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昊蘇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級中學,江蘇 南京 210000)
為了更好地做好迎接高考的需要,在高一年級學期結束之后,高二年級開始分為文理班,在這個契機下,高二(5)班以文科班的性質組建起來。我為了勝任文科班主任這項工作,在開學不久,特地組織學生們圍繞題目《怎樣當好一個班主任》、《你心目中理想的班主任應該具備的素質》寫一篇周記。這樣做的目的很明顯,一是想了解學生們心目中的班主任是什么樣子,以便自己在今后的班級管理中做得更好。二是充分征求學生對班級管理好的建議和需求。
我非常重視這件事情,認真地閱讀和仔細地思考每一篇周記,對如何成為學生們心目中理想的班主任這一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喬珊珊同學在周記中這樣寫道:“我們是文科班,為什么不能利用自身的特色和優勢,把熱愛文學的同學們組織起來,充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創建一個文學社團,為學校和同學們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呢?”當看到這些文字時,我陷入了沉思,思考問題:如何利用日常學習間歇,培養學生們的興趣愛好,豐富精神生活,提高文化修養,增強綜合素質。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把“精神生活”范疇補充進了“全面發展”理論之中,他所謂的“精神生活”意味著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多方面積極向上的需求和興趣能夠在積極活動中得以形成、滿足和發展,使學生特有的天賦有機會充分顯露和發揮。他認為,學生充實的精神生活和豐富的內心世界是其全面發展的極重要的標志。在學校里,不能只聽課、作業、考試,而沒有精神生活,也不能只有純體力勞動而缺乏智力因素和精神生活。我認為,建立屬于學生們自己的文學社,對于提高學生們的高考語文成績上應該有所幫助。在當前高考嚴厲的制度下,我們應該因材施教,搞好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我毫不猶豫地做出了一個決定,就以高二(5)為案例,針對文科學生的特長,緊密結合高考需要,著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寫作能力,創建班級文學社,取名“心葉文學社”。
2010年10月26日下午第二節課,高二(5)班文學社團——“心葉文學社”正式成立。
(一)社團構成。
社長:喬珊珊
副社長:史悅
指導老師:鄭偉國
總策劃:戚昊蘇
社團成員:蔡秋琪 董玲 黨玥 何振 喬珊珊 楊倩倩 王超 殷璐璐 宋晨星 汪明宇
(二)社團活動內容。
1.撰寫文章,題材包括詩歌、小小說、議論文、記敘文等,及時邀請指導老師修改指導,并負責推薦投稿至有關報社和雜志。
2.每隔四周利用班會課進行主題演講,內容圍繞讀書心得體會,讀書的范圍參照高考文科語文附加分題目的要求書目。
3.定期出版雜志在市場上運作,這個對中學生來講要求比較高,我相信我班一定有這方面的人才。
創建文學社后,為了不讓工作流于形式,真正把具體工作落到實處,這就需要班主任做好進一步的跟蹤和支持工作。我們堅持做到以下三點。
(一)堅持每周四中午作為社團活動時間。
每周四中午的午自習指導老師是鄭偉國,我們就把文學社團的活動時間規定于周四中午的午自習(12:30—13:15)期間,由社長負責召集和組織開展工作,并積極和指導老師進行溝通交流,每周設計一個專題,主要內容是寫作技巧輔導,修改指導學生們的習作。我作為班主任和總指揮,每次親臨社團,和他們一起開展工作。這樣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讓文學社團的工作進一步落到實處,另一方面能和學生們一起參與社團活動,及時觀察和了解他們的成長狀態。
(二)堅持每隔四周的班會課作為社團活動展示課。
社團成員或者是班級同學可以根據自己所閱讀的文學名著,寫成讀書心得,可以在我們規定的社團活動的班會課進行演講,這對于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演講能力有所幫助,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第一期活動主題:“遨游書?!?/p>
主講人:黨玥
題目:烏云下有晴空——讀《霧都孤兒》有感
