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麗
(長治衛生學校,山西長治046000)
職業學校學生化學學習特點研究現狀
陳林麗
(長治衛生學校,山西長治046000)
新世紀,社會發展需要大量具有較高專業能力的新型工作人員,國家因此加大了職業教育的投資力度。為使職業教育適應新時期的要求,開展職業教育研究,提高職教效率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就化學學科的職教研究現狀予以介紹。
職業學校學生;化學;學習特點
近年來國家日益重視職業教育,職業學校蓬勃發展。由于受一些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影響,職業學校的教學效果卻不太理想。為了提高職教質量,使職業教育的發展更適合我國的具體情況,許多職教研究機構做了大量的工作,職業學校一線的教學人員也在積極地探索職教目前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陳丹輝教授主持研究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特點研究”獲得豐碩的研究成果,為我國的職業教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重要資料。該課題通過大量調研,采用問卷、量表、訪談及觀察提綱、評估標準、調研操作指導等多項調研測評工具對當前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準備、學習需求、學習效率等特點進行了較全面的研究,具有以下幾點重要意義。
(1)建構了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準備特點研究理論,通過系列調研得出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準備特點的結論。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準備五大要素為:學習積極性、學習自控能力、原有知識基礎、讀寫算等基本技能、思維發展。當前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準備的主要特點是整體水平偏低,水平差異顯著,而且分布情況復雜。“整體水平偏低”指新生中近半數學習準備不足,在學習準備的五大要素上都存在問題;“水平差異顯著”指學生中“學習準備充分”、“學習準備比較不足”、“學習準備嚴重不足”3種類型人數比例相當。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準備特點與普通高中學生不同。職業學校無淘汰招生制和新生學習準備特點表明,職業學校教育要“有教無類”,面向大眾。
(2)建構了職業學校學生學習需求特點研究理論,形成了職業學校學生學習需求特點的調研結論。在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需求中,由目標職業決定的學習需求為現代社會中較高水平的勞動者全面個人素質的具備,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而由現狀決定的學習需求則首先是欠缺知識的補充,偏頗思想觀念的端正,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正等,因學生自身現狀而定,在學生之間差異較大。職業學校學生學習需求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同齡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
(3)建構了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效率理論,形成了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效率現狀及成因的調研結論。職業學校學生以往學習效率水平較低,存在相當的提高空間。影響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學生的內部因素和學校的教育教學。班級群體教育方式不適應職業學校質量差異過大的學生學習需求,也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一個主要原因。
化學作為職業學校多數專業的基礎課程,和其他文化基礎課相似,在目前同樣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各職業學校一線教學人員通過分析化學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結合職業教育專業分散,學時數少,要求學生基礎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及適應性強的特點,對于化學課程教學進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觀點和方法。
(1)教學大綱脫離專業要求。在各職業學校普遍存在不同院系、不同專業采用同一教學大綱,使學生所學化學知識與專業要求脫節,缺乏專業特色,學非所用。
(2)教學內容有待調整。職業學校化學教學內容多采用本科化學課本的刪節版,沒有突出各專業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化學教材過分強調理論體系的完整性,理論高度濃縮,造成學生難“消化”;理論上強調成熟程度,部分教學內容陳舊,不易接納新成果,不能及時補充現代化學的發展理論,理論聯系實際不緊密。不同層次的職業學校教材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基礎知識水平和今后繼續學習的必要性。各類職業學校化學教學要有所側重,對工科類學生,化學教學以應用為目的,在概念與理論的掌握上,強調應用為教學重點;對理科類學生(中學師資),應加強對公式、理論、概念等有關基本理論的推導、理解,了解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情況,加強實驗教學與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表達能力,以適應作中學化學教師的需要;對醫藥類學生,應與醫學、藥學中的實際結合。像這樣,在不同專業中進行同一課題的講授時,與不同專業的特點和需要相結合,教學內容才有針對性、實用性,教學才有實際意義。
(3)對實驗教學重視不夠。大部分職業學校化學實驗管理模式呆板,實驗設備陳舊,實驗教學完全從屬于理論教學,實驗課時不足,實驗考核方式不完善。
