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LISC 2565-38-11(11) 近五年來圖書情報學研究熱點與前沿的可視化分析——基于13種高影響力外文源刊的計量研究/邱均平(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溫芳芳(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2):51-60.
本文選取了13種具有高影響力的國外圖書情報學專業期刊在2006—2010年刊載的論文為研究樣本,借助CiteSpaceⅡ軟件對近5年來圖書情報學研究現狀、熱點和前沿進行了可視化分析。研究發現,近年來國際范圍內的圖書情報學呈現出計量、管理、技術三大研究維度,圖書情報學定量化研究的趨勢不斷加強。在Glanzel、Leydesdorff、Egghe等國際知名專家學者的推動下,圖書情報學將以引文分析、h指數等主題為研究前沿進入新一輪的繁榮階段。與此同時,圖書情報學的學科發展也將進入成熟期和完善期。(楊 蕾)
AELISC 2566-38-11(11) 兒童傳統經典閱讀推廣研究/許歡(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與情報,2011(2):7-10.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和民族自信力的增強,在構建當代精神文明的過程中,學習和了解傳統文化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兒童閱讀經典成為提升社會文化的要求。經典誦讀工程和傳統學堂是當前兩種重要的社會兒童經典閱讀推廣模式。作為社會重要的文化和教育服務部門的公共圖書館應積極參與兒童經典閱讀推廣活動,擔負起屬于自己的歷史使命,為民族文化的重建貢獻自己的力量。(肖 群)
AELISC 2567-38-11(11) 我國博碩士學位論文的服務模式及版權問題探索/楊少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褚漢啟(華中科技大學)//圖書情報知識,2011(2):44-49.
基于我國學位論文的呈交、數據庫建設和服務體系現狀,分析探討了我國學位論文在政策制定、論文呈交和版權轉讓及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并針對目前我國學位論文管理運行體系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和建議,具體包括:(1)建立國家層面的學位論文收集和服務體系;(2)建立和重申學位論文呈交體制并制度化和法律化;(3)合理解決學位論文著作權問題;(4)將著作版權的解決方案納入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規劃。旨在通過以上途徑構架國家學位論文的收集、整合和共享服務的管理框架,形成良好的學位論文管理和服務模式。(陳永平)
AELISC 2568-38-11(11) 從北美 2010年 IA峰會看信息構建研究/周曉英(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情報資料工作,2011(2):5-9.
2010年4月在亞利桑那州,美國信息科學與技術學會舉辦了第八屆信息構建(IA)峰會。峰會關注的IA核心概念是溝通、設計、交互、體驗。IA的研究對象是用戶、背景和內容。IA的學科視角是原理、理論、相關學科、實踐、現狀和未來發展。IA的效果視角是有用性、可用性、合意性、可找到、可達性、可信性、價值性、可視化、清晰性和一致性。IA人的視角是信息建筑師和用戶體驗專家、可用性專家、設計者和開發者。作者認為,信息構建工作與信息表達和接受有關,與組織中的人和社會人直接相關,與信息環境的變化和要求有關。(邵晉蓉)
AELISC 2569-38-11(11) 關于中國公益信息制度的戰略思考/賴茂生(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閆慧(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圖書情報工作,2011(8):5-8,61.
針對一項有關中國社群數字不平等問題之對策研究的理論成果報告,首先闡述了從制度層面解決社群數字不平等問題的重大意義;其次從制度主義和制度經濟學的理論視角出發構建了公益信息制度的基本理論體系,包括公益信息制度的內涵、分類與架構設計等。最后從實證研究出發,識別出公益信息制度架構中的關鍵要素,主要包括公益信息機構的資格認定與治理制度、信息慈善捐贈的激勵制度、信息素養的公益培育制度和社群信息實踐的行動研究支持制度。(陳永平)
AELISC 2570-38-11(11) 基于生態學視角的信息異化問題研究/孫瑞英等(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4):5-9.
在信息生態系統中,本應該形成一種信息需求、供給、更新、反饋的共生共進關系,從而達到推動能量的流動和物質的更新狀態。然而,信息生態系統各要素競爭與協同的過程中出項一種無序、渾濁的狀態,這種無序、渾濁的狀態即異化狀態。本文明確了信息異化的概念,從生態學視角詮釋了信息異化現象,闡述了控制信息異化的生態學思路,同時提出了控制信息異化的生態學策略。(肖 群)
AELISC 2571-38-11(11) 西方信息行為認知方法研究/迪莉婭(燕山大學文法學院行政管理系)//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2):97-103.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使用認知方法以來,認知方法的研究經歷了從個體主義認知方法研究向整體主義認知方法研究的轉變。基于個體主義認知的信息行為研究關注的是個體在接收信息、使用、產生知識、信仰等方面的行為特點、過程及情感狀態,其研究主要分信息搜尋行為的研究、信息搜尋過程的研究、信息行為塑造與“信息偶遇”研究;而基于整體主義知識的信息行為研究則將人類信息行為研究從個體的研究拓展到了更加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彌補了個體主義認知方法所缺失的維度,對于人類信息行為和人機交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楊 蕾)
AELISC 2572-38-11(11) 信息化測度的創新概念基礎——基于ICTS的核心信息能力/呂斌(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李國秋(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圖書情報工作,2011(8):10-14,83.
信息化測度的實質是測度一個國家或組織的信息能力,而信息能力是收集、存儲、處理、利用和生產信息的能力,并且它具有時代性,在不同的時代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文章在對信息能力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核心信息能力,認為現時代的核心信息能力是基于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ICTS)的核心信息能力,其中ICTS的實質就是自動化處理系統、內容信息系統和通訊系統的融合。同時從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勞動者等方面討論了基于ICTS的核心信息能力的要素。最后從個人或家庭、組織、國家三個層面闡述了基于ICTS的核心能力的應用。(陳永平)
AELISC 2573-38-11(11) 信息科學領域與計算機科學領域信息檢索理論架構研究/李賀等(吉林大學管理學院)//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1(3):1-8.
