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繼海
(四川省遂寧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消化科,四川遂寧629000)
筆者所在醫(yī)院自1999年開始對食管癌進行介入治療,所選患者均為晚期食管癌,經食道鋇餐X線片、胃鏡及病理檢查確診,拒絕手術治療。1999~2003年使用薩氏擴張器對食管癌堵塞擴張后進行食管支架置入術10例;2003~2007年采用射頻對癌腫疏通及擴張治療后進行支架置入術25例。
收治食道癌患者109例,進行食管支架置入術35例,分為A、B兩組。A組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B組25例患者,男21例,女4例。年齡37~89歲。所有患者均因吞咽困難入院,有2例患者因支架植入后疼痛難忍取出支架,其余均好轉出院。
1.2.1 定位及選擇支架 胃鏡直視下觀察其狹窄起始端和終末端確定食管狹窄的長度和部位或根據(jù)術前X線片了解食管狹窄的長度和部位。筆者所在醫(yī)院以胃鏡檢查作為主要依據(jù)。根據(jù)狹窄長度,兩端各加2~3cm為原則選擇支架長度。
1.2.2 疏通及擴張狹窄部位 先作胃鏡檢查,找到狹窄口,80%患者均為癌腫堵塞,所以A組患者選擇粗細適當?shù)腟avary擴張器,將其沿引導鋼絲通過狹窄的部位,由小到大至11mm的擴張器通過為止(擴張器大小依次為5mm、7mm、9mm、11mm、13mm)。B組先使用射頻對癌腫組織進行治療,使局部組織碳化,3d后使用異物鉗將癌腫壞死組織鉗夾疏通,形成約3cm的通道,再次重復射頻治療,3d后重復上述鉗夾疏通過程,約2~3次將堵塞疏通(主要視癌腫堵塞的長度),胃鏡通過病變下緣后將導引鋼絲自胃鏡活檢鉗道插入,通過狹窄部位到達胃腔,然后配合醫(yī)師將胃鏡徐徐退出而引導鋼絲仍留置下。選擇粗細適當?shù)腟avary擴張器,將其沿引導鋼絲通過狹窄的部位,由小到大至11mm的擴張器通過為止(擴張器大小依次為5mm、7mm、9mm、11mm、13mm)。
1.2.3 支架置入 正確定位后,將導絲經胃鏡活檢孔放置胃內,退出胃鏡,經導絲插入支架安裝系統(tǒng),以最狹窄處為中點,位置正確后,打開安全閥,退出支架置入器,支架開始自行擴張,再次經胃鏡觀察支架在食管中的位置。原則上術后3d及1周后,分別在X線或胃鏡下觀察擴張情況。一般不需禁食,術后當日以流質為宜。
食管癌單純擴張后和應用射頻擴張后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食管癌單純擴張后和應用射頻擴張后情況比較(±s,d)

表1 食管癌單純擴張后和應用射頻擴張后情況比較(±s,d)
觀察項目 A組 B組入院至食管支架置入準備時間 2.0±0.5 5.0±1.5術后再次吞咽梗阻時間 180.0±10.0 270.0±14.0再次疏通后緩解持續(xù)時間 28.0±7.0 90.0±12.0術后平均存活時間 240.0±27.0 540.0±28.0
食管癌是人類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約30萬人死于食管癌。我國是食管癌的高發(fā)地區(qū),每年因食管癌死亡者約15萬人,占全部惡腫瘤死亡總數(shù)的近1/4。我國食管癌的發(fā)病率有明顯的地區(qū)分布特點,如華北太行山地區(qū)和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區(qū)呈不規(guī)則同心圓的分布,圓心發(fā)病率最高,向四周遞減。沿海地區(qū)由東北向西南發(fā)病率逐漸降低,地區(qū)變動,距離遠近,食管癌的發(fā)病率高低相差可達數(shù)十倍。
食管癌在食管上、中、下三段均可發(fā)生:以中段最多見(57.2%),下段次之(29.6%),上段較少見(13.1%)。食管癌與賁門癌的發(fā)生率比例大約在(4~5)︰1。
我國食管癌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高發(fā)區(qū)男女比例接近,且死亡年齡比低發(fā)區(qū)提前10年左右,說明高發(fā)區(qū)存在著較強的致癌因素。發(fā)病年齡以高年齡組較高,70歲以后逐漸降低。我國食管癌男女合計平均死亡年齡為63歲與49歲,各年齡段所占比重不同,以55~74歲比例最高。由此可見,食管癌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
而造成食管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癌癥晚期造成食管堵塞不能進食而致全身衰竭。如果患者不宜或不愿手術即可進行食管鎳鈦記憶合金支架置入術治療。以往均采用置入術前進行食管擴張術治療,不能阻止腫瘤向腔內生長及食管局部組織在支架剌激下發(fā)生慢性炎癥,炎性細胞之間通過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等其他化學物質相互作用,導致肉芽組織形成、纖維化而引起局部再狹窄[1]。而筆者所在醫(yī)院主要采用置入術前經射頻治療疏通術+食管擴張術治療;雖然后者從入院至置入支架的準備時間長于前者。但研究結果顯示,射頻治療疏通術+食管擴張術后置入支架明顯優(yōu)于食管擴張術置入支架的療效。筆者認為射頻治療疏通術+食管擴張術后置入食支架具有以下優(yōu)點:(1)射頻對癌腫的疏通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是對完全堵塞的患者,較為安全[1-3];(2)射頻疏通后腔隙較大,光滑,主要對增生性病灶進行了處理,使支架置入后與食管壁均勻緊密接觸,無間隙死角,腔內呈園形;(3)射頻治療儀的治療機理為通過極性變換率很高的射頻電流使病變組織升溫,細胞內外水份蒸發(fā)、干燥、固縮以致蛋白變性凝固及炭化而無菌性壞死,對癌腫達到了治療的目的,減少了活性癌組織細胞的數(shù)量,從而延緩了癌腫的生長速度[4-5],并有直接止血功能和預防癌細胞浸蝕血管造成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作用[6]。本研究結果顯示,經射頻治療后患者的生存質量及存活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單純組。
[1] 凌永志,牛連夫,王峰.介入治療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瘺及狹窄的臨床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6:44-45.
[2] 谷忠紅,劉昱辰,高培培.經內鏡射頻治療食管支架置入術后再狹窄40例[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2,19(1):52.
[3] 王鐵武,潘霞,劉建蘇,等.內鏡下射頻治療消化道疾病的療效觀察[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3,6(25):349.
[4] 朱亞芳,王建紅,周建明,等.內鏡射頻治療食管惡性梗阻[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3,20:138.
[5] 楚人俊,蔣明德,張毅,等.內鏡下射頻電能治療胃息肉和胃食管惡性腫瘤近期療效觀察[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1996,16:104.
[6] 于蓮珍,施瑞華,周清清,等.三種食管支架覆膜對支架置入術后再狹窄影響的研究[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9,26(12):64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