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彩
(梧州學院,廣西 梧州 543002)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英語聽說雙語教學之困境及出路探索
韓永彩
(梧州學院,廣西 梧州 543002)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專業英語學習及應用的重要性,而聽說又是其重要的實踐環節。目前專業英語聽說教學尚未走出師資供給不足、教法不新以及教材缺乏層次性等困境。亟待教學人員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創新考核方式,編寫立體化教材,在開設好前置性專業基礎課的同時,為教學對象創造良好的堂內堂外專業英語聽說實訓環境。
國際貿易;專業英語聽說;教學;困境
根據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專業特點以及學生近年的就業意向,企業乃至社會對用英語進行專業性交流的需求迅速增加。學生不僅要能讀懂專業性很強的英文資料,還要能準確無誤地、流利地將其表達出來,這是每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英語教師面臨的一項巨大的挑戰。鑒于此,各高校大力提倡專業英語課程雙語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高度重視,并不斷進行多方面的改革,將相關的專業核心課發展成以雙語教學為基礎的精品課、優質課。筆者所在的學校也不例外,從最初的一百多人合班授課到現在以自然班授課,從大英教師到專業教師,從單一課內聽說到定期外貿口語角,從最初嘗試雙語教學到現在成功申報國家級特色專業課題,梧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英語雙語教學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教學體系,在專業建設和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實行雙語教學的課程有:專業方向選修課“對外貿易實務英文讀本”,專業主干課“英文報刊閱讀”,有些課程既是專業主干課又是實踐教學環節課如“單證實務”、“外貿英語會話”、“英文合同”、“國際商務函電”。雖然梧州學院經濟系專業英語聽說課程教學盡力做到堂內、堂外結合,教學、教研同步,但在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業務開拓和貿易談判等應用能力方面收效甚微。
梧州學院專業英語聽說教學對象為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大學三年級學生,英語作為第一外語且基礎較好,同時學習了相關基礎專業知識,熟悉國際貿易流程,掌握經濟與貿易專業術語。最重要的是對專業英語聽說課程興趣較濃厚,有克服國際貿易中語言障礙的愿望,學生對提高自己專業雙語聽說能力的需求強烈,對這門課程寄予較高的期望,對師資的需求很大。但這種以聽懂專業知識為前提的說,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師英語功底扎實,尤其是聽說能力要強,口語要流利到幾乎與本地語相同的程度以力求避免語言錯誤,同時還要系統學習過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諳熟專業知識;另一方面由于多媒體的普及,教師還要能進行各種移動交互性教學法的先進技術的處理。同時,教師從語法翻譯教學過渡到對外貿易情景教學,對教師的挑戰性比較大,要求老師做好多方面的準備,備課任務繁重,耗費時間長,完成教學任務已精疲力竭,因而很容易打擊教師們的積極性。換言之,勝任雙語教學的師資是稀缺的,短期內無法滿足社會、學校和受教育對象的需求。
傳統口語法或聽說法教學,因其教學方法的不足之處也在專業英語聽說雙語教學中體現出來,照搬是行不通的。為了培養學生專業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老師往往要采用全英語授課,學生對專業術語理解不一定到位,根本無法進行諸如用英語進行談判、處理各種外貿問題等活動。如果在外貿英語聽說授課時偏重專業術語解釋與翻譯,就使得習慣了上大學英語、聽說讀寫全面發展的學子們突然覺得專業英語聽說枯燥乏味,信息大量堆砌也容易產生疲倦感。教學方法如果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就很難得到提高。最終結果是受教育者在課堂上沒有理解授課內容,達不到預先設定的教學目的;課外聽不懂專家的經濟類、外貿類講座,更不用說做國際貿易專員參與涉外談判了。而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普及,如果該技術變成了一種學習手段,完全替代了師生交流,容易導致專業聽說課成了聽力強化課,聽說訓練成了空話。從學法上看,目前語音室還無法做到一人一機,學生自主學習時無法上網,專業類聽說信息資料不易獲取,自主性探討學習得不到實現。
除國際貿易專業課英語教材外,目前我國出版的針對國際貿易專業英語聽說的教材較多,如《外貿英語會話》(秦川)、《國際商務英語聽說》(阮績智)、《外貿英語對話》(諸葛霖、江春)、《新編外貿英語口語教程》(廖瑛)、《國際商務英語會話》(滕美榮)和《商務交際英語聽說教程》(周保國)等。這些功能與題材性教材各有側重,有的偏向詞匯積累,有的注重句型操練。它們雖然對學生運用專業英語知識從事聽力與口語交流等技能的培養起到一定作用,但有的教材內容比較寬泛,有的僅僅列舉幾段對話,不夠深入具體。有些比較深入的教材,因年代久遠,內容陳舊,需要與時俱進,卻不見跟進或更新。如梧州學院在修改教學計劃以前就遇到過教材連續性的問題,原本計劃開設(在2007屆已嘗試)三個學期的專業英語聽說學習不得不“忍痛割愛”,現已縮減為一個學期。原因是缺乏針對提高國際貿易專業英語聽說能力循序漸進的教材。
