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龍


運營商開始不滿資本正更多地流向谷歌和蘋果的口袋,在其競合博弈之局中,競爭的因素正在膨脹。運營商聯合起來對陣谷歌蘋果雖然沒有錯,但是應該采取更為理性的決策,而不是肉搏,以智取勝,才能讓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的迷宮中找到出口。
2月中旬,2011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雖然已然塵埃落定,谷歌Android系統在本屆大會上備受推崇和追捧,各大手機廠商推出的新品智能手機不約而同地紛紛采用了Android系統。同時,移動互聯網則儼然成為了本屆大會上備受業界矚目的焦點。但是運營商們卻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感覺到芒刺在背,難以跟著手機廠商以及谷歌等互聯網公司們一起歡呼雀躍。
當谷歌Android系統已逐漸成為了能與蘋果iOS相抗衡的主流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它的崛起卻無疑讓通信界感到了一份擔心。當移動互聯網已經日漸成為引領下一個時代的尖端潮流,人們越發習慣而自如地通過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上網,運營商變得更加擔心,恐懼谷歌和蘋果公司將分割天下,大部分利潤都將落入他們的手中,而自身空忙一場,到頭來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據調研公司Booz & Co預測,2014年全球移動游戲、娛樂及應用市場規模將達到400億美元,而移動運營商目前幾乎并未從中獲取營收。運營商們眼睜睜看著巨大的蛋糕正在被谷歌和蘋果爭食而去,自身卻無能為力,他們再也按捺不住。
歐洲運營商的窘困
歐洲一些運營商開始叫囂起來。去年底,歐洲移動運營商表示,谷歌、蘋果和Facebook的服務占用了大量網絡帶寬,應承擔數十億美元的網絡建設投資的一部分。據了解,隨著互聯網公司增添視頻、音樂和游戲服務,包括法國電信、意大利電信和沃達豐集團在內的歐洲移動運營商都希望達成一項新的協議,要求蘋果和谷歌等內容提供商為網絡使用付費。
而今年2月,以沃達豐為首的多家歐洲移動運營商更進一步表示,谷歌等互聯網公司不應該主導移動內容服務市場,該平臺必須要向所有企業開放。據悉,當前移動運營商正加大網絡投資力度,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數據服務需求,如電影和音樂下載等。而這些服務是由蘋果和谷歌等公司提供,因此一些運營商要求與內容提供商共享營收。此外,對于蘋果將在下一代iPhone中內置SIM卡的消息更是令運營商們驚恐不已。據了解,內置SIM卡將使用戶可以更為簡單地更換運營商,運營商與消費者的關系將被弱化,這自然會引起運營商們的大為不滿。
盡管法國意大利等諸多歐洲運營商在努力向世人證明,他們是十足的冤大頭,即自己掏錢建設和維護移動網絡以滿足移動設備龐大的數據需求,結果卻是讓蘋果和谷歌等技術公司搭順風車撈錢斂財,而自己的財務狀況卻依然捉襟見肘。然則,他們指望蘋果等公司為其支付網絡使用費用的卻不能明顯奏效。
業內人士分析,歐洲運營商幾乎再難打贏這場戰爭,因為雙方合作模式已經確定之后,再想有突破就變得十分困難。進而言之,電信運營商自身也并沒有擁有平臺上的版權,因此要求與既得利益者們分享勝利果實的想法更加顯得是苛求。
癥結在于歐洲運營商此前由2G向3G過渡中的落后,致使其地位和話語權都已經被極度削弱。起步失誤、2G時代數據業務落伍、營銷策略有誤、沒有形成成熟產業鏈等多方面的因素導致歐洲運營商在淪為管道的道路上更快了一步。
歐洲運營商聯合起來對陣谷歌蘋果沒有錯,但是應該采取更為理性的決策,而不是肉搏,以智取勝,才能讓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的迷宮中找到出口。
美日運營商的抗擊
盡管去年底美國批準了網絡中立性三規則,但一場互聯網企業與運營商之間爭奪話語權的戰爭遠未結束。在美國,谷歌與無線運營商Verizon通訊鼓動立法機構將手機互聯網連接排除在可能通過的網絡中立性法規之外。但以谷歌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和以蘋果為代表的終端企業卻以各種方式爭奪移動互聯網產業的主導權,挑戰著美國運營商的地位。
