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湘西苗族音樂的“巫性”特征

2011-03-20 16:59:13熊曉輝
梧州學院學報 2011年4期
關鍵詞:音樂文化

熊曉輝

(湖南科技大學 藝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湘西苗族音樂的“巫性”特征

熊曉輝

(湖南科技大學 藝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從湘西苗族音樂的巫文化特性出發,闡述湘西苗族音樂藝術的“巫性”特征及表現,對湘西苗族音樂所表現出的原始性、宗教性等特征進行分析。

湘西;苗族;音樂;巫性;特征

湘西苗族傳統文化是“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湘西苗族以祖先崇拜為核心,結合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圖騰崇拜等原始宗教,并在這些原始信仰體系的基礎上,孕育了湘西苗族豐厚的巫文化。近年來,學者們對湘西苗族巫文化的研究已有豐碩的成果,同時在湘西苗族族源、哲學宗教、語言文學、文學藝術和風俗習慣等層面均有涉獵,但從音樂的角度,探討其“巫性”特征的卻十分稀少,因此,對苗族音樂的“巫性”特征探討存在著一定的學術價值。

一、湘西苗族音樂基本情況

(一)苗族民歌是湘西苗族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

湘西苗族地區素有“山歌之鄉”的美譽,這里的苗族同胞酷愛唱歌,他們都是編歌唱調的能手。他們把唱歌和種田、吃飯看得同等重要,唱歌成為他們思想、感情、文化、藝術交流的主要方式。湘西苗族民歌按社會功能及體裁可分為:酒歌、山歌、婚俗歌、祭祀歌等幾類[1]。苗族民歌大多采用比興、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聯想豐富,旁征博引,且寓哲理。其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流傳久遠的故事歌,有歌頌英雄人物事跡的敘事歌,也有表達青年男女互訴衷情的情歌等等。

酒歌是苗族人民在酒席上互相勸酒、謝酒時所唱的有關應酬禮節的歌。苗族人民生性豪爽,熱情好客,在各類喜事活動的宴席上均以歌助興,他們用歌相互祝賀,相互夸贊,表明結交之誠,抒發友愛之情。酒歌多為群體對唱,并帶有賽歌性質,曲調嘹亮奔放、激越昂揚、富有氣勢。

山歌也稱“情歌”,是苗族男女青年“坐茶棚”、“玩山”談情說愛,交流感情時對唱的歌。在湘西苗族地區,每個村寨附近都有一個專供青年男女自由社交的場所,叫做“茶棚”。每逢農歷“戊日”,苗家姑娘便穿新戴銀,三三兩兩的在寨邊等著外寨小伙子來“茶棚”對歌。男女各坐一方,形式有唱有和,韻律有起有落,節拍有快有慢。茶棚對歌達到高潮時,全寨男女老少到茶棚邊圍觀聆聽,歌聲、笑聲、掌聲連成一片,一派幸福喜悅的情景。經過初次會歌后,男女青年還要多次相約到“茶棚”對唱,逐漸建立感情后,姑娘小伙們會互贈信物,私定終身。

“婚俗歌”是指在舉行婚嫁儀式上唱的歌或有關婚姻問題的歌。這類歌主要敘述婚姻儀禮過程,有《大客歌》、《擇日開親歌》、《打扮歌》、《染布縫衣歌》、《送親歌》等。如《大客歌》主要是唱媽媽辦喜事,迎親的客人的到來,怎樣迎接客人,客人怎樣進屋,辭別父母、哥嫂,寨鄰的姐妹如何相送,男家如何迎接,如何進門一直唱到姑娘去跳水為止。歌是敘事體,即敘述女子出嫁的過程,約有200行。

“祭祀歌”是苗族祭奉祖先時所唱的歌,或是敘述祭祀的起源及有關祭祀禮儀的歌。古時候,苗族人民崇巫信鬼,為禳災驅邪往往要舉行盛大的祭祖謝神活動,其中就有“椎牛”。《椎牛歌》是苗老司唱的祭祀歌。一般都是由找鼓、請鼓唱起繼而唱找牛、牛怎樣來、找魚、魚怎樣來,以及找禮服、禮帽、竹、麻等。祭物都找齊后,就唱怎樣陳設祭物、祭奉祖先,祭后將得到子孫滿堂、酒肉滿缸、糧食滿倉的幸福,歌詞古樸,生活氣息很濃。