信息科學和計算機科學都存在信息檢索的研究領域,其關注的重點都是用戶與信息系統的交互作用。信息科學領域認為信息檢索是指人們與信息檢索系統的交互作用,從檢索策略的選用到信息檢索結果相關性的判斷,其研究重點是人們搜索定位信息的具體行為。而計算機科學的信息檢索是指從儲存在計算機中的大量信息中找到非結構化的(相對于手動)信息以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文章通過對信息科學領域及計算機科學領域信息檢索理論架構進行識別,從三個視角(用戶、信息、技術)構建信息檢索領域的理論框架,比較分析兩個學科及交叉領域信息檢索理論的研究重點,指出信息檢索理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為信息檢索理論研究提供方向。(王 崗)
AELISC 2574-38-11(11) 信息資源公共獲取主體和客體辨析/肖冬梅(湘潭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圖書情報工作,2011(7):24-29,101.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資源公共獲取變得日益重要。從信息資源公共獲取動作的起始和完成來看,信息公開需要提供者和接收者,信息申請需要請求者和回應者;從各國立法來看,信息接收者和申請者是權利主體,信息提供者和申請回應者是義務主體。文章以政府信息、證券信息、產品與服務信息為例,分析了信息資源公共獲取的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同時,從知識產權制度的相關規定和信息資源的生成機制兩個方面分析了信息資源公共獲取的客體。(陳永平)
AELISC 2575-38-11(11) 信息組織的三重境界:序化、優化、美化/郭春俠1,2,儲節旺2(1.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2.安徽大學管理學院)//情報資料工作。2011(2):15-18.
信息組織包括三重境界:序化、優化、美化。信息組織的基本內容是信息的序化,即依據信息的某種屬性,將信息按照相應規則排列而呈現出一種序列狀態,可分別稱之為形式序化法、內容序化法、相關序化法。信息組織應提高信息質量,實現信息的價值增值,即優化信息;優化的本質是加工整理信息時對信息的優先選擇,優化的依據是選出滿足用戶需求的信息知識,整合打包提供給用戶。優化路徑是對信息的深度加工和重新整合,方法主要有信息的優選、濃縮和信息的重新表述等。信息構建理論突出強調了信息布局的視覺效果,即信息組織的美化層面。(邵晉蓉)
AELISC 2576-38-11(11) 基于 CSSCI本體的知識檢索服務平臺構建及應用/王昊,蘇新寧(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1(3):22-29.
現有的CSSCI信息服務系統只能提供單一、線性的檢索功能,檢索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后臺數據組織的不合理。為此,文章提出使用基于本體的知識服務平臺代替現有CSSCI檢索服務系統的解決方案,提供知識層次的服務,以改善用戶的檢索環境。在提出基于本體信息檢索系統一般模式的基礎上,設計一個實用的基于CSSCI_Onto的知識服務平臺KRSP_CSSCI_Onto,對該平臺的基本功能和系統框架進行探討,并據此開發一個試驗性的知識檢索系統,詳細闡述本體在知識檢索服務中的具體應用,包括用戶檢索式的語義擴展,查詢結果的關聯知識推薦,基于學術資源網絡模型的知識導航以及基于規則庫的知識關系檢索等。(王 崗)
AELISC 2577-38-11(11) 面向知識服務的信息分析及應用研究——以文獻數據庫為來源/王曰芬(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3):54-57,34.
知識服務是一種提供以內容為基礎的組織產出,以滿足外部用戶需要或需求的一種過程。它是信息服務機構滿足未來需要和社會發展挑戰的必然選擇,信息分析是知識服務活動中的非常重要的環節,是使文獻數據庫資源得以發揮效用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對DIKW二維模型中知識增值實現的關聯要素和過程分析的基礎上,探討面向知識服務的信息分析的切入點、文獻數據庫資源可被加工的層次與對應的知識含量,研究基于文獻數據庫的信息分析的技術路徑及所需要的技術方法,并以文本知識挖掘方法為例,討論基于不同文獻數據庫資源的應用。(肖 群)
AELISC 2578-38-11(11) 我國區域知識競爭力的測度與評價/相麗玲(山西財經大學信息資源研究所);張延飛(山西大學管理學院)//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4):21-26.
提升我國區域知識競爭力的核心是提升區域知識創新能力與知識轉化能力,因此,培育與提升區域知識創新能力與區域知識轉化能力將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核心內容,而區域知識競爭力指數排名與評價將成為衡量各區域知識競爭優劣勢及其發展戰略的重要依據。本文應用管理統計軟件對2006—2007年度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知識競爭力指數進行了總排名及關鍵要素排名,并對其結果作了總體評價,給出了提升我國區域知識競爭力的總體策略。(肖 群)
AELISC 2579-38-11(11) 行為學角度的政務門戶知識組織與整合研究/夏立新,葉飛(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情報學報,2011,30(3):331-336.
文章針對政務門戶構建中知識組織與整合問題,從行為學角度出發,利用行為學中的三個經典理論與模型,結合實證研究,對網絡信息用戶的信息行為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同時將網絡信息行為動機以及影響網絡信息行為動機的各種內、外部因素加以區分,在此基礎上將網絡信息用戶進行分類,并針對不同動機層次的網絡信息用戶提出個性化信息推薦、政務流程集成、知識交流平臺等不同的信息服務模式,同時結合主題圖技術、政務業務流程集成、AroundMe系統、政務知識交流平臺GNS等技術手段,構建一個政務門戶系統模型,從而實現政務門戶的知識組織與整合。(王 崗)
AELISC 2580-38-11(11) 知識場的構建、測度與演化研究——基于知識流動視角//王曉紅,張寶生(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情報雜志,2011(3):124-130.
主體系統維度、客體系統維度、環境系統維度構成知識場的三維空間,三維空間內節點間的相互作用和知識流動構成知識場的運行系統。在場中力的作用下,知識從高勢能節點向低勢能節點流動。知識場中的實體要素是節點,每個節點都是一個場源。所有節點互相聯系、共同作用構成了場空間,知識在場空間中流動。節點間知識流動的情境結構經歷著鏈式結構→網絡結構→空間結構的運動,伴隨著知識鏈→知識網絡→知識場的演化。知識的流動效應最終以網絡向場的方式轉變。(邵晉蓉)
AELISC 2581-38-11(11) 知識關聯的結構分析/文庭孝等(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圖書館,2011(2):1-7.
知識關聯是指構成知識系統的知識節點與節點之間的聯系,即是使各相關節點間形成意義系統的聯系。這種聯系表現為一種拓撲結構形式存在的網絡結構。知識關聯表現出一定的結構特征,知識關聯的結構形式有線性結構和非線性結構、鏈式結構、等級結構和網絡結構等。其中鏈式結構和等級結構是典型的線性結構,網絡結構是典型的非線性結構。由此可以看出,知識關聯的結構主要有三種形式,即鏈式結構(稱為知識關聯鏈),等級結構(稱為知識關聯樹),網絡結構(稱為知識關聯網絡)。知識關聯鏈組合形成知識關聯樹,知識關聯樹組合形成知識關聯網絡。這三種結構在知識組織、知識檢索和知識管理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反映了知識單元間的基本關聯方式。(張京生)
AELISC 2582-38-11(11) 知識轉移載體論/賀巷超(洛陽師范學院圖書館)//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3):1-5.
