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梅
(哈爾濱商業大學旅游烹飪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76)
隨著旅游者數量的增加,旅游者行為對景區的影響越來越大,旅游者的負面行為不僅影響旅游經濟效益的增長,也影響了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甚至導致一些旅游景區逐步倒閉,這會對我國旅游景區的環境及發展造成難以挽回的破壞性影響。因此,研究旅游者行為對旅游景區的影響,降低旅游者不規范行為對景區的負面影響,對吸引、培養出更多環境責任感強的旅游者有著重要的意義。
1.旅游者的好奇心。部分外國旅游者初次來中國旅游,感到中國是個神秘的國度,什么都要看,什么都新奇。這類人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只要吃、住、行、游、購、娛滿意,便事事稱心。針對這類的旅游者,旅游景區要努力突出民族特色,開發出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旅游產品,使其對異國文化的好奇心在旅游活動中得到充分的滿足。
2.旅游者的求新心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些游客想親眼看看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市場繁榮、社會安定、政治開放的良好局面。針對抱有這種心理的旅游者,景區在接待時就應盡力舉辦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宣傳、展覽、主題活動,致力于建立一個嶄新的旅游平臺,把改革開放實踐探索中的先進經驗、先進文化提煉展示出來,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營造一個讓旅游者滿意的旅游環境。這讓旅游者在旅游時親眼目睹各地的歷史文化和建設成就,看到或聽到對祖國歷史文明和建設成就的稱頌,都會激發和增強人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從而會加深人們對祖國的熱愛。
3.旅游者的求知心理。進入21世紀,國內旅游者來源日趨廣泛,從工、農、商、學到干部和離退休職工,每年約有3億人次。一些人收入并不很高,但他們以能到達風景名勝游覽點游玩參觀為滿足,游覽一下名山大川,增長見聞,實現夙愿,條件差些、生活苦些都不在乎。所以旅游景區應根據這些人的心理,為其提供經濟實惠的旅游產品及服務,并在旅游途中穿插些有關知識的講解,滿足旅游者的求知心理。
4.旅游者的懷舊心理。華僑和臺、港、澳旅游者,這些人都是炎黃子孫,他們中多數人是來觀光、探親訪友的。他們看到祖國經濟建設飛速發展,城鄉一派新氣象,心中十分快慰。尤其是臺灣游客,由于兩岸隔絕四十多年,臺灣同胞來大陸,處處小心翼翼。對待這些旅游者,旅游景區會做好接待工作,不持偏見、以誠相待,熱情服務,使之感到投身祖國懷抱的溫暖,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這樣便能樹立好的形象,給旅游者留下好的口碑。一些條件富裕、退休后生活在沿海地區的老年人,每年也會因為懷舊回家鄉看看。
1.易發生安全事故。旅游者的好奇心理會隨時間和距離的推移而逐漸變化,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旅游者在到達景區時,其興奮程度和好奇心強度都會達到最高點。在景區經常可以看到旅游者下了汽車后興奮地四處走動并觀望拍照,導致景區入口處一片忙亂的景象。進入景區后,旅游者的好奇心強度隨景觀的變化而變化,呈現出多個小高潮。而游程臨近結束時,往往設置有旅游者購物的場所,旅游者的情緒又被調動起來,從而形成全過程中的一個次高潮。興奮而充滿好奇心的旅游者難以管理,容易引發事故。一般而言,在好奇心強度的波峰和波谷處較易發生事故:在好奇心強度的波峰處旅游者易產生不理智和不文明的行為,對環境和景觀資源造成破壞;在好奇心低谷處,旅游者的體力和注意力較差,易引發安全事故。

圖1 旅游者好奇心理強度變化示意圖
2.傳統習俗商品化。為了迎合一些旅游者的觀看興趣,一些傳統的民間習俗和慶典活動都逐漸被商品化,為了接待旅游者,隨時都會被搬上“舞臺”,活動的內容亦往往被壓縮,次序被顛倒、表演的節奏明顯加快,久而久之,變成了純商業性的娛樂方式,這些活動雖然被保留下來,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失去了其傳統上的意義和價值。
3.傳統工藝商品化。為了滿足旅游者對紀念品的需要,旅游景區的工藝品生產忽視質量,很多粗制濫造的產品充斥市場,這些為了適合旅游者的情趣而生產出來的民族工藝品,使原來富有宗教和禮儀意義的工藝品變成了商品,失去了民族風格,這些產品改變了傳統工藝原來的意義,實際上已不再能表現傳統的風格和制作技藝,這對于那些只圖價廉而不顧質量的購物旅游者來說也許沒有大礙,然而,旅游者誤以為他們所購買的就是反映當地傳統工藝和地方特色的真正藝術品,將它們帶回去向親友或同事們展示,便會嚴重地損害和貶低當地的文化形象、聲譽和價值。
旅游者給旅游景區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回報的同時,也使景區的負面影響更加突出,旅游者行為對旅游景區產生的負面影響,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旅游者、旅游景區在旅游市場中所處的地位,可從調節供給和調節需求兩大方面對旅游者行為進行引導和規范。
1.管理隊列有技巧