教學對象在大學一年級、大學二年級的外語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的提高比較顯著,到了大學三年級已漸入高原期,經歷暫時性石化狀態。此時開始學習專業英語聽說課程,學生的專業實踐學習也剛開始,語言習得和專業知識拓展難以兼顧。在諸如國際市場營銷、外貿談判等正式場合使用英語要求言語得體,要引導學生在信息表達中將準確與流利相結合,在此之前先了解貿易國家的文化與生活,學生不僅應具備專業術語用外語表達的能力還應具備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但實際情況是學生由于不斷受到學科內容和意義傳遞的壓力,無法關注語言習得,有時連最簡單的行業術語在特定的語音語調上都不能辨別,更別提對話和交流。許多學習者熟知語法和語言材料,卻難以進行聽說類語言實踐活動。通過筆者訪談,學習者認為目前專業英語聽說內容的單詞不難、語速也不快,就是聽不明白也說不出口。當單詞孤立出現時可以理解,連成句子尤其是加了專業知識后,學生在聽時還存在知識轉化時滯,理解一個句子需要花費的時間太長,導致無法抓住文章的主旨。這說明在聽說過程中學生沒有構建出語言習得的框架,學習者個體所接受的語言訓練還沒有內化為認知結構,其語言運用能力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加之有些重要的學科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程尚未采用雙語教學,綜合類基礎專業英語詞匯量少。例如,學生沒有理清在不同的結算方式中drawer與drawee,payer與payee的關系,就很難用英語進行支付條款的磋商。學習過程中碰到這類專業基礎知識問題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礙,用人本主義心理學解釋,語言習得中的這種現象不利于學生對有效信息的接受,這反過來又阻礙了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轉化。
首先,學校應重視培養雙師雙語型教師,強調交流型國際貿易英語人才的重要性。加強對教師的英語培訓,或者為英語教師搭建觀摩、學習國際貿易專業知識的平臺,保證他們的學術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在職自修、參與科研項目、外出進修以及出國深造等途徑提高業務能力。同時要避免教師過分專業化、通俗知識貧乏,培養教師具備較強的學科專業能力和教學技術能力。教師不僅要對語言知識的闡述駕輕就熟,也要對先進的教學理論有所鉆研,并在開拓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其他知識方面游刃有余[1]。其次,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引進有志于教學的留學歸國人士到學校任教,聘請國內國外專家學者到學校做有關專業知識的全英文講學。也可以聘請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外企從業人員或國際商務工作人員參與教學工作。最可行的解決辦法是從高校師資隊伍中挑選英語專業本科畢業、后來通過各種途徑接受過系統的經濟貿易專業教育(如碩士或博士)或者有國外進修經歷的老師擔任國貿英語教師。由于他們具備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同時又有廣博的專業知識,他們在英語、經濟與貿易方面的閱歷定會給專業英語教學尤其是聽說教學帶來全新的突破。
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法,如結合情景教學法與聽說教學法的精華,避免各類教學法的局限性。摒棄直接教學法,也不能照搬語法翻譯教學法,教師不能一味強調語法而忽略了語境和情景,亦即不能完全套用美國結構主義理論[2]76-78,運用歸納或演繹方法講解語法知識。老師要敢于創新教學方法、挑戰教學模式化、大膽嘗試一些有益的聽力教學法,比如聽寫式訓練法、互動聽說法及學術型討論法。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協作互助以實現語言習得意義的主動建構,引導學生根據自身聽力水平訓練不同的聽力策略并學習解決各種聽力困難[3]。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具有挑戰性,以能滿足學生對高深問題的思考和專業以外的知識需求為出發點。教師不僅要善于組織課堂活動,還要具備教材內容以外的知識,特別是文化語境知識,處理好教學知識表面化與深層化的問題。教師對學習任務的指導要及時有效,對教學內容的講授要深入淺出、詳略得當;學生課堂活動的組織與任務設計要緊扣主題。這樣,教師不僅能充分發揮專業知識能力,還能充分展示課堂教學技能。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合理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傳統的聽說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創新各類考評方式,建立學生表現檔案,采用過程評價和目標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跟蹤學習者的進步。