無論是反映苗族人民勞動生活的茶歌、擔水歌,還是反映其民族風俗的嫁歌,抑或是反映其祭祀風俗的其他歌曲,這些都是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唱歌似乎已經成為其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苗族人民已經將唱歌作為一種等價于語言的工具,用其交流思想、文化、感情和藝術,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這種工具對他們而言在很多場合比語言更為生動和靈活,而正是這種工具養成了他們溫厚、謙遜、互敬互愛、熱情好客、勤勞勇敢的高尚情操和品德,湘西苗族音樂是湘西苗族社會生活的一個生動和充滿藝術細胞的精彩寫照。

(二)苗族的音樂文化是其民族歷史與文化的集中體現

湘西苗族在長期生產、生活及抵御外來進攻中創造了自己的民族歷史并傳承著自己的民族文化。他們的神話、傳說、故事、歌謠和歌舞等文化藝術,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湘西苗族鼓舞源遠流長,并植根于生產、生活中。解放后,苗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以其全新的視角,多彩的內容、豐富的形式,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在華夏鼓舞的百花園中獨樹一幟。湘西苗族鼓舞按其表演形式和內容的不同,可分為花鼓舞、猴兒鼓舞、女子單人鼓舞、男子單人鼓舞、團圓鼓舞等。鼓舞的動作,大多是來自日常的生產、生活,也有些是對武術和動物動作的模仿。這些舞蹈動作的特點是打鼓起舞,節奏明快,動作舒展大方,雙手交替擊鼓,兩腳輪換跳躍,全身不停扭擺。然而不同形式的鼓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各有不同的功能,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花鼓舞”、“團圓鼓舞”本來是湘西苗族人每年春節和傳統節日里娛樂的項目,如今演變為節慶活動和人們勞動之余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娛樂形式?!盎ü奈琛蓖ǔ;顒佑凇傲铝?、“八月八”、“趕秋”、“趕夏”等民族傳統節日中。但在舞蹈開始之前須按苗族慣例先唱一首頌揚制鼓工匠功德的古歌,以示對祖先的紀念?!皥F圓鼓舞”是一種有歌有舞的鼓舞形式,舞時由一鼓手在場子中央擊鼓伴奏,場面宏大,時而邊歌邊舞,柔慢抒情;時而激情狂舞,輕松活潑,內容大多是反映勞動生活和男女愛情。

“單人鼓舞”是湘西苗族人民普遍喜歡的一種表演性舞蹈,常在歡慶豐收及其他傳統節日里表演,有男子表演和女子表演兩種。男子舞蹈動作豐富,有模擬動物形態的動作和武術動作等多種,動作粗獷有力;女子則是邊敲擊大鼓邊舞蹈。“單人鼓舞”舞蹈動作多是表現勞動生產和日常生活,有挖土、插秧、紡紗、織布和照鏡、梳妝等,其風格特點除個別地方能見到激烈、豪放者外,大多較文雅、端莊。

“猴兒鼓舞”是一種技巧性較強的男子表演性舞蹈。它是近代從“單人鼓舞”和“雙人鼓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于從事這種表演活動的人都必須是訓練有素的,所以至今苗族民間這種鼓舞仍不甚普遍。舞蹈的內容主要表現猴兒進廟偷吃供果時無意敲響了更鼓后驚慌和對鼓嬉戲的情景。動作十分滑稽、風趣,富有戲劇性。