按照知識狀態的不同,可以把知識分為接受狀態的知識、記錄狀態的知識和傳遞狀態的知識。傳遞狀態的知識就是在流動轉移過程中的知識,其載體就是知識轉移載體,它影響著知識轉移的效率。知識轉移是知識從擁有者(知識源)到接受者的傳播過程,是鏈接知識與讀者的基本手段,把知識轉移給特定讀者是知識管理機構的基本職能。影響知識轉移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知識轉移過程中知識載體的性能則是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和把握知識轉移載體的發生發展規律和不同載體的知識轉移特性,充分發揮各種載體的優勢,將會對提高知識轉移效率產生積極作用。(張京生)
AELISC 2583-38-11(11) RDA與中文編目規則/王紹平(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2):9-15.
RDA為中文編目規則的變革與修訂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開放性、民主化的作業環境,以FRBR模型為基本架構、以國際編目原則為基本依據的先進編目理念,完善的組織管理機制,有效的可行性測試,網絡化的溝通交流工具與編目工作媒介,以用戶作為書目工作主體的定位準則,是制定一部適應數字化、網絡化新形勢的編目規則的重要條件。如果說以前中文編目規則專注于“標準化”,那么現在應該以用戶需求的尺度來衡量“標準化”,使我們的編目工作回歸“用戶至上”的基本原則。(張京生)
AELISC 2584-38-11(11) 北美東亞圖書館的發展/吳文津(哈佛燕京東亞圖書館)//圖書情報知識,2011(2):4-12.
北美東亞圖書館的發展始于近代,在二戰前,美國和加拿大大概只有6所東亞圖書館,但戰后便迅速增加,經營管理也隨之成為普遍關心的問題。1948年,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在亞特蘭大年會上討論有關議題,之后掀起了一場共同商定組織的運動,這場運動使過去60年里北美,特別是美國的東亞圖書館獲得了顯著的發展和成長。從東亞書刊國家編目標準的建立、東亞圖書館委員會的誕生、館藏發展問題、科技在東亞圖書館中的應用以及東亞圖書館的先驅等方面概述了北美東亞圖書館的發展。(陳永平)
AELISC 2585-38-11(11) 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政府盡責了嗎?/程煥文(中山大學圖書館)//公共圖書館 ,2011(2):3-6.
2011年2月18日,文化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作為國家政策在我國公共圖書館發展歷史上前所未有,是回歸公共圖書館本源,順應民心的重大舉措。但是冷靜思考,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1)政府的公共圖書館責任并未到位;(2)免費開放政策僅是權宜之計;(3)免費服務的財政保障空泛乏力;(4)公共圖書館基本服務概念模糊。作者認為我國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要走的路還很長,希望《意見》不是貫徹落實中央領導意見的短期舉措,而是《公共圖書館法》和國家相關公共圖書館長期政策出臺的先導。(陳永平)
AELISC 2586-38-11(11) 關聯數據:概念、技術及應用展望/劉煒(上海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2):5-12.
關聯數據是國際互聯網協會推薦的一種規范,從技術上看,關聯數據是在萬維網上發布任何“資源”的一種方式。文章概述了關聯數據概念的提出、基本內涵、技術實現和當前國內外的研究應用狀況,對其在圖書館行業的應用作了簡要介紹。點評了國內該領域的研究開發情況,重點闡述了對于圖書館在Web上發布書目數據和規范數據的重要意義,認為關聯數據與網絡時代的圖書情報工作關系密切,是互聯網發展到語義網時代,對網上資源和數字對象進行“編目”和“規范控制”的基礎性技術,是數字圖書館進行信息資源發布和服務的核心技術之一。最后作者呼吁我國圖書情報界要重視這一技術,及早投入一定的資源和人力進行研究開發和應用推廣,使圖書館大量的權威數據在互聯網上占據一席之地。(肖 群)
AELISC 2587-38-11(11) 國外圖書館資源采集與長期保存利用中隱私權問題研究/劉可靜(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2):11-18.
在對隱私和隱私權保護概念與內容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與圖書館相關的隱私和隱私權保護內容。以國際網絡信息服務和資源長期利用領域新近發生的隱私糾紛與投訴為例,對當前矛盾最突出的圖書館網絡資源采集以及歷史記錄長期保存與利用服務中用戶隱私權保護面臨的新問題進行了分析,重點引介了國際圖聯和美國圖書館協會對圖書館隱私保護問題的理念和觀點,同時還討論了國際圖書館界隱私保護的理論與實踐對我國的啟示。(楊 蕾)
AELISC2588-38-11(11) 活體圖書館的魅力——以利斯莫爾市活體圖書館為例/蔡屏(華東政法大學圖書館)//圖書館建設,2011(4):66-69.
活體圖書館的理念自1993年提出,在歐洲理事會和北歐部長理事會的資助下,已有12個國家開展了此項活動,僅在歐洲每年就有幾十次?;铙w圖書館的舉辦不僅易于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偏見、歧視、誤解,增進理解和包容,也能極大地促進社會凝聚力。澳大利亞利斯莫爾市活體圖書館活動已經成為該市的一項市政戰略,筆者通過對其活體圖書館活動的流程與特點的分析,提出了幾點值得我國舉辦此類活動的啟示:一是要充分發揮館員的能動性;其次要制定措施保障活體圖書館的長期發展;三是要重視活體圖書和讀者評價;四是要加強活動規范。(楊 蕾)
AELISC 2589-38-11(11) 基層圖書館古籍托管研究/薩枝新(福建省圖書館)//圖書館建設,2011(4):86-88.
目前我國的古籍保護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為了搶救和充分利用那些頻臨消亡的古籍,基層圖書館除了要努力提高全社會古籍保護意識、加大財政投入、培養專業人才外,還可以嘗試新的古籍保護方法——古籍托管。古籍托管的概念是指基層圖書館因自身條件限制,將確實無力保護的古籍委托給省級公共圖書館代為免費保管。文章詳細論述了古籍托管的意義、具體步驟以及托管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矛盾,同時還提出了化解矛盾的諸如加強學習、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等具體方法對策。(楊 蕾)
AELISC 2590-38-11(11) 基于 SNS的 Living Library虛擬社區構建研究/錢國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圖書館);周群(五邑大學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2):91-95.
隨著Web2.0和圖書館2.0理念在圖書館界的普及以及相關應用的推廣,圖書館的服務已從單向的提供信息咨詢,改變為雙向的更加注重用戶參與的互動服務方式,而在資源建設方面也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開始把人也作為一種信息資源,通過有效的途徑向用戶提供服務,這便是LivingLibrary。作者通過對國內外LivingLibrary的考察,結合Web2.0和社會性網絡SNS的發展,提出了一個基于SNS的LivingLibrary虛擬社區模型:VirtualLivingLibrary(簡稱VLL),并就VLL的概念模型的構建、實踐和評價等方面進行了論述,討論了VLL的建設可能性和發展前景。(肖 群)
AELISC 2591-38-11(11) 解讀寧夏圖書館讀者服務理念/張欣毅(寧夏回族自治區圖書館)//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4):1-10.
