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洪興,劉 計,姜 蓉(湖北宜昌市優撫醫院,宜昌市 443005)
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進步的偉大貢獻,中藥在臨床治療中具有療效確切、價格低廉、對亞健康人群具有滋補養身的保健作用等特點[1],所以人們對中醫中藥的需求正不斷增加。中藥飲片是中醫治療疾病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其質量管理是否規范對治療效果產生決定性影響。影響中藥飲片質量的因素和環節很多,包括產地、采收加工、貯藏環境、包裝材料、藥房調劑和臨方炮制、煎煮等,每個環節都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
2007年3月,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頒發的《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替代1996年頌布的《醫療機構中藥飲片質量管理辦法(試行)》,將規范管理的環節調整為采購、驗收、保管、調劑、臨方炮制、煎煮等6個環節[2]。其中,獨立新增煎煮章節,首次對中藥飲片煎煮進行了全面規范。筆者根據本人在基層醫院煎藥室工作多年的經驗,對我市24家基層醫院在貫徹實施《規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詳見表1),并對中藥飲片煎煮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作以下探討。
很多基層醫院無規范的煎藥室,煎藥室條件比較簡陋,缺少防鼠、防蚊蠅蟑螂設施,通風、采光效果不好,天花板沒有作防落塵處理,有的甚至地面、墻面、操作臺都沒有作便于清洗消毒的貼面處理。

表1 我市24家基層醫院煎藥室存在問題情況調查Tab 1 Investigation of extracting room problems in 24 primary hospitals of our city
基層醫院煎藥量較少,大多沒有采用專業的煎煮機械,沿襲傳統方法煎藥。在設施設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2.1 煎藥容器容積偏小 中藥飲片加水浸泡后膨脹,加熱后又因含皂苷等成分易起泡沫,藥液煮沸后所需要的有效容積是未煮沸前的3倍以上。因此,煎藥容器容積偏小時,藥液沸騰后極易溢出器外,造成藥材有效成分的浪費。若看管不及時,還有可能釀成火災、煤氣泄露等安全事故。
1.2.2 煎藥容器流口偏大或偏小 煎藥容器流口偏大或偏小,都不利于罐內藥液的順利流出。偏大,藥液易從兩邊分流,不易全部流入服藥杯中;偏小,易被藥渣堵塞通道,流速過慢。
1.2.3 缺少冷藏設備 一般情況下,每劑藥煎2次,將2次煎出液合并混勻,分為4~6份,貯藏于冷藏柜中,分次送交患者服用。基層醫院大多未配備冷藏設施,藥液儲存期間易酸敗[3]。如,含淀粉多的藥材山藥、澤瀉等的煎出液,夏天不作冷藏處理,一般超過12 h就會酸敗。
1.2.4 缺少調節室溫的空調設施 醫師一單處方有時會開到5劑,調配后送煎藥室待煎。含糖量高的藥材如枸杞、炙冬花,動物類藥材如蜈蚣、烏梢蛇等在氣溫較高的夏天極容易變質、蟲蛀,需要安裝調溫設施來預防。
1.2.5 較少配備計時裝置 煎藥有嚴格的時間要求,不同性質的中藥飲片需要的煎煮時間有很大的差異,如介殼礦石類藥物像龜板、鱉甲、代赫石、磁石等需要先煎約10~20 min,再下其他藥;氣味芳香借揮發油取效的藥物如薄荷、砂仁需后下,在一般藥液即將煎好時放入,煎4~5 min即可。煎時不足,有效成分煎出不全;煎時過長,有效成分被高溫破壞。因此,要求煎藥人員嚴格掌握時間,然而很多基層醫院缺少計時裝置。
1.2.6 缺少烊化器具及相關用具 膠質、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藥物如阿膠、鹿角膠、蜂蜜等,應先烊化,再加入到去渣的藥液中微煮或趁熱攪拌,使之溶解,避免同煎粘鍋煮焦,或黏附他藥而影響藥效[4]。基層醫院大多因陋就簡,未配備專業的烊化器具,直接將阿膠塊等放入藥杯中攪拌,一是劑量不準確,二是不易溶化完全。
1.2.7 缺少二次加熱設備 冷藏存放的藥液,在服藥時間取出加熱至20~35℃后交患者服用。部分基層醫院煎藥室未配備微波爐,二次加熱不方便。
1.2.8 盛藥容器方面存在的問題 部分基層醫院煎藥室采用保溫杯或玻璃杯盛裝藥液,患者服用時易被燙傷或持杯不穩易摔碎,給患者服用帶來很多不便。
基層醫院由于中藥煎煮的工作量偏小,多由藥房調劑人員或其他人員兼職,人員相對不固定,責任心不強;煎藥工作量少,加工費收費標準低,為醫院創收相對較少,績效工資偏低,人員積極性不高[5];長期以來,對煎煮工作重視不足,煎藥人員專業成就感不強。
影響中藥煎煮質量的因素很多,人員素質、煎藥器具、水量控制、煎煮次數、煎煮時間、煎煮火候等都會直接影響煎煮質量。飲片浸泡的時間,兒科、外科用藥煎煮的特殊要求,特殊藥物煎煮要求(如包煎、另煎、烊化等),含大劑量草藥或劑量特別大的復方的煎煮方法,毒性、烈性中藥的煎煮方法等,煎藥人員都要熟練掌握其操作規程,才能保證煎出的藥液安全、有效。部分基層醫院由于監督檢查不到位,存在操作規程執行不嚴的問題。
中藥煎煮質量控制的方法有2種,一是過程控制,整個操作流程在煎藥室負責人的指導下嚴格按《規范》進行。基層醫院由于人員少,一人身兼多職,過程控制往往演變為自己監督、檢查自己,最后演變成無監督、無檢查;二是對煎出液質量進行檢測,但因為缺乏設備和技術,難以開展。煎出液的質量好壞主要靠煎煮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個人良心來決定。
