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娟
(常州市武進區橫林初級中學,江蘇 常州 213000)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臺好戲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才能抓住觀眾心,引起觀眾的興趣。同理,一堂好課也需要有一個好的開頭,才能吸引學生。一堂課要獲得成功,新課導入是首要環節,它直接關系到整節課成效。如果新課的導入設計精巧,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學習動機。我結合教學案例談談我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所使用的導入策略。
提出錯誤觀點,可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批判錯誤,從而得出正確的觀點,學生記憶深刻。有一次講《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想講清楚任何社會都要有一定的行為規范,我就提了一個問題:如果是生活在一個完全自由的社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最想做什么?有同學迫不及待地說:“殺人”其他同學都哈哈大笑起來,我也笑了,我說:“可以的啊,但是你要知道,你喜歡殺人,別人也喜歡啊!今天你殺人心情很舒暢,可是也許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因為你被別人‘喀嚓’了。”同學們都笑了。我就是用這樣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學生明白這個社會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一定要有一定的行為規范,為了不傷害別人,同時也是為了自己不受傷害;既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又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情境導入是創設與教學內容吻合的教學情境 (如播放錄音、視頻片段等營造氛圍),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和啟發。中學生大都喜歡流行歌曲,因此在課堂導入時,可適當運用“歌曲導入”。有一次上《偉大的歷史轉折》,講到對外開放這個話題的時候,我播放了一首歌《春天的故事》,先讓學生欣賞一下歌曲,然后對歌詞進行了理解:這首歌歌頌是的誰?我們怎樣評價他的?“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這里的“春天”寓意是什么?“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崛起一座座城市”指的是什么?隨著問題的一個個展示,將本課的內容慢慢展示在學生面前,也隨之完成了教學任務。
幽默就是令人發笑,使人快樂、愉快,在無形中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講個小笑話幽默一下開始新課,學生覺得很高興,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講到《面對誘惑學會說“不”》的第一框《正確認識從眾心理與好奇心》時,我講了這樣一個笑話:張某在馬路上看到一群人圍在一起看什么有趣的事情,他就拼命地往里面擠,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有擠進去,他靈機一動,高聲喊道:“快讓開,那是我爸爸!”大家很自然地讓出一條路來,他沖進去一看,一條大黑狗躺在路中央,已經氣絕多時,周圍的人哄堂大笑起來。這個時候學生聽了也大笑起來,我就趁機問學生:“從這個故事中你有什么啟示嗎?”學生馬上就知道了,這樣的行為就是典型的從眾心理和好奇心,但是用的方法并不對,所以我們要來正確認識從眾心理與好奇心。這樣就順利導入了新課。
故事寓言通俗易懂,道理深刻,這對于政治課教學可以說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因此應該很好地利用它來作為新課的導入。一次講到《優良的意志品質》的第一框“意志的特征”,我就講了一個寓言故事《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體現意志的特征之一:堅忍性。當然也有學生提出愚公精神可嘉,但做法死板,開路可以挖隧道或繞山開路,不一定要把山挖平。或者用現代的觀點來說,在山上種點果樹,讓大家一起來采摘,吃點山里的野味,開個農家樂,搞個原生態旅游,很受當代人的推崇。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不僅認識了愚公移山所體現的精神,而且用現代人們實際生活中的做法來看寓言故事,拓展了思路,也開闊了眼界,學會用哲學的觀點(辯證地看問題)看問題。
讓同齡的孩子表演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情,更加逼真,更能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愿意為同齡人提出一系列的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溝通交流,獲得成長所需要的經驗和支持,比從父母、老師那獲得的經驗更具說服力。我在講到《理解我們的老師》這一課的時候,讓學生表演:當老師誤會你的時候,你怎么辦?通過不同學生的表演,學生知道要尊重老師,切勿頂撞;要學會積極交流,化解誤會。
漫畫具有詼諧、幽默的特點,同時它針砭時弊。用于政治課教學,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嘗試用漫畫來導入正題。在講到九年級第七課《維護合法權利》中的第三框《依法享有財產繼承權》的時候我展示了一幅漫畫,漫畫的大意是:一個美麗的姑娘正在向一位老翁求婚。老翁:“我倆年齡相差這么大,合適嗎? ”姑娘:“《婚姻法》沒有規定年齡的差別。 ”老翁:“那規定了什么?”姑娘:“妻子有繼承丈夫遺產的權利!”學生興趣盎然,議論紛紛。我趁勢發問:“姑娘向老翁求婚的目的是什么?那么當她成為老翁的妻子后就一定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嗎?為什么?”這樣就引出財產繼承主要包括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
根據當時發生的事,順勢導入新課,可讓學生把生活中的事例與課本知識聯系在一起,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一次上課的時候,有位女生在哭泣,我很奇怪,就問為什么,后來才知道這位女生平時成績一向很好,但是這次卻考得一塌糊涂,我沒有去安慰她,而是突然靈機一動,針對這位學生低落的情緒,選擇了先上第三課 《笑對生活》中的第一框《人生難免有挫折》:我們怎么正確地認識挫折?該怎樣才能增強承受挫折的能力呢?要戰勝挫折應當掌握哪些有效方法?如此,便很自然進入新課的教學。
熱點式導入新課法,就是把教學內容相關的理論與當前受關注程度較高的熱點問題聯系起來,大膽而巧妙地引入課堂,讓學生通過討論,啟迪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探求新知識的主動性。對熱點問題的引入和討論,教師要做到導之有意、導之有法、導之有度,既放得開,又收得回。一次講到八年級上冊第十課《對自己的一生負責》中的第二框《勇敢地承擔責任》,剛好有一個社會熱點新聞發生。男人可以沒才,可以沒錢,但是不可以沒責任感——楊濟源(他的人人網最后的狀態)正是這種社會責任感,讓他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2009年12月31日,浙江工業大學07級學生楊濟源與歹徒搏斗,被刺中要害,搶救無效死亡。我們不主張為見義勇為付出自己的生命,我們要學的是他的社會責任感,我們也要學會勇敢地承擔社會責任。
總之,不論采用以上哪個方法導入新課,都能使枯燥乏味的政治課堂充滿情趣,使學生感到新奇愉快,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的知識,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采用怎樣的導入法,要根據教學的要求、自己的經驗、學生的實際情況等決定,而不能生搬硬套。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地創新,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