還有一種鼓舞不僅反映出社會生活、生產勞動,更反映出一種原始宗教色彩——“木鼓舞”。有的地方也稱“跳鼓臟”,它是一種祭祀性舞蹈。過去僅在每隔十三年舉行一次的苗族祭祀活動“吃牿臟”(又稱“椎?!保┎盘?。相對于其他鼓舞來看,“木鼓舞”場面最大、人數最多、鼓聲不息、通宵達旦、三天方散?!俺躁雠K”時的“木鼓舞”活動,是一種莊嚴的祭祀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之所以有這樣的祭祀活動是因為湘西苗族自古以來多信鬼,苗族的宗教是一種崇拜祖先和自然的原始宗教。跳“木鼓舞”這種苗民們祭拜祖先的宗教鬼巫鼓舞文化,已逐漸滲透到了苗族生活的各個層面,并演變成了一種濃郁的生活風俗文化。就這樣,凡是節日喜慶都少不了鼓舞這個主題。以至于在結婚時,新郎新娘得表演一場鼓舞才能進岳父家的門,若跳的不好還要懲罰再跳。由此可見,鼓舞文化對于苗族生活具有何等的穿透力和影響力。

有關苗族古代社會、歷史和文化狀況的描繪和記錄,無法通過書面的物質載體來實現,但就是這種“無字”的文化環境,反過來刺激了苗族口頭藝術和人的形體藝術的發展,他們以民間文藝的形式保存了大量的文化資料,而苗族鼓舞則是以民間文藝這種形式保存下來的一部分,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苗族祖先以及現代苗民的生活、歷史和文化,是苗族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的集中表現。

二、巫文化的基本特征

巫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大致有三個發展階段,一是原始的巫,二是秦漢之際的方、術士,三是東漢末年興起的道教對巫文化的全方位整合與提升[2]。長江、黃河同為中華文明的搖籃,以三峽地區為核心腹腔地的長江流域,正是巫文化發育繁盛之地。巫文化沉醉于個人性靈,移情于自然崇拜,關注死生,向往拯救;巫文化也將祭祀的宗教性轉化為審美性,在通神引靈的祭祀中將神的意志個性化,在祭祀的表演中渲泄個人情感,寄托對個性解放的渴望。

(一)巫文化的原始性特征

巫文化的根本就是原始社會的“神”的體現,它的最大的一個特征,表現于原始的巫舞中。對于巫舞的研究我們發現迄今一些少數民族的舞蹈,依然保存著原始巫舞的原貌。一般而言,巫術文化包括巫術、巫法和巫技,廣義的巫術文化可以包含巫術思想、巫教、巫歌、巫舞、巫樂、巫戲、巫書甚至禁忌、占卜、兆驗、讖緯、符咒,幾乎涵蓋了人類早期的方方面面。因而在中國古代,巫具有一個相當高的位置,古代星變中是星宿,《甘石星經》記載:“巫官二星,在房(星)西南,主醫巫之職事也”。神巫的代表是“巫咸”,他是被尊崇為占驗的權威,凡是占事吉兇,皆以“巫成日……”為根據。“巫”字象兩手捧王之形,為事神之狀。中國的許多古籍就是巫書?!兑捉洝肥遣空疾返臅渡胶=洝芬部梢哉f是一部巫書,其中有一篇說:“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這里記錄的就是古代用巫術進行審判的風俗。由此可見,巫文化的歷史可以上溯到遠古的原始時期,今天所保留下來的,正是這種歷經久遠而尚存的原始生活、生產的寫照。

(二)巫文化的宗教性特征

“巫”,即古代所謂能以舞降神的人,主管奉祀天地鬼神,為人祈福禳災,并兼事占卜、星歷之術的人。由于認識的局限性,史前人類世界觀的核心是鬼神世界觀,或者說是“巫教世界觀”,由于人們對種種自然現象的不理解,原始人類便產生了靈魂不死的圖騰崇拜和自然崇拜,這便是原始宗教的源頭也即巫的起源之說。中國古代社會流行過以自然崇拜和神鬼崇拜為形式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包括對天上、地下各種自然對象的神化和崇拜。在古代社會,由于人們對大自然存在著依賴感和神秘感,認為自然現象和自然力是由一種神秘力量支配,就把它們奉為神靈,并且加以祭拜和祈禱。中國古代自然崇拜的對象極為廣泛,包括日月星辰、風雨雷電、河海山川、水火以及動植物類、男女生殖器等等,主要都是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直接相關的自然物和自然力。另一方面,鬼魂崇拜首先來自于對祖先的崇拜,古時的人死后,他的子孫非常想念他,夜里作夢就會夢見他,因而認為人在死后還有靈魂存在,并且認為祖先的靈魂能夠行使神的職能和后代交流,所以子孫便以陪葬、祭祀等方式安慰先靈,祈求祖先保護自己。除了對自己的祖先崇拜之外,古人還對原始部落、部落聯盟和氏族共同體內的領袖、英雄、圣賢等,進行祭祀和崇拜。人們相信地上所發生的一切事情及結果,都是神鬼意志的體現,并且相信通過虔誠的方式祭拜和取悅神靈,就能影響神鬼的意志,從而對自己產生神秘的保佑作用。這樣,帶有強烈巫文化烙印的宗教文化和形式就產生了,并且形成中國上古社會的普遍信仰。