(4)培養目標不明確。化學教育的對象不僅是未來的化學家,還包括生物學家、地質學家、物理學家、技術人員、各級管理人員和普通公民。職業學校的化學教育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化學知識的中高級技術應用人才,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
(5)教師的學識水平和教學方法有待提高和改進。職業學校的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教師的學識和教學方法至關重要。改變學生的“書生型”狀況,必須先改變教師的“書生型”素質。
(1)修訂教學大綱,制訂符合各專業需要的教學大綱。
(2)轉變觀念和教育模式,結合學生實際,實行分層教學。根據生源類型及學生入學時的成績分析和摸底考試成績,在同一年級里按不同層次編班進行化學教學,適當增加學時,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確保教學質量,使各層次的學生不同程度地提高化學知識水平。
(3)調整理論課與實驗課的課時比例,充分利用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實驗室采用開放式管理,完善考核方式,注重態度和能力的雙重測試,考核方式要注意實驗基本操作和實驗設計及創新相結合。
(4)通過組織學習進修,開展教學交流活動,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融洽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化學學科興趣的發展;通過定期的技術比武,撰寫論文督促教師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及對本專業新的研究成果的了解。
(1)化學基礎差:職業學校的大部分學生來自辦學條件相對較差農村和城鎮的一般中學,在初中及中等職業學校學習時化學基礎較差;職業學校化學課程難道較大,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缺乏學習自信心,自我肯定不足。
(2)學習化學興趣淡薄:職業學校的學生中考成績偏低,在初中尚未掌握正確的化學學習方法,進入職業學校只希望掌握一門具體的專業技術,認為化學學不學無關緊要。加之升學考試制度改革,化學在升學考試中只占較小比例,使學生對化學課程重視程度不夠。
(3)對化學實驗存在偏見:職業學校的部分學生不了解化學實驗,認為化學實驗接觸毒性物質且操作過程存在不安全因素,擔心中毒、受傷或導致疾病,對化學實驗課存有誤解。
(4)職業學校不重視文化課:職業院校一般不重視文化基礎課的教學,在課程設置時任意壓縮課時,將必修文化課改為選修,甚至干脆取消一些基礎文化知識教育。
(1)實驗課程設置單純追求與學科內容相配,缺乏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
(2)實驗內容安排缺少創新性、靈活性、挑戰性、趣味性和實用性。
(3)隨堂實驗不利于安排大型合成實驗和應用型實驗。
(4)班級容量大,實驗組人數多,實驗操作往往只有一人動手,其他人旁觀,缺少協同合作,不利于鍛煉每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5)教學模式單一,忽視化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實驗課時偏少,理論課和實驗課比例不合理。
(1)學生的智力因素特點:觀察力有所發展,記憶力處于人生的高峰期,思維能力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時期。
(2)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特點:自我意識迅速發展,自尊心強而敏感,爭強好勝,好奇心、求知欲強,自信心不足,缺乏堅強的意志,容易放棄。
(3)學生學習化學學科的心理特點:化學重在培養學生理性認識的綜合分析和應用能力,即抽象思維,需要較強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化學用語形象簡明的形式和豐富多彩的內涵,增強了學科魅力,化學知識本身存在的機械性、松散性及廣泛的實用性,化學實驗現象的神奇變換均有助于形成和發展學生的學習心理興趣。
楊敏文、鐘秀斕、黃媛玉、程芳婷等就職業學校學生化學學習的動機、方法、困難和影響因素等通過問卷調查,得到大量數據資料和經驗。
在我國新時期的職業教育發展現狀中,化學作為職業學校中相對重要的一門文化基礎課程,仍然存在許多新的問題。為了使職業教育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更加完善,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還需要做更多細致具體的工作。
[1]陳丹輝.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特點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
[2]秦秀玉,陶玉霞.高等職業教育化學教學內容的確定[J].原創地帶,2004,12:35~36.
[3]高彥梅.對高職化學課改革的建議[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6,3:56.
[4]劉轉利.淺談中等職業學校化學教學[J].科技信息,2007,1:185.
[5]劉武標.談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化學成績差的歸因分析及教學建議[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6):54~55.
[6]鐘秀斕.高職學生學習化學動機的調查統計分析[J].數理醫學雜志,2002,15(4):379~380.
[7]沈萍.高職有機化學實驗課程改革初探[J].職業教育研究,2005,10:143~144.
[8]王立新.化學教學中學生心理規律的探討與心理培養[J].保山師專學報,2002,5:59~61.
[9]黃媛玉.高職院校化學“學困生”的調查與思考[J].化學教育,2004,7:52. [10]程芳婷.淺談職業教育中的化學教學[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1):72~73.
G455
A
1671-1246(2011)04-0048-02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職教專項課題“職業院校學生學習特點與對策研究”(ZJ-0705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