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莉,田 姝,劉 聰
(重慶大學機械學院,重慶 400025)
江津位于長江上游、三峽庫區尾端,是渝川黔三省市經濟、旅游的結合點,也是重慶規劃建設的六個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作為江津這個區域性中心大城市的核心區,幾江街道理應成為這個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承接地。轄區內中渝企事業單位30余個。幾江街道為重慶市“50強鄉鎮”,連續十年獲江津市綜合經濟實力“10強”榜首。就如何建設大城市的核心區,個人談一點想法。
把幾江街道建設成為江津大城市的核心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一是區位優勢明顯。幾江是江津市的主城所在地,與德感、支坪、雙福并列入重慶市主城組團規劃,而江津作為重慶主城拓展區的定位已經形成,區位優勢突出,這是重慶市近郊區縣不可比擬的。二是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幾江街道交通網絡發達,基礎設施體系日漸完善。重慶市委市府加大了對以江津為中心的渝西片區的開發力度,“一縱一橫兩循環”的交通網絡初步形成,西南大通道和重慶外環高速路均已開工建設,境內長江上有三座公路大橋連接兩岸(幾江二座、珞璜一座),城市輕軌和城市鐵路也規劃延伸到江津。三是生產要素充足。幾江戶籍人口13.1萬,常住人口18萬人,居住集中,多為城市人口,是江津商貿業、零售業、第三產業發展的“第一推動”。 2005年全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3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2億元,同比增長6%,第二產業總值實現9.3億元,同比增長12%,第三產業總值實現12.49億元,同比增長20.1%。預算內財政收入實現2600萬元;固投實現14.3億元,同比增長10%;入庫稅金實現2.6億元,比去年2.24億元增長16%;社零總額實現18億元,同比增長21.6%;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9300元,比上年增長8.99%,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4684元,比上年增長6.5%。
當然,把幾江建設成為江津區域化大城市真正的核心區,也面臨許多困難,需要我們時刻警醒,盡量規避。
(1)財政緊張,政府投入資金有限,阻礙了幾江成為江津區域性中心大城市核心區的步伐。目前,政府財力與社會發展要求的矛盾仍然比較尖銳,建設資金吃緊,財政能確保的只能是工資的按時發放和社會保障性支出,以及農業、教育、科技等方面的重點支出。所以,要加大對各個重點工程的投資,光靠財政是完全不可能的。
(2)招商引資力度不夠,投資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從大環境而言,投資硬環境不“硬”,軟環境不“軟”的問題仍然存在,基礎設施相對滯后,加之現有路橋收費過多過高,加重了企業的運輸成本,加大了招商引資的難度。從幾江自身而言,受總體規劃的限制,部分外來企業無法入駐,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招商引資工作
(3)轄區內企業發展面臨多種困難。第一,企業發展存在資金短缺,造成生產經營運行困難。如:江津市家用水泵廠年生產能力為15萬臺,目前的實際產量還沒有達到設計生產能力。主要原因是資金周轉困難,不能保證企業的滿負荷生產。第二,企業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不強。我街道企業個數雖多,但普遍存在產品質量低下,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問題。企業在產品研發、質量保證、營銷策略、售后服務和企業規模等方面,還缺乏服務高質量、技術高含量、品牌有信譽的意識。在人員配置上,經營管理人才、科研技術人才、專業技能人才總量偏少,水平不高,素質較低,難以適應經濟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要求。第三,城區小企業搬遷難、生存難。幾江主城區規劃以發展商貿業、旅游業為主,按照“退二進三”的要求,原有工業企業需要遷出。受用地規劃和指標的制約,大企業進園區,小企業進不了,城郊沒有規劃企業用地,企業搬遷和生存十分困難。
(4)城鎮化水平急待提高。如果要把幾江建設成為江津區域性中心大城市核心區,就必須加快幾江城鎮化建設步伐。目前,幾江一大批重點工程相繼建成,所屬的14個社區已基本實現了城鎮化,城區道路、管網等公益設施基本形成,城市功能日趨完善。但是,作為今后大城市的核心區,幾江城鎮化進程顯然遠遠不夠,五舉、高牙、仙池、雙碑4個村的城鎮化進程依然相當緊迫。
(1)明晰發展思路,準確清醒地定位幾江的發展。幾江街道的發展必須依托于江津,江津的發展必須依托于重慶主城?,F在發展的總體趨勢十分明顯:江津在重慶擴展中勢必納入主城體系,承接重慶產業、技術、資金和人才的擴張,幾江街道成為重慶主城的一部分是發展的必然。當前,幾江東部新城、東陽光碼頭、兩條高速公路等重點工程建設,就是幾江擴展城區、納入主城、成為江津核心區最為巨大的動力。
(2)以科學發展觀和創新精神為動力,擴寬產業發展渠道。作為江津市長足發展的一個“小單元”,幾江應在市委市府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要求,從實際出發,敢于創新,敢為人先,大力發展“樓宇工業”、“無煙工業”,促進中央商務圈的形成。在拓寬融資渠道方面,爭取政策,政府財政資金主要投向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鼓勵和引導大量社會資金進入公益性項目建設。在服務第三產業方面,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商貿零售業、餐飲業、服務業,增加就業崗位,拉動幾江地區的經濟發展。
(3)堅持以人為本,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構建和諧幾江?!扒锎髽I,關鍵在人”。人才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重要創造者和傳播者,在機遇與挑戰并存之際,我們應在政策上適當放寬對人才的引進門檻,以“先智”帶動“后智”,提高社會生產者的科學文化水平,為幾江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在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上,應大力響應市委市府的相關政策,把街道企業、“五保戶”、殘疾人、精神病患者的生活保障問題解決好,以和諧優良的社會環境,保障幾江發展的和諧穩定。
未來的幾年里,堅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以仙池村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村”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五舉、高牙、雙碑的特色城郊旅游、特色鄉村經濟,實現城鎮化目標,加大城鄉交流力度,逐步拉近與城區的距離。
[1]胡兆量.中國區域發展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出版社,2000.
[2]郭振淮.經濟區與經濟區劃[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