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靜
(河南工業大學 學生處,河南 鄭州 450001)
大學二年級職業發展教育課實踐教學探索
趙 靜
(河南工業大學 學生處,河南 鄭州 450001)
本文通過對大學二年級職業發展教育課實踐教學的探索,初步明確了二年級職業發展教育課的實踐教學的任務、內容、開展形式及考核評價方法。通過實踐,二年級學生樹立更加科學的職業目標,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和創新精神,并結合自我特點和專業學習進程,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踐計劃,做好二年級階段就業資本的積累。
大學二年級 職業發展教育課 實踐教學
職業發展教育課實踐教學是根據理論教學認識的本質和規律、實踐的特點和作用及教學的目的和要求而開展的實踐活動。進入二年級的大學生通過一年級階段學職業發展教育課程學習,基本形成了對職業認知、自我認知和職業理想的基本了解,進而完成個人初步的職業目標設計,建立起大學學習的目標和動力機制。二年級職業發展教育課的學習進入大學生職業能力準備時期,也是職業發展課實踐教學環節的重點之一,學生在厘清自身職業生涯方向和職業目標后,了解社會、企業等用人組織對大學畢業生求職者的選聘要求或標準,結合自我特點和專業學習進程,制定各種切實可行的職業素質修煉和學習訓練及實踐計劃,并堅持不懈地實施鍛煉,做好大學階段就業資本的主要積累。
通過一年級職業發展教育課的學習,進入第二學年的大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大學生活規律,完成了自我認知,并了解了職業和職業規劃發展的重要性。學生開始真正從現實角度關注自己的成長,主動進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訓練。因此,培養和鍛煉職業所需的基本素質及創新能力是大學二年級職業生涯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任務。
二年級職業發展教育課理論教學主要有職業意識與道德、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三個方面的內容。通過理論教學的學習,學生具備從事專門工作所要求具備的內在品質和技能,進一步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培養優良的職業素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樹立創新意識和基本方法,逐步提高創新能力。根據理論教學內容和實際工作探索,我們把二年級職業發展教育課實踐教學安排為體驗性實踐,它是職業發展教育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一個必要環節。學生通過在實際工作崗位上開展實踐活動,進一步確立目標意識、崗位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團結協作意識、法紀意識等相關職業意識,培養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塑造健康的職業心理,強化專業能力、文字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終身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實際動手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危機化解能力等職業能力,初步樹立科學、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和創業觀。主要圍繞專業學習與職業發展,以服務社會為主,開展勞動鍛煉、志愿者服務等活動,鍛煉職業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形成調研成果。
根據二年級職業發展教育課程的實踐目的和任務,設計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實現第一課堂和第二課程的緊密結合。
按照職業發展教育課理論加實踐的原則,根據大一階段的學習內容,學生通過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知識和開展認知性社會實踐了解職業,已經初步掌握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知識。為強化學生職業規劃意識,特別是幫助二年級學生掌握并學習使用職業規劃的理念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質,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職業發展教育課可在二年級上學期末開展以二年級學生為主參加的職業生涯規劃大賽。
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設計大賽,學生在接受職業發展教育課理論知識的同時,充分體驗學習的實踐性。職業生涯規劃確定人生目標,制定行動計劃及適時調整策略,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和學習內容積極思考,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個體潛能。既體現高等教育中個性發展的理念,又增強學校思想教育工作、學風建設與素質教育、就業等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有利于優化高校的素質教育方式和學生個人的成長成才。此外,職業生涯設計大賽還可以檢驗教學效果,發現教學不足,對以后改進教學工作方法具有指導意義。
可定期邀請相關專家或企業人事經理等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職業能力等素質培訓,引導學生積累社會實踐經驗,提高責任感和受挫能力。由于行業專家具有廣闊的社會知識、深厚的專業知識、豐富的人生閱歷,因而他們的講座能夠讓大學生了解行業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了解行業當前發展的趨勢,了解行業專家艱苦奮斗的歷程和工作經驗,使大學生敢于面對困難,敢于面對現實,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通過專業講座或學術交流,二年級學生了解本專業行業職業要求的概況,明確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對職業發展的重要作用,豐富知識,開闊視野。
