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遠 歐陽周遐
(江西省圖書館,江西 南昌 330046)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有效加強少年兒童的教育培養,關系到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少年兒童成長的“第二課堂”。2010年,文化部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少年兒童圖書館建設工作的意見》,對保護廣大少年兒童的文化權益、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面對新的形勢,公共圖書館如何創新少兒服務模式,探索服務新舉措,更好地發揮公共圖書館教育陣地作用,已經成為業界關注和探討的新課題。為此,筆者提出構建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網格化新模式的構想,旨在以全新的服務方式進一步拓展公共圖書館為少兒服務的空間,讓更多的少年兒童享受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少年兒童群體的最大化,讓公共文化服務真正惠及每一位少年兒童,讓公共圖書館伴隨他們終身。
為了有效改進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工作,打造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工作的全新模式,實現公共圖書館對社會大眾,尤其是讓少年兒童充分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筆者提議公共圖書館應在現有少兒服務工作的基礎上,更新觀念,創新服務手段和模式,努力構建少兒服務網格化模式,以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對少年兒童的全覆蓋。
所謂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網格化,就是指在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區域內,以中小學校為基礎,形成若干個網格開展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的模式。具體方法就是:首先,與中小學校溝通協商,簽署協議,搭建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網格化平臺;其次,將每一所中小學校劃分為一個網格,該網格中的所有少年兒童都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對象,即無論是持證讀者,還是未持證的潛在讀者,只要在網格中,都將成為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每個網格設一名網格聯絡員(可由學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兼任),負責收集網格中成員(即所轄區域內的少年兒童)的文獻信息需求,并在一定期限內,將網格中成員所需的文獻信息匯總提交給公共圖書館負責少兒服務的網格管理員,由網格管理員負責向網格聯絡員提供文獻資源,并辦理相關借閱手續。最后,由網格聯絡員將有關文獻送到需要文獻的網格成員,該文獻需求者閱讀完畢將文獻歸還給網格聯絡員,由其歸還給公共圖書館。如此循環往復,實現公共圖書館、中小學校和少年兒童的三方共贏。
集體借閱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為某一相對集中的借閱群體推出的一種利用圖書館服務的方式。從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網格化構成形式看,似乎它與目前各圖書館開展的集體借閱沒有多大區別。其實不然,認真分析兩者的運作機制,不難發現兩者有著很大的不同,其最大的區別就在于集體借閱僅僅是由某個已辦理集體借閱證的團體或單位的代表憑集體借閱證到圖書館借閱文獻,且一次限定一定數量,進行統一借閱文獻,并統一歸還文獻,對文獻的利用者來說極為不便利。因為,在一般情況下,辦理集體借閱文獻時,不僅要持有集體借閱證,還必須要該證的指定人員才能在圖書館辦理文獻借閱手續,獲取文獻。而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網格化模式則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所有網格內成員(無論是在校學生,還是社區少年兒童)只需將自己的文獻需求告知所屬的網格聯絡員,即可在一定時間內由網格聯絡員為其提供文獻信息服務,不必到圖書館,也不必辦理任何借閱證件,就可以享受到圖書館的服務,非常便利。網格聯絡員與圖書館之間也只是以協議的形式建立借閱關系,在實際借閱文獻時,只需進行相關登記即可辦理借閱手續,非常簡便易行。
在中小學校建立圖書流通站是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常用的一種方式,它將文獻送到學校圖書流通站,讓少年兒童能夠就近便利地到圖書流通站利用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深受少年兒童的歡迎。但由于學校圖書流通站文獻資源有限,很難滿足少年兒童的需求,導致學校圖書流通站只在剛建成時吸引少年兒童的眼球,一旦站里的文獻沒有及時更新就難以持續發展,而且文獻資源分散或滯留在各學校圖書流通站,導致文獻資源利用率下降,甚至致使有些文獻一時難以得到合理利用。而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網格化模式能夠很好地解決學校圖書流通站文獻資源不足或滯留等問題,不僅如此,還可以將分散或滯留在各學校圖書流通站的文獻資源集中到圖書館,充分發揮文獻資源的整體優勢,切實滿足急需者的使用需求。
為讀者提供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基本職責,通過多樣的形式為讀者服務則是公共圖書館提升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眾所周知,目前,公共圖書館的少兒服務方式主要有館內文獻借閱(包括個人、集體借閱和館際互借)、有關讀書活動(包括講座、展覽、讀書演講比賽等)以及在館外設立學校圖書流通站等。公共圖書館推出少兒服務網格化模式是其服務方式的創新,它不僅是集體借閱方式的一種升華,更重要的是,該模式不僅能夠有效擺脫公共圖書館在館外設立學校圖書流通站力不從心的窘境,徹底消除館外學校圖書流通站需要一定的場地存放文獻資源等弊端,使公共圖書館即使不在館外設立學校圖書流通站,也能很好地為更廣大的少年兒童提供便利的文獻信息服務,有效提高了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的效果。