作者著眼于寧夏圖書館近年來深化讀者服務工作的實踐,歸納、總結了寧夏圖書館在新形勢下開展讀者服務工作的新思維、新理念,展示了未來寧夏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發展前景。其內容包括:(1)免費服務“三級跳”;(2)全面開放:永遠的“正在進行時”;(3)營造優雅、舒適、便捷的“悅讀”環境;(4)做少年兒童心靈成長的守望者;(5)休閑服務——把圖書館辦成市民的“第二起居室”;(6) 集成服務:構建多元復合信息資源環境交互共享機制;(7)地方與回族文獻保障性存?。捍蛟烊碌摹版傪^之寶”;(8)參考服務:“四個三(3333)模式”的構想;(9)“共享工程”:打造城鄉一體化服務體系的引擎;(10)社區服務:廣覆蓋、超市型、大共建;(11)會展與培訓:基于文化與教育職能的整合創新;(12)將“保障讀者權益”延伸至一切可能向度;(13)服務宣傳:漸入“三化”之佳境;(14)“古籍普查與保護工程”:謀就古為今用的大功德。(張京生)
AELISC 2592-38-11(11) 日本公共圖書館評估初探/祝林 (廣東省科技圖書館)//圖書情報工作,2011(5):133-136.
基于對日本公共圖書館評估歷史的回顧,揭示了其法律支持的背景,并且歸納了日本公共圖書館進行評估的兩種方式: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同時分析了兩種評估方式的現狀和評估指標,并通過對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郡山市中央圖書館評估案例的介紹展示出內部評估、外部評估指標選擇的細則,最后結合國內公共圖書館評估的現狀提出應借鑒日本公共圖書館評估的幾個方面:(1)公共圖書館的評估要以立法來督促;(2)要注重讀者角度的評估;(3)再者評估要重視投入產出,并且要量化,使圖書館的社會與經濟價值明晰化;(4)要提高評估的透明度。(陳永平)
AELISC 2593-38-11(11) 社會公平秩序下的圖書館公平服務/郭海明(山東濰坊學院圖書館)//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3):6-9.
社會公平是和諧社會的基石,社會公平秩序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公平。圖書館公平是實現公平的文化教育秩序的重要方式和內容。圖書館公平秩序的實現要靠圖書館公平服務來完成。因此,研究圖書館公平服務既是圖書館發展的需要,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它是社會公平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從國內圖書館公平服務的理念發展、圖書館服務公平的基本內容、圖書館公平服務的實踐原則等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張京生)
AELISC 2594-38-11(11) 實時虛擬參考咨詢服務新嘗試——清華大學圖書館智能聊天機器人/姚飛等(清華大學圖書館)//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1(4):77-81.
A.L.I.C.E.基于模式匹配方法,加入啟發式會話規則,具有學習、推理、判斷、記憶以及上下文獲取等功能。AIML基于XML標準的豐富標簽庫,可以方便地在一個AIML文檔中創建和共享知識,并把多個AIML文檔加載到一起,組成一個“更聰明的”機器人。清華大學圖書館基于開源軟件A.L.I.C.E.開發出實時智能聊天機器人“小圖”,用戶可以通過訪問網頁、使用人人網應用等形式與“小圖”進行交互。通過不同的指令,智能機器人可以為用戶提供參考咨詢、圖書搜索、自我學習等多種服務,并將其推廣至社交網絡,取得良好的效果。(王 崗)
AELISC 2595-38-11(11) 試析基層圖書館的“注意力缺失”——從近年來“百度新聞”對基層圖書館的報道引發的思考/嚴越君,劉茲恒(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與情報,2011(2):31-34.
隨著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基層圖書館,尤其是農村圖書館和社區圖書館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也不難發現,大量基層圖書館建成之后利用率卻很低,有得甚至淪為擺設。針對這一問題,作者將2003年—2010年間“百度新聞”關于基層圖書館的報道進行了統計,梳理了基層圖書館長期發展受困的原因,重點分析了基層圖書館的“注意力缺失”的情況。文章認為,基層圖書館是離人們日常生活最近的圖書館,也是宣傳圖書館的作用、理念和服務的最佳陣地。“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緩解甚至打破基層圖書館發展的惡性循環,促進基層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引起基層圖書館的高度重視。(肖 群)
AELISC 2596-38-11(11) 圖書館2.0個性化信息服務的大學生需求調查分析——以南京高校為例/劉磊等(南京農業大學信息管理系)//圖書情報知識,2011(2):27-33.
以南京地區高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了大學生對高校圖書館2.0個性化信息服務的認知、使用和需求情況。同時通過網絡調查,對比中美高校圖書館開展圖書館2.0個性化信息服務的應用情況,對當前的高校圖書館2.0個性化信息服務提出幾點建議:(1)加強圖書館2.0個性化服務的宣傳和培訓;(2)增進圖書館2.0個性化服務的多元化、集成化和人性化功能;(3)構建功能強大的圖書館2.0個性化服務平臺;(4)以用戶為中心完善圖書館網站。(陳永平)
AELISC 2597-38-11(11) “圖書館權利”的一個綜合性概念/屈文(山東理工大學圖書館)//圖書館學研究,2011(4):9-13.
目前“圖書館權利”的概念有多種說法,而法學和法律上關于權利的幾種主張,主要有資格說、主張說、自由說、利益說、法力說、可能說、規范說、選擇說等更有借鑒意義。文章給出了一個綜合性概念,即“圖書館權利”是規定或隱含在與圖書館有關的各種法律、規定和規范中的,實現于與圖書館有關的各種法律、規定和規范中的,讀者、館員和擬人化的圖書館等主體以相對自由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獲得自身相關利益的種種方式和手段。(王 崗)
AELISC 2598-38-11(11) 圖書館拓展服務探析與案例研究/邵敏(清華大學圖書館);李欣(康奈爾大學圖書館)//圖書情報工作,2011(5):5-10.
以康奈爾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為例,介紹圖書館拓展服務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內容涉及圖書館拓展服務所采用的方法、合作對象、取得的成果等,并對兩館拓展服務之間的異同進行比較。提出圖書館的拓展服務形式多樣,一些形式與圖書館傳統角色相匹配,而另一些則需要圖書館走出去,積極主動展示自己。同時認為拓展服務的成功關鍵在于要與學校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方向保持一致,以使拓展服務保持新鮮與活力,最終達到真正改進圖書館讀者服務的目的,甚至對讀者的技能產生長期影響。(陳永平)
AELISC 2599-38-11(11) 圖書館學知識圖譜分析 /趙蓉英(武漢大學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王菊(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2):40-49.
