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慶
對特殊家庭聾生個案的研究報告
● 郭 慶
本課題成員在2009年1月初,對18名對象通過調查走訪、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來研究,確定特殊家庭子女的共同點,經過一個月的研究,發現三年級趙建飛同學很具代表性,于是確定實施個案調查研究。
趙建飛1999年5月3日生,他一歲時不會講話,引起家長的注意,檢查后確診是耳聾。父母為此經常吵架,父親抱怨其母親,認為是母親的原因導致了孩子耳聾,母親承受不住精神壓力,在趙建飛三歲時與他爸爸離異。之后其父親再婚,生下健康弟弟,繼母平時特別偏愛自己親生的孩子,對趙建飛疏于管教。趙建飛爸爸在外面開車,很少有精力管他,對他經常是小錯不管,大錯粗暴地打罵一頓。
趙建飛在學校經常逃學,作業不能完成,成績很差,不自信。經常撒謊,對老師、同學較冷漠,不合群。平時比較懶散,行為有些怪異,常因為一點小事和同學發生沖突,攻擊同學,并有小偷小摸行為。
●逐漸消除逃學、遲到等不良習慣,經過兩個月的教育,基本上能杜絕逃學行為,做到有事請假。
●通過各方面努力,使他樹立信心,有爭取向上的心理,逐漸改變小偷小摸、撒謊等壞習慣。
●能與老師、同學很好相處,有集體觀念,增強耐挫能力。
●消除自卑、孤僻、恐懼與敵對心理,擁有健康的心理品質。
家庭教育(給爸爸的指導)
父親在這個家庭所處的作用非同一般,告訴父親不僅要注意父子之間關系的處理,還要注意處理好孩子和繼母的關系。通過家訪,父親逐漸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決定配合學校搞好孩子教育。
改變粗暴批評方式。針對趙建飛父親粗暴打罵孩子的表現,對他曉之以理: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是要尊嚴的。在訓斥孩子,體現父親的威嚴時,要想到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讓孩子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思想,不能小錯不管,累積成大錯,來一次嚴厲的懲罰,打完后錯誤照犯。教育要時時進行,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要和孩子處于平等的地位,平等交流,讓孩子體會到父親的關愛與家庭的溫暖。遇事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思考出來的選擇,更容易說服自己,指導自己的行為。
端正不正確的教育思想。孩子有殘疾,不能歧視他。不能有生了健全的孩子就可以替代殘疾孩子的思想,不能忽視對趙建飛的教育。父親要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要求父親對趙建飛兄弟二人要一視同仁,甚至要多投入精力在趙建飛身上,畢竟他聽力殘疾,溝通起來是有困難的。另外要注意孩子心理敏感脆弱的一面,搞好家庭關系,主動跟孩子繼母溝通交流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家不要板著臉,注意家庭氛圍的民主和諧,融和家庭關系。
家庭教育(給媽媽的指導)
通過家訪和趙建飛繼母溝通,對她的尬尷處境表示理解。繼母也是通情達理的人,表示后媽難做,對自己的一些不當行為表示愧疚。表示希望能在老師的幫助下改變現狀。
對孩子要公正。對自己的親生孩子不能偏向、溺愛。孩子之間發生矛盾要公平處理,要一碗水端平,自己的言行要讓孩子信服。只有這樣,才能贏取孩子的信任,丈夫的認可。這樣教育才能正確、有效,家庭才能和諧。
跟孩子培養感情。孩子雖然聽不見,但他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對孩子要付出真心,真情是能打動人的。平時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活動。在活動中縮短母子之間的心靈距離,多給孩子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給孩子溫暖的同時也要把握一個度,不要讓孩子認為在討好他,若是孩子出現錯誤時,還要管教。
