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忠善 秦國杰 易麗君 田玉勇
(湖南石門縣林業局,石門縣白云山國有林場·石門·415300)
湖南省石門縣白云山國有林場,位于湖南省西北中部,總面積2042hm2,轄2個農業村。全場總人口1223人,其中國有林場干部及職工118人。多年來,該場發揮林業優勢,堅持綜合開發,建設有機茶科技示范基地,石門銀峰系列——“冠云”牌白云銀毫有機茶已經發展成支柱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自2000年獲得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OFDC)有機茶認證以來,已連續11年獲得歐盟(IMO)、美國(NOP)、日本(JAS)有機茶國際認證,是湖南省唯一連續11年獲4個國家和地區標準有機認證的單位。茶葉產品先后十余次獲國內外名優茶評比金獎,2009年獲第8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特等獎”。注冊商標“冠云”2008年榮獲“湖南省著名商標”、2009年榮獲“湖南名牌產品”稱號。湖南省林業廳2009年授予該場“湖南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2010年11月,該場榮獲“中國茶葉學會科技示范基地”稱號。
為了做大做強茶葉產業,提升石門茶葉的知名度,該場搶抓機遇,高標準建設有機生態示范茶園,取得了良好效果。
建設有機生態示范茶園,對于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效益、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作用。為了順利開展示范茶園建設工作,全場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利用廣播、標語、專欄、簡報、傳單資料等多種形式宣傳。通過召開職工群眾大會,舉辦茶葉生產積極分子培訓班,提高了職工群眾積極性,形成了領導高度重視、措施部署周密、宣傳積極到位、群眾熱情參與的喜人局面。
林場領導班子高度統一思想,把高起點、高標準、高速度建設有機生態示范茶園,做為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職工群眾收入的工作抓手,從選址布局到規劃設計,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成立了“白云山國有林場茶業建設領導小組”,林場主要領導親自抓基地建設工作。在茶園建設任務中,領導小組與林場各工區簽訂了項目責任書,進行單項考核,對完不成任務的單位實行扣減績效工資、不能評先。各工區也分別與職工群眾簽訂了茶園建設合同,明確了職工群眾的責、權、利,落實了“誰開發、誰管理、誰受益”的長效利益機制。項目實施中,場領導、工區負責人抓茶園建設到山頭、到地塊,技術員現場與職工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人人有責任,事事抓落實,確保了建設進度和工程質量。
一是建章立制,嚴格管理。與職工群眾簽訂了《工程建設質量合同書》,規范了管理程序,明確了責任;二是嚴格標準,樣板示范。建立了場長示范園、技術員示范區、科技示范戶,明確一個山頭一名領導、一片茶園一名技術員,從整地關、植苗關入手,把培育管理放在第一位,對茶樹的生長從保水、保肥、除草、除蟲進行全面有機生產模式的跟蹤管理;三是建立檔案,跟蹤管理。項目建設的檔案是該場100%有機茶生產可追朔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完善和配置檔案設施,明確專職的檔案管理人員,建立資料室,規范工程技術檔案的建檔、歸檔、查閱和使用程序,各類數據、資料進行分類存檔,為基地建設的質量和認證機構檢查提供原始依據,迅速、及時、準確地為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服務。
項目實施中,林場與湖南省茶葉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系、省茶業公司有機茶發展辦公室緊密合作,在他們的指導下,運用科技理念和現代茶葉生產技術,廣泛開展產、學、研相結合的示范與推廣工作,發展茶葉產業,發揮示范作用。一是合理規劃、精心施工、科學管理。堅持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施工作業,統一培育管理;二是加強技術服務,通過對職工群眾進行會議培訓、面對面現場培訓、技術指導等形式,嚴格整地、進苗、栽植三關,確保工程質量;三是根據茶樹生長規律,采取有力措施,積極對衰老茶園進行臺刈改造。目前,林場完成低改茶園26.7hm2,改造后茶園樹冠己達50~70cm,枝粗葉壯,長勢茂盛,昔日衰老茶樹,今成現代茶園;四是引進“有機茶園建設技術”、“有機茶園病蟲害防治技術”和“四改三關”的茶園管理模式,對茶園改土、改園、改樹、改管,把好采摘關、施肥關、治蟲關。施有機肥改良土壤,針對不同茶園實行輕修剪、重修剪、臺刈等修剪技術,改造茶園和樹勢;用工業化方法和有機管理手段管理茶園;采用標準采、適時采、打頂留葉采等方法把好采摘關;采用茶園投入品報告、檢測、批準制,不施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投入品,堅持施用農家肥、菜籽餅、原礦粉等有機肥嚴把施肥關;采用農業、生物、物理手段及注重保護茶園生態環境,為有益生物種群提供良好棲息所場,維護其生態平衡等技術把好治蟲關。科學的培管方法,使茶園樹勢旺盛,育芽能力增強,產品安全、環保,實現了增產增收的目的。在基地建設中,林場引進了湖南省茶葉研究所選育的碧香早、白毫早、櫧葉齊、玉筍、茗豐、8802等七個無性系良種,基地規模達到了千余畝,受益茶園產值由2000年的畝產值1200元提高到2010年的1.5萬余元,是全縣平均水平的4倍,創國內有機茶園大面積種植單產最高水平。
科技示范基地建設過程中,在跟蹤督查質量的同時,由技術員組織逐塊驗收,有質量問題的邊驗收邊整改,并對檢查驗收結果進行排隊、張榜公布,以此激勵下一道工序更好的完成任務。對于完成任務不及時或質量較差的,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堅持項目實施過程的日常生產管理,檢查驗收制度化、經常化、規范化,工程質量100%達到項目規定要求。由于項目實施質量好,標準高,獲得了相關部門好評和支持,爭得了多項以獎代投項目扶持,先后獲得了國家“貧困林場”項目扶持30萬元,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廣”項目投入60萬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程資金82.8萬元,國土開發項目資金300萬元,省茶業公司有機茶科研經費40萬元和其它科研投入50萬元,為建設現代茶業,夯實茶園基礎,開展科普示范,提供了資金保障。
林場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科技 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堅持“五個結合”:一是項目工程與培育支柱產業相結合。抓住建設有機生態示范茶園的歷史發展機遇,使林場有機茶園總面積又增加了22hm2,僅此一項,4、5年后就可增加有機茶產值500多萬元,林場職工群眾人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經濟效益可觀。二是項目工程與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在茶園建設中,林場始終將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重要位置,開梯時預留植被隔離帶,同時注重開展人工造林,培育自然森林景觀。去年3月,林場被湖南省環境保護廳批準為“湖南省生態林場”,同年7月,常德市人民政府批準建立“常德市白云山森林公園”,生態效益顯著。三是項目工程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在項目建設中,林場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做到開發建設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電就加到哪里,水就通到哪里,通過水、電、路等基礎建設,改善職工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提高職工群眾的幸福感,社會效益突出。四是項目工程與提高職工群眾科技興茶水平相結合。通過建設科技示范基地,林場職工群眾有機茶生產技術培訓率達到90%以上,科技興茶水平進一步提高,為產業發展儲備了較好技術優勢和人才基礎,去年11月,林場有機茶協會被評為全園優秀有機茶協會,獲中國科協、財政部獎勵表彰。五是項目工程與增強領導班子凝聚力相結合。項目實施過程中,領導班子成員經常下村入戶走訪職工、群眾,調查了解情況,解決實際問題,將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變成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用勤奮務實的工作作風和與職工群眾同甘共苦的精神,與職工群眾打成一片,增強了領導班子的凝聚力,為林場生態環境建設、有機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創造了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