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
新聞背景材料從廣義上來說,是對導致新聞事件發生發展的廣闊的時代背景的了解;與新聞人物和新聞事件發生發展過程直接有關的背景材料;向記者提供消息、介紹情況的人的背景情況。而從狹義上來說,新聞背景就是與該新聞事件有直接關聯的歷史和環境的材料,又被稱為“新聞背后的新聞”。現在我們通常說的新聞背景大多是指其狹義方面。
新聞不但要敘述已經發生的事實,還需要適當穿插背景材料,背景材料在很多新聞里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利用好新聞背景,不僅能使新聞主題得到深化,同時交代好新聞背景也是對受眾負責的表現,體現出新聞的服務性,使新聞質量得到提升。例如:湟中縣優秀無手教師馬復興,雖然是殘疾人,卻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記者在寫新聞稿時,首先要交代他童年被燒傷的經歷,要寫出他面對磨難堅強不屈的精神,這樣才能真正打動受眾。
在普通新聞報道里,適量使用新聞背景可以突出主題,有助于說明事實,還可以給讀者更多的知識,充實新聞的內容。背景材料有烘托性的,有解釋性的,有對比性的。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可以起烘托的作用,有助于新聞主題思想的闡述和發揮。重要新聞的背景縱如經線,橫如緯線,縱橫交錯,增強新聞的客觀效果。
在深度報道里,有學者指出:一篇好的深度報道應該包括新聞背景、事件、前景、過程、新聞分析、新聞預測、主管感性、建議以及圖片說明等具體指標的部分或者全部。在西方國家,美國報紙專欄作家羅斯科·德拉蒙德更詳細地指出:“深度報道,就是以今日的事件對照昨日的背景,從而明白明日的意義。”在中國,它是一種通過系統地提供新聞事件的背景,用客觀的形式解釋和分析來延伸和拓展新聞領域的一種報道方式。可以看出,背景資料對深度報道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新聞事實上面,凡是與新聞有關的細節還有情節都要收集好,在原因和經過方面,不僅要說清新聞事實發生的來龍去脈,還要分析出新聞事件的意義以及預測新聞事件的發展及其影響。
新聞背景材料就像是襯托新聞事件的綠葉,雖然不是每條新聞消息、通訊都要運用背景材料,但是作為新聞事件發生的原因或者環境,交代好新聞背景能讓新聞更加通俗易懂,更能喚起社會的關注,讓受眾知道事情發展的過程,更加了解新聞事件,同時有的新聞背景材料是種“科普”,讓讀者在讀新聞的過程中學到新知識,更具趣味性,在增加新聞可讀性的同時還表達出了一些不便表達的“言外之意”。由此可見,新聞背景材料對新聞報道尤其是深度報道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深度報道是離不開新聞背景的,只有使用背景材料,深度報道才會完整。其作用有:
(一)介紹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
(二)背景材料使受眾深入了解新聞價值;
(三)發人深省,讓受眾起連鎖反應,對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
(四)體現出此新聞區別于其他新聞之處;
(五)體現作者情感傾向;
(六)對專有名詞、術語起解釋作用。
(一)哪些材料可以充當背景材料
1、時代背景;
2、地理背景;
3、人物背景;
4、社會背景;
5、知識水平背景。
(二)深度報道里怎樣選好背景材料
在新聞背景材料里面,除了一些專用名詞,例如“期貨”等,大多都是事實,所以供給大家選擇的大多也是事實。這些事實和新聞事件息息相關,但是什么樣的事件是我們該選擇的呢?
1、了解讀者想知道什么,找出重點
新聞背景材料有補充說明新聞事實的作用,但是我們要了解哪些東西、哪些事實是受眾想要了解的,是受眾興趣所在。只有充分揣摩出受眾所傳遞出來的意思,才能明確背景材料解釋說明的重點在哪里。只有那些讀者感興趣而不加上背景材料又難以解釋清楚的事件或者是專有名詞等,才是新聞背景材料的內容,才能使得深度報道豐滿,才是真正的深度報道。背景材料的運用本來是為表達新聞事實服務,要能證明消息是真實可靠、有理有據的,使消息變得容易理解和面目清晰,以突出消息主題。如果起不到這個作用,便是累贅。引用背景意在顯示新聞價值,這是交代背景的宗旨,不應為交代背景而交代背景。
2、不拘一格寫出背景材料
就內容而言,背景材料既不拘泥于時空的限制,也不會受到事物類別的束縛。只要是對新聞事實有用的,新聞事實需要的,即使是古今中外,都可以用。在寫作方式上可以是五花八門,可以是歌詞、詩歌、順口溜、打油詩、文獻資料、數字、史籍典故……都可以用。這些多姿多彩的表現方式、表達手法既增添了新聞事件的深度,同時也使新聞事件更有趣味性、可讀性。
