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偉杰
陜西省勉縣一中 724200
[要點精析]
1.直接作用:時間短;一般來說內力遠大于外力.
2.碰撞特點:內力遠大于外力,因此動量近似守恒.3.碰撞分類:

爆炸特點:
1.內力遠大于外力,動量守恒;
2.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機械能。
反沖指在系統內力作用下,系統內一部分物體向某一方向發生動量變化時,系統內其余部分向相反方向發生動量變化的現象叫做反沖運動。
[重點難點透析]
1.碰撞問題應遵守的原則
在碰撞過程中,系統的總動能不可能增加,如果是彈性碰撞,碰撞前后總動能不變,如果是非彈性碰撞,則有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系統總動能減少。對于完全非彈性碰撞,碰后兩物體合為一體,損失的機械能最多。
在處理碰撞問題時通常要抓住以下三個原則,即
(1)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原則
(2)碰撞后總動能不增加原則
(3)碰撞后狀態合理性原則:碰撞過程的發生必須符合客觀實際,如甲追上乙并發生碰撞,碰前甲的速度必須大于乙的速度,碰后甲的速度必須小于、等于乙的速度,或甲反向運動。
2.關于動量守恒的問題
一個原來靜止的系統,由于某一部分的運動而對另一部分有沖量,使另一部分也運動,若現象中滿足動量守恒或某個方向上滿足動量守恒,則有Mv′-mv=0,有由此式可以看出:你動我動,你快我快,你慢我慢,你停我停。速率和各自質量成反比,且


[典例精析]
[例1]如圖所示,有兩個厚度相同的木塊A和B,緊挨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B的質量分別為ma=1kg,mb=800g,現有一長度不計,質量為mc=200g的鉛塊C,以速度v0=10m/s,沿水平方向飛到木塊A的上表面,C和A、B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5,最后C停在木塊B上,這時B、C的共同速度為1.5m/s。求(1)木塊A的速度va;(2)鉛塊C離開A時的速度vc。
[解析]:C在A上滑動,C做勻減速直線運動,A、B一起做勻加速直線運動,A、B、C構成的系統動量守恒。C滑到B上,A做勻速直線運動,B做勻加速直線運動,C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當B與C二者速度相等時,C相對B靜止,之后B與C 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C在B上滑動時,以B、C為系統,系統動量守恒;以A、B、C為系統,系統動量仍守恒。
(1)設C滑到B上時A的速度為va,C的速度為vc′,C與B相對靜止時B與C的共同速度為vbc,
根據動量守恒:
以A、B、C構成的系統

(2)以B、C構成的系統

另解:以A、B、C構成的系統,當C剛滑到B上時,A與B速度相同為va,

以A、B、C為系統,從C滑到A上直到C與B相對靜止的過程中,系統時時刻刻動量都守恒。當C與B相對靜止時為末狀態,末動量不僅由(mb+mc)vbc組成,還必須加上mava,一定要注意系統動量的同時性。
[例2]向空中發射一炮彈,不計空氣阻力,當此炮彈的速度恰好沿水平方向時,炸裂成A、B兩塊,若質量較大的一塊A的速度方向仍沿原來的方向,則 ( )
A.B的速度方向一定與原來的方向相反
B.從炸裂到落地的這段時間里,A飛行的水平距離一定比B大
C.A、B一定同時到達地面
D.在炸裂過程中,A、B受到的爆炸力的沖量大小一定相等
[解析]選C、D。設原來炮彈水平方向的速度v0炸裂后A、B的質量和速度分別為m1、m2及v1、v2,因不計空氣阻力,炮彈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則炮彈在爆炸過程中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則有:

當(m1+m2)v0>m1v1時,v2>0,則B的速度方向與原炮彈速度方向相同;
當(m1+m2)v0=m1v1時,v2=0,則B做自由落體運動;
當(m1+m2)v0<m1v1時,v2<0,則B的速度方向與原炮彈速度方向相反。
因此,上述三種情況均有可能,A項說法錯誤。
炸裂后A、B在同一高度,在豎直方向均做自由落體運動,所以A、B同時落地,C項正確。
炸裂后A做平拋運動,但B要么平拋運動,要么自由落體運動,且v1、v2大小未知,因此落地時的水平距離無法判斷,B項錯。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和沖量的定義可知,D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