(三)巫文化的藝術性特征

巫者,舞也。巫師是能歌善舞的全能智者,舞蹈就從這里開始。他們發出了奇異而動人的聲音,他們的軀體擺動表達了狂放動人的熱情。他們的形體語言,他們的舞蹈是何等的典型、何等的高明、又是何等的精彩。他們沒有音樂,但有呼嚎;他們沒有情話,但有激悅、浪漫的舞蹈,用身體各部機能表達自己的思想情緒,在以形體動態語言代替文字語言交流的時期,其舞蹈動作的表現曾經達到過不可想象的高峰。巫人以歌舞驅散邪惡,以美的創造和表現祈求上天的恩賜,感謝造物者大自然的幫助。在溝通天地人神時,還伴以歌舞等手段?!毒鸥琛肥羌漓胩斓氐臉肺?,具有濃厚的巫術宗教色彩。而《離騷》也直接繼承了這種歌舞的場面,只不過這歌舞的主角由靈均替代了巫師,這更加證明了屈原創作《離騷》受到了巫風習俗的深重影響。

三、湘西苗族音樂的“巫性”特征

(一)音樂原始性

湘西地域,古代是一個崇信鬼神耽于淫祀的地方,《楚辭》、《離騷》都流傳于這個地域與時期?!冻o·九歌》的粉本是一組苗族先民的巫歌。《九歌》流傳于沅湘之間,也就是今天的沅陵湘西一帶,后經屈原加工,形成了今天流傳的形式[3]。王逸《楚辭章句》說“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問,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王逸所說的“信鬼而好祠”的俗人,就是包括苗族先民在內的“蠻人”。而這種現象的產生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在原始時代,人類由于認識能力的局限,很難對支配和影響自己日常生活的各種外界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很難將自己同周圍的自然界分開,而常常把自己與自然現象和外部力量視為一體,混為一談。一方面,當看到某些自然現象和外部力量時,往往誤認為能喚起和創造出這些現象和力量;另一方面,又常把僅為人所有的能力付于自然界和外部物體,把自身的生命力也加到他們身上。這就形成了最原始的“萬物為靈”的觀念。湘西苗族的先民們也正是如此。也正是這種“萬物為靈”的原始觀念,形成了最初的原始宗教崇拜,即自然崇拜。如苗族祭祀中的堂神、堂鬼,還有“龍公龍母”等,實際上就是從“萬物為靈”的觀念和原始的“自然崇拜”演化而來的。

1.湘西苗族音樂內容體現了原始性

在湘西苗族先民們頭腦中,日、月、星辰和雷電,到地上的樹木、花草、虎、蛇、犬和牛,到地下的金、銀寶藏,水中的魚、龍和蟹蝦等等都被苗民們人格化了,這些自然現象和外界物體和人一樣能說會道,有喜怒哀樂,并有善惡之分。這在湘西苗族文化中很有特色的《苗族古歌》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如《苗族古歌》:

《開天辟地歌》

悠悠太初頭年份,最初最初古時期;

草草花茅還不長,花花野菜還沒生;

天上還沒有造成,地上還沒有造成;

沒打銀柱來撐天,沒日月來照明;

什么都還沒有造,不知生坐什么女;

