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誠
(梧州學院,廣西 梧州 543002)
后金融危機時代會計人才能力素質的新挑戰
楊 誠
(梧州學院,廣西 梧州 543002)
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來臨意味著企業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本文將詳細闡述當前經濟形勢下會計人才面臨的全球國際化視野、綜合素質、業務意識、風險意識和危機管理等能力素質的新挑戰,為探索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奠定基礎。
后金融危機時代; 會計人才; 能力素質
后金融危機時代,指的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過后,世界經濟觸底、回升直至下一輪增長周期到來前的一段時間區間。這一時間區間有可能持續三五年甚至更久[1]。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后金融危機時代面臨嚴峻的挑戰。對于我國大部分企業而言,處于一個關鍵點,一方面,世界經濟發展進入蕭條期,國內外的市場需求急劇萎縮;而另一方面,由于過去一段時期各國政府普遍采取經濟刺激手段,導致全球性產能過剩,許多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為避免在即將來臨的下一個經濟增長周期中被市場淘汰,企業需要及時調整發展戰略[2]。因此,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需要提高風險識別、風險管理和風險應對的能力,需要更多能應對復雜、多變市場環境的危機管理型人才。
會計人員因其工作性質和在財務信息方面的優勢,在企業危機管理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會計人才是否具備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特殊經濟環境所要求的能力素質,決定了企業能否順利度過危機時期,決定了企業能否在下一輪經濟復蘇中掌握先機或采取主動。
因而,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背景下,探討會計人才面臨的能力素質的新挑戰,無論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還是對于我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實踐,都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趨勢,以及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到來,會計人員的能力素質面臨全新的挑戰,會計人員除了具備扎實的基本業務能力外,還必須具備全球國際化的視野、全面和綜合的能力素質、較強的風險意識和危機管理能力等。
后金融危機時代,會計人才需要有全球國際化的視野,這一需求越來越明顯。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完全融為一體。不僅是外資的公司企業以及合資的公司企業,就是純粹的國內市場和企業的發展也已經和國際市場密切相關。后金融危機時期的特征表現為:一方面,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求萎縮;另一方面,企業產能過剩,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受到嚴峻的考驗。作為企業的理財專家,會計人才不僅需要把握國內經濟和國內市場的動態,還需要密切關注世界經濟或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因為只有在準確把握國內經濟、世界經濟以及兩者之間動態聯系的基礎上,才能適時、因地制宜地調整企業的財務策略,以應對企業經營環境的周期性變動。例如,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需要采取收縮或緊縮的財務策略,為企業儲備財務資源,至于何時采取擴張的財務策略,還需要結合國內和國際市場的走勢分析才能決定。
由此可見,全球國際化的視野有助于加強企業在財務策略管理中的科學性和靈活性。科學和靈活的財務策略管理可以提高一個企業的財務彈性,而保持較高的財務彈性是企業在經濟周期的波動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法寶。所以,全球國際化的視野是后金融危機時代會計人才必須具有的一種重要的能力素質。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由于市場環境的日趨復雜和多變,以及市場風險的加劇,對會計人才的綜合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人才是會計工作的主要承擔者,除了需要有良好的職業判斷能力、良好的職業道德、高效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敏銳的商業嗅覺,還要具備持續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會計人員需要結合市場環境和企業的具體情況實施一系列的應對或調整,所以,會計人才需要熟悉市場,需要熟悉資本分析,需要建立比較穩定的公司治理結構、財務制度、薪酬制度以及風險防控等措施[3]。
在企業經營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大部分企業都在實施費用控制和費用緊縮措施,可能包括一些人員的調整或者優化,這種優化不只是對會計人員,可能業務人員也在裁員的范圍之內。這要求會計人員要成為綜合復合型的人才,不能只做財務,會計,記賬,可能還要做其他的一些工作,一個人做多個崗位的工作[4]。這樣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就會更高,比如過去可能有一些會計人員專職只做記賬工作,現在可能還必須兼做財務分析工作。
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經濟環境將更加復雜和難以預測,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惡化,衍生金融工具的多變及信息監管、信用危機、風險管理等問題接踵而至,會計人才的業務意識和風險意識變得愈加重要。
會計作為一個特殊的行業,不僅要把記賬、會計、財務分析這些基礎性工作做得更扎實,還需要與企業的具體業務相結合。如此而來,業務意識的培養就顯得格外重要,否則,如果會計工作與企業的具體業務相脫離,就無法幫助企業和企業內部的各部門解決實際中面臨的各種問題,會計人員就會變得非常孤立,而且就會被認為是業務的瓶頸,而不是對業務的幫助。例如,保持較高的財務彈性是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一個法寶,然而企業的財務彈性不是孤立的,必須與企業的業務彈性相結合,即只有保持較高的業務彈性才能實現較高的財務彈性。
