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從“梅普組合”走向“普梅組合”
■ 龐大鵬/文
2011 年9 月24 日,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統一俄羅斯黨代表大會上宣布,他提議由現任總理普京參加總統選舉。普京表示,如果他當選總統,梅德韋杰夫將出任總理一職。梅德韋杰夫同時接受普京提議領銜統一俄羅斯黨競選名單,帶領該黨參加新一屆國家杜馬選舉。10 月6 日,統一俄羅斯黨最高委員會主席格雷茲洛夫表示,統一俄羅斯黨將在11月正式推舉普京為候選人參加2012年總統選舉。圍繞俄羅斯最高領袖權力更迭的上述政治布局揭曉了2012年總統大選的謎底。
梅德韋杰夫執政初期面臨的政治現實是:“普京計劃”已經成為俄羅斯的治國理念與戰略規劃,俄羅斯發展的核心問題是要從發展道路的“繼承性”轉到全面執行“普京計劃”上。因此在2009年9月以前,梅德韋杰夫并沒有對普京八年形成的政治結構進行任何實質性改變。例如,梅德韋杰夫雖然剝奪了總統駐聯邦區全權代表對聯邦主體行政長官的提名權,把候選人的提名權完全交給在地方議會選舉中贏得多數席位的政黨,但他并沒有質疑普京規定的任命地方長官的原則。又如,梅德韋杰夫提倡發展多黨制,讓獲得5%至7%選票的政黨在議會中占有1—2個席位,還放寬對非政府組織的限制。但是,普京將政黨進入國家杜馬的得票率提高到7%的標準并沒有改變。在這一時期,梅德韋杰夫治國理念遵循兩點原則:不改變政權的權威地位和不改變普京八年的政治發展道路。
金融危機的爆發極大改變了俄羅斯的政治議程。要建立創新型發展模式,促使經濟多樣化,就要推行深層政治體制改革,這種改革產生的多元化和競爭性將反哺經濟,促進創新型經濟的良性發展。在這種社會背景下,2009年9月梅德韋杰夫在《前進,俄羅斯!》一文中提出了“新政治戰略”的概念。同年11月,梅德韋杰夫在總統國情咨文中具體闡述了新政治戰略付諸實施的計劃,并在新政治戰略概念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全面現代化”的理念?!叭娆F代化”觸及了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如何走向現代化、民主化,以及如何融入當代世界等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
全面現代化戰略是在“普京計劃”及2020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基礎上,根據俄羅斯新的形勢要求提出來的,是“普京計劃”和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延續、補充與完善,它們一起構成了俄羅斯國家發展的新戰略。全面現代化戰略指出了長期影響俄羅斯發展的三大頑癥:第一,經濟結構的落后。俄羅斯用原料從國外換制成品,已經成為一種生存方式,而這種方式是死路一條。第二,長期存在的侵蝕俄羅斯的腐敗問題。第三,俄羅斯民眾落后的心理狀態。對國家和別人過分依賴而不依靠自己,認為并且相信所有問題都應由國家解決。新戰略不僅強調了經濟現代化,而且突出了政治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政治現代化指只有走民主道路,俄羅斯才能達到更高的文明水平。人的現代化指不能犧牲人的生命換取國家的發展,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培養人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獨立性。
實現政治現代化在統治集團內部引發了不同意見。政治現代化意味著要打破現有的政治壟斷、一黨獨大的局面,實現政治上的多元競爭,但是這樣做容易破壞現有穩定;如果維持現狀,又很難解決阻礙現代化進程的腐敗、官僚主義等問題,實質上還是如何把民主的價值觀同俄羅斯的國情結合好的問題。

9月24日,梅德韋杰夫和普京出席統一俄羅斯黨第12次代表大會。會上梅德韋杰夫提名普京作為候選人參加2012年3月的總統選舉。
盡管梅德韋杰夫的全面現代化理念影響了俄羅斯的政治生態,但是政治競爭并不表明一定會產生政治對抗甚至政治沖突,梅普兩人的政治競爭最終以政治妥協的方式告終。普京選擇再次競選總統,以主權民主理念和國家資本主義模式帶領俄羅斯走向復興。
一、普京從未離開權力的中心
位置
“梅普組合”形成后,俄羅斯政局出現了一系列重要變化。第一,聯邦政府成員構成的人事權歸于總理,普京與統一俄羅斯黨的政治聯系也更加緊密。普京擁有總理和執政黨領袖兩個職位,在俄羅斯執行權力機關和立法權力機關中都居于核心政治地位。第二,普京通過設立政府主席團的工作機制,加強了總理的政治領導。根據《關于聯邦主體立法機關和執行機關組織總原則》的修改法,在地方議會選舉中獲勝的政黨有權提出聯邦主體的行政長官人選。普京實際上通過控制統一俄羅斯黨在地方議會黨團的行動,掌握了對地方行政長官的任命。
總之,作為俄羅斯政治發展的四個基礎——中央執行權力、政權黨、強力集團和地方勢力一直被普京牢牢控制。在“梅普組合”的權力機制中,普京從未離開權力的中心位置。
二、普京團隊的根本利益一致