本文以圖書館學為研究對象,通過最新信息可視化技術CiteSpaceⅡ軟件的分析和處理,用知識圖譜的方式展示了圖書館學領域的研究力量分布以及相關的重要學術文獻、學術代表人物,分析了圖書館學當前發展所依賴的知識基礎和前沿發展趨勢。根據研究得出以下結論:圖書館學的研究機構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如英國、加拿大、中國、德國、日本等國亦有突出貢獻;當前圖書館學發展的知識基礎是由奠基性文獻和共被引頻次及中心性都比較高的關鍵文獻集合構成;組成圖書館學研究前沿的一系列節點包括搜索引擎的利用、數字圖書館建設、圖書館的服務信息、信息計量指標和信息組織等眾多主題;當前圖書館學研究熱點是以數字圖書館為代表的諸如信息科學、公共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等等。(楊 蕾)
AELISC 2600-38-11(11) 圖書館引入服務科學(SSME)的可行性分析/王培林(安徽大學管理學院)//圖書館雜志,2011(4):2-6.
2004年12月,“服務科學”概念作為21世紀美國國家創新戰略之一被首次提出,并開始受到廣泛關注。作為一個新理論,SSME在圖書館服務領域的應用的關鍵在于它是否與圖書館服務存在著內在和外在的關聯?;诖?,本文嘗試著從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探討了圖書館引入SSME的可行性,認為:從內在關聯上看,圖書館具有SSME服務的跨學科性、服務的創新目標性等基本屬性;從外在關聯上看,SSME具有對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推動,是圖書館服務能力的體現,具有服務價值的導向作用以及對圖書館服務內容的豐富等支撐優勢。(楊 蕾)
AELISC 2601-38-11(11) 我國公共圖書館評估主體研究/賈東琴(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金勝勇(河北大學管理學院)//圖書與情報,2011(2):35-39,52.
評估主體是基于一定目的主動實施評估行為的實體,是圖書館評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解決的是由誰評估的問題。我國現行的公共圖書館評估工作主要由圖書館所屬的文化部門領導及相關專家來承擔,讀者的參與度不高。在評估主體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評估主體保障缺失、評估主體缺乏獨立性、評估主體比較單一等。國外根據評估目的的差異,將公共圖書館評價的主體分為政府機構、圖書館自身、讀者和第三方機構等類型。文章借鑒國外公共圖書館評估主體實踐經驗,結合我國公共圖書館實情,構建了符合我國實際的多元化公共圖書館評估主體體系。(肖 群)
AELISC 2602-38-11(11) 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數字參考咨詢服務合作模式現狀分析/武琳等(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圖書館雜志,2011(4):50-54.
本文通過對我國31個?。ㄖ陛犑?、自治區)的省級公共圖書館網站的調研,首先探討了當前省級圖書館數字參考咨詢的發展模式及合作空間,認為省級圖書館數字參考咨詢服務合作模式包含有跨省多系統廣泛聯合模式以及省內聯合模式,同時歸納了尚未開展聯合數字參考咨詢的省份。其次認為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開展合作數字參考咨詢的特點主要有:各地區聯合參考服務發展不平衡;成熟模式已逐漸凸顯;整體呈現跨地區、跨系統聯合發展的趨勢。最后提出了積極開展合作、整合共享平臺的合作數字參考咨詢發展對策。(楊 蕾)
AELISC 2603-38-11(11) 我國圖書館職業倫理建設反思/沈光亮(洛陽理工學院圖書館)//圖書館,2011(2):20-21,19.
中共中央于2001年10月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國圖書館學會于2002年11月頒布了《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準則(試行)》,在規范了圖書館從業人員職業行為的同時,也明確了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具體途徑,隨即全國圖書館業掀起了職業道德研究和建設熱潮。但在我國圖書館界職業倫理建設中,存在著明顯的職業倫理功能越位和要素缺失現象,致使圖書館職業倫理建設效果不如人意,造成圖書館行業行為失范時有發生,圖書館從業人員整體職業素質仍顯不高,在影響著圖書館行業形象的同時,也嚴重阻礙著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作者從圖書館職業倫理功能定位不準、圖書館職業信仰模糊、圖書館職業倫理建設主體不明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探討。(張京生)
AELISC 2604-38-11(11) 耶魯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研究/汪莉莉(中科院研究生院國家科學圖書館);鐘永恒(國家科學圖書館武漢分館)//圖書館雜志,2011(3):76-79,68.
本文以耶魯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為研究對象,簡要介紹了其學科館員設置基本情況,從學科館員服務組織分析和學科館員運行機制分析等方面探索其學科館員服務的運行機制,借鑒其成功經驗,有助于我們形成自己學科館員制度的發展特色。耶魯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服務的三個較為顯著的特點:一是始終突出資源建設為中心;二是學科館員來源廣泛,涉及到圖書館的各個部門;三是眾多主管任職,保證了學科館員服務的順利開展。(楊 蕾)
AELISC 2605-38-11(11) 紙本庋藏-民智啟蒙-道義擔當:知識分子失語時代公共圖書館有所作為的可能向度/譚楚子(江蘇徐州圖書館)//圖書館,2011(2):12-19.
懸置政治-社會層面“不可抗因素”不論,20世紀80年代末以降并迄今方興未艾,出版、印刷等傳統紙質傳媒式微,電視、數字、網絡等新興電子傳媒洶涌勃興的同時,介入公共話語、充當社會正義良知代言人的知識分子日漸退隱最終消遁于無形,之后來者自覺演變分化為學院知識分子和媒介知識分子(或稱電視知識分子),即本質上規避道義擔當、拋卻社會責任的所謂“知道分子”。進一步研究發現,出版、印刷傳統紙質傳媒與電視、數字、網絡等現代電子傳媒分別構成了知識分子文化與知道分子文化的重要形式表征,由此揭橥凸顯了公共圖書館文獻館藏意義層面長期以來被繁茂蕪雜的技術細節所遮掩著的一個重要事實:紙質印刷文本不僅為知識分子提供了言說空間,而且也在一定意義上建構起了知識分子的反思精神與批判立場;以紙質印刷文本庋藏、傳播為己任的公共圖書館,實乃當下“后知識分子時代”知識分子文化傳承最具操作可能的重要途徑。今日知識分子公共話語集體失語,民眾趨之公共圖書館尋覓精神家園,寄望其能肩起道義擔當,引領崇高價值。因含此內在獨特天然優勢,公共圖書館確具民智啟蒙、人文引領等道義擔當之可能向度。藉此,熱鬧經年的全民閱讀“活動不再只是駐足于淺表意義層面上的應景運作,而終于找到了自身賴之安身立命的真正魂魄;同理,沸沸揚揚的“公共圖書館精神”“公共圖書館核心價值”等大而無當之類空泛的理論討論,也終于找回了自己真正的精髓或歸宿。(張京生)
AELISC 2606-38-11(11) 中國公共圖書館思想及其實踐存在問題分析/潘燕桃(廣東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4):78-82.
