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浩華
試論會計信息質量評價標準體系的建立
甘浩華
會計信息是人們在經濟活動過程中運用會計理論和方法,通過會計實踐獲得反映會計主體價值運動狀況的經濟信息;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1994年頒布的ISO8402-94《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術語》中有關質量的定義,會計信息質量應是會計信息滿足明確和隱含需要能力的特征總和。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的形成與提供違背了客觀的真實性原則,不能正確反映會計主體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會計信息失真可分為無意失真和故意失真兩種類型。會計信息質量與會計信息失真在會計信息研究過程中經常會同時出現,并在一起相提并論,實際上,會計信息失真僅是會計信息質量研究的一個分支,因此兩者既有聯系,又不能混為一談,在理論上需要分別進行研究分析。會計信息失真是會計信息質量不高的一種表現形式,而會計信息質量是一個中性名詞,具體的屬性如何需要通過一定的標準進行評價。
由于會計信息自身的特性,會計信息的質量是無法采用一般的技術方法進行測量的。所以,現在世界各國通用的做法是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作為評價會計信息質量的標準。會計信息的質量標準是評價、衡量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標準和尺度,也是衡量會計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標準。只有建立了一定的標準,才能使財務人員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使今后的工作朝著既定的目標進展,并對實際工作給予指引。如何設置科學合理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來對會計信息質量進行日常檢驗與評價,對于有效進行會計監管,改進會計工作,進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真實性是指會計信息準確的揭示各項經濟活動所包含的經濟內容,真實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基礎和核心內容。會計信息真實性的質量標準是指財務會計計量尺度與被計量的重要經濟現象之間應存在和保持一致。它要求財務會計運用貨幣為統一計量尺度依一定的計價方法對所發生的經濟業務如實記錄和報告,雖然經過一定的會計程序進行會計數據的加工處理,但所取得的會計信息依然能夠客觀地反映實際業務情況。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的生命,沒有真實性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就會削弱,損害廣大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具有相對性和動態性的特點,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相對的,主要是因為會計信息是經濟的會計反映,會計信息的反映既與會計人員的素質、能力、經驗、品德等有關,又與會計準則、制度、程序、方法等緊密相連。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動態的,主要是因為世界在不斷運動,經濟活動的經常變化,會計信息反映的只是某個時期和某個時點的經濟活動的情況,與當時的客觀環境是相適應的。因此,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以一定的條件為轉移的,是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之中的,呈現動態性。
完整性是指會計信息反映的內容是全面的沒有遺漏,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則的前提下,保證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應當編報的報表及其附注內容等應當保持完整,不能隨意遺漏或者減少應予披露的信息,與使用者決策相關的有用信息都應當充分披露。
在實際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中,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性體現為:收入支出全部入賬,一個會計主體只有一個帳套;記賬憑證后附原始憑證真實完整,且能很好的對記賬憑證給予解釋;賬實能夠相符,賬上實物資產都真實存在;會計核算、信息披露比較真實完整等。
為尋求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我國政府有關管理部門先后制訂并發布了數十項相關的法規與制度,如《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披露細則》等。1999年10月31日,第二次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正式頒布,并要求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新《會計法》的修訂、頒布與施行是旨在改善我國會計信息質量、杜絕虛假會計信息。與之相適應,財政部又于2000年12月頒布了《企業會計制度》,并于2006年2月頒布了新《企業會計準則》。
在實際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中,會計信息的合法合規性體現為:企業建立了有效的內控體系,較好地遵守《會計法》并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在使用會計科目、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帳簿、編制會計報表、管理會計檔案、辦理會計交接等日常會計工作中較好地遵守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嚴格按照《稅法》規定繳納稅費等。
相關性是指與用戶決策相關的特性,包括及時性、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決定會計信息相關性的是會計信息使用者,而使用者的需求不同,相關性的具體形式和標準會隨使用者的價值取向和參照系的不同而明顯存在差異。相關性不是會計信息的固有屬性,而是使用者對使用信息所作的一種價值判斷。
有用性指決策有用性,指會計信息能幫助人們選擇決策方案,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其中最關鍵的是作出正確的決策。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發布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構建的會計概念體系就是以“決策有用性”為核心,將相關性、可靠性等會計質量特性連成一體。決策有用性是會計信息基本的質量特征,會計信息質量直接關系到決策者的決策及其后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是保證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確決策的基本前提和條件,提供符合質量特征要求的信息是會計人員的基本任務。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的新準則體系的總體目標是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滿足投資人、債權人、社會公眾、有關部門和管理當局對會計信息的需求,這是全社會對會計信息共同的基本標準即會計信息的質量標準。
在實際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中,會計信息的相關有用性體現為:除了法定的財務報告外,能從附注中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對于上市公司,凡是證監會要求披露的信息都是公開信息,除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外,經營情況、重大訴訟事項、已發行的股票債券變動情況、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相關情況等多種事項都應公開,這些對于股東和潛在投資者都是相關有用的,這些都是檢查的內容。
(作者單位:安徽日報報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