作為少年兒童的“第二課堂”,公共圖書館長期以來一直努力與中小學校加強溝通與聯系,并且重視以圖書館的服務引領少年兒童,促其成長。然而,由于公共圖書館和學校雙方的人力、財力、物力有限,即使通過集體借閱或設立學校圖書流通站的方式,仍難以滿足少年兒童的文獻需求,而且也會使館校的合作流于形式,進而逐漸淡化雙方的合作,使學校圖書流通站形同虛設。開創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網格化模式,不僅能夠極大減少館校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還能通過網格聯絡員和網格管理員的頻繁交流與協作,進一步強化館校雙方的合作,實現館校雙方互惠互利,同時也能夠讓網格中的所有少年兒童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實惠。
公共圖書館用于少兒文獻采購的經費只占該館文獻采購經費的很少一部分,這就必然導致公共圖書館少兒文獻的嚴重匱乏,對到館讀者的需求已應接不暇,更何談抽出一定數量的文獻固定投放到各學校圖書流通站。文獻資源不足正是公共圖書館館外圖書流通站不景氣、不受讀者青睞的根源所在。公共圖書館推出少兒服務網格化模式,就能夠將館內的文獻資源集中起來,進行統一、合理、科學的調配使用,不需要再向各學校圖書流通站固定配發一定數量的文獻,從而能夠有效解決文獻過度分散無法獲取、文獻資源閑置無人問津的問題,極大地提高文獻資源的利用率。
《文化部、財政部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要求到2011年底,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該意見的本質就是要求公共圖書館要擴大服務覆蓋面,要以免費的舉措吸引更多的民眾公益、均等、基本、便利地利用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以新穎的方式推出少兒服務網格化模式,正是符合文化部的意見宗旨,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最大限度地覆蓋少年兒童讀者群體,切實拓展少年兒童的服務人群,使公共圖書館能夠為所轄區域內的所有少兒提供服務,將原本遠離或難以到圖書館的少年兒童都納入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范圍。
目前,我國獨立建制少年兒童圖書館僅91家,顯然難以滿足3.67億少年兒童的文獻信息需求。盡管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數量也不盡如人意,但公共圖書館采用廣大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方法開展少兒服務工作,特別是推出旨在覆蓋所有少年兒童的網格化服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必將有效彌補少兒圖書館數量的不足,并且能夠實現統籌協調,優勢互補,形成公共圖書館和少兒圖書館聯手服務少年兒童的嶄新局面。
為了使公共圖書館推出的少兒服務網格化模式能夠順利實施,各級公共圖書館必須注意以下3個方面問題。
事業要發展,健全的制度是前提,創新一項工作同樣需要科學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因此,在推出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網格化模式之前,首先必須著手制定一整套科學、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對少兒服務網格化模式的管理機構、運行機制、人財物投入、文獻資源采訪、文獻借閱規則等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并且加強對所有人員的宣傳和培訓,做到人人知道制度,了解制度,熟悉制度,自覺執行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使公共圖書館推出的少兒服務網格化模式朝著規范、科學、健康的方向發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的。
在構建少兒服務網格化模式的過程中,首先要選好網格聯絡員和網格管理員,要選擇有事業心、有責任感、業務熟練的同志擔任網格聯絡員和網格管理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為減輕網格聯絡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可在學校各年級選擇優秀學生(一般可選學習委員)擔任學生與網格聯絡員溝通的網格信使,一般每個班選一名網格信使負責征求本班學生的文獻需求并定期告知網格聯絡員,待網格聯絡員到公共圖書館取到同學們所需文獻后,由相應班級的網格信使將有關文獻交給文獻需求者,學生閱讀完文獻后歸還給網格信使,由網格信使還給網格聯絡員,再由網格聯絡員還給公共圖書館。可見要完成文獻借閱過程,必須加強網格化服務人員的管理,要充分調動網格信使、網格聯絡員和網格管理員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各司其職,合力完成網格化服務。
公共圖書館推出的少兒服務網格化模式是一項創新性工作,沒有可資借鑒的經驗。因此,各級公共圖書館在推出少兒服務網格化模式時,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上。應分片分區,先易后難,逐步推開。要首先選擇那些曾經建立過圖書流通站,而且效果比較好的學校,先期進行網格化服務試點,積累一定的經驗,然后再以點帶面,全面推開網格化模式。在試點中,尤其要做好與學校的溝通、協商工作,要讓學校領導了解公共圖書館將服務送到學校,送到學生身邊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惠民舉措,它不僅能給學生帶來便利和實惠,更能為學校進一步營造良好的讀書學習氛圍,提升學校教書育人的功能創造條件。只有與學校達成了共識,公共圖書館的少兒服務網格化模式才能在學校生根、開花、結果,才能實現公共圖書館不斷創新服務模式的初衷和目標。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公共圖書館要發揮少年兒童文獻信息保障、思想品德教育陣地的職能作用,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積極推出新型模式,為少年兒童的課余教育提供優質的平臺,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積極作用,真正體現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公益性與均等性,有效地充實少年兒童課余文化生活。
[1]郭人旗.中國少兒圖書館數量不足 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EB/OL].[2011-04-18].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0/10-12/2581904.shtml.
[2]暴麗巖.淺談公共圖書館少兒服務工作的創新[J].科技信息,2010(5):595.
[3]招建平.館校合作探析[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9(7):33-35.
[4]吳谷.淺論少兒圖書館的創新發展[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7(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