校園科技創新活動,對于強化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各有關單位和高校都為此普遍地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活動。參加這些活動,不但有效地培養、強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而且在豐富多彩的專業競賽活動中增強了學生的競爭興趣和意識。同時,以小組為單位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又培養了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功效。任課教師應配合學校團委等職能部門積極組織二年級學生此類競賽項目,這既有利于二年級學生初步了解創新實驗的開展思路、研究方案及技術路線的分析等知識,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又有利于鍛煉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并且為以后創新競賽類項目選拔人才奠定基礎。
鼓勵二年級學生參加學生實施本科生科學研究項目,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藝術作品、出版著作、知識產權等,以及其他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開展體驗性社會實踐對于促進二年級學生了解社會、了解職業,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職業能力、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開展體驗性社會實踐,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對于促進學生認識社會、了解行業、體驗職業活動、提升專業素養、提高實踐能力、強化職業能力、創新意識等都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勞動鍛煉。學生可以到農村或工礦企業從事某項生產活動。在勞動鍛煉期間,了解工農群眾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學習他們的好思想、好作風,鍛煉意志和毅力,增強吃苦耐勞的精神。在鍛煉結束后可請有關單位或勞動鍛煉單位的有關領導為自己作出鑒定,本人寫出勞動鍛煉的總結報告。總結內容主要包括:下鄉、下廠鍛煉的基本情況;生產勞動的切身體驗和感受;主要收獲和取得的成效。
企業調研。二年級學生通過深入企業調研,了解當今社會條件下企業用工分析,了解企業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要求、校友對就業、專業學習及大學生自我培養方向的建議等,進而明確了自己的目標,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和以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科技文化服務。二年級學生經過兩年專業知識的學習,可到農村、工礦企業向工農群眾傳授所需的科技文化知識,為工農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和實際問題,把所學科學技術、文化知識應用到生產實際中去;到邊遠山區、貧困山村開展扶貧支教行動,將所學知識傳授給貧困地區的孩子。社會科技文化服務的主要形式是:科普宣傳、科技扶貧、科研攻關、知識講座、科技咨詢、技術協作、扶貧支教,等等。
勤工助學活動。開展與專業相關的市場調查、家教、智力服務等勤工助學活動。
其他個性化、創新型的實踐內容。
參加文化科技活動可以增長知識,提高素質和能力,是培養職業意識的重要基礎。二年級學生應積極參加與職業意識培養有關的專題講座、征文、知識競賽、辯論賽、主題班會、主題團日活動、社團活動、學術研究等,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學到相關的知識,擴大視野,強化職業意識。如圍繞誠信意識培養進行的征文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手機短信征集等活動,對于參加活動的學生起到了良好的誠信意識培養作用。圍繞職業意識培養舉行主題班會、團日活動、社團活動是廣大學生培養職業意識的重要途徑與方法,相關學生干部要積極組織有關活動,同學們更應該認真、熱情參加。
通過參加學校職業發展協會等學生社團,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積極參與到教學、指導的各項工作中,發揮朋輩指導作用,并開展一定的戶外拓展競賽、職場素質課程培訓等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組織管理素質的提高和職業體驗經驗的積累。
二年級學生可以通過擔任學生干部鍛煉和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公關禮儀、形象氣質等外在能力和心理素質、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內在能力,增強責任意識、服務意識、集體意識,培養個人綜合能力和素質。職業發展教育課程實踐教學在成績評定時根據學生干部級別可換算成相應學時。
實踐活動考核按三個方面進行:實踐活動時間,學生二年級期間實踐要求不少于學校職業發展教育課實踐教學總課時的三分之一。實踐中的表現,根據實踐內容、實踐單位意見,導師班主任適當核實實踐具體成果,學生提交的實踐總結報告和科研成果、活動宣傳報道等其他成果。
職業準備階段的作業為結合體驗性社會實踐,通過本人對實踐崗位的認識及一年來在實踐崗位開展工作的情況,結合本人實際制作《實踐崗位的體會以及改進建議書》。一般不少于3000字。
導師班主任負責成績的認定,在 《職業發展教育手冊》上登記備案。
職業發展教育課二年級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具備較高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通過以上職業發展教育課實踐教學的活動開展,二年級學生在掌握職業意識與道德、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樹立專業意識,增強專業興趣,初步確定就業行業,設計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在求職擇業能力準備方面,二年級學生全面提高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積極的職業態度、溝通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等求職擇業的能力,增強適應就業市場競爭的能力。
[1]呂中華.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全程化、分階段教學探微[J].長春大學學報,2007,(05).
[2]趙北平.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程[Z].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9.
[3]朱立峰.高校職業發展教育實踐環節的探索與思考「J].河南教育,2010,2.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09SJGLX174;河南工業大學教學研究項目輔導員專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