要解決教材連續性和層次性的問題,可引進原版教材,如香港原版教材,甄選有關經濟類美國聽力教材。引進的教材要彰顯專業特點,要突出國內國外外貿規則及其實踐,這些實踐性內容還要有深度和廣度,有利于學習者進行深層次探討。例如,如何解決外貿糾紛尤其是合同條款、單證操作引起的糾紛,如何做好交易磋商前的準備,交易磋商過程中使用哪些策略既能達成交易又可以實現利潤最大化,如何辨別信用證的真實性,怎么處理信用證的陷阱條款等等,所有這些都要求學習者能夠清晰明確地口頭表達出來。因此,要盡量甄選一些涉及并突出專業聽說能力訓練的教材。多從國外報刊和網絡上收集最新常用的國際慣例及其運用的案例作為教材的補充。由于外貿本身具有因國而異的復雜性,不可能有完全適合的現成教材,要鼓勵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編寫立體化教材,每版教材由學習者幫助勘誤,將教材跟進列入長期研究規劃,并編寫必要的專業英語資料,搜索下載相關的國際視頻會議作為輔助教材。
國際貿易人才應掌握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商務、跨國經營管理基礎理論和業務知識,通曉國際商務慣例和國際商務文化,熟悉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狀況,具備跨國經營管理、策劃的工作能力。在對語言內容進行正確理解和準確表達的基礎上掌握國際貿易英語語言形式,從而穩步提高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要實現專業英語聽說教學的有效性,開設好專業基礎課程至關重要。將“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和“國際結算”等課程開設為雙語教學課程,一方面提高老師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習者不僅在潛移默化中內化專業知識,在經濟案例分析過程中融專業理論與語言習得為一體,還能構建網絡式知識結構,理解復雜的科技內容。其次要突破教材的限制,關注國際經濟新動態,與時俱進,將研究的前沿問題與學生交流。可每日閱讀一篇經濟新聞,根據語境擴大詞匯量,或研讀經濟學家的成就,每堂進行即興演講或準備一些經濟與貿易類的小報告、小評論。
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專業英語聽說課堂生態環境,宜采用小班授課的軍隊方案[2]76-78,最好把學生人數控制在20~30人之間,在這種集中強化教學的模式下,教學效果會因學生參與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為了課堂生態主體與課堂生態環境的均衡,可針對不同的聽說水平,將聽說課堂分級教學,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生態主體作用[4]。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并非被動接受知識灌輸,而是主動創建知識結構。要想使學習者完成這種意義的建構,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體驗。課堂活動中體現高層次的思維和知識攝取,要使課堂活動更富有意義,從而使表象學習轉向深層學習,使單純的聽說教學提高到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除做好課堂內的操練外,應加強課外聽說實踐,收聽英語廣播、觀看英文電視節目、欣賞英文錄像、聽英文歌曲、英語沙龍、與其他小組展開口語競賽、辯論等,在競爭中相互促進。根據聽說能力的實際需求,利用校內外實訓場所,為學生營造一個準職業環境,在一種仿真的教學環境下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組織學生深入行業企業進行觀摩或聽說實習,體驗職業崗位對聽說技能的要求。以此為基礎,依據教學過程的實踐性,構建集聽說課內操練、第二課堂活動、聽說模擬于一體的實訓體系,開拓立體化的聽說實訓空間,以彌補真實語言環境下學生聽說操練的不足,達到持續進行語言輸出的目的。此外,加強語音室的建設和利用,由學生自主選擇網絡資源中自身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實時交流,以增強和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交際實踐能力。
[1] 王蜜蜜.法律英語聽說教學初探[J].河北法學,2011(6).
[2]舒白梅,陳佑林.外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牛強.過渡語的石化現象及其教學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5):29-30.
[4]冉曉莉.論生態化高職英語聽說課堂及其構建策略[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10).
G642.2
A
1673-8535(2011)04-0105-04
2011-06-26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教高函[2010]15號)階段性研究成果;梧州學院教改重點項目(wyjg2010A00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韓永彩(1974-),女,湖北巴東人,梧州學院經濟系雙語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雙語教學。
高 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