3、從新聞價值標準選出背景材料
在深度報道里,新聞背景不是新聞事實,但卻是新聞事件不可或缺的元素,沒有新聞背景就不能稱之為深度報道,因為沒有來龍去脈的報道是沒有價值的。所以,針對新聞價值標準——新鮮、重要、著名、接近(心理的、空間距離的)情操、進展等符合讀者心理需求的諸要素為條件,來挑選可做背景的材料。
(三)記者在工作過程中運用背景資料應該怎樣做
新聞背景材料在新聞事件尤其是深度報道的新聞事件里位置很重要,這就要求記者加大采訪,無論是哪種采訪方式,其采訪量都是很大的。記者想在深度報道里有所建樹,要注意以下幾點:
1、勤于積累
作為一個好記者應該是個通才,尤其是一個做深度報道的記者。記者面對的不是一個受眾,也不只是一件新聞事件,形形色色的人、紛繁復雜的事都要求新聞工作者要不斷迎接挑戰,不斷地去接觸新鮮的事物,所以,記者應該勤于積累。只有生活閱歷達到一定的高度,你才能有豐富的生活認知,才能去“開啟”受眾的眼界,解答受眾心里的疑惑,才能寫出深的、好的新聞報道。
2、重視專長
上一條說記者應該是通才,實際上,記者不僅是通才,還要是專才。受眾需求的如果是一棵樹,記者該給受眾看見一片森林,甚至森林后的世界。也就是說,記者不但要滿足受眾的需求,還應該讓受眾了解更多,把更深層次的東西展示給受眾。如果記者是某個領域的專家,那么他所報道的事件就更具有說服力。
3、重視交流
記者的每一次采訪都是人和人的交流,記者的溝通能力是其工作的重要條件,如果要寫出一篇好的深度報道,采訪任務就很重,很多線索、很多壓力甚至阻礙就在你的面前,所以一個不會溝通、交流的記者是不可能寫出好報道來的。只有充分和采訪對象或者與新聞事件相關的人溝通,才能找到突破口、新聞點,從而得到好素材、信息,寫出好的報道,報道也才能深刻。
4、重視運用
事件有主次之分,深度報道也有主次之分,在運用新聞素材的時候,記者要知道新聞的主次。新聞背景不會是新聞事件的主要方面,所以一定別讓這綠葉掩蓋了紅花的艷麗,顛倒了主次。
(四)新聞背景材料該如何置入
新聞背景的寫作沒有固定格式,因人因事而異。有學者認為,“天女散花”式的穿插是其基本特點。在消息中,背景材料多是跳躍式的,往往是哪里需要出現在哪里,不受事件先后順序制約。新聞背景的置入有以下幾點:
1、導語插入式
開門見山,既可以吸引讀者為新聞事實“說話”,如果將其作為定語,用來修飾導語里出現的人或者事件,可以給新聞事實的出場“鳴鑼開路”,而且還能在導語中形成對比,激起讀者興趣。
例如:[美國《洛杉磯時報》1984年5月1日報道]35年前,沈陽最后一位領事被中國共產黨俘虜。35年后,美國昨天重新開設了它在滿洲的總領事館,這是朝著加強北京同華盛頓的關系邁出的又一步。
(《美國在沈陽開設領事館》)
這條消息,一開始就設立了兩個鮮明的對比,受眾被立刻吸引住,對新聞起了很大的幫助。
2、第二段的插入
大多數第二段都是導語后的背景段,很多記者都會在這里穿插背景段,但是,筆者認為,這樣的思路在可以創新的情況下還是避免。背景材料最好是散落到文章之中,既不會乏味也不會因為背景段過長而喧賓奪主。但是既然有很多人運用,那就有其道理。有的因為導語引出的信息需要及時補充,有的因為文章過渡的需要。因為很多導語都會設懸念,既然讀者想要知道答案,于是就在導語之后給以解答。
3、“天女散花式”落入主體中
在深度報道里落入主體里的背景資料,可以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獨立段,或者幾個段連續在一起;另一種就是“揉”在新聞事件里去了的,有的甚至不好區分。作為獨立背景段,作為主角的新聞事實和配角的新聞背景資料分工明確,相輔相成,閱讀的時候脈絡清晰,讀者容易把握;至于“揉”在新聞主體中去了的那些背景材料,就像精靈一樣,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它們的作用,它們突出了新聞事實本身,讓新聞的現場感更為逼真。但是,新聞寫作的句子不易于太長,太長的話,受眾容易讀不懂或是誤解,所以這種一句子的成分穿插背景的方式,能免還是免,不宜濫用。
新聞的背景材料是深度報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缺乏背景材料的新聞稱不上完整的新聞報道,更別說是深度報道。合理地選擇新聞背景材料能增添報道的深度,同時對新聞事實起解釋說明、增加新聞的價值、表達作者不便表達的情感傾向等作用,在增加了新聞的趣味性、可讀性的同時,更能影響人們將來的生活方式或者態度。
[1]于靖權.現代應用寫作叢書新聞[M].吉林教育出版社.
[2]杜榮進等.中外新聞采寫借鑒集成[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
[3]施大鵬.新聞寫作淺談[M].北京:中國人名大學出版社,1997年.
[4]劉明華等.新聞寫作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