當旅游者數量超過了旅游景區接待量時,為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員應組織游客排好相應隊列。根據旅游者和配備的工作人員數量,可將隊列劃分為單列單人型(一隊旅游者配備一名服務人員,以下類推)、單列多人型、多列多人型、多列單人型及綜合隊列等類型。這些類型各有優缺點,旅游景區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排隊方式。改善硬件設施,讓旅游者在比較寬松的環境中排隊等候,變枯燥煩悶的等候為有意義的欣賞過程。需要排隊等候的地方,最好選擇在風景較好的區域,并設置相應的座位和護欄,或者通過墻壁上或兩側的景區宣傳畫、游覽注意事項等把旅游者的等候過程和旅游體驗經歷融合起來。在等待時間較長的地方,可通過電視、輕音樂等分散旅游者的注意力。當然,采取這些方法并不能真正縮短隊伍的長度,只是讓旅游者能夠有耐心等下去而已。從長遠看,隊列管理并不能實際地解決過度擁擠及交通堵塞問題。
2.適時調節景區容量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旅游景區可以采取許多措施來調節景區日旅游者容量,這樣有助于縮短或徹底解決排隊等候的問題。擴大景區日容量的方法包括延長景區開放時間,或一年中增加開放天數;在旅游高峰期開放備用旅游通道,而在需求減少時關閉備用通道;調整景點工作人員,增派工作人員到瓶頸旅游點工作;設置免票人員專用通道等。如桂林樂滿地主題公園就靈活運用開放時間調節園區旅游者容量:在7—8月旅游高峰期,開園時間不變,但閉園時間比平常推遲半小時;平時與周末節假日營業時間相同,但可視園內旅游者數量靈活延后清場時間;如遇重要節假日則另安排開、閉園時間,并以通告為準。對多數的旅游景區,旅游者一般集中在一天中某個時段進入景區。通過加強對旅游景區工作人員知識、技能和服務意識方面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效率,可以使旅游者在較短的時間內分散到各景點。這些有效措施對于許多小型景點,或自然遺產類景區容量彈性化有一定困難。
3.增加投資有效擴大景區容量
從長遠來看,要解決旅游者的過量問題,旅游景區應通過投資建設來增加實際旅游容量,但要盡量避免人工化。擴大容量可通過增設禮品店、旅游活動方式等來實現。另外可通過加大冷點旅游景點的開發、宣傳和引導旅游者的流向來增大旅游景區實際旅游容量。
4.采取定點保護措施
為避免因旅游者踐踏、撫摸、偷盜、亂寫亂刻亂畫引起旅游資源的損耗,可采用定點保護方式予以解決,比如在需要特別保護的地帶利用警示性標牌告訴旅游者。另外旅游景區在旅游高峰期聘用保安及專門服務人員,在遺產類旅游景區也可安排志愿者,在資源易受損耗的地方值勤;在危險地帶或禁止旅游者入內的場所采用拉網、拉繩、種植植物墻阻止。對于文物,定點保護可采用覆蓋、分隔、摹寫等方式。然而,過多地采用定點保護措施也會危及旅游景區的真實性,這一點在遺產類旅游景區中特別突出。
1.用價格進行調節
旅游價格是調節旅游者需求的有效手段,通過價格刺激可以達到減少旅游者對旅游景區負面影響,主要采取價格杠桿來調節旅游者量。旅游景區的擁擠、交通堵塞、植被踐踏、游道擴大化等問題,都與旅游者的數量相關,旅游者數量減少可降低旅游景區的壓力。根據“誰受益、誰償還”的原則,不論是傳統旅游還是生態旅游,旅游者都是旅游景區的真正受益者之一,理應對旅游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負責,旅游景區門票收入應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旅游景區資源破壞后恢復及資源保護。還可以通過提高門票價格等措施籌集資金,用于實現景區更廣泛的戰略目標,如旅游景區的保護及公眾教育。門票價格還是旅游者判斷景區價值的標準,影響其旅游行為。如果旅游者在門票上花費了較多,會形成旅客對景區獨特、原始、壯觀的風貌過高的期望,因此在旅游過程中就有相應的要求。故采用價格刺激時要考慮到公眾的價格接受能力和旅游期望,避免價格變動起到控制游人作用的同時,引起經濟效益下降和旅游者的滿意度下降。在實踐中,可采取旅游淡季低門票策略吸引旅游者,在旅游旺季提高價格控制游人數量,也可以采取對某些類型的旅游者實行特別票價策略,以吸引相關的旅游者。例如,降低票價鼓勵學生旅游,可以促使家庭采取旅游行動。
2.用市場營銷進行調節
市場營銷中除了價格刺激外,營銷組合中的其它因素也可以起到調節旅游者需求的作用。旅游淡季可通過廣告或與其他企業聯合促銷等來提高旅游景區知名度,鼓勵潛在的旅游者采取旅游行動。為減少旅游者對熱點旅游景區產生的壓力,要減少熱點景區的宣傳,并著重宣傳周邊旅游景區用以分流熱點景區的旅游者。此外,可用開發新旅游景區來減少旅游者對脆弱旅游景區的壓力。
3.用教育和講解方式
教育和講解也能減少旅游者對旅游景區產生的負面影響。實踐表明,教育旅游者,讓他們明白某些行為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并告知正確的旅游者行為,鼓勵他們按正確的方式進行旅游,這在旅游過程中及旅游后都會產生一些積極作用。只要讓旅游者明白了某些旅游行為不正確或不恰當的原因,并鼓勵他們采用負責任的旅游行為,他們才會積極響應旅游景區提出的要求,這樣可以減少旅游者帶來的負面影響。教育和講解是解決旅游者負面影響的較為理想的方式。
[1]李燕琴.生態旅游旅游者行為與旅游者管理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8):4-5.
[2]張凌云.旅游者消費行為和旅游消費地區差異的經濟分析[J].旅游學刊,1999(4):18.
[3]余書煒.論旅游者人均支出水平的地區差異[J].旅游學刊,2004(5):20 -21.
[4]李璽.旅游景區管理[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