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友法
江蘇省建湖縣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江蘇 建湖 224700
喉癌是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之一,位于耳鼻咽喉惡性腫瘤的第2位。手術治療是治療喉癌的主要方法,為達到既提高患者生存率又提高生存質量的目標[1]。多種因素影響喉癌患者預后,為探討明確喉癌的預后影響因素以指導臨床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最終達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的目的,筆者對110例老年喉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選擇2001年2月~2010年2月筆者所在醫院住院治療的110例老年喉癌患者,其中男102例,女8例,男女比例為13︰1。患者年齡60~82歲,中位數年齡71歲。腫瘤原發部位:聲門上型68例,聲門型36例,聲門下型6例。合并高血壓病32例,合并糖尿病26例。110例患者TNM分期見表1。

表1 110例患者TNM分期
所有患者均以手術治療作為基本治療措施,術前完善臨床檢查、喉鏡、CT/MRI結合術中具體情況,采用部分或全喉切除術。全組患者行全喉切除術22例,行部分切除術88例。所有患者術中均行切緣冰凍切片檢查,邊緣陰性。行同側頸廓清術47例,雙側頸廊清術20例。110例患者中行單純手術治療62例,綜合治療48例:其中手術加放療41例,術后全量化療劑量為50~70 Gy。手術加放療聯合化療9例,化療方案為以順鉑為基礎的聯合化療。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生存率以Kaplan Meier法計算,單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風險模型,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時間截止至2011年2月,有6例患者失訪,隨訪率為94.5%。所有患者隨訪時間6個月~9年,中位隨訪時間4.5年。隨訪采用電話或門診隨訪等方式,患者生存時間從治療開始到死亡結束。110例患者隨訪期間死亡36例,1、3、5年生存率分別 為 98.2%(108/110)、73.6%(81/110)和 54.5%(60/110)。聲門上型68例,聲門型36例,聲門下型6例。單純手術治療72例,綜合治療48例。
將性別、吸煙、飲酒、腫瘤原發部位、淋巴結轉移、腫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級、治療方式、年齡10個因素進行Logrank單因素分析,單因素結果提示:腫瘤原發部位、淋巴結轉移、腫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級、治療方式、年齡對患者預后影響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110例老年喉癌患者單因素分析結果
將單因素分析中腫瘤原發部位、淋巴結轉移、腫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級、治療方式、年齡進行Cox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腫瘤原發部位、TNM分期、淋巴結轉移和治療方式是影響喉癌預后的獨立因素。見表3。

表3 影響預后相關因素的Cox回歸分析
隨訪110例患者,死亡36例,1、3、5年生存率分別為98.2%、73.6%和54.5%。手術切除是治療喉癌的重要方法,多種因素可對老年喉癌手術患者預后產生影響。影響喉癌患者預后的因素主要有3個方面:患者因素、腫瘤因素和治療因素[2],本組對上述3方面10個因素進行了分析。男性患者喉癌的發生遠遠超過女性是不爭的事實,本組男女比例為13︰1,在性別對預后影響的單因素分析中男女5年生存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文獻報道吸煙是導致喉癌發生的危險因素,但是本組未吸煙患者與吸煙患者5年生存率分別為56.6%和52.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于飲酒與未飲酒患者的單因素分析未見顯著差異。
單因素分析中,腫瘤原發部位、淋巴結轉移、腫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級、治療方式、年齡對患者預后影響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腫瘤原發部位、TNM分期、淋巴結轉移和治療方式是影響喉癌預后的獨立因素。腫瘤原發部位對預后的影響,聲門型優于聲門上型,聲門上型優于聲門下型。聲門型預后較好的原因是局部淋巴組織稀少,較少發生淋巴結轉移,且早期出現聲音嘶啞容易被發現,而聲門上型早期癥狀不明顯,發現時常常已經是晚期,因此預后較差。淋巴結轉移是影響老年喉癌患者預后最重要的因素,喉癌頸淋巴結轉移率較高,特別是聲門上型。本組有淋巴結轉移和無轉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別為20.0%、70.7%,多因素結果也顯示,淋巴結轉移與患者預后相關強度最高。多因素結果分析治療方式為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組單純手術治療組5年生存率顯著優于綜合治療組。本組老年喉癌患者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優于手術聯合放療,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機體狀況差,合并癥多,對綜合治療耐受性差;聲門上型病例偏多,腫瘤易擴散到會厭前間隙及舌根,放療更不易見效[3-4]。TNM分期是根據原發腫瘤大小、浸潤深度、范圍及是否累及鄰近器官,有無淋巴轉移等來確定。因此臨床分期越高,患者預后越差,本組Ⅰ+Ⅱ與Ⅲ+Ⅳ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60.4%和36.8%(P<0.01)。單因素分析中腫瘤大小、病理分級及年齡均與預后相關,但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上述因素并不是老年喉癌患者的獨立風險因素。
目前喉癌手術原則是在徹底切除癌腫的前提下盡量保留喉的功能,喉是主要的發聲器官,喉全切術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證實,喉部分切除術患者的5年生存率顯著高于喉全切術[5]。因此在臨床工作中,應提高對早期喉癌的辨別,做到早期診斷是提高老年喉癌患者遠期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的關鍵。
[1]杜強,季文樾,關超,等.手術切除治療喉癌的預后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06,28(3):211-213.
[2]李亦蒙,謝明,周梁,等.70歲及以上老年人喉癌發病特點及預后—155例病例回顧[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0,16(5)286-289.
[3]余瓊,胡國華,張學淵.未行喉切除術及放化療治療的喉癌患者生存分析[J].中華耳鼻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46(2):123-127.
[4]關超,郭星,潘子民,等.聲門上型喉癌頸部轉移淋巴結分型與對側轉移及預后關系的探討[J].臨床耳鼻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24(5):221-223.
[5]Lam PK,Ho WK,Ho AC,et al.Long-term performance of indwelling tracheoesophageal speaking valves in Chinese patients undergoing laryngectomy[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5,131(11):95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