現有會計人才通常偏重于記賬,從數字到數字,并沒有從數字提升到企業的戰略規劃上來,還缺少商業的敏銳性。公司的高層領導或者部門經理對商業的敏銳性要求是很高的,而作為會計人才,商業敏銳性也非常重要。在復雜而多變的經濟環境下,會計人員雖然無法對經濟環境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把握,但是會計人員對所直接面對或接觸的資料、數字應該有足夠的敏感性和警覺性。ACCA聯合發布調查報告(2009)顯示:在被接受調查的雇主中,有65%的雇主認為會計人員應該對企業目前的經營局面負有責任,至少他們應該從現金流的變化洞察到市場的變化,給管理者以提醒。例如,最近的美元升值和貶值,如果只停留于數字和數字的聯系、只知道貨幣貶值直接導致相關賬面數字的變化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了解貨幣貶值對企業業績的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企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規避匯率風險。也就是說,會計人員要在財務會計工作的基礎上,更多地發揮管理會計的預測、分析和決策等職能。因此,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企業會計人才應該盡可能提高商業的敏銳性和風險意識,否則的話只能成為記賬的機器,而不是財務決策的積極參與者。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會計人才不僅應該具有財會專業方面的能力,還要具有其他方面的能力。企業希望所聘請的會計人員不僅僅有核心的專業能力,而且還希望有戰略思維,具有應變各種危機和管理危機的能力。在危機尚未顯現時,會計人才應該通過自己的戰略性分析,幫助企業及早預見危機,并提早采取防御措施,做到未雨綢繆;在危機來臨時,會計人才應該通過自己的職業判斷和經驗識別危機,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以盡可能減輕危機給企業帶來的傷害;在后危機時期,會計人才應該通過一系列財務收縮措施幫助企業順利度過難關。可見,無論在金融危機時期,還是在后金融危機時期,危機管理能力都是會計人才最重要的能力素質之一。
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來臨意味著企業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影響經濟領域,也波及到教育領域,將對我國現行人才培養模式產生巨大沖擊。當前我國會計人才培養供過于求,盡管高校為市場培養了大量的會計人才,但會計人才的素質與會計人才市場的要求仍有較大的差距[5]。雖然我國高校也在積極調整和修正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但會計人才知識綜合素質不高、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單一等問題依舊存在。正因如此,雖然我國會計人才的數量眾多,但高素質的優秀的會計人才緊缺的狀況未能得到改善。而且,目前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并未根據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特點和需求進行調整,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單一,已經脫離了當前市場對會計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作為培養人才的高校,需要重新思考和研究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能夠適應后金融危機時代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的人才培養模式。
[1]李紹忠.后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策略[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0(22).
[2]魯浩.后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0(10).
[3]魏燕華.后金融危機時代嘉興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0(9).
[4]汪柏珩.后金融危機時期會計發展方向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0(9).
[5]劉學平.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遼寧高職學報,2010(10).
On the Challenges for Competence and Quality of Accounting Talents in Post-financial Crisis Era
Yang Cheng
(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0,China)
In viewofthe enormous changes in the marketingconditions for enterprises brought forth by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era,the paper expounds on the newchallenges facingaccountingtalents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in terms ofthe competence and qualities such as the global perspective,all-round quality,risk awareness,crisis management skill,etc.soas tocontribute toinnovating and implementingChina's development model ofaccountingtalents.
post-financial crisis era;accountingtalents;competence and qualities
G642
A
1673-8535(2011)06-0093-03
2011-10-10
楊誠(1972-),男,廣西梧州人,梧州學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注冊會計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博士,研究方向:政府成本管理。
高 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