另據資料顯示,美國最大的無線運營商Verizon Wireless早在2009年就已經加入了由沃達豐、中國移動和日本軟銀集團所創立的手機軟件開發計劃。此舉充分說明無線運營商們不愿意將手機軟件市場拱手讓給蘋果、谷歌和諾基亞等廠商。
日前,美國兩大電信運營商AT&T;憑借與蘋果合作及Verizon通過持Android手機持續拉大與其它電信業者領先差距,兩家合起來移動用戶市場占率達到62%,移動數據服務營收則達70%,使得智能型手機品牌大廠紛集中火力與這兩家電信業者合作。
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 CEO山田隆持日前表示:“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避免淪為網絡線路提供商,由于智能手機普及,我們現在更容易淪為網絡線路提供商,我們將采取各種措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山田隆持還表示其公司提供自動翻譯服務,但Google已經在提供該服務了。日本軟銀CEO孫正義也表示:“移動運營商正一步步淪為網絡線路提供商,這是個令人沮喪的事實。”
國內運營商的尷尬
據相關行業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移動互聯網收入規模同比增加了66%,市場營收達到633億左右;2009-2011年三年復合增長率或將超過40%。我國移動互聯網及其增值業務市場正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期,未來十年將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的黃金發展10年。
國內市場,邁向移動互聯網的問題上,三家運營商目前的做法都大同小異,但是在合作方面,運營商之間似乎并不相互買賬。當下,國內運營商似乎更應在大敵當前之下聯合起來,而非各存私心,以致徹底丟失移動互聯話語權。
中移動研究院方面表示,移動、聯通、電信之間應該是合作大于競爭,應該共同應對來自傳統互聯網廠商、終端廠商等的沖擊。從短期利益來看,目前的爭奪仍然集中在運營商借助終端設備的定制對用戶基數的爭奪,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設備制造商率先受益;但若從長期來看,應用產業生態系統的深度才將決定誰是長期贏家。
但其實即使以中國移動為例,我們依然明顯地看到了中國運營商市場的管道化趨勢在加劇。據Frost & Sullivan副總經理李東平表示,中國移動2010年中期年報中顯示,其2010年上半年總的營業收入為2298.18億元,而增值業務的收入為679.09億元,占總收入的29.55%。按照半年報的內容,在679.09億元的增值業務收入中,話音增值業務的收入為115.78億元,短信業務的收入為257.87億元,而非短信數據業務的收入為305.44億元。但從真正意義上理解,中國移動的增值業務收入為305.44億元,占全部收入的13.29%。由此可見,中國移動多年發展的增值業務,在收入占比上依然還是很小的份額。
隨著移動互聯的開放,更多的脫離運營商的一些無線互聯服務商開始直接面向用戶提供服務,通過第三方渠道實現收入,所利用的就是運營商的通信通道,給運營商帶來的直接利益就是流量的提升。再看中國移動目前重點數據業務如無線音樂、彩信、手機報、飛信、12580以及手機郵箱等,以及中國移動在未來還將大力培養一些新的業務,如手機閱讀、手機視頻、手機游戲、手機電視等。但這些可統歸為內容型的業務中,運營商卻對內容沒有特別的控制權,還僅為業務通道。
有行業人士指出,應用商店自然是平臺的競爭。蘋果和中國移動還屬于較低層次的競爭,他們只是看中平臺的營利性,即通過應用商店直接營利,而對戰略要道的攻勢不足;谷歌、微軟和諾基亞之間的競爭則是更高層次的競爭,它們爭奪的是操作系統的控制權,實現對手機走向的控制。看護好移動互聯時代的戰略到道才是他們眼中的要害,當然谷歌在其中目前做得最為出色,但是運營商卻只會叫苦,卻不勇于嘗試這一層面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