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保華 夏秀芳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發揮資源優勢全力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服務
孔保華 夏秀芳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介紹了東北農業大學“農產品深加工老工業基地”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的建設的基本情況,并根據老工業基地的實際情況調整了專業設置和招生計劃,增加了培養急需人才的專業,充分發揮了校企聯合的優勢,培養了專業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創新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技術力量的支持。
農產品;老工業建設;人才培養
高校不僅是人才培養的基地和搖籃,還具有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職能。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各類專門人才,是實現老工業基地改造這一任務的重要保證。
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我校始終把這一中心任務牢牢抓在手上,同時,抓住國家實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機遇,不斷增強了辦學實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在《黑龍江省教育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服務計劃》工作中主要發揮了五個優勢:
1.發揮了人才培養優勢:我校食品學院現有3個系部、4個本科專業,一個實驗中心。專業設置涵蓋了食品行業的各個門類,也基本涵蓋了我省老工業基地改造涉及的食品行業的主要產業方向。食品學院各個專業可直接為我省老工業基地改造的重點食品產業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2.發揮了領先學科專業的優勢:我校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在省內具有領先優勢,人才培養質量較高,能在食品產業改造中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乳品加工人才,可以說乳品行業人才的競爭就是東北農業大學學子之間的競爭。
3.發揮了師資力量的優勢:食品學院在全省有關食品院校師資力量排名中,名列前茅。較強的師資力量,為老工業基地改造培養優秀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4.發揮了教育科研優勢:食品學院的教育科研在全國高校食品院系中實力較強,有明顯優勢,從而保證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5.發揮了校內外實踐基地優勢:加強與相關企業聯合培養人才,并與萬家寶、哈肉聯、希波集團和國家乳品中心等單位密切合作,在共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同時,擴大了對外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
1.通過調研了解企業所急需人才狀況。近幾年,伴隨著食品加工業的發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需求,我們通過走訪完達山、光明、九三油脂、大慶日月星集團、哈肉聯、黑龍江大莊園、希波集團等乳品企業、肉品企業和糧油加工企業,以及通過畢業生反饋的信息,發現原有的專業教學計劃已經不適應當前人才培養的需求,比如社會急需動手能力和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比較強的復合型技術人才,尤其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培養工程師的專業,需要加強學生對工廠的設備和自動化儀表設備的使用訓練。
2.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結合社會所需,我校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適當調整,按照實用性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聯合制訂了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實行產學研相結合,為企業培養、培訓所需的緊缺本科層次人才服務。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了自動化儀表、食品標準化檢驗技術、食品發酵工程、食品標準與法規和食品營銷學等課程,加強了畜產品加工學科群和糧油產品加工學科群實踐課程的建設,創建了新的教學體系,與時代要求相符合,與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相適應。
3.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補充。乳品科學與技術、肉品科學與技術和蛋品科學與技術屬于應用技術學科,實踐性很強,而且新方法、新技術、新設備、新理論、新工藝不斷涌現。針對這一現實,學校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充實和補充。例如,肉品課教學中在發酵肉制品加工、肉的分級分割、肉類產品加工、肉類保鮮技術、肉的嫩化技術等方面都補充了新的內容。
1.成立糧食工程專業。糧油食品科學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糧食貯藏與加工、食品分析檢測和玉米、大豆、水稻精深加工技術等研究。特別是在大豆加工領域,食品學院擁有“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黑龍江省糧油食品科學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和走在同行業前列的學術帶頭人;糧油食品科學專業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具有很高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憑借這些優勢,為了盡快培養振興老工業基地急需緊缺人才,學校于2005年創辦了全國首家糧食工程專業,并于2006年正式招生。2006年9月該專業負責人受中國教育電視臺邀請做客“國事導航”欄目介紹專業情況,引起了學生和家長的廣泛關注。
2.成立乳品工程新專業,采用“3+1”的人才培養模式。食品學院的畜產品加工專業與東北農學院同步建立,為全國首創。隨著乳品科學在國民經濟、人民身體素質提高方面所占有地位的日益突出,學校以國家乳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乳品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作為實踐教學基地,依托國內最具科研實力與最佳科研條件的乳品研究平臺,設立了乳品工程專業方向,為老工業基地振興、在乳品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等方面培養出了一批優秀人才。
乳品工程專業方向人才培養采取“3+1”培養模式,由食品學院和國家乳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培養,學生前三年在學院學習理論知識,第四年到國家乳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利用其先進技術、設備進行實踐教學。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學校因此在2006年申報新專業時,在教育部順利通過,成為全國第一個乳品工程專業。
3.擴大專業招生數量。為了滿足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對本科人才的需求,我校從2002年到2010年逐年增加了食品學院招生數量。校內優秀生轉專業政策也向食品學院傾斜,優先落實向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轉專業的學生志愿。
