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翠
(山東女子學院,山東濟南250002)
內部控制是所有組織和機構正常運轉的制度基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企業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如何完善、優化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建立高速、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越來越成為大多數企業的重要任務。我國政府也越來越注重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管理,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內部控制的法規政策,使我國在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多數企業已經或正在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但是,許多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存在一些缺陷,特別是內部控制環境薄弱問題,引發了許多不良后果,優化內部控制環境、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已成為當務之急。
內部控制是一個企業為了實現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的控制目標,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制定和實施的一個全員、全面的控制系統。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應當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個相互關聯的要素。
根據系統論的觀點,內部控制環境是指內部控制以外的并對內部控制系統有影響作用的一切系統的總和。我們把這些環境中企業可以控制的部分稱為內部控制的內部環境,企業不可控制的稱為內部控制的外部環境。其中,內部控制的內部環境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內部控制的外部環境則包括經濟環境、政策環境、文化環境、技術環境和行業環境等方面。
1.市場經濟體制不夠健全
市場環境是影響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如果市場經濟體制本身存在缺陷的話,企業就沒有良好的競爭環境,從而缺乏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的動力。而我國目前市場機制還不成熟,所以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政府對市場的有效引導和規范就顯得非常重要。
2.金融市場發育不完善
企業的內部控制與其所處的金融市場緊密相關。例如資本市場直接影響著企業內部控制的利益取向和控制中心選擇,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的結構和運作。而我國的金融市場目前還不夠完善,還存在政府管制過嚴、金融主體缺乏競爭力等問題,有些問題是由我國計劃經濟體制所致,很難立即消除,因而企業內部控制的利益取向和控制中心選擇或受到影響,從而影響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
1.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
按照我國《公司法》的規定,公司治理結構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四個組成部分,公司治理則是指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的權責分配、激勵約束以及權利制衡關系。但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不盡如人意,股權結構單一,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職能無法有效實施,獨立董事缺乏獨立性,公司的治理結構流于形式,責、權、利的劃分形同虛設。
2.企業內部審計流于形式
內部審計是在一個組織內部建立的一種獨立評價活動,其目的在于評價組織控制以確保揭露組織潛在的風險和經濟、高效地實現組織的目標。由于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建立的,所以企業還沒有意識到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大多數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不獨立、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內部審計的功能方面仍不注重事前的預測和事中的控制。
3.人力資源政策失當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是最寶貴的資源,企業之間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的競爭。良好的人力資源政策,注重提高員工素質,將大大改善內部控制的大環境。目前我國企業在人力資源政策上尚存在許多不足,如用人機制不利于人才的流動和發展,報酬及激勵政策不能有效地留住和激勵人才,缺乏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考核和監督機制等。
4.缺乏有效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影響企業內部環境和內部控制效力的精神、意識和理念,它是企業的靈魂。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會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產生重要的影響。而我國目前的現狀是企業文化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往往是傳統文化與西方外來品的雜合,企業文化缺失、企業文化過于理想化、借企業文化推行個人崇拜等問題廣泛存在,企業文化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首先,培育資本市場,完善股權結構。加大資本市場的培育力度,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為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創造優良的外部環境;其次,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政企分開,建立有效的資產管理、運營和監督體系;最后,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明確政府管制的范圍,企業充分用法律武器,為企業實施內部控制提供優良的外部環境。
首先,優化公司股權結構。公司股權的集中與分散程度直接影響著股東大會、董事會的運作,從而影響公司的治理結構。所以,公司股權既要防止過度集中造成“一股獨大”,又要避免過于分散,應當要達到適度的集中以保證股東權益的實現和各股東之間的相互制約。其次,完善董事會制度。合理配置董事會成員,引入外部的獨立董事,對內部人員形成一定的監督制約力;同時,明確董事會與經理層之間的責權利關系,最大限度地維護所有股東的權益。最后,充分發揮監事會的監督作用。一方面,賦予監事會更多的監督職權;另一方面,擴大監事會規模,嚴格監事會人員資格,提高人員素質,以更好地發揮和實現監事會的職能。
首先,要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獨立于管理層,這是內部審計真實有效的基礎;其次,保證審計范圍不受限制,以保障內部審計機構職能的充分發揮;最后,嚴格內審人員資格,不斷提升內審人員素質。同時,內審人員不執行任何業務和管理職能,而只是根據公認的行業審計標準,采用適當的方法開展審計工作,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服務職能。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人力資源應當轉變觀念,重視以人為本。結合企業內外部環境,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所屬人力資源的供需進行預測,制定企業的人力資源規劃,同時,制定適宜的人力資源政策。首先,建立有利于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人力資源機制,使企業既可以吸引外部的人才,又可以培養本企業所需人才;其次,完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制定合適的考核標準作為員工績效評價的依據;第三,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和員工晉升制度,通過物質激勵、榮譽激勵等方式激勵員工奮發圖強,通過科學有效的員工晉升制度使員工有良好的職業目標和規劃;最后,建立完善的補救機制,企業對其各個經營環節都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并對執行期間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溝通解決,實現有效補救,使損失降至最低。
企業文化指企業的氛圍或個性。它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內在動力,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為內部控制的執行創造健康的環境。因此,企業文化建設不僅要注意企業的具體情況,還要考慮企業所處的大環境。首先,以人為本,提高員工素質,加強道德修養建設,培養員工應有的責任感和自律精神。其次,使企業員工在價值觀上達到統一,使企業的員工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行為規范等方面實現統一,對統一的行為標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這種潛移默化所塑造的企業風格,能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推動企業的進步。最后,力爭達到“無為而治”,在建設企業文化時,強調企業成員自發地按照規范和目標行事,使每一個成員的行為都合規,從而達到企業內部控制的整體目標。
內部控制環境是隨著內部控制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具有相對性。企業只有真正重視內部控制環境建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服務職能、建立科學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健全企業文化,夯實內部控制機制執行的基礎,才能充分參與后危機時代的國際市場競爭,實現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1]席酉民.企業外部環境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何紅渠,姚剛.改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思考[J].財會通訊,2002(5).
[3]劉靜,李竹梅.內部控制環境的探討[J].會計研究,2005(2).
[4]楊雄勝.內部控制的管理淵源解析:管理學的視角[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6(4).
[5]鞠雯.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08.
[6]葉麗.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初探[J].理論界,2008(1).
[7]李寧.對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優化的探討[J].會計師,2010(9).
[8]趙迪.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研究[D].蘇州大學,2010.
[9]宋寅虎.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研究——以中普公司為例[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