在強國富民的戰略目標層面,“梅普組合”基本一致,這是“梅普組合”的基礎。梅德韋杰夫也表示,相對解決俄羅斯所面臨的艱巨任務來說,他和普京確實是不錯的組合。在權力運行機制層面,“梅普組合”既是一種政治信任的結合,又是一種權力互相制衡的關系,“梅普組合”在不改變俄羅斯憲政制度框架的前提下,政治權力呈現一種權力讓渡和共享局面。普京和梅德韋杰夫之間的權力可以不需要重新分配,但這必須建立在兩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基礎上。換句話說,“梅普組合”是一種信任關系為基礎的政治關系。在這種特殊的權力機制中,政治分歧的出現首先需要調和而不是決裂。當分歧發生以后,如何避免對抗就成為普京團隊力求解決的重要問題。同時也應該指出,在政治轉型的所有條件中,以妥協解決分歧是非常重要的。妥協是民主程序的核心。政治妥協精神是政治轉軌中具有長遠意義的問題。
三、普京八年形成的政治體制具有合理性決定了民意的走向
2011年9月30日,梅德韋杰夫在接受電視臺采訪時,對于他為什么決定不參加競選解釋說,普京是最有權威的政治家,他的支持率更高。遵從民意也就意味著尊重社會占多數的民眾的選擇,而社會多數人選擇了普京,也就表明俄羅斯多數民眾依然認可普京的主權民主理念及其代表的政治經濟體制。俄羅斯是一個擁有強大執行權力機構的總統制國家。按照普京的理念,俄羅斯政治體制的關鍵應該在于總統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在俄羅斯的政治實踐尤其是普京八年的執政中,俄羅斯也確實逐步形成了一種保持憲政民主政體形式并實行總統統一領導的權力體制和管理方式,這種體制在普京八年需要維護國家統一的特定階段起到了積極作用。普京自己認為,在他執政的八年間,俄羅斯一直在為建立穩固而有效的政治體系而努力,最終俄羅斯成為一個強國、一個不容忽視并有能力保衛自己的國家,并以此面貌重返世界舞臺。俄羅斯民眾尤其為重獲大國自豪感而認可普京進而支持普京建立的體制。而俄羅斯在地理因素、人口因素、資源因素等各個方面的狀況也為俄羅斯威權政治的確立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普京肯定出山,“梅普組合”只是過渡性權力機制,這是普遍共識。梅德韋杰夫提名普京意味著競選還未開始就已經結束。從“梅普組合”過渡到“普梅組合”雖然沒有懸念了,但是“普梅組合”的權力架構依然面臨一系列問題與挑戰。
一、調整與變革是俄羅斯未來一個時期的基調
基于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梅德韋杰夫全面現代化理念對于俄羅斯政治生態的沖擊和影響,觀察未來俄羅斯形勢發展的關鍵是看普京在當選總統后如何調整國家戰略以適應俄羅斯發展道路的要求。
二、如何適應政治現代化的要求
普京通過政治階層依靠強力維持對國內的控制回歸了俄國歷史上政治演變的常態。這種控制體現在俄羅斯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由于這種政治體制缺乏現代化改革的動力必將制約俄羅斯現代化的有序進行。它至少面臨以下三個挑戰:第一,如何擺脫行政效率低下和政治腐敗。威權政治的有效發揮必須依賴于強力高效的官僚政治階層,這直接刺激了俄羅斯官僚集團的壯大。但是,這個官僚集團由于缺乏監督和競爭,腐敗在所難免,而且在危機情況下,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第二,如何樹立法律權威。梅德韋杰夫一直強調法律虛無主義是俄羅斯政治弊端的原因,但在這種政治體制下,法律權威本身也難以建立。第三,這種體制對推行創新經濟是否有利。創新經濟需要多元化和競爭性,需要中小企業的活力及產權保護,這意味著要推行深層體制改革,而這將對官僚制度和原料貿易構成打擊。
三、經濟結構改革依然任務艱巨
蘇聯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提出調整經濟結構,但歷屆政府都沒能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經濟結構,降低對外部市場的依賴程度。90年代改革開始以后,即使有市場的參與,俄羅斯的經濟結構也沒有得到好轉,甚至在有些方面惡化了。
四、人的社會心理的改造任重道遠
實現人的現代化,是現代社會進步的基本目標和必要條件。但是,俄羅斯民眾對權威的崇拜、對國家的依賴由來已久。如何讓民眾實現自我完善和更好地發揮聰明才智,是俄羅斯發展的迫切需要。
五、外交重心或將轉向獨聯體
在歐美債務危機的背景下,俄羅斯外交政策調整的方向是積極參與亞太事務,核心則是回歸獨聯體。10月4日,普京關于歐亞聯盟的建議已經發出了調整信號。與此同時,俄羅斯同西方在戰略穩定、地緣政治方面還存在比較尖銳的利益沖突。從較長時期看,俄羅斯如何處理好同西方的關系,為國內的改革和發展創造和平與合作的國際環境,這是俄羅斯面臨的又一大挑戰。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是政治精英集團對俄羅斯的形勢有比較清醒的認識,2020國家創新發展戰略也已經開始調整。相信俄羅斯人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處理好俄羅斯的問題。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劉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