香港醫管局規定,中醫診所、中藥房代理煎煮中藥需要留樣備查[2]。目前,內地基層醫院開展給門診患者代理煎煮飲片業務,將煎煮好的藥液交付患者后,缺少留樣備查機制,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就處于非常被動的局面。煎藥室門窗系統安全系數不高,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有可乘之機,增加了醫療風險。
新《規范》第十一條、三十五條、三十六條、三十七條對影響中藥飲片煎煮的各個環節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包括人員素質、場地設備、衛生狀況、通風調溫、冷藏、工作制度、操作規程、質量控制、包裝容器等。我院在貫徹落實《規范》過程中的思路和實踐主要有4個方面:思想上提高認識,環境上改善條件,考核上完善機制,理論上注重研究。
要選擇通風采光條件好、遠離垃圾場的房屋作煎藥室。墻面、地面、操作臺、水池要做貼面處理,便于清洗打掃;房間用鋁板或塑料板吊頂,防止掉落灰屑;下水道作防鼠處理,防止老鼠從下水道進入煎藥室,污損原料藥或成品藥液;安裝紗門紗窗,防蚊子蒼蠅;水池不漏水,無積水,防止滋生蟑螂。
2.2.1 精選煎藥器具,便于人員操作,減少藥液外溢 選用容積在3 000 mL以上的藥罐,在操作過程中,藥液外溢的幾率較小。藥罐一端要有10 cm以上的把手,手握之不燙手;另一端有鴨舌嘴,能很輕松將藥液傾倒入藥杯內,而不散流;鴨舌嘴內有過濾孔,不會讓藥渣堵塞通道。
2.2.2 安裝冷藏和調溫設施,防止藥材變質 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后,貯藏于冷藏柜中,分次送交患者服用,防止藥液酸敗。夏天,煎藥室溫度很高,待煎方劑飲片易蟲蛀走油,應安裝空調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若未安裝空調,可將待煎飲片收入冷藏柜中貯存。
2.2.3 安裝計時掛鐘,記錄煎煮時間,提高煎藥效果,保證服藥安全 有些毒性中藥,需要先煎1~2 h以降低毒性,如果煎時不足,對毒性成分破壞不夠,易致中毒。如,川烏、附子、草烏等,通過長時間的高溫煎煮可以起到減毒解毒作用,其水解產物才能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使應用更安全、有效。安裝計時掛鐘,便于煎藥人員掌握煎藥時長。
2.2.4 配備其他必要的設施 配備蒸鍋戥秤,利于需烊化飲片的煎煮;配備微波爐,用于冷藏藥液解凍加熱;配備有容積刻度、有密封蓋、不易破碎的無毒塑料杯盛裝藥液,便于貯藏、加熱、運輸、服用。
中藥飲片煎煮,操作規程復雜,操作過程煩瑣,需要從業人員有很強的理論水平,熟練的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因此,加強煎藥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及職業道德的培養尤其重要。
嚴格操作規程,禁止隨意簡化需特殊煎煮處理的飲片的操作流程,如該先煎的飲片不先煎,該后下的飲片不后下;禁止隨意縮短或增加煎煮時間。建立和完善獎懲機制、監督機制,促進煎藥從業人員不斷規范操作流程。
含毒性飲片的藥液交付給患者時,一律須留樣備查;為門診患者代理煎藥,藥液交付后亦需留樣備查;采用防盜門、窗,提高煎藥室門窗的安全系數,有效防范醫療風險。
中藥飲片煎煮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很多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藥液質量和治療效果。中醫藥從業人員要從振興和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高度出發,重視中藥飲片煎煮。既要規范提高煎藥的硬件建設標準,搞好硬環境,又要提高從業人員專業技術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搞好軟環境。規范做好每一個環節,才能最終保證煎液質量。
越來越多的基層醫院已經采用中藥煎煮機煎藥。煎煮機采用電腦自動控制加熱溫度、加熱時間,具有煎藥透徹、煎出率高、壓榨取汁、自動分裝等特點[6],可以有效減少人力操作的隨意性,對于穩定煎藥質量有很好的促進。應用煎藥機時,也要注意規范操作。同時,切不能因此而忽視其他硬件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以及操作人員技術的培訓和職業道德的提高,只有全面完善和提高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不良煎藥結果的發生。
[1]王冬梅,羅 宇,王茂義,等.綜合醫院臨床應用中藥飲片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中國藥房,2009,20(33):2 638.
[2]鐘燕珠.中國香港與內地中藥房管理的異同比較[J].中國藥房,2009,20(30):2 389.
[3]吳加娣,徐宏宇.醫院藥品冷鏈管理的探討[J].中國藥房,2011,22(5):420.
[4]許濟群,王綿之主編.方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12-13.
[5]李小霞,閆翠環,王艷素,等.基層醫院中藥飲片質量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藥房,2011,22(12):1 143.
[6]梁衛青,鄭軍獻,浦錦寶,等.煎藥機煎藥與傳統方法煎藥煎出率的比較[J].浙江中醫雜志,2005,40(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