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路
1月14日,享年95歲的劉華清上將在北京逝世,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官兵深感悲痛。劉華清將軍曾任海軍司令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他為中國海軍的現代化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劉華清將軍在建國之初,曾任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的主要領導,是該院的重要創始人之一。追今撫昔,被譽為“海軍軍官搖籃”的大連艦院60多年的光榮發展歷程,傾注著將軍多少關懷和心血啊,它與劉華清將軍結下了特殊的不解之緣——
情系“一海校”
1952年春,奉中央軍委之命,時任西南軍區十軍副政治委員的劉華清,前往大連海軍學校就任副政治委員。大連海軍學校成立于1949年11月22日,是毛主席親自批準成立的新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海軍司令員肖勁光任校長和政委,張學良將軍的胞弟張學思任副校長兼副政委。1953年3月,張學思調任海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劉華清任大連海校副校長兼政治委員,全面主持學校的工作。這時的大連海校已改稱為第一海軍學校,下設第一(指揮)和第二(機械)兩個分校,從此進入了一個以教學為中心,正規化建設的大發展時期。
今天的大連艦院老教員們,回憶起劉華清校長親自率艦出海實習的情景,仍歷歷在目。那是1953年夏天,劉華清親自帶領一、二分校的200多名學員,登上“四明山”號大型坦克登陸艦出海實習。對于從小在山區長大的劉華清來說,這也是他平生第一次出海。在歷時兩個半月的海上實習中,他和學員們一起吃住在登陸艦上。全艦只有艦長的住艙稍微寬敞一些,那里面有許多儀表,以便艦長隨時掌握情況。艦長要把住艙讓給校長住,劉華清謝絕了:“艦長室只能艦長住,這是工作需要?!眲⑷A清一直住在只有3平方米的軍官艙內,艙內有一張一米寬的床鋪,一張小桌、一個小洗臉池和一個小衣柜,連轉身都困難。
航行時,教員講天文航海和地理航海課,劉華清跟著學員們聽,學員操作測定艦位,劉華清跟著操作。他還和學員一起到溫度高達40—50度、悶不透風的機艙實習。登陸艦從蓬萊赴青島的途中,遇到了七八級的大風浪,艦體橫向傾斜達30多度,劉華清也嘔吐不止。但他還是堅持來到廣播室,對著麥克風大聲地鼓勵大家在大風大浪中鍛煉自己,以堅強的毅力征服風浪。30多年后,劉華清當海軍司令員時,仍沒有忘記第一次出海實習的情景,他下決心建造了5000噸級的“鄭和”號遠洋航海訓練艦,又建造了近萬噸級的“世昌”號綜合訓練艦,使海軍學員的海上實習從近海走向遠海大洋,實習條件也得到全面改善。
通科育通才
劉華清就任海軍司令員以來一直強調:作為戰略軍種的海軍建設,關鍵還是人才建設?!敖ㄜ娤冉ㄐ!保爸诬娤戎涡!?,因此,必須首先努力辦好海軍院校,創立名牌學校。在1983年第十次海軍院校會議上,他在全軍率先提出要以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為指導思想,進行教學改革。
1984年,劉華清將軍在認真總結我軍和國外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倡導在大連艦院進行“通科育通才”的教育體制改革,并明確指出,海軍基層指揮軍官的培養要“著重打好基礎,拓寬知識面,增強適應性”。從此,“通科育通才”成為大連艦院教學改革的主題。
大連艦院打破原有專業和學科條塊分割的傳統模式,實行跨系、跨專業、跨學科培養人才的“通科”教育新體制,把涵蓋6個專業的48門課程統一設置確定為政治理論課、共同專業課、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共同軍事課、任職專業課和選修課七大類,用3年半時間對學員進行基礎培訓,用半年時間進行任職培訓。學員畢業后,再用一年時間,由院校協助部隊完成學員見習鍛煉。通科教學,使學員既打牢科學文化基礎,又具有優良的綜合素質和廣博的專業知識;既能勝任第一任職需要,又具有較強的崗位轉換能力和發展潛力,成為專博結合的軍事人才。大連艦院實施這項改革以來,為人民海軍培養了大批新型高素質指揮軍官,榮獲全國和全軍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
劉華清任軍委副主席后,仍一直關注著大連艦院的通科改革。1987年6月,他從《解放軍報》上看到宣傳大連艦院通科育通才的長篇通訊后,興奮地委托秘書打來電話,稱贊文章寫得好,經驗總結得好!
