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紅
北華大學研究生部,吉林 吉林 132000
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unstable anginapectoris,UAP)屬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是心血管疾病中較為嚴重的階段,隨時有發生心肌梗死或心臟猝死的危險,需要緊急治療的病癥。血管事件的發生率與血脂密切相關,所以在臨床治療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過程中,控制血清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極為重要。另外,他汀類藥物的降脂效應在臨床治療中的作用也逐漸顯現,它在預防和阻斷血管疾病的發生、進展以及突發事件中起重要作用,進一步擴寬了他汀類藥物適應證的臨床應用范圍,從而可減少急性冠狀動脈事件的發生率和病死率。目前臨床降脂藥物有很多種,筆者所在醫院自2008年7月開始用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長期口服治療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的患者,對其進行隨機對照,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連續收集2008年7月~2010年7月確診為UAP的住院患者(診斷標準參見文獻[1])患者180例,其中男118例,女62例;年齡44~74歲,平均(64±13)歲;病程1~6個月;TC≥4.68 mmol/L,LDL- C≥2.60 mmol/L,無肝功、腎功能不全的心臟病患者。
隨機將入選病例分成兩組,阿托伐他汀組(n=90)應用常規抗心絞痛藥物治療(拜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硝酸酯類),加服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H20051408)80 mg,每晚飯后頓服;辛伐他汀組(n=90)在相同常規用藥基礎上加用辛伐他汀(利之舒,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20010454)20 mg,每晚飯后頓服。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及心絞痛分型上無顯著性差異。
在患者服藥前,服藥后1、3、6個月化驗血脂、肝功,并統計心血管缺血相關事件(1、3、6 個月累計)。包括:①每周心絞痛發作次數;②心絞痛持續的時間;③再次發病住院次數;④急性心肌梗死(AMI);⑤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⑥心源性猝死(SCD)。
兩組治療6個月后,經化驗,兩組TC、LDL-C均有顯著下降,而HDL-C顯著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組更加明顯,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統計心絞痛發作情況,阿托伐他汀組每周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一半以上,辛伐他汀組也有減少,但阿托伐他汀組減少更加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統計心絞痛發作時間,阿托伐他汀組較辛伐他汀組心絞痛發作時間減少一半以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兩組分別用藥治療6個月,阿托伐他汀組發生AMI 10例,PCI 12例,為辛伐他汀組的一半。再次住院率和心源性猝死率更少于辛伐他汀組的一半,兩組各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生化及心絞痛發作情況比較( 6 個月)

表2 兩組患者6 個月內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比較[n(%)]
辛伐他汀組有7例患者出現了一過性的血清谷丙轉氨酶升高,不停藥,將辛伐他汀用量減少至10 mg/d,半個月后復查,肝功化驗谷丙轉氨酶正常。
不穩定性心絞痛是冠心病的急性事件,它是介于穩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綜合征。它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不穩定斑塊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繼發血栓形成,冠狀動脈痙攣,最終導致冠狀動脈不完全閉塞的綜合征。他汀類藥物參與了不穩定性心絞痛的病理生理過程,它能夠控制不穩定性斑塊破裂,抑制血小板聚集性血栓的形成,降低血脂。近年來,隨著藥物作用的深入研究,他汀類藥物應用廣泛,其除了調整血脂作用外,還具有: ①穩定斑塊作用。它不僅可以減少斑塊中的脂質成分(LDL-C等)和炎癥細胞,還減少了巨噬源泡沫細胞的大小和脂紋面積,它能使冠狀動脈不穩定斑塊的穩定性增加[2]體積下降,預防了心血管事件的發生[3],具有臨床意義。②干擾血小板血栓的形成。冠脈急性事件的發生是因為脂質斑塊破裂誘導血小板聚集性血栓的形成,LDL-C通過抑制血小板Na+/H+交換,在它表面的GPⅡb/Ⅲa受體與凝血因子Ⅰ結合,誘導血小板聚集性血栓的形成,引起心血管急性事件的發生。他汀類藥可高效地降低LDL-C,從而抑制了血小板聚集,控制了血栓的形成,預防了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具有臨床意義。
本研究在UAP治療中應用的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屬他汀類調節血脂藥物, 筆者所在醫院對辛伐他汀以及阿伐他汀進行了隨機雙盲對照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 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 治療1個月及6 個月血脂均有明顯的差異(P<0.05或P<0.01),但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兩組治療1個月及6 個月療效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因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調脂的藥物治療,該試驗表明辛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在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有顯著性療效, 但是兩組療效并無顯著性差異。加服他汀類藥物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結果表明,每周心絞痛發作次數比較,兩組均明顯減少,但阿托伐他汀組減少更加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心絞痛發作時間比較,兩組均明顯減少,但阿托伐他汀組減少更加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在不穩定性心絞痛的治療中,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療更加有效,具有臨床意義,特別值得臨床推廣。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0,28(6): 409-412.
[2]Wong B,Lumma WC,Smith AM,et al.Statins suppress TGP-1 cell migration and secre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by inhibiting geranyl-gerang lation[J].J Leukoc Biol,2001,69:959-962.
[3]Capurse A.Le Promesse delle statine.[The promise of statins][J].Ital Heart J,2001,2:22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