經過近60年來的形成與發展,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齊頭并進。然而,公共圖書館思想及其實踐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存在的問題是:(1)缺乏必需的法律和政策保障;(2)缺乏足夠的政府支持與經費條件;(3)受到財政制度的嚴重制約;(4)公共圖書館思想研究與推廣力度不夠。隨著公共圖書館立法和地方性圖書館立法的進展,《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等公共圖書館的行業政策和標準的頒布與即將頒布,公共圖書館研究院的成立,以及《公共圖書館年度藍皮書(研究報告)》的即將出版,我國公共圖書館思想將走向更加理性的發展趨勢。(張京生)
AELISC 2607-38-11(11) 復雜網絡中信息傳播規律及管理應用研究/張青敏(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情報雜志,2011(4):13-17,9.
用復雜網絡表示信息的傳播環境,用離散事件方法模擬產生不斷變化的信息,多智能體方法模擬當前信息的傳播過程。然后分別模擬分析模型中各個參數(個體數量、接觸概率、傳播閾值、信息評價值)對信息傳播的影響,其中傳播閾值與接收信息的人數成反方向的變化,其余參數則與其成同方向的變化。結論:在互聯網環境下,由于人們獲取信息是非常便捷的,所以隨機選擇與有目的選擇初始接收者相比,信息傳播效果的區別并不是很大,因此可以選用隨機選擇代替有目的選擇初始接收者的方法,觸發新信息的傳播。(邵晉蓉)
AELISC 2608-38-11(11) 國外政府網站整合服務研究/李廣建,王巍巍(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情報科學,2011(4):486-491.
將國外政府網站整合服務歸納為:基于生活事件的整合服務;基于搜索指引的整合服務;基于分布式計算的整合服務;基于門戶技術的整合服務。生活事件的整合是根據用戶的現實生活場景,組織、整合政府網站的資源,形成統一的與用戶生活密切相關的導航體系。搜索指引是將政府網站資源的相關信息收集到本地,使用戶通過一次檢索即可獲取分布在同一網站不同位置甚至是不同網站的資源。分布式計算的整合是一種虛擬整合方式,能夠有效地保持各個異構信息源的自治性,同時能滿足全局性應用。門戶技術利用界面整合技術,實現用戶“一站式”信息獲取。(邵晉蓉)
AELISC 2609-38-11(11) 互聯網使用與孤獨感關系探析/田麗,賈哲敏(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圖書情報工作,2011(6):6-10,28.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功能的完善,網絡不僅成為網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且在社會交往和社會關系構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研究互聯網使用與孤獨感之間的關系成為焦點。文章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通過描述性統計、因子分析、相關性分析等方法,發現一方面我國網民中普遍存在孤獨感,孤獨感與互聯網的使用情況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孤獨感越強,網絡依賴的程度越深,對網絡的應用程度也越深入;另一方面,網民趨向于認同使用互聯網有助于改善社會交往和抑制不良情緒,從而有助于弱化孤獨感,但是,這種認同程度在網民個體中存在較大的差異。(陳永平)
AELISC 2610-38-11(11) 網絡服務環境下用戶關系演化規律研究/胡昌平,胡吉明(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2):4-10.
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關系隨著互聯網理念和技術的發展不斷向前演化,因此,把握互聯網新環境下用戶關系的演化過程和規律,探索基于用戶關系開展網絡服務的新思路能夠積極引導用戶通過服務重新建構自己的關系網絡,在幫助用戶形成有效的社會資本的同時提高服務質量。文章從用戶需求演進以及網絡交互理念和技術推動作用兩方面分析了網絡服務環境下用戶關系演化的動因,認為當前網絡服務環境下的用戶關系結構為強關系與弱關系并存,并呈冥律等級分布。同時探索了新一代網絡服務環境下用戶關系的演化趨勢為:從無序到有序,從去中心到再中心化,從匿名到實名。(楊 蕾)
AELISC 2611-38-11(11) 網絡群體性事件演變機制研究/陳強等(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情報雜志,2011(3):35-38.
網絡群體性事件的演變是各種機制相互作用的結果。網絡認同機制的啟動與否是刺激性事件能否成為網絡熱點事件并導致網絡集群行為的關鍵,而網絡擴散機制通過信息發布者、傳播者和推銷者推動網絡群體性事件的形成。網絡動員機制功能的發揮往往使得網民在網絡社會的行為和情緒都得到充分動員,促使網絡群體性事件走向終結的開始。需要強調的是在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幾種機制可能同時發生作用,它們影響著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生命周期,不過在網絡群體性事件的每個發展階段起主導作用的機制都會有所不同。(邵晉蓉)
AELISC 2612-38-11(11) 網站質量,用戶感知及技術采納行為的實證研究/李君君,孫建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情報學報,2011,30(3):227-236.
文章以個體消費者為研究對象,從電子商務網站質量出發,結合用戶的感知因素,在理論分析框架的基礎上,構建了面向電子商務網站的技術采納行為模型并提出了相應的研究假設。通過調查問卷收集樣本,利用spss軟件對問卷進行了信度效度分析,采用結構方程模型軟件Lisrel對研究假設進行了檢驗。實證結果顯示,網站質量的三個維度是影響用戶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重要因素;感知娛樂對態度的影響是顯著的;信任對態度和行為意向存在直接影響,而感知風險通過信任對態度和行為意向存在間接影響。(王 崗)
AELISC 2613-38-11(11) 2009—2010年國外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模式分析及啟示/林強(河北大學)//圖書館建設,2011(3):1-4.
文章從資金來源、項目規模、保存對象、組織者等方面對國外數字資源長期保存項目模式做了分析,通過分析,筆者提出了數字資源長期保存項目應在可行的模式中進行:作為組織者,建立和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與作出正確的決策是首當其沖的任務,實現與合作者之間的良好溝通與合作是開展數字資源保存項目的基礎,獲得或者募集資金是開展工作的先決條件;在技術環節上,要充分考慮到被保存資源的客觀狀態,利用現有技術進行保存,并且要充分考慮到資源前后格式上的變化及未來資源所處的技術環境;在維護與評估上,積累經驗并正確評估是十分重要的。(楊 蕾)
AELISC 2614-38-11(11) 基于XTM的數字圖書館語義互操作研究/陳卓群等(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情報科學,2011(3):462-468.