4.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專業方向。我校在保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基本規格的同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靈活設置了專業方向,確保了人才培養的靈活性,特別是滿足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在農產品深加工產業方面人才的需求。靈活的專業方向,保證了緊缺人才的快速培養。
校企聯合是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為企業“量身裁衣”培養人才,是學校和企業雙贏的最好選擇。幾年來,食品學院的科研人員與科研機構通過校企協作的形式,密切與企業的技術聯系,及時掌握企業的技術進展情況,有針對性地開發應用技術項目,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完成了一批既有科技含量,又有很強應用價值的應用技術成果。面向企業開展技術服務,解決企業中的技術難題,推進了食品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應用,解決了企業生產中的重大問題。我們還通過校企協作的形式,直接參與地方經濟建設,產生了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食品綜合實驗中心以實驗教學資源共享、開放為原則,以畜產品加工為優勢,以乳品科學為特色,以糧油食品科學為重點,推行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式學習的實驗教學方式,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專業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創業人才。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食品綜合實驗中心積極推進實驗課的改革,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和開放性實驗,實驗項目不斷更新。
在教學手段上,中心引入現代技術,采用多媒體方式輔助實驗教學,近五年來共編寫各門類實驗指導教材33種。實驗中心還建立了全新的實驗考核方法:通過提問時回答問題情況、實驗出勤情況、實驗數據處理情況、實驗誤差分析情況、實驗報告撰寫條理情況、實驗操作能力等諸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食品綜合實驗中心實行開放制度和導師制度。利用大學生創新基金,重點支持以學生為主體參加的創新、創造與發明性項目。
從2001年至今,實驗中心投入建設經費達1 500萬元,購置了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等大型儀器和紫外分光光度計、旋轉蒸發儀、電子顯微鏡、生化培養箱等常規儀器,充實和更新了中心的食品化學、食品生物化學、食品微生物、乳品科學與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等專業基礎及專業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目前,實驗中心80%的儀器設備處于國內先進水平,近五年購置的新設備占設備總值的87%,建設后的實驗中心機電類設備更新率達98.18%,電子類更新率達90.6%,計算機類設備更新率達100%。由于市場上缺少符合實驗室要求的小型專業設備,實驗中心自行設計制作出了既滿足實驗要求又符合專業特點的實驗設備,如干酪槽、果酒發酵罐等。
2.校內實習基地。食品科學實驗實習基地位于東北農業大學南區,距新的食品大樓只有幾百米,便于校內學生的實驗實習。目前實驗實習基地占地面積達3 000m2,主要分為乳制品加工車間和肉制品加工車間兩個部分,車間總面積達到了1 600m2,對本科生的實驗實習教學任務完成起到保障作用。
3.校外實習基地。經過多年努力,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食品學院現已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實習基地,分布于省內外各大食品生產企業。現長期合作開展本科教學課程和畢業課程實習的基地單位有30余家,其中正式簽訂協議16個,掛牌57個。實習基地的建立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及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廣,保證了實踐教學任務的完成。
歷史的機遇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發展的時機已緊緊掌握在我們手上。我省的老工業基地改造工作,已經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這項事業必將宏圖大展。我省的高等教育事業,也會借此東風,加快發展。相信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有全省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高等學校一定會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埋頭苦干,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和振興龍江的偉大實踐中再創佳績,共鑄輝煌。
[1]韓廷斌.充分發揮地方高校在區域科技創新中的作用[J].中國高等教育,2008(12):25~27.
[2]江連州,孔保華,盧禹臣,韓建春.淺析高校教師在大學生創新基地中的作用[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7(5):38~41.
[3]楊艷玲.地方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初探[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10(12):23~24.
[4]李軼芳.地方行業特色型高校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0(7):26~30.
[5]韓建春,孔保華,鄭冬梅,宋麗華.高校大學生“三創”平臺構建探索[J].教學與研究,2008(8):268~271.
Service by Advantage of Resources and Efforts to Revitalize the Old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Kong Baohua,Xia Xiufang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old industrial base for further process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recruiting scheme wer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Meanwhile,training of needed professional personnel was increased and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was taken full advantage by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of th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with the solid foundation,wide technology knowledge,will contribute to the technical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agricultural product,old industrial construction,personnel training
C961
A
1672-3805(2010)05-0027-03
2011-08-26
孔保華(1963-),女,山西人,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畜產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