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軍 王 越 葛春林
(1.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四院腫瘤科,遼寧沈陽 110101;2.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膽外科,遼寧沈陽 110001)
結腸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臨床上主要采用以手術治療為主、化療和放療為輔的綜合治療。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術后復發是導致結腸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應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對行根治術后的結腸癌患者的復發因素進行分析,旨在篩選影響結腸癌患者根治術后復發的獨立因素。
2000年1月~2005年1月選取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行根治術的結腸癌患者153例,獲隨訪并且資料完整的13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35例患者中男77例,女58例,年齡33~82歲,中位年齡56歲。右半結腸癌患者65例,左半結腸癌患者70例。Dukes’A期25例,B期52例,C期58例。臨床表現,排便習慣及糞便性狀改變98例,腹痛82例,腹部腫塊39例,腹瀉38例,腸梗阻24例,便血22例。手術方式包括右半結腸切除術、橫結腸切除術、左半結腸切除術和乙狀結腸切除術,腺癌102例,黏液癌31例,未分化癌2例。復發病例經病理、CT或B超證實。病理通過再次手術或腸鏡檢查獲得,復發22例患者中,6例再次行手術治療。
本組共135例患者獲得隨訪,隨訪率為88.24%。術后每3個月隨訪1次,截止時間為2005年1月,中位隨訪時間42個月(1~60個月)。隨訪方式采取電話、信訪和門診復查。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軟件。根據數據類型,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x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用t檢驗。腫瘤復發的單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檢驗。對腫瘤復發有統計學意義的單因素再行Cox多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全組患者復發率為16.3%(22/135),最常見的復發部位為吻合口45.5%(10/22)。術后復發在3~5年內出現者占72.7%(16/22)。
對14個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得出4個顯著性因素:淋巴結轉移、腫瘤大小、Dukes’分期和腫瘤細胞分化程度對腫瘤復發有影響,統計學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民族、性別、年齡、血型、有無梗阻、腫瘤大體形態、腫瘤部位、腫瘤組織類型、腫瘤活動度、術前CEA水平對腫瘤復發等比較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影響腫瘤復發的單因素分析
將4個對腫瘤復發有影響的因素通過Cox模型經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淋巴結轉移和腫瘤細胞分化程度是腫瘤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P<0.01)。見表2。

表2 影響腫瘤復發的Cox多因素分析
結腸癌術后復發是導致結腸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影響患者術后生存期的重要因素[1-2]。因此確定術后復發的高危因素具有重要意義。雖然結腸癌和直腸癌同屬大腸癌,其生物學行為有相似之處,但由于結腸和直腸解剖部位、動脈血供、神經支配和靜脈、淋巴回流途徑的不同,造成結腸癌與直腸癌患者術后的復發方式、治療方法及預后均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僅對結腸癌術后的腫瘤復發因素進行分析。
本研究Cox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腫瘤細胞分化程度是影響腫瘤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其相對危險度為5.61,95%可信區間為(2.57~12.25),說明腫瘤細胞分化不良患者腫瘤復發的風險增加5.61倍。國外學者的研究結果也將腫瘤細胞分化程度作為獨立預后因素。Luis等[3]對124例淋巴結陰性的結直腸癌患者進行平均期為11.7年的隨訪后發現,腫瘤分化程度是影響術后復發轉移的主要因素之一,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組術后復發轉移率分別為15.5%、26.2%、33.3%,中分化和低分化術后復發轉移的危險度分別是高分化者的2.1倍和8.9倍。可能是因為腫瘤細胞分化程度越差,生長潛能越強,分裂越迅速,越容易向結腸周圍組織、毛細血管、淋巴管侵襲和轉移。
另外,淋巴結轉移也是影響腫瘤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其相對危險度為3.94,95%可信區間為2.05~7.59,說明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腫瘤復發風險增加3.94倍。國內任鏡清等[4]也支持此觀點。Radespiel-Troger等[5]還發現轉移淋巴結數對結腸癌術后復發轉移亦存在影響。術后復發轉移機會隨著轉移淋巴結數目的增加而增加。無轉移淋巴結者術后5年無瘤生存率為91%。1~3個轉移淋巴結者為74%,4~7個轉移者為43%,8~27個轉移者僅為20%。
還有其他學者研究表明Dukes’分期是影響腫瘤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6]。本組單因素分析顯示Dukes’分期與術后腫瘤復發有關,但多因素分析顯示Dukes’分期與其無關。可能因為淋巴結轉移影響Dukes’分期,在Cox多因素分析中淋巴結轉移取代Dukes’分期進入多因素分析模型。
綜上所述,通過Cox多因素回歸分析表明,腫瘤細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結轉移是影響結腸癌患者復發的獨立預后指標,且均為危險因素。所以對結腸癌根治術后的患者應加強術后隨訪,必要時予術后輔助治療以減少術后復發轉移的機會,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
[1] Goldberg RM,Fleming TR,Tangen CM,et a1. Surgery fir recurrent colon cancer:strategies for identifying respectable recurrence and success rates after resection.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the North Central Cancer Treatment Group,and the Soutl1west Oncology Group[J]. Ann Intern Med,1998,129(2):27-35.
[2] Read TE,Mutch MG,Chang BW,et a1.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of adenocarcinoma of the colon[J]. J Am Coil Surg,2002,195(1):33-40.
[3] Luis F,Onate O,Rene M,et a1.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high-risk lymph node-negative colorectal cancer and potential benefit from adjuvant chemotherapy[J].Jpn J Clin Oncol,2004,34(6):323-328.
[4] 任鏡清,周志偉,萬德森,等. 結腸癌根治術后復發轉移的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J]. 癌癥,2006,25(5):591-599.
[5] Radespie1-TM,Hohenberger W,Reingruber B,et a1.Improved prediction of recurrence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of colon carcinoma using tree-based risk stratification[J].Cancer,2004,100(5):958-967.
[6] 胡名柏,韓定芬,魏正專. 84例結直腸癌根治術后Cox預后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00,13(6):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