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英芳
(阜新市圖書館,遼寧 阜新 123000)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網絡已成為人們學習、交流、休閑、娛樂的重要工具。據統計,我國網民達1.03億,其中青少年占80%。人們生活的網絡閱讀方式和以因特網為主要載體、以知識和信息為主要內容所形成的“網絡閱讀文化”不再是單純的工具,已構成影響人們的意識行為和價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對青少年的發展與成長產生不容忽視、潛移默化的影響。正確引導和看待網絡文化,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有責任更多地去了解摸著鍵盤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的精神需求和他們已經形成新的閱讀習慣。
雖然人們對“網絡閱讀”的解釋不盡相同,但研究者普遍認為,網絡閱讀是指借助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來獲取信息與知識,完成意義建構的一種閱讀行為。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具有實時性、交互性和廣域性的互聯網如同一本面向世界打開的百科全書。它沒有國界,包羅萬象,青少年可以不受時間、地域和資格的限制進行自主閱讀。超文本格式的非線性網絡文本,超越了紙張的章卷限制,提綱似的鏈接標明了內容的深淺層,使讀者能按需取材,在文本間自由跳躍,在信息的海洋中縱情遨游。閱讀環境的開放性不僅僅是物理時空,還體現在其閱讀心理方面,網絡閱讀的虛擬性和隱蔽性能使青少年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種閱讀心理能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有助于拓寬青少年的思路和視野。
而網絡所形成的是一種超文本的信息載體,它為人們提供了多種意義。閱讀不是單一吸取信息的過程,其在實質上體現為相互碰撞、相互激活、相互融合、生成創造信息的過程。網絡閱讀在過程的互動性和環境的開放性方面為閱讀中的創造提供優越的條件。從閱讀方式上講,更接近于人類記憶的“聯想式”結構特點,它所形成的發散性思維特征,參與的即時性與方便化,大大地激發并解放人們閱讀的想像力、思維力和創造力。
網絡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提供了一種比較平等的雙向信息交流模式。網絡的理念是平等和自由,網絡的交互性為青少年提供了更為開放的互動對話機會,尊重每一個獨立個體的話語權。從信息資源的角度說,網絡強大的交互功能,為人們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科學研究能力以及掌握和運用創新方式的能力提供了鍛煉的平臺。因此,從這一意義上說,“互動是網絡閱讀的生命”,閱讀真正成為個性化行為。
信息的豐富性是人們對網絡的最深體驗。互聯網上具有一種百科全書式的資源,我們幾乎可以找到涉及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類信息。對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的青少年來說,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學之不完的知識寶庫。網上資源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個最大圖書館相匹敵。網絡閱讀正在成為青少年獲取各種知識的最佳來源和傳統文本閱讀的延伸和補充。
網絡閱讀與傳統的閱讀相比,在形式上提供了一種更人性化和個性化的閱讀環境,它有著操作自如的閱讀界面,字號、版式等可以任意調整。在內容上它還可以加入很多動態的東西,如精彩的多媒體插圖、背景音樂、影視動畫。在形式上又具備了印刷媒介無法比擬的互動性和高參與性特點。超文本鏈接方式,強大的檢索功能,使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求,將信息進行篩選、加工、多角度、多視點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些特征適合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也適應青少年追求個性、效率和時尚的心理特點,易于提高青少年閱讀的興趣。
因特網上的信息資源是豐富而又無序的。面對著網絡信息的海洋,人們必須學會通過全面深入的審視繼而作出能動性選擇與判斷。因為如果不具備敏捷的判斷力,就有可能被垃圾信息所淹沒。通過網上閱讀,人們能夠不斷提高網絡技術使用和鑒別優劣網絡信息的能力,學會在有限的時間內接收到更多、更新、更有用的信息。青少年在網絡多元化的價值觀體系下,學會了鑒別,學會了選擇。