第二期活動主題“遨游書?!?/p>
主講人:金鑫
題目:讀《巴黎圣母院》有感
第三期活動主題:“遨游書?!?/p>
主講人:宋晨星
題目:讀完《家》后,種種充滿復雜的情感
第四期活動主題:“遨游書海”
主講人:汪明宇
題目:話戰國
我們每一期的活動都對演講的同學進行拍照和錄像,及時留下這些珍貴的圖像資料,等待畢業的時候做成班級DVD,讓學生們對中學生活有個美好的回憶,學生們都能積極參與,把自己的讀書心得體會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交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三)文學社的附屬文化活動:創辦《心葉》雜志。
文學社創建以來,充分激發了社團成員和班級同學們的寫作欲望,如何及時地把優秀作品收錄起來,這樣就產生了創辦屬于學生們自己的雜志這一想法,使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分別在雜志創刊和編輯過程中找到了合適的角色,發揮特長。
1.《心葉》雜志社組成
總策劃:戚昊蘇
指導老師:鄭偉國
編輯部主編:喬珊珊
副主編:史悅 楊倩倩
營銷部:高漢秋 潘敏
技術編輯:李國航 李健
美術總監:楊麗 金曉雅
行政助理:葛峰
討論版:hkhk.80.hk
QQ群:71387965
郵箱:xinyewenxue@qq.com
2.《心葉》雜志欄目
由我負責統籌規劃雜志社的全面工作,具體工作安排根據每個同學的特長進行分工負責。起初先確定好雜志的欄目,這個很關鍵,如果沒有欄目其他具體工作就無法進行下去,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先確定欄目,我們專門召集所有部門的同學開會,進行專題研究討論,因為是建立中學生自己的雜志,只有中學生自己才能確定他們喜歡看什么樣子的雜志,最終確定的雜志欄目如下:
(1)刊首語
(2)跑馬場——中學生習作選錄
(3)噴飯你懂得——校園笑話
(4)少年維特之煩惱——中學生煩惱宣泄場
(5)穿越——高考古詩詞欣賞
(6)格子囈——校園四格漫畫
(7)果斷不解釋——高考零分滿分作文對比
(8)冒泡無罪——中學生微博
(9)浮士得——高考必讀書目讀書心得
(10)執著于青蔥——中學生最愛團體
(11)最小說——中學生小說連載
(12)星星人類——中學生模范人物
(13)超級狗仔隊——校園圖片
(14)美文欣賞
3.雜志編輯人員分工
(1)主編和副主編負責把文學社的文章收集,初步挑選,及時交給指導老師修改,選擇比較好的文章,編輯成電子稿。
(2)責任編輯部負責對編輯好的電子稿進行Word處理,美術編輯部負責為Word文章配圖編輯工作。
(3)技術編輯部負責雜志的封面制作、電腦排版,討論版的日常維護、QQ群和郵箱的日常管理工作。(我們班的郵箱、討論版、還有QQ群都是我技術編輯部的李國航同學自己做的,他很喜歡而且很擅長電腦程序。)
4.營銷部負責對外宣傳工作,讓更多的同學了解文學社和雜志,讓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
在開展活動中,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任務分工,主要在于平時的收集整理工作。當編輯部的工作完成后,我帶領技術編輯部的同學利用星期六一天的時間,進行雜志排版編輯,制作成電子稿,然后送到圖文店,將雜志打印出來。我們計劃每季度制作發行一期雜志,第一期雜志收錄內容主要是高二(5)班同學們的文章,記錄了我班發生的真實活動,如“超級狗仔隊”里的照片都是我們班秋游時的照片,很有意思,學生們都很喜歡看。為了擴大影響,我們班在全校進行了一次宣傳,第二期雜志收錄內容將面向全校范圍,盼望得到更多同學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第二學期的開學初,我們班在全校進行了宣傳,利用中午吃完午飯到上午自習的這段時間在學校的國旗臺下拉了條幅擺了幾張桌子,美術編輯部的同學手做了一個宣傳海報,還有第一期的雜志樣本,社長喬珊珊和小編宋晨星主編,吸引了很多高一的同學前來了解,我們還準備了活動和獎品,這次宣傳比較成功,一些高一的對文學感興趣的同學向我們雜志投稿,而且對我們的雜志的內容和形式提出了比較中肯的建議,我們希望學校里能夠有更多的學生喜愛文學、喜愛讀書、喜愛寫作,這就是我們想收做到的效果。
(一)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文學素養。