苗族古歌苗語稱為《都果都讓》,意為從古到今的詩篇,包括神話詩、祭祀詩、俗點詩、說理詩等各體制[4]。主要以苗語的形式在民間口頭傳承,一般多在重大的慶典、節日、祭祀活動中吟誦。涉及到日月星辰的形成,人類的繁衍與民族的演進以及部族間的戰爭與遷徙,還解釋了苗巫文化的產生、民俗祭典的創立以及人們對宇宙世界的認識,被譽為形象化的苗史和不可多得的苗族百科書。

2.湘西苗族樂器體現了原始性

在樂器方面,苗族音樂的原始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牛角,這一古代苗族行軍打仗時使用的一種號角,也是苗族人民祭祀音樂中常用的一種樂器。如《椎牛》、《跳香舞》、《接龍》都要吹牛角。苗族和黔東北苗族祭祖是祭剖尤,剖尤為苗語,意為尤公,就是蚩尤。川南苗族殺牛祭祖習俗,傳說是起于蚩尤時代。蚩尤死后,苗族南行,中途首領夸佛又被軒轅士兵射死。人們在埋葬蚩尤和夸佛時,都吹蘆笙、敲戰鼓,吹牛角,用以悼念死者、驅趕虎豹。無論從其制造上還是使用上都反映了它的原始性。

鼓,在古代可能也只有這樣的功能,只不過時代演進而使其有所變化。根據考證,苗鼓最先為掏空的樹干和竹幫,以后又發展為銅鼓,到后來才用獸皮作響器,最終才產生了類似現代的苗鼓。唐朝段安節的《樂府雜錄》中記載有“鼓樂手、葫蘆笙”,其鼓樂就是指苗族的鼓樂,現在部分苗族仍在使用。

蘆笙,是苗族一種古老的傳統吹奏樂器。苗家兒女不僅把蘆笙作為本民族的代表物,往往還把舞蹈、武術、音樂、體育和雜技等與之融為一體,使燦爛的民族文化大放異彩。據資料記載,“每歲孟春,擇平地為月場,男吹蘆笙,女搖鈴,盤旋歌舞,謂之跳月”。蘆笙有小蘆笙和大蘆笙之分。苗族有句諺語“蘆聲不響,五谷不長?!碧J笙也是苗族人祭祖或節日、喜慶的主要樂器之一。

(二)音樂的宗教性

湘西苗族地區自古以來巫風就非常盛行,古老的苗族先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內容極其豐富的苗巫文化。這種文化以信鬼好巫,多神崇拜而著稱。故史志記載,把苗族先民創導的原始宗教,稱為鬼教、巫教;把苗族的先民建立的國家,稱為鬼國;把苗族先民的歷史文化,稱為巫文化。

1.湘西苗族音樂內容體現了宗教性

以牛作祭,這在我國的古代史上是屢見不鮮的,可以肯定地說,它是我國古代多民族的一種原始宗教習俗,也是湘西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習俗之一。在湘西苗族成為“椎牛祭”,俗稱“吃?!保址Q“吃牛合鼓”,在湘西苗族宗教諸多活動中“椎牛祭”最為隆重,是湘西苗胞為逼災驅邪除鬼而舉行的一種祖謝活動,其歌詞古樸。如這首流傳于湘西吉首的《椎牛歌》:

大碗里快倒糯米酒,

你們來了百褶裙才會旋轉。

火塘里快舔筷子柴,

你們來了今喉嚨才開。

遲遲來到的后輩子呦,

為什么這時才攏邊。

再不來柳斗會不耐煩了,

再不來柳慶會生氣責怪[5]。

椎牛其自身有著鮮明的歷史特色和民族特色。對其產生有兩種較有代表性的神話解釋,一則傳說是,苗族在古代遷徙的過程中,遭到了魔鬼的襲擊,于是眾志成城,歃血盟誓,最后戰勝了魔鬼。為了祭祀斗爭中犧牲的先輩們,慶祝勝利,苗族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椎牛祭典;另一則傳說是,苗族的祖先跟黃帝部落發生了沖突,而為了緩和矛盾,苗族的祖先們接受了黃帝椎牛祭祖要求,從此雙方重新和好。而不管其到底起源于哪種傳說,都可以看出其中的宗教性,如椎牛中的跳鼓場面,那是氏族或部落組織集體活動的再現,對舅方的至上尊崇,那是母權制在人們心靈上留下的烙印,就刺牛而言,也是古代崇尚“血祭”的遺風。