網絡是把雙刃劍,既能給青少年帶來“學習的革命”,但在信息資源的組織和管理使用方面也存在著問題,其負面影響日趨凸現。
據統計,每天網上刊載的免費閱覽的新信息將近100萬頁,這是世界上英文圖書出版量的10倍多。信息資源產量的迅猛增長,已經導致大量的信息資源得不到組織和控制,影響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加重了青少年選擇、獲取知識的負擔。正如約翰·奈斯比特在《大聲勢》中所言:“我們淹沒在信息中,卻渴望知識。”使少量有用的信息被大量無用的信息垃圾所淹沒,特定的需求者卻難以獲取精確度高、針對性強、穩定安全的信息,使人們可能陷入“接觸信息的機會越多,實際獲得的知識越少”的尷尬局面。據調查,在網絡閱讀時,一半以上的人員缺乏選擇最佳信息資源的能力。面對過多的選擇,讀者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不知道怎樣去自己的目的地。
閱讀方式的改變直接影響了青少年的思維方式,使知識結構還不完善、思維方式還不成熟的青少年在網絡閱讀時一直是在“看題”、“聽問題”,而不是在“想問題”。正如洛扎克在《信息崇拜》中所言:“信息,到處都是信息,唯獨沒有思考的頭腦。”有人曾對我國大學生的網絡迷航作了更詳細的調查,總結了大學生迷航的幾種情況:被網上目標以外的內容所吸引而迷航;因為與目標相符的站點太多,無法正確選擇而迷航;網上信息太多太雜,思路被非相關信息打斷而迷航;有關鏈接的層次太多,越走越遠,終致迷航。這直接導致讀者喪失了在閱讀中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講究縝密的邏輯連貫性、深度以及來源。圖像化和影視化的網絡文本一方面在消除人類原有的深度閱讀,另一方面又培養出一代膚淺的閱讀者。讀者以放縱的眼球取代了對知識的追求,得不到傳統閱讀對人們思維方式所進行的訓練。
網絡閱讀的非經典性來自自身的明顯缺陷。網絡的理念是平等自由,已經不像傳統媒介那樣受政府控制,因為缺乏編審,網絡上任何人都能發表文章。這種控制力的消弱直接導致了互聯網的多元文化特征,這種多元文化特征代表了各種文化之間平等共存,在網絡上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主流價值觀與非主流價值觀沒有現實生活中那么清晰的界限。控制力削弱的另一個后果是網絡信息普遍缺乏系統性和條塊性,青少年在網絡文化中體驗不到連續的、穩定的認同感,反而接收到的是間斷的、浮動的、零散的“自我感”。網絡閱讀作用于感官而不是作用于心靈的特點,網絡閱讀這種碎片式的閱讀,很難像傳統圖書那樣進行深層次的心靈交流和溝通,缺乏對于靈魂的震撼。有人提出,網絡媒介把人們帶入了“淺閱讀”時代。青少年很少通過網絡媒介來精讀圖書,一般情況下都是進行快餐式的隨意性的速閱讀。
網絡信息異化的表現是信息污染嚴重。眾多虛假信息、冗余信息、垃圾信息以及垃圾郵件“堆積”在網絡上。尤其是一些反動迷信、黃色網站的不健康內容,使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期的青少年,分不清真善、好惡,從而導致青少年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些青少年雖然是在無意中接觸到網上黃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較弱的青少年往往因好奇或沖動而進一步尋找類似信息,從而沉陷其中。調查顯示,在接觸過網絡上色情內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為或動機。
鑒于網絡閱讀廣泛的社會性,網絡作為一種全新的信息載體,相對于傳統紙質閱讀,視野更為宏闊,獲取資料更為快捷,交流更加迅捷,評價更加多元,對激發青少年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優化認知結構,提高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有不可替代性。但對青少年的不利因素也不可估量,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要“疏”而不“堵”。我們全社會都有責任提供幫助,尤其是具有社會教育職能的圖書館,應當擔起自己的責任,多提供一種嶄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從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網絡閱讀,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積極引導青少年網絡閱讀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社會文化教育機構,應緊密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大量的信息資源作出專業性判斷,發揮編審和“守門員”的作用,為青少年提供值得信賴的閱讀文本。選擇的內容盡量突出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通俗性,強化網絡資源的優化整合,形成與圖書館傳統文獻資源的優勢互補、相輔相成,組成信息資源保障體系。
