在泛泛之談層面上。
行業組織應制定有針對性的、具操作性的指導方案。如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校確定開放對象、時間、范圍、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有關規則、規章制度等等,使各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有政策依據。
圖書館自身應具有開放的心態和切實的行動。首先,可根據當地需要、本館的現實條件及現有優勢,制定外來讀者借閱制度,量力而行地提供傳統服務,在圖書館的服務能力與讀者的信息需求之間尋求平衡[17]。其次,發揮網絡資源優勢,從服務定位與開發信息服務內容方面審時度勢,發展特色信息服務,形成有效的信息產品[18]。
圖書館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任何一次技術革命與思想變革都需要有成熟的理論指導與實踐驗證。向社會開放,是一項復雜、創新的系統工程,應選擇不同層次、類型高校先行試點、分析、總結和研究,取得經驗后再積極穩妥地推廣,使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成為圖書館事業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高校圖書館服務收費目前基本上是根據校內外讀者的承受能力上下波動,采取隨行就市的定價方法。信息服務價格體系不完善亦是社會化的障礙之一。因此,可根據信息服務過程中消耗的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產生的效益等因素,制定相對合理可行的成本效益評價體系,以推動服務的完善。
合理的評價模式是提升服務水準的重要手段。建立一套集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于一體的服務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可客觀地衡量高校圖書館的建設狀況與服務水準,對其開展社會服務起到指導作用。
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是為高校圖書館和社會公眾帶來雙贏局面的文化盛事。但由于我國現有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化必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在我國的歷史背景、現實環境、行政管理模式的具體國情下,實現信息服務的社會化,就必須立足于國情,立足于本校實際,順著整體規劃與循序漸進相結合的思路,走有中國特色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之路。部分高校圖書館在此過程中所進行的探索,將為其他高校提供寶貴的經驗與借鑒。
[1]李樹泉,杜懷宇.熱點新聞:各界人士直抒己見:大學圖書館該不該向社會開放?[EB/OL].2007-07-27[2008-03-10].http://www.jslib.org.cn.
[2]逾七成網友認為高校圖書館應對外開放 [EB/OL].[2008-03-13].http://topenergy.org/bbs/viewthread.php?tid=30305.
[3]大學圖書館是否該向公眾全面開放[EB/OL].[2008-03-15].http://www.js-edu.cn/Html/200709/05/20070905204255.htm.
[4]劉宇,汪徽志,王玉玲.高校圖書館社會化的可行性研究[J].圖書館雜志,2009(9):42-44.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2(3):2-4.
[6]http://www.lsc.org.cn/CN/News/2008-10/EnableSite_Read-News1120725791225123200.html.
[7]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和文化部批準發布.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建標[2008]74號.2007.
[8]中國大學圖書館館長論壇.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源共享武漢宣言[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6):2-4.
[9]秦麗.高校圖書館信息社會化服務的處理及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4):7-8.
[10]千萬圖書閑置,高校圖書館對社會開放卡在哪兒.中國新聞網.2007-06-21[2008-09-04].http://www.edu.cn/zong_he_news_465/20070621/[20070621]_239008.shtml.
[11]陳傳夫,肖希明.凝煉共識 昭示理念 推進合作共享:我們理解的《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源共享武漢宣言》[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2):2-7.
[12]顧蓮華.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長效機制的探討[J].情報雜志,2008(5):155-157.
[13]余俠.關于中國大學圖書館向公眾開放問題的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2002(7):24-25.
[14]曹均等.國內外圖書館開放使用的對比研究[J].蘭臺世界:理論版,2006(11):60-61.
[15]李桂蘭.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若干問題探討[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6(4):82-84.
[16]吳文玲.高校圖書館應對社會實質性開放[J].圖書館建設,2009(5):108-112.
[17]韓宇.美國若干所著名大學圖書館的讀者權利管理[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8(2):22-26.
[18]劉文青,鄢朝暉.高校圖書館開展公共文獻信息服務探討[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8):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