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揚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江蘇 揚州 225000)
從聾校閱讀教學的課堂教學評價現狀來看,不少聾校語文老師沒有真正從關注知識為本的教學觀向關注學生發展為本的育人觀轉變。他們只是學會了新課程評價觀的“形”,而沒有領會其“神”。一些聾校語文課堂上出現了流于形式、主體單一的教師評價。課堂評價的主要目標依然指向為完成教學任務服務,聾生被動的地位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課堂中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十分少見。同時,評價缺少層次性,對班中不同層次的聾生給予的評價大多是相同的。評價時,老師往往關注知識評價,忽視情感、態度、學習習慣等的評價。
事實上,真正的素質教育,應該視評價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之一。聾校教師要認識到,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建構開放性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僅要看聾生認知的發展,更要把聾生會不會提問、會不會表達、會不會合作等作為評價的重要參數。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評價,以此促進學生諸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真正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受益、成長。
課堂教學應該實現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六大解放”,要全面解放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聾生喪失了聽覺,教師就要設法調動他們的其他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學習,這樣才能調動聾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在教學實踐中,“評價”作為教學過程的指揮棒,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方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改革原有的評價體系,使評價的內容形式開放式、多元化。
1.把“評價權”交給聾生。
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應該是學生而不是“物化”的知識,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
聾校每個班級的學生數不多,根據這一有利條件,在課堂教學中,我嘗試將課桌的排列方式由“排排坐”變為“團團坐”,將語文課的形式由“講析課”變為“小小讀書會”。如此,既便于信息的多向傳遞和師生間、聾生間情感的相互交流,更有利于聾生間的自評、互評與他評,促進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互動。因為是“讀書會”,所以每個人都有交流自己“讀書感悟”的權利和義務,自然也有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機會和權利。
在學習《撈鐵牛》一文前,我以一個動腦筋題目導入課文:“宋朝時候,有一回,……陷在河底。請同學們想想辦法,怎么樣把這些鐵牛撈起來?”聾生們紛紛搶著回答,有的說請力氣大的人把鐵牛撈上來;有的說用起重機把鐵牛吊上來;還有的說可以用繩子把鐵牛拉上來。當然,也有的講到了利用水的浮力問題……對于這些答案,我一概不置可否,而是給了他們充分的時間和權利,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評判。最后,聾生根據題目中故事發生的朝代,以及當時可能存在的技術問題,分別對各自的答案做出了恰當的評判。
在這個評價過程中,我從尊重聾生的角度出發,給予聾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尊重聾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聾生體驗到了一種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這樣的課堂怎能不充滿生氣和樂趣?
2.用“成功感”激勵聾生。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聾生更是如此,他們表現得更突出、更強烈。因此,老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應從多角度獲取教學反饋信息,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不斷調整教學,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評價的側重點應以激勵性評價為主,以點燃聾生求知的熱情,促進聾生思維的發展。比如,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面對眾多的觀念,教師的及時肯定、相機鼓勵就猶如興奮劑,使所有學生都更加忘情地投入其中。
在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時,我指導聾生精讀完第一節后,就讓聾生分小組自學課文第二、三節。當時,有的組按照第一節的學法自學,有的組反復地有感情誦讀。我發現有一組聾生正在以老大娘、小金花和大嫂的口吻寫話,雖然語言還略顯稚嫩,但將其與課文對應起來念,也不失激情蕩漾。這給了我教學靈感,我及時給予了該組聾生突出的評價和真心誠意的鼓勵(讓他們認真寫完)。并把握時機,趁大家仍然興奮之時,因勢利導,以最適宜的方式,給這些聾生充分閱讀和表達的機會(讓聾生上臺讀給大家聽)。這樣做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課后,這幾個聾生以此為內容,自主完成了一篇流淌真情實感的小小作文)。
這一教學案例讓我明白了,教師對聾生課堂表現及時、有效地評價反饋,可以使聾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感,以成勵學,對學習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當聾生滿足了成功欲之后,興趣就會更濃厚,思維就會更活躍,態度就會更積極,行動就會更投入。
新型開放的評價體系應有助于聾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改革響亮地提出:倡導發展性評價,突出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因此,能讓聾生受益一生的評價機制,必須具備以下兩點。
1.評價應促進每一個聾生潛能、個性、創造性地發揮。
對于聾校的閱讀教學來說,評價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了解聾生對某種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在體驗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激發聾生的內趨力,增強聾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意識和學習觀念,發展其勇于探索、不斷進取的人格力量和價值取向等良好個性。
在指導命題作文《幾年后的我》時,我發現不少聾生在習作中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向往。愛好體育,一心想在體育上有所發展的吳某,就在習作中把自己想象成了奧運會冠軍;對舞蹈情有獨鐘,執著追求著自己理想的宋某,就在習作中把自己想象成站立在世界舞臺上的翩翩舞者……如果僅從習作技巧、遣詞造句等這些語文能力層面上去評價每個聾生作文的優劣,會發現他們的習作中充滿了語病,沒有條理,語句不通。但是,我認為,開放性評價獎勵的重點不能只放在聾生的能力上,還應該放在學習的主動進取心方面,必須把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作為評價獎勵的主要依據。你能說這些聾生們的想象脫離了現實,只能是“白日夢”嗎?殘奧會冠軍費勇,就是在他們中成長起來的;聾人舞蹈家邰麗華曾經和他們一樣,正是在想象和努力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所以說,在聾校閱讀教學的評價標準中,除了書面成績外,還應以聾生在學習活動、實踐過程中體現出的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意志力,解決問題的技能和過程來綜合衡量。通過建構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開放性評價體系,促進聾生的潛能,培養聾生的個性,發揮聾生的創造性,這是每個聾校語文教師的重要職責。
2.評價應促進每一個聾生樂觀、自信、持續發展力的建立。
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予肯定和鼓勵。這種新的學生觀和質量觀,是對以往注重學習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觀念的挑戰。
耳聾造成的后果就是給聾生的某些心理發展帶來了不良的消極影響,致使部分聾生的情感活動異常,情緒受到困擾,尤其是否定性的心境常占主導地位,如缺乏自信心、孤獨、自卑、煩躁、恐懼等。因而,聾校閱讀教學的教學評價尤其要了解聾生發展中的需求,以新的教學評價理念來樹立每個聾生的自信心,促進聾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例如,聾生夏某在學習上怕苦畏難,沒有恒心和毅力,稍遇挫折就喪失斗志,每次書面測試的成績總不是很理想。但他有較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課外閱讀量較多,掌握的詞匯量豐富,因而在語文的閱讀理解方面表現出優于同學的能力。對該生的教學評價,我不是只對他的學習情況做簡單的好壞之分,而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抓住他的閃光點,正面誘導,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援,鼓勵他克服學習中的種種困難,使他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和滿足,逐步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促進他進一步有效學習。后來,該生不僅語文成績得到了提高,而且興趣、意志等個性品質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是一個“知情意行”全面發展的過程。語文教學評價作為促進學生發展的工具,貫穿于學生語文學習的全過程。在聾校,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認真研究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因勢利導,變傳統單一的教學評價體系為開放多元的教學評價體系。在引導聾生學好語文的同時,更要重視培養聾生的學習品質和個性品質。希望所有的特教老師都能主動實踐,積極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聾生的明天,為了聾生的全面發展。
[1]張春莉.從建構主義觀點論課堂教學評價.教育研究,2003,(7).
[2]葉瀾,吳亞萍.改革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評價改革.教育研究,2003,(8).
[3]張寧生.聾童心理與教育.
[4]季佩玉,黃昭鳴.聾校語文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