數字圖書館語義互操作的實現機制有賴于元數據體系和知識本體的結合運用。先要制訂元數據方案,包括元數據元素提取、元數據應用綱要的整合、置標規則和著錄規則的制定和實施等,這是實現語義互操作的基礎。真正實現語義互操作需要依賴于知識本體的創建和利用,包括本體聲明、本體形式化、本體之間的互操作。主題圖包含三個基本要素:主題、關聯和資源出處,主題圖具有靈活的擴展性和可重用性,同時可以實現語義互操作。文章設計并實現了一個基于XTM的數字圖書館語義互操作的原型系統,該模型包括資源層、元數據層、主題圖層和應用層。(邵晉蓉)
AELISC 2615-38-11(11) 數字圖書館的理念變革與運作策略/龔孟偉(安徽淮南師范學院中文與傳媒系)//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4):15-18.
在信息社會,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通訊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日新月異,數字圖書館的運營面臨著各種機遇與挑戰,如果再按照慣例傳統圖書館的思維模式來運營數字圖書館,就不能保證數字圖書館的高效運作。因此,從倫理學和法學角度對數字圖書館存在的問題及其根源進行評估和分析,確立建設數字圖書館的新理念,探討數字圖書館高效運作的基本策略,對數字圖書館的生態化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作者從圖書館存在的問題及根源、當代數字圖書館的理念革新、數字圖書館高效運作的基本策略三個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探究。(張京生)
AELISC 2616-38-11(11) 程迥 《春秋》 佚說探微/黃覺弘(江漢大學人文學院)//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3):53-57,65.
程迥字可久,應天府寧陵(今屬河南)人,家于睢陽沙隨(今寧陵西北)。靖康之亂,徙居余姚(今屬浙江)。登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第。游宦江蘇、江西等地,政寬令簡,頗有治聲,學者稱沙隨先生,事詳《宋史》卷四三七本傳。程迥學問淵雅,深于《易》學、《春秋》學以及醫術,在南宋時卓有聲譽,儼然大家,“迥博學好古,朱熹深禮敬之”。但元明之后漸少重視,近世以來專文研究其人其學者實不多見。程迥在靖康之亂徙余姚前,年不足十五。《宋史》本傳所載之“寓居鄱陽之蕭寺”,韓淲所稱程迥之“歸老鄱陽”,其實是依“女家”終老。程迥《春秋傳》與《春秋顯微例目》二書自明以后亡佚不傳。宋元人曾征引程迥《春秋》佚說,今并加輯考,凡得三十五條,其中尤以吳澄《春秋纂言》索引為多,制成《程迥〈春秋〉佚說簡目表》。(張京生)
AELISC 2617-38-11(11) 渭南文獻學家嚴氏父子的文獻活動/張宏武(渭南師范學院圖書館)//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3):77-81.
清末民初,渭南嚴氏父子嚴遨、嚴谷孫不但酷愛藏書,精于版本目錄之學、金石書畫鑒藏,而且還親自研讀、點校、編纂、刻印、發行傳播珍善本書籍。這一系列文獻活動,使他們成為全國重要的文獻學家。新中國成立后,嚴谷孫將其父子耗巨資修建的“賁園書庫”及全部藏書捐獻給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共計30余萬卷。時人譽其為“愛國藏書家”。文章對嚴氏父子搜求典籍、建設賁園書庫、藏書特點、校刻古人著述、慷慨捐獻藏書等一系列文獻活動進行了詳細介紹。(肖 群)
AELISC 2618-38-11(11) 作者主體的信息化存在:對中國古代“文獻”的另類解讀/傅榮賢(黑龍江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研究中心)//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2):96-102.
作為作者的主體性創造,中國古代文獻虛擬了作者的信息化在場。文獻不是客觀的知識信息和物理結構,而是主體人精神心性的寫照。文獻“突破”了人的肉身境遇性存在而過渡到了意義性存在,積淀在文獻中的文化本質上是以人為中心的,由此凸顯了文化的能動性和精神旨趣。但是,經由文獻而實現的人的信息化存在并不完全等價于活生生的作者本體,這也為文獻的造假或曲解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它意味著文獻及其背后的文化在喪失客觀性后,面臨著失控和失真的代價。(肖 群)
AELISC 2619-38-11(11) 博學的專才:美國情報科學博士培養模式的啟示/李月琳,李穎(南開大學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圖書情報工作,2011(6):66-69.
基于美國羅格斯大學情報學博士培養模式,探討我國情報學博士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及途徑,指出培養情報學研究領域具有廣博的知識及扎實的研究基礎和能力的博士,即博學的研究專才的重要性,從而對我國的情報學博士教育提出以下建議:(1)注重提供系統的研究方法課程體系,培養博士生扎實的研究方法基礎;(2)重視通過不同的課程及大量閱讀,幫助學生廣泛了解情報學不同的專門領域、研究學派和研究視角,使學生具備廣博的知識,同時對自己的研究領域也有全面的了解和認知;(3)大量的閱讀和寫作,幫助學生提高批判性思考能力;(4)提供不同的研究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實踐課堂所學的理論與研究方法,提高學生的研究實踐能力。(陳永平)
AELISC 2620-38-11(11) 產業競爭情報的基本問題:內涵、特征及其多元化供給/鄭彥寧等(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3):1-5.
開展產業競爭情報活動,明確相應的產業競爭情報供給機制對于應對國際競爭,保護培育國家及地區的重點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國家與地區的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意義。開展產業競爭情報研究與實踐的前提是要深入理解產業競爭的內涵、邊界、特性、供給方式等基本問題。文章在研究產業競爭情報內涵和特征的基礎上,提出產業競爭情報的多元化供給理論,通過對產業競爭情報的供給主體、供給框架與供給范式的分析,探討了產業競爭情報的基本問題。(肖 群)
AELISC 2621-38-11(11) 基于超圖設計模型的用戶創造內容產品族設計映射研究/蔡淑琴等(華中科技大學企業商務智能工程研究所)//情報學報,2011,30(4):387-394.
文章研究UGC產品族設計問題。首先,通過應用公理設計理論,將問題轉換為映射研究,解決了映射問題,也就解決了產品族設計問題。接著,針對公理設計理論中提供的Z型映射方法的局限性,結合超圖理論,建立了超圖設計模型六元組,并在此基礎上,分別研究了功能域和物理域的域間映射、域內映射的過程,提出了新的映射方法:倒Z型映射和尖塔型映射,并對映射結果的評價與優化提出了一種算法思想。最后,以在線產品評論的產品族設計為例進行了應用說明。實例分析證明,文章提出的映射方法是可行的。(王 崗)
AELISC 2622-38-11(11) 基于多層術語度的一體化術語抽取研究/章成志(南京理工大學信息管理系,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情報學報,2011,30(3):275-285.