學校教育
根據研究目標,課題組成員走訪了村委會、鄰居等人,經過了解調查,綜合研究后,學校決定采取正面強化教育。
以情激情,教師關愛。課題組成員明確分工,制定工作計劃,通過文化學習、課外活動、關心生活等方式走近趙建飛,了解他、關心他。給他更多的關愛和幫助。
樹立學習信心。課題組中的任課老師給他制定了詳細的輔導計劃,通過課堂多提醒,課后勤輔導的方式,幫他把以前拉下的課補上,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趙建飛的學習有明顯進步,數學從二、三十分提高到七十多分,語文從四、五十分提高到八十多分。寫字比賽也拿到了二等獎,體會到了進步的喜悅。
課外活動發揮特長。針對他喜歡打乒乓球、下象棋。課題組老師帶他訓練乒乓球,他很高興,訓練很刻苦,進步很快,入選校乒乓球隊。在班級、學校兩級乒乓球比賽中,他都取得優異成績。經過老師的輔導,在學校的象棋比賽中,他也拿到獎項,使他樹起自尊。
生活上關心照顧。趙建飛家庭生活較困難,向學校為他申請貧困生補助,免除他的學雜費。針對他平時有因羨慕同學文具漂亮,偷同學文具行為,運用代幣制幫他改正。如果平時表現好一次,可以得到一顆星星,如作業主動完成,或上課認真聽講,或主動打掃衛生等。積夠十顆星星可以換鋼筆、文具盒、書包等一些學習用品。這種方法既在物質上關照他,又可以對他起到激勵作用,改正他不良行為。
以行導行,朋友牽手。交朋友。課題組教師有意識地精心地設計一些以“交友”為主題的活動,培養趙建飛的交友意識。如經常給他換座位,讓他觀察自己的同桌,總結同桌有哪些優點,在班會課上以“夸夸我的新同桌”的形式匯報給老師和同學們;又如帶他一起設計、制作“交友卡”讓他送給自己喜歡的同學。通過這些活動趙建飛逐漸結交了一些朋友。
朋友牽手。安排他要好的朋友接近他,和他一起上學、放學,一起游戲,一起做作業,一起參加集體活動。防止他獨來獨往,消除他的孤僻,培養他合群。組織“我為朋友做件事”、“我為班級添光彩”等活動,讓他主動為朋友、為班級做事情。強化他關心朋友、關心集體的意識。
通過一年的指導,家長、孩子、老師在觀念、態度、行為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轉變。
教養方式趨向民主,能重視孩子的心理需要,充分與孩子進行溝通,家長的自身素質有了明顯提高,家長認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影響,注意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自愿搜集一些家教知識,改變自己的教養態度和行為方式。
學生自卑、敵對、恐懼心理逐漸消除,逃學、撒謊、小偷小摸等現象基本消失。自信心增強,學習明顯進步。變得懂事、言行舉止文明禮貌,能和同學友好相處,能適應集體生活。
“培養出一個優等生與教育好一個差生同樣重要”的觀念在我校教師隊伍中形成并逐漸鞏固。特殊家庭聾生的教育引起全校教職工的重視。過去對一些行為不良學生的態度過于嚴厲,方法過于簡單、生硬的老師已有了覺悟,開始在“情”上多投入,加深了師生間的真誠感情。
●特殊教育的老師,不僅僅要關注特殊孩子在校教育,還要關注孩子的家庭,了解孩子背后的故事,對特殊家庭要勤走訪,多聯系。用同是教育者的平等身份,和家長溝通、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讓家長明確自己的責任。多為孩子著想,減少家庭特殊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
●老師要加強學習科學理論,掌握科學方法,更新觀念,改變行為,這是教育特殊家庭特殊孩子的重要保證,一名教師只在如何搞好教學上下功夫是不夠的,“教書育人”,育人更重要。對于特殊家庭的聾生,我們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去研究。
●該個案的研究只是一個矯正階段,對于這類學生的教育任務是長期的,時刻不能放松。
●呼吁:天下所有特殊孩子的父母,請多關心您的特殊孩子,積極為他們創造良好條件,使他們健康、幸福地成長。
郭 慶/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陳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