軍校第一旅
大連艦院二號橋頭,矗立著一堵大理石碑墻,上面鐫刻著由軍委副主席劉華清題寫的五個蒼勁的大字——“軍校第一旅”。在大連艦院建立學員旅,統一管訓學員,是1987年劉華清將軍借鑒美國安那玻利斯海軍學院的成功經驗所作出的決定。由此,大連艦院在全軍院校率先改變了學員隊歸專業系管理的傳統體制,實行統一化、艦艇化、條令化管理體制。
筆者在學員旅采訪,猶如登上一艘巨大的“軍艦”:學員宿舍均按軍艦住艙排列,作息信號全部采用艦艇鈴音;學員進課堂、實驗室執行登艦禮儀;學員值日一律按艦規執行;每天清晨,全體學員列隊大操場,如軍艦艦員一樣準時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
每年夏季,學員旅都要組織學員進行舢舨橫渡渤海海峽海上求生訓練,在波峰浪谷之間,學員們練水性、練膽魄、練意志,一條小小的舢舨,就是一個綜合訓練場。每次國慶大閱兵,學員旅的“白色方陣”正步走過天安門廣場,都牽動著世界的目光,振奮國威軍威?!熬毑脚c練人相結合”,學員旅的“千人大方隊”,將全旅千余名學員統一編成一支方陣,高唱軍歌,高擎國旗,浩浩蕩蕩,排山倒海,這種訓練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鋼鐵紀律、嚴謹作風、軍人品格的教育融為一體,產生了耐人尋味的“方隊效應”,被外國駐華武官們稱為“人造航空母艦”!
北京辦奧運,奧組委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那支中外聞名的“千人大方隊”。于是,由大連艦院學員旅1300名學員組成的儀式標兵隊,在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開閉幕式上一展風采,“為國家立了大功”!
“每一名學員的身后,都是一艘軍艦、一支編隊、一個艦隊。寧可淘汰在院校,決不淘汰在戰場!”大連艦院領導者的這句名言,為學員旅嚴格正規的管理教育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海軍軍官搖籃
大連艦院實驗樓廣場,聳立著一座“海軍軍官搖籃”紀念碑。那是院慶45周年之際,軍委劉華清副主席為學院的親筆題詞。在這次院慶前夕,劉華清上將陪同李鵬總理來大連艦院視察,他們在吳勝利院長的陪同下,檢閱了由120名學員組成的儀仗隊,向全院教職員工致以親切慰問。在參觀院史館和模擬訓練中心過程中,劉華清向李鵬總理如數家珍地介紹了大連艦院的情況,他頗有感慨地說:“我對這所學校是有特殊感情的?!彼€指著院長吳勝利說:“這個院長也是我推薦的。軍隊要迎接高新科技戰爭的考驗,需要有領導院校和部隊經驗的干部?!?/p>
大連艦院的教職員工對老校長劉華清也有著特殊感情。在院慶40周年前夕,當學院派出的教授代表當面邀請劉華清參加院慶活動時,雖然他剛擔任軍委領導職務,工作千頭萬緒,但他還是欣然前往。那次院慶盛況空前,蒞臨大連艦院的高級將領和省市級領導就有數十人之多。劉華清上將欣然為大連艦院提詞:“藍色道路從這里起航”,對學院辦學方向和育人之路予以褒揚。
劉華清將軍一貫重視學院的優良傳統和校風建設,把它作為靈魂性工程來抓。他將大連艦院在長期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優良校風,概括為“嚴身、嚴格、圖強、求實”八個字。這八字校風又稱作“一海?!本?。在“一海?!本竦拈L期熏陶下,大連艦院又孕育出享有盛譽的“方永剛精神”、“閱兵精神”“援奧精神”、“鄭和艦精神”、“千人大方隊精神”等,它們是大連艦院文化血脈的傳承,也是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大連艦院人沒有辜負老校長劉華清的殷情厚望,60多年來,學院為海軍培養和輸送了4萬余名軍政指揮軍官和工程技術軍官,涌現出180多名將軍,數千名艦艇長和大批的功臣模范和戰斗英雄,成為名副其實的“海軍軍官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