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愛
(周至縣農業機械化學校,陜西 周至 710400)
綠色制造是最近一段時間興起的、為了響應可持續發展理念而提出的概念。Green Manufacture,綠色制造,簡稱GM,其涵義主要是指產品制造應該兼顧質量和環保,即保證產品具有合格的質量、功能以及企業可以承受的成本,與此同時也要綜合考慮環境承受能力和資源利用水平,使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通常包括產品設計、產品制造、產品使用、產品報廢)擁有最高的資源利用水平以及最低的負面環境影響,最終在企業獲得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協調了社會公共利益。
(1)資源節約利用原則。能源緊張是當前世界各國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需要大量的能源作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保障,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完全實現工業的節能化生產,并且環境壓力日益增大。面對不斷增加的能源緊張壓力和環境保護壓力,迫切需要在全社會落實節能減排的生產模式。綠色制造理念的精髓便是節能減排,它能夠在減少資源使用的同時降低工業生產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因此,資源節約利用原則是農機綠色維修的內在要求。
(2)資源最大化利用原則。資源最大化利用是綠色制造的重要內容,是指在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中,應該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充分挖掘資源的最大價值潛力。資源最大化利用原則要求在農機的維修過程中應該發現并充分發揮廢舊農機零部件的使用價值,將沒有使用價值的“廢物”變為具有較高使用價值的可用零部件。通常而言,即便是農業機械的整體已經符合報廢的標準,但是諸如滾動軸承等零部件卻因為設計壽命長于整機壽命,而沒有達到報廢的程度,可以繼續使用。如果對農業機械的所有設備進行報廢處理,則非常可能導致不必要的浪費。因此,在報廢處理方面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區別對待,以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3)保護生態環境原則。目前的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惡化,需要各個領域共同做出努力。保護生態環境原則要求在進行農業機械維修時應該優先選擇能耗水平較低、環境污染能力較小、能夠回收再利用的綠色材料,對于具有較高輻射性、含有毒素、有害于生態環境和人類身體健康的材料,如果可以不使用或者有替代品,則應該放棄使用。保護生態環境原則同時要求農業機械的維修過程應該滿足環境保護要求、符合生態保護標準,盡量不適用或者杜絕使用污染或者破壞環境的生產加工方式。
(1)編制合理有序、層次清晰的農機綠色維修規劃。對廢舊農機具分層、分級確定維修計劃。首先,將廢舊農機具分為完全報廢層和部分報廢層,多數報廢的農機具都屬于部分報廢層;其次,針對農機具產品的特點,根據產品的廢舊程度按質分級,有些可以在產品級修復利用,有些可以在部件級修復利用,有些可以在零件級修復再利用,有些回爐后作為再生原材料循環使用。
(2)積極組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農機綠色維修團隊。實現綠色農機維修的第一要素是建立一支具有綠色意識、懂專業、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強、具有服務精神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對現有的人員定期進行綠色制造意識、制造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培訓,逐步提高綜合業務素質,以確保綠色維修的質量。
(1)積極應用綠色潤滑(Green Lubricator,GL)技術。 可采用常減壓蒸餾-多種镕基精制、廢潤滑油無酸污染再生技術及短程蒸餾技術等新技術,對潤滑油進行處理后再使用可達到節省資源的效果。
(2)積極應用綠色切削加工(Green Cutting Process,GCP)技術。綠色切削是綠色制造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宏觀生態環境和加工現場微觀環境均不造成污染,且所產生的廢棄物在制造鏈的末端能夠被回收再利用或能降解和無害化處理。
(3)積極應用表面工程(Surface Layer Project,SLP)技術。采用電弧噴涂技術,對磨損的部位進行噴涂,然后進行磨削的修復技術,使報廢的零件變廢為寶循環使用。
[1]周松銳,尹英遂,等。短程蒸餾技術在廢潤滑油再生工藝中的應用[J].化工進展,2006,(11):158-159.
[2]白云川.綠色從設計開始——訪重慶大學制造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博導[J].中國制造業信息化,2007,(24):208-209.
[3]季開云,謝建水,王琨.試論我省建立農機報廢更新制度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 江蘇農機化,2007,(4):209-211.
[4]王優強,王純,李世全,劉立濤.綠色潤滑軸承材料應用研究進展[J].煤礦機械,2006,(10):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