多媒體電子閱覽室的館員要經常對未成年人上網情況進行巡查,及時阻止不安全操作和違規上網行為。除此之外,還應安裝適合多媒體電子閱覽室使用的網絡管理硬件和軟件,對上網的計算機進行全程監控。如沈陽市少兒圖書館多媒體電子閱覽室在2000年就已經安裝了NEWCLASS網絡教學管理系統,不僅可以對未成年人進行計算機培訓教學,還可以監控每臺機器上網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在本室的教師機上就可以實現對每臺計算機的實地操作。
對于青少年讀者經常瀏覽檢索的內容,在圖書館網頁中設立專題信息庫,有條件的要建立數據庫。這樣青少年在確定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后,可直接點擊專題信息或數據庫,查看自己所需的專題內容。如沈陽少兒圖書館建有“連環畫數據庫影片庫”,上海少兒圖書館與百度合作專門制作的少兒搜索引擎,深圳少兒圖書館建有“謎語世界數據庫”、“青春自然情數據庫”等。通過整合的專題數字資源系統,通過中間技術(指數字資源無縫整合軟件系統),把不同來源和不同通信協議的信息完全融合,使不同類型、不同格式的電子文獻資源實現無縫鏈接。并要集成檢索功能,建成新型青少年網絡閱讀數字資源體系。最終目的是要構筑一個呈立體網狀分布、具有知識相互關聯、輻射延伸功能,自由開放存取,向青少年提供智能化訪問和服務的網絡閱讀系統,促使青少年網絡閱讀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
圖書館要積極開展對青少年的信息素質教育,主要是對青少年進行信息意識的教育、信息能力的教育、信息道德的教育。圖書館要積極推薦適合青少年讀者的網站、編制網絡使用指南或手冊等,幫助青少年讀者了解網絡資源,減少上網的盲目性;通過定期舉辦網絡知識和技能講座等形式介紹電子出版物和數據庫的知識和使用方法、網絡信息資源的種類與特點、網絡信息檢索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各類數據庫的查詢方法,從而指導青少年學會利用一系列信息檢索工具從網絡獲取自己所需信息,并有效使用信息。
圖書館應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智力成長規律,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在輕松、愉悅中達到提升信息素質的目的。如編制有關文獻信息的必讀書目,開展參考咨詢服務;舉辦專題書展或專題講座來培養青少年對某一主題的信息意識。積極倡導各種不同主題的探究性閱讀,如經典閱讀、紅色閱讀、趣聞閱讀、科普閱讀等。探究性閱讀是一種以主題為中心,通過自主的探究性擴展閱讀活動,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閱讀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讓青少年在最短的時間內搜集到盡可能多的關于主題的信息資料,形成對理解主題的較寬的視野,以不斷提升主流青少年讀物的影響力。
閱讀社區是網上閱讀討論組織。它以讀書論壇、討論組、聊天室、電子公告等形式展開。為青少年切磋和交流信息技能提供機會和平臺,在閱讀社區內,應該有教師或館員提出一個共同關注的話題,當然,這個話題必須是短小而有吸引力的。其他青少年讀者圍繞這個話題各抒己見、交流看法。青少年通過這種形式,展示自己對閱讀主題的認識與看法,可以加深對閱讀主題的認識。
總之,引導青少年讀者正確閱讀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國家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還需要社會、家庭的多方協作和技術支持。在網絡文化盛行的今天,圖書館要培養青少年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并能夠自主地進行網絡閱讀,還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伴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閱讀的局限性會得到不斷的彌補和完善,讓青少年從網絡中汲取更加豐富的營養,使網絡成為青少年完成學業、健全人格、享受生活的工具。
[1]馬良等.網絡閱讀探微.情報雜志,2005(4).
[2]王素芳.網絡閱讀的發展現狀和前景探析.圖書與情報,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