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
論環境污染侵權中的環境損害 黃錫生,夏梓耀(1-3)
環境污染責任適用范圍辨析——《侵權責任法》第八章解讀之一 鄒 雄,藍華生(1-10)
新中國60年婚姻立法改革述評:基于性別平等的觀察與前瞻 蔣月(2-3)
我國新時期婚姻家庭立法的回顧與展望 吳國平(2-16)
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有關執法協處機制之探討 賴文平(3-3)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開發傳統文化產業的結合路徑 丁麗瑛(3-12)
澳門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賠償制度的分析及評論 何金明(3-18)
論平潭綜合實驗區的立法創新及其制度空間 林建偉,王書娟(4-3)
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的建構模式探析 邢 亮,于靜濤(4-9)
涉臺法律研究
海峽兩岸民商事交往法律適用的實體法路徑研究 張相君(1-16)
臺灣地區“刑事妥速審判法”評介及其啟示 馮喜恒(1-24)
論《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之法律性質與效果 肖 平,曾麗凌(1-30)
海峽西岸經濟區服務貿易法律問題研究 吳美田(1-35)
平潭綜合實驗區“共同管理”主體架構的形成性思考 于靜濤(2-25)
海峽兩岸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展望及法律規制之調整 陳秋榮(2-32)
臺灣地區的死刑變易解析 楊文革(2-38)
從“扁家弊案”管窺臺灣地區法治的多重視界 邱格磊(3-26)
兩岸刑事調查取證合作機制之構建——以《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為制度框架 陳 喆(3-33)
我國臺灣地區文書提出命令制度探討——兼論與日本相關制度比較 包冰鋒(4-16)
兩岸電影著作權原始歸屬制度之比較 羅施福,徐 雁(4-24)
我國臺灣地區土壤污染防治制度評析——兼議對大陸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啟示 潘書宏(4-30)
實體法研究
論控股股東與董事會的權利界分——以國美之爭為視角 劉 斌(1-40)
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本質 李顯冬,楊懷智(1-46)
論我國消費領域中的懲罰性賠償責任——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改為視角 游 鈺(1-53)
我國生態補償立法分析 陳曉勤(1-58)
略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環境法律支持 程章威,林 夷(1-63)
論統一實體國際條約不宜作為準據法 張曉東,董金鑫(1-67)
中國應對WTO反規避談判的立場和策略分析 肖 偉,陳靜穎(1-75)
審慎監管理論基礎在金融危機中的重大更新 郭曉慶,李文軍(1-84)
評美國對人民幣匯率問題可能采取的法律行動——兼及我國的因應之策 陳斌彬(1-90)
性騷擾案件面臨的困惑與立法建議 趙華明,徐曉光(2-48)
論“電子代理”所引發的權利和義務失衡——以銀行自動柜臺機和公交IC卡為例 王新舉(2-56)
論離婚關系中的人身保險問題 何麗新(2-61)
經營者限制消費者自帶消費品入場消費行為的法律分析 王新紅(2-68)
中國海事法律適用法修改的具體建議 屈廣清(2-74)
加拿大反傾銷公共利益調查機制初探 陳立虎,周佳謹(2-86)
論菲利的刑罰效力觀 邱帥萍(2-93)
成文憲法中的宗教信仰自由王秀哲(3-39)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若干問題研究 楊文博(3-47)
防治家庭暴力情況調查報告——以重慶市某區某街道社區為調查對象 陳 葦,姜大偉,石 婷(3-53)
第十二屆全國經濟法前沿理論研討會綜述 劉云亮(3-63)
英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立法及對我國的啟示 陳向聰,滕 凡(3-74)
流動人口在現居住地參加人大代表選舉問題探析 劉 能(4-38)
警察介入家庭暴力之現實困境與破解 李春斌(4-43)
析網絡作品作者身份的認定 楊小蘭(4-47)
試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兼評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陳小慧(4-52)
略論《歐洲專利公約》在澳門適用的問題 劉耀強(4-58)
我國食品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完善探討 葉知年,劉小川(4-65)
醫患糾紛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若干考量 吳曉萍,張永忠(4-72)
共同犯罪中個別人過限責任的類型化分析——基于對過限類型的精細化區分 薛進展,蔡正華(4-77)
高校職務犯罪案件的成因與應對 周 虹(4-84)
國際私法視野下外國法的性質和證明——處于法律和事實之間 董金鑫(4-89)
程序法研究
民事督促起訴制度探析 許志鵬,陳惠濱(1-98)
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權研究——以刑事實體控制為視角 李永升,陳 婕(1-103)
行政糾紛與民事糾紛的糾結與求解 蘇詠梅(1-111)
檢察機關介入民事訴訟的方式和程序 王德新(2-99)
論英美法系專家證人制度對我國的借鑒鄭 顯(2-106)
緩起訴:檢察裁量權的擴張與規制——以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為視角 陳樹斌(3-84)
不動產登記民事與行政交叉案件審理研究 沈永敏(3-92)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檢察實踐——以輕微刑事案件和解制度實證研究為基點 林占發,陳家標(3-98)
論我國刑事辯護律師調查取證權的困局與突圍 賀紅強(4-97)
論涉嫌合同詐騙案件之訴訟方式選擇 林智遠(4-104)
法學理論思考
日常生活互動中的微觀法律——一個關于信念的期待理論 向朝霞(1-115)
侵權法上公平責任的適用:立法與司法的比較研究——對《侵權責任法》第24條之理解 王宗濤(2-113)
論社會救助權成立的基本依據 韓榮和(3-104)
轉型時期司法吸納公民參與的價值及其改進 黎 慈(3-113)
特 稿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009年學術載文及引文計量評價分析 詹仁鋒,黃金鳳(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