以往的術語抽取研究大多將語言學方法和統計方法分別進行單獨的處理,并且只考慮候選術語本身的術語度,而沒有考慮候選術語所在句子的術語度對術語抽取性能的影響。文章將語言學方法與統計方法進行并行融合,綜合考慮候選術語及其所在語句的術語度,進行基于多層術語度的一體化術語抽取。該研究有兩個特色:首先,采用條件隨機場模型,能有效融合語言學方法和統計方法,實驗結果表明了基于一體化策略的術語抽取方法的有效性;其次,通過語料庫比較方法,提出基于多層術語度的術語抽取方法,該方法能抽取多字術語,實驗結果表明了利用多層術語度進行術語抽取的有效性。(王 崗)
AELISC 2623-38-11(11) 基于領域本體的社區用戶興趣模型/石季輝等(上海財經大學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情報科學,2011(4):609-613,618.
用戶的興趣通過Web中的特征項來表示,Web社區是基于文本內容、面向主題以交流為主的Web應用類型。針對社區所有板塊主題分析、辨明其領域范疇,依據確定的領域范疇使用已有的領域本體或者建立或者配合進行,這些領域本體組合起來可以基本反映整個社區的面貌特征。Web社區的核心使用方式只有瀏覽、回復與發表,社區系統所有的功能都圍繞這三種使用方式開發設計。用向量空間表示用戶興趣,判斷其行為方式,實踐中,用戶瀏覽、發表、回復的行為對主題的參與度不同,所表現出的興趣程度也不同,三種行為的權重值應該依次升高。(邵晉蓉)
AELISC 2624-38-11(11) 基于組合評價方法的關聯規則興趣度評價/郭崇慧,張震(大連理工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情報學報,2011,30(4):353-360.
關聯規則挖掘算法通常生成大量的規則,但由于資源的限制,只有少量規則可能被篩選出來使用。因此關聯規則的興趣度評價成為數據挖掘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紤]到關聯規則興趣度評價本質上是一個多屬性決策問題,本文首先基于關聯規則的客觀興趣度度量和用戶的主觀偏好,建立了關聯規則評價指標體系;然后提出一種基于組合評價方法的關聯規則評價的框架及其具體實現步驟,以解決多種評價方法評價結果不一致的問題;最后以某超市購物籃數據分析為例,基于整體差異的組合評價方法實現了關聯規則的組合評價以驗證所提評價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王 崗)
AELISC 2625-38-11(11) 試析情報工作在智庫中的前端作用——以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為例/王世偉(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情報資料工作,2011(2):92-96.
全球智庫中的情報工作具有6個特點:建立專門的信息情報服務部門;設有專職的信息協調主管;碎片信息的整合積累;通過網絡平臺提供信息服務;建立專題數據庫,進行知識積累和服務;編輯出版各類信息情報產品。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應當確立創建一流信息智庫發展目標,注重信息智庫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基礎理論研究是發揮智庫前端作用的基礎,智庫的研究重在應用,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實行信息智庫的整合、提升和拓展戰略,以情報立所作為整合戰略的新理念,以人才強所作為提升戰略的新理念,以品牌興所作為拓展戰略的新理念。(邵晉蓉)
AELISC 2626-38-11(11) 停用詞表對基于SVM的中文文本情感分類的影響/夏火松等(武漢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情報學報,2011,30(4):347-352.
運用非結構化信息挖掘,對網絡評論情感進行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文章基于Web客戶評論情感文本,在情感文本預處理過程中使用四種不同的停用詞表,采用兩種不同的特征選擇方法,選用著名的TF-IDF權重計算方法,使用基于RBF核函數的支持向量機方法的分類器實現了對攜程網上采集的4000個酒店客戶評論情感文本的分類研究。通過實驗,分析了不同特征選擇方和停用詞表的使用對客戶評論文本情感分類的影響,提出了基于情感文本分類的有效的停用詞表。(王 崗)
AELISC 2627-38-11(11) 應急管理協調聯動機制構建:三種視角的分析/劉紅芹等(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情報雜志,2011(4):18-23.
基于公共危機類型、應急管理生命周期和應急管理組織結構三個視角,構建應急管理協調聯動機制的三維分析框架。根據公共危機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公共危機主要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類,均有從潛伏到消弭的過程,政府應急管理的生命周期便體現于上述過程中。政府在應急管理中要建立各類型災種之間的協調聯動機制,將協調聯動機制貫穿于應急管理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科學合理的應急管理組織結構是應急管理協調聯動機制有效運轉的保障,要提高等級協調聯動機制的效率,構建網絡化的協調聯動組織結構。(邵晉蓉)
AELISC 2628-38-11(11) 云計算環境下大規模數據處理的研究與初步實現/張興旺等(桂林理工大學圖書館)//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1(4):17-23.
將云計算技術引入到大規模數據處理過程中,提出在集中或分布管理的大量廉價計算機集群上構建動態的、可擴展的、高性價比的、易使用的高性能計算平臺,創建一種基于云計算的大規模數據處理的框架模型。論述在這一環境下的大規模數據處理的方法和應用,通過搭建相應的計算平臺,驗證計算機集群及框架模型的可行性。(王 崗)
AELISC 2629-38-11(11) 哲學詮釋學視域下的情報學/王知津等(南開大學商學院)//情報科學,2011(3):333-337.
詮釋學的元概念與情報學的元概念存在一定的視域融合,為從詮釋學視域研究情報學提供了可能。情報學今后的研究使命應建立元概念“信息+情報”功能整合的情報學理論基石,構建面向各個應用領域情報實踐活動的問題解決型的理論體系。詮釋學解決了情報學前期學科范式忽視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的缺點,更加關注社會的互動與信息的社會行為,眾多學者將詮釋學范式視為情報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范式。廣義哲學詮釋學的SCU規范包括信息資源建設——S規范,信息用戶查詢——C規范,信息用戶使用——U規范三個階段,都是為了提高用戶的信息使用效果。(邵晉蓉)
AELISC 2630-38-11(11) 《資源描述與檢索》的醞釀、編制與實施/胡小菁(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學刊,2011(2):3-8.
《資源描述與檢索》(RDA)是由美國、英國、加拿大及澳大利亞聯合編制的元數據內容標準,是《英美編目條例(第2版)》(AACR2)的升級產品。RDA的目標是走出英語國家、走出圖書館界,成為數字世界的通行標準,因而備受全球圖書館界的注目。作為AACR2的替代品,RDA同時背負著兼容既有的海量以AACR2編制的書目數據的使命,這就注定了伴隨著RDA的開發,爭議不可避免。從2004年9月宣布啟動編制到2010年6月最終發布,前后歷時近6年,RDA編制過程一波三折,聯機版上線一再延遲,未來實施也還有諸多不定因素。本文意在梳理并展現RDA從醞釀籌備到編制開發再到實施準備的全過程,并對其實施前景做簡要的展望。(張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