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抓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2011年8月10日召開的市政府第7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市級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方案。按照方案,本市“十二五”期間將安排市級財政預算30億元,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以財政撥款、貼息貸款、擔保貸款、周轉借款、股權投資等方式,組織融資107億元,用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30億元與107億元——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清晰可見。作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一項舉措,我們從中看到了市委、市政府抓工作的堅決,各地區、各部門抓落實的效果。可以說,有了決策和執行層面的大力支持,本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
到2011年9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大決策就整整一年時間了。一年來,這項工作的兩個關鍵詞被社會各界熱議——鋪天蓋地、頂天立地,形象地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勾畫出一條成長路線圖。
我們有理由為取得的成績而自豪,無論是各項含金量頗高的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實,還是企業創新孵化平臺的建設,都在按時間節點有序推進。市委、市政府的各項決策正在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科技型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產生,科技“小巨人”企業的成長速度不斷加快。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市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共識已經形成。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找到符合自身實際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而科技型中小企業則是本市實施大項目、小巨人、樓宇經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了發展的方向,契合了發展的趨勢。抓這項工作,就是抓住了關鍵,具有提綱挈領、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意義,對天津未來發展的影響是深遠的。
梳理來路,成績面前,我們更應保持清醒頭腦,理性分析存在的問題。與先進地區相比,本市民營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底子并不厚實,特別是在激發全民創新意識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如果說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保姆式服務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那么,在創新意識提升等軟實力方面,則需要全民的共同行動,這與城市精神的培育息息相關,更需要一份耐心和堅持,更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這就是市委、市政府提出持之以恒抓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原因所在。沒有哪項工作是一蹴而就的,而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有一個培育和養成的過程。正因此,只要是看準的事,就必須堅持下去,狠狠地抓。只有這樣,工作才能越抓越細、越抓越實。這是一種對歷史、對百姓、對城市負責的態度。我們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保持一種韌勁,堅持不懈地做好各項工作,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培育一種城市精神,積淀一種城市性格,讓創新激情在津沽大地涌動。(摘自《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