文學社的成員都是熱愛文學的同學自愿申請加入的,在這個社團里大家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有交流的平臺,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班同學掀起了一股熱愛讀書、熱愛寫作的文學思潮,同學們寫出了很多比較優秀的習作,很多篇被收錄到《心葉》雜志里,在由南京市防范和處理邪教問題辦公室和南京市教育局主辦的“崇尚科學反對邪教”征文活動中,董玲和金曉雅同學分獲二、三等獎,我們班的語文成績也有所提升。
(二)學生通過文學社團找到了實現自我的成就感。
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每個學生的智能發展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在學習上努力達不到他預想的成績,在文學社的活動中學生在活動中找到了自信和成就感。汪明宇同學讀書很多,但成績一直處于班級中等水平,通過文學社團的活動——文學演講,他的一篇文章被學校的校報選錄,感覺他的腰桿比以前挺得更直了,這種自信對他的學習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進入高三之后,南京市摸底檢測和學校的摸底考試,他都考進了班級前十名,原來他一直處在班級的二十名之后。還有一些同學在學習上取得進步,并沒有因為文學社團活動影響學習。
(三)通過社團的活動,增進了師生溝通和了解。
在社團活動中,我一直參與其中,和同學一起開會,確定成立的時間,成立的環節,主持人的安排,每個星期四的文學社團的活動,每個月的論壇演講,雜志的欄目的設置,雜志社部門之間的工作的協調和運作,以及文學社團的宣傳活動的開展,海報的設計,雜志社各部門的工作的開展,還有每期雜志編輯的環節,一起為某個細節討論,甚至有時候會激烈辯論,為的是獲得最佳的效果。和學生在一起的時候,學生更能理解班主任對他們的支持,他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個同學負責的工作,他們也能理解班主任為他們付出的辛苦,在班級工作中更能服從管理,這樣在帶班過程中我會輕松很多。
(四)班級的凝聚力在社團活動中得到鞏固。
文學社的組建及附屬的雜志社的成員一共18個同學,全班有43個同學,參與度比較高,他們在社團活動中,慢慢地學會了團結合作,因為我雜志社是由不同的部門組成的,離開哪一個部門的工作,離開哪一個環節,《心葉》雜志都無法出刊,每個同學都要把負責的環節搞好,才能為其他部門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文學社的同學負責欄目內容的收集整理,每個社員有分工,在社團活動中他們感受到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比如,黨玥同學負責寫文章,楊倩倩負責“穿越——詩詞鑒賞”,蔡秋琪和殷璐璐負責“果斷不解釋——高考滿分作文”的收集,王超負責“執著于青蔥”……每個成員都有一個很具體的工作,喬珊珊同學負責把文學社整理的稿件和欄目的具體內容的電子稿整理好后,交到編輯部的成員手中,宋晨星和周晶晶葛峰,根據Word文檔的內容去收集圖片,并對文檔排版編輯,以收到可以印刷的效果。電腦技術部的同學對封面進行設計和整體技術編輯,各部門相互協調相互合作,這種在活動中形成合作的精神也會對班級的凝聚力的提高產生重要的幫助。學校一旦下達一些工作和任務,同學們經過分工之后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和比較高的效率完成工作,這也使得我們班獲得校先進班級、校文明班級、南京市先進班級的稱號和榮譽。
學生在社團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前不敢站在講臺上講話的同學,如喬珊珊同學經過幾次的鍛煉,能夠很自然很流暢地主持班級的社團活動和校園的宣傳活動。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去發掘,去培養,就能使他們能力得到提高。現在的教育應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只會死讀書的人、只會考試的人。在活動中,我們要讓學生提高合作的能力,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提高組織管理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戰勝困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