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輝
(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 江蘇 鎮江 212300)
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學強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使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的環境;在教學中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享受探究的快樂、感悟的喜悅.怎樣營造出這種民主和諧的課堂,廣大教師一直在努力地探索.以往的教學經驗可知,只有學生喜愛教學活動,才會產生一種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的內驅力.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有效地調控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情感,激活教學活力,從而使教學生動、活潑,使學生身心愉悅.以下是筆者在課堂教學中設置的幾個情境,在此與各位同行交流.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是快樂物理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初中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很大程度取決于實驗的趣味性,尤其是新穎、奇特、生動有趣、富有懸念的實驗,能像磁石吸鐵般地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用好實驗手段,創設使學生感興趣并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的教學情境,對激發學生的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新課伊始的導入過程中,新穎、有趣的物理情境,能使學生迅速、自覺地進入到新課學習的最佳境地,積極主動地與教師一道探究新知,體驗學習的快樂.
情境1:課題——滑動變阻器
課堂上,筆者利用干電池,小燈泡,開關,導線連成一個串聯電路,閉合開關,兩只小燈泡發光.
師(拿來一根很長的鉛筆芯):用這個鉛筆芯代替其中的一個小燈泡,另一個小燈泡還會發光嗎?
生(經過思考后):能,因為鉛筆芯是導體.
師:是嗎?
于是,筆者用鉛筆芯替換下一個小燈泡,閉合開關后,小燈泡并不亮,學生很詫異.但是隨著筆者把一個接線夾沿著鉛筆芯向前移動,小燈泡開始有了亮光,并且隨著接線夾繼續向前移,小燈泡越來越亮.學生開始興奮起來.
師:類似的現象你們在家里看到過嗎?那是一個什么“裝置” ?
生(恍然大悟,爭先恐后):調光臺燈.
師:調光臺燈為什么能調光呢?
此時,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早已被激發,情不自禁地思考其中的奧秘,從而為學習滑動變阻器打下了良好的開端.
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緊密聯系實際,創設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這樣既能鞏固已學的知識,也能使學生體會到自身的價值,無疑將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強烈欲望,也能使學生感覺到學習物理的樂趣,因學以致用而快樂.
情境2:課題——慣性
在解釋慣性現象課堂上,筆者從口袋里取出一生一熟兩只雞蛋,學生一陣陣竊喜.
生甲(突然站起來):老師,我知道將它們放到水里,浮在水面的雞蛋是壞的.
師(微笑著):請坐,現在老師的問題是如何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不是壞雞蛋.
很多學生舉起了手,從他們略帶自豪的表情中,可以看出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見到的現象,他們內心充滿了快樂.
生乙:生蛋和熟蛋從外觀上看,不容易區別.不過,仔細看,生蛋比較光滑.
生丙(搶答):放在茶水中浸泡,熟蛋比較容易染成茶褐色.
生甲:把雞蛋放在桌上,用手迅速轉動雞蛋,然后觀察它的轉動情形.如果雞蛋轉動得很順利,則為熟雞蛋;反之,則為生雞蛋.因為生雞蛋里面的蛋黃和蛋清是液體.轉動雞蛋后,蛋殼開始旋轉,而雞蛋里面的液體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所以生雞蛋旋轉起來不順暢.而熟雞蛋里面的蛋黃和蛋白是固體,而且和雞蛋殼已結為一個整體.當我們轉動雞蛋后,各部分一同旋轉,所以旋轉起來很順利.
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討論得特別熱烈.
通過各種文娛形式進行課堂活動,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寓教于樂,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習,能極大地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參與感,激發學習熱情.同時也還給學生一個真正快樂的童年.
情境3:小品表演——一位女士由于駕車超速被警察攔住,該路段限速50 km/h
警察(敬禮):小姐,您剛才的速度是60 km/h,您超速了.(準備填罰單)
女士(傲慢,堅決):不可能,我才開了7分鐘,還不到一個小時,怎么可能走了60 km呢?(學生大笑)
警察(擦汗,誠懇):小姐,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繼續像剛才那樣開車,在下一個小時里您將駛過60 km.
女士(更加堅決):這更不可能,我只要行駛10 km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開60 km的路程!
警察(面紅耳赤,抓耳撓腮,夸張):天哪! 誰來幫幫我啊!
師:誰來幫幫這位警察?
生:按照她的速度計算,時間是7 min,如果不超速則最多行使5.8 km,但以她的速度則會行駛7 km.
每一個物理知識都能在實際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教師應善于將這些實例與學生的興趣聯系到一起.因為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教師一定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和學科優勢,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巧妙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愉悅,并且由感觀上的快樂轉化為內在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其實,只要教師有著快樂教育的意識,快樂的課堂無處不在.學生因為感興趣去思考、去探究是快樂的;課堂上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快樂的;學生之間團結合作是快樂的;教師以欣賞的態度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是快樂的;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點”,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學生也是快樂的.學生快樂了,教師才能真正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