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蓉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語篇分析的應用芻議
羅海蓉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本文結合語篇語言學的理論,論述語篇分析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高職;英語閱讀教學;語篇分析;應用
在英語教學中,閱讀不僅是學習者需要掌握的重要語言技能之一,也是學習者獲得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本文擬從語篇語言學的角度探討語篇分析與英語閱讀教學。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基礎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是以精讀為主要手段的閱讀課,同時輔之以少量的聽說課。受教學時數、教師素質、學生水平、大學英語過級考試壓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大學英語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仍延續著傳統的語法翻譯教學法。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授課的程序大致包括詞匯、詞組的解釋、語法結構的操練、疑難句子的翻譯、練習的講解幾個階段。這種教學模式過分強調語言知識的傳授,忽略了文章的主題思想、篇章結構以及學生以語言為工具進行交際的能力培養。結果導致學生從閱讀材料中獲取的信息零散而不完整,對文章的整體結構和語篇含義把握不夠。
英國語言學家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法理論的產生成為語篇分析的一個有力的依據。韓禮德在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一書中明確指出,他構建功能語法的目的是為語篇分析提供一個用來分析任何口頭或書面語篇的理論框架。語篇通常指一系列連續的話斷貨句子構成的語言整體。胡壯麟認為:“語篇分析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語法約束的。在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意義的自然語言,目的是為了通過語言這個媒介實現具體的交際任務或完成一定行為?!庇纱丝梢?,語篇分析是對完整意義的篇章,進行微觀和宏觀的研究。微觀研究是通過剖析詞義、句法及句與句之間的關系來識別語篇銜接的方法。宏觀的研究是通過分析語篇的整體結構來理解它的深刻涵義。語篇教學,就是從語篇分析入手,把語篇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引導學生越過逐詞辨認和對譯階段,直接進入篇章的理解分析。語篇分析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從語篇整體出發理解作者的觀點、意圖,對文章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從教學角度看,語篇的意義就是把一篇課文作為整體,從文章的層次結構和內容上入手,要求學生掌握文章所傳遞的主要信息。語篇分析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是指將語言知識的傳授融于語言實踐活動中,不僅重視語言形式而且重視語言功能,還注重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和相關知識,使學生提高英語整體的應用能力。
高職英語教學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在英語教學中,要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在進一步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側重培養閱讀能力。提高閱讀能力是提高聽說寫的關鍵。通過呢閱讀,擴大了知識,增加了詞匯量,口頭交際與寫作時才能得心應手。高職學生的語篇知識實際上必須與語篇分析能力平行發展,語篇分析是語篇知識的實際運用,語篇知識又是語篇分析的前提。語篇分析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一下四個方面:
(一) 體裁分析。語篇的體裁多種多樣,要弄清語篇模式標志,了解語篇的體裁及框架結構。語篇的體裁分為敘述性、描寫性、議論性、抒情性以及說明性。每一種語篇的內容和語言風格都有一定的獨特性。教師應指導學生把握語篇體裁的獨特性,掌握其一定的可循的規律性。
在體裁方面,教師可以把握重點,進行語篇分析。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是最常見的體裁。講授記敘文時,可以首先讓學生從人名、地名和時間順序著手,再找出與之有關的信息,按照文章中所出現的時間、地點、人物關系以及事件發展過程的順序進行分析。文章所反映的主題一般出現在文章開頭或結尾,有時出現在文章中間.有時文章不直接指明反映的主題。閱讀議論文時,重點應放在論點及論據方面,一篇短文如果有若干個論點,一定要弄清楚主論點以及主次論點之間的辯證關系。說明文不同于議論文,它是對客觀事物的性質、特征、功能等進行介紹,注重的是事實和數據。尤其是科普性說明文,注重客觀地描述,這種文體往往枯燥乏味,要讓學生意識到文章的可讀性才是教學重點。總之,教師需指導學生了解各種語篇文體的獨特性,在此基礎上多加訓練,使學生逐步掌握各種文體的結構和英語書面表達的特點,從整體結構上理清文章的層次,獲得文章所傳達的信息。
(二)概括主題思想、分析文章結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從篇章的組織結構入手。要求學生把握文章的脈絡,理解段落層次之間的關系,弄清作者的寫作方法。英語文章講究使用主題句,語篇是語義單位,主題是語篇的深層段落含義。通常情況下,主題句或中心思想會出現在開頭或結尾部分,但有時也會出現在文章的中間部分。英文的段落結構和中文有所不同。英文常常是以自然段為其語篇的基本單位。一個自然段實際上是一篇微型文章:一個主題句和幾個支持句組成。找段落的主題句能幫助學生迅速抓住作者的思想脈絡、理解作者的意圖,從而提高閱讀速度。
在進行語篇教學時,教師首先應從宏觀上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整體結構,進行段落劃分,識別主題段、發展段和總結段,并歸納大意,使學生能識別語篇主題。其次,段落內部的結構層次分析也不容忽視。教師還應啟發學生識別段落的主題句和支持句,對于沒有直接陳述主題句的段落,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教師要打破傳統以語法翻譯為主的外語教學方法,從文章整體著手,找出文章的主題思想。在具體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段,進而概括出文章的主題思想。
在分析語篇體裁、主題和結構過程中,筆者認為可以開展課堂討論或由學生講解等形式,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并提高其閱讀興趣。
(三)以分析語篇手段,促進深層意義的閱讀理解。銜接和連貫是語篇的兩個重要特征。連貫的語篇應具備適當的銜接成分,符合語義、語用原則,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之間符合邏輯關系。在教學中,深層次的理解語篇需從銜接與連貫入手。教師可以從語篇的重要特征之一銜接入手。對篇章進行表層結構的分析。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通過教師分析、歸納語法詞匯連接標志,學生能夠準確理解語篇內容、推斷作者意圖,對語篇的前后呼應,上下連貫具有感性認識,理解和掌握基礎語言現象所表現的交際功能。
(四)結合語篇,加強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
語言是一個民族思想文化、人文習慣的表現形式。語言的性質要求學生理解和熟悉一些英語國家的人文背景、風土人情、生活習慣及生活方式等。閱讀過程是讀者的文化背景知識與閱讀材料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事實上,制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中西文化的源流傳統不同,儒家倫理文化是漢文化的主流,而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脈。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應引導學生注意英漢語中詞匯層面所蘊涵的文化差異外,還應引導學生關注西方社會中與我們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社會習俗、價值觀念、宗教觀念等。在閱讀教學中,背景知識的提供和分析,有助于學生排除文化障礙,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對閱讀材料作好知識上、心理上、語言上的準備,從而達到深層理解。
綜上所述,語篇分析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是很有效的提高閱讀效果的方法。鑒于學生語言功底和交際能力的差異,教師所采取的方法應因人而異。只要運用得當,長期堅持,將有助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1]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1994.
[2]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4。
[3]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 [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4]趙曉因.論語篇分析與高級英語教學 [J].中美英語教學,2007 (4) .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Based on some discourse and linguistic theories of English language,some tentativ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nglish reading teaching;discourse analysis;appli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uo Hai-rong
(Chengd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Chengdu Sichuan,610041)
H031
A
1008—6772(2011)01—0165—02
2011-1-13
羅海蓉(1976-),女,廣東興寧人,成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從事英語教學及翻譯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