跳香也是苗巫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祭祀與崇拜“天王大帝”和自然神靈鐘中“五谷神”的活動,是在每年秋后,糧滿倉豬滿圈,野菊花盛開時節進行的。如這首《跳香歌》:

說古人來唱古情,唱個月頭答古人。

正月新春唱古人,唱個四姐看花燈。

二月唱個古人名,二郎挑沙塞海門。

塞了中央黃湖海。封住桃源三洞神。

在跳香開始之前先由一個高冠闊杉的巫師主持請神儀式。他吹牛角三聲后,便跪在蒲團上,暝目定神,嘴誦咒語歌:近請諸神歸位,日吉時良,天地開張,諸神迎進寶華仙殿。阿羅(即真誠)會合,酬神了愿。誦畢,又吹牛角三聲,接著巫師伸手指于罐中蘸水,先彈灑于地,再彈灑奠殿屋端,以示風調雨順。而這也同樣反映了湘西苗族巫文化的宗教性。同時,跳香作為苗族巫文化的一種形式,一種宗教活動的儀式,它也溶入了苗族的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因此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6]。

2.湘西苗族樂器體現了宗教性

湘西苗族鼓樂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強大的社會功利作用,它以鼓樂指揮生產勞動、以鼓樂傳播民族文化、以鼓樂娛樂身心,它把音樂、舞蹈、表演等藝術種類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鼓在古代不是作為娛樂之物,而是祭祀通神、威鎮鬼邪的神器。湘西的苗鼓有慶年、慶神兩種,隨著苗族人民審美情趣和鼓樂承傳的變化,一般在農歷“四月八”、每年春節前后、趕秋、椎牛、豐收喜慶、婚嫁和迎賓客等重大活動里,他們都以鼓樂相迎,以鼓樂作為抒發自己情感的特殊方式。苗鼓的社會功利作用也得以充分體現。

湘西苗族音樂的巫性特征,由于其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在其巫性的表現方面又有它獨特的一面,正是這種“獨特”造就了如此多姿多彩的湘西苗族音樂藝術。隨著當今音樂多元化的發展,民族音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保護民族音樂就是保護寶貴的民族歷史文化資源。

[1]石啟貴.湘西苗族實地調查報告[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2]熊曉輝.楚韻巫風之謎—湘鄂渝黔邊區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研究[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165.

[3]熊曉輝.楚辭文化與苗族民歌[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1):164.

[4]熊玉有.苗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222.

[5]石宗仁.中國苗族古歌[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70.

[6]熊曉輝.湘西苗族“跳香舞”探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3(3):27.

On the Mediumis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Miao People’s Music in the Western Part of Hunan

Xiong Xiaohui
(Art College,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411201,China)

Based on the mediumistic cultural features ofthe MiaoPeople’s music in the western part ofHuna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diumistic characteristic and representingforms ofthis kind ofmusic and analyzes its primitiveness and its religious characteristics.

the western part ofHunan;the MiaoPeople;mediumistic characteristic;feature

J607

A

1673-8535(2011)04-0055-07

2011-03-24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科學課題(05BA009);2011年湖南省民族學優勢特色重點學科項目(HNYTZ014)

熊曉輝(1967-),男,湖南鳳凰人,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人類學、中國傳統音樂、鋼琴教學。

高 堅)

猜你喜歡
音樂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奇妙的“自然音樂”
誰遠誰近?
音樂從哪里來?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6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樂
音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88|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日韩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亚洲91在线精品|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欧美在线黄| 婷婷六月综合|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视频在线| 日本欧美午夜|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欧美激情网址| 亚洲最新在线| 亚洲伊人电影| 99久久精彩视频| 国产18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 色婷婷在线影院|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色婷婷电影网|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日日拍夜夜操| 99激情网|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91|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 91毛片网| 毛片免费在线| 无码专区第一页|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a级毛片在线免费|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色婷婷成人|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午夜福利网址|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欧美精品1区2区|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www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日本|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色婷婷视频在线|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电影|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