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華英
(南平市第三中學,福建 南平 353000)
《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當前,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數學課程內容、數學、學習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數學與信息技術的相互促進與緊密結合,深刻地改變了數學的教和學的方式。在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的數學學習環境中,操作、觀察、試驗、猜想、發現等過程變得具體而清晰,嘗試錯誤的成分減少,數學思維的目的性增強,數學推理的邏輯基礎更加穩固,數學思考更具有程序性,這就極大地增加了學生通過自主的、積極的數學思維而成功建構數學概念、解決數學問題的可能性,使教師的教更加輕松,富有感染力,并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實現。信息技術使數學概念、理論及數學問題容易地用數字的、圖形的、符號的、語言的等多種方式表達。學生可以在這些表示法之間進行自由轉換,既可以用計算機或計算器的數據處理分析功能、作圖功能、可視性與動態顯示效果,又可以通過圖形的方法或數值的方法來摸索數學,使得“多重表示與表示的互相轉換”這一重要的學習理論的實現成為實際。信息技術融入數學教學為學生進一步展示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利于創設新穎的教學環境,教學模式將從以教師講授為主轉為以學生動腦動手自主研究、小組學習討論交流為主,信息技術可以把數學課堂轉為“數學實驗室”,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得出結論、使創新精神與能力得到發展。
合理的將信息技術用于模擬情境,能為數學實驗提供科學的平臺,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G.波利亞提出:數學的創新教育,更需要數學實驗、猜想。在數學實驗中,觀察、分析、對比、歸納、建立關系,處理數據、發現規律,而信息技術的應用給數學實驗提供了可能。信息技術的融入有利于創設新穎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可以把數學課堂轉為“數學實驗室”,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通過自己的活動得出結論,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使學生創新精神與能力得到發展。
在上《截一個幾何體》時,首先筆者借助課件創設的生動畫面感染學生,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切學生事先準備好的蘋果進行新課引入 ,讓學生體會生活處處有數學,初步體驗用平面切割一個幾何體可以得到一個平面圖形,切割的方向不同,所得到的圖形不同。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小組合作有助于培養學生團體合作精神,學會交流自己的思維與方法,并從交流中獲益。因此創設動手操作的情境:截正方體:適當地將學生進行分組,4~6人一小組,將課前布置學生準備的材料(六個正方體)用平面進行切割,布置學生完成探究任務一:探究所得截面的形狀。
在這個動手操作情境中,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將探究的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師生共同參與,有的小組可能無法截出四種截面;有的小組可能由于正方體不標準而產生其它的截面;還有的小組可能因為沒有將截面分類匯總而零亂。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鼓勵各小組將作品交流展示,小組合作討論,去偽存真,只有讓學生從成敗體驗中獲取知識,這樣的學習才是積極的、有價值的。這也正體現了“實踐出真知”的至理名言。使學生初步體會合作交流對知識的探究的作用,可以得到了四種不同的截面,此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交流反饋利用多媒體演示進一步增強學生分類匯總的思想,學會收集數據、整理數據。
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通過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合理整合能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果,使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課程內容、數學思想更直觀的呈現、更容易的表達。建立在學生動手操作、合作討論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動畫幫助學生對探究的過程進行整理,更有利于讓學生頭腦中數學經驗上升為數學理論知識。
因此,在解決探究任務一的情況下,思考探究任務二:為什么可以得到不同的截面?
通過設疑,為學生提供啟發性的討論,學生正驚訝出現了多種情況的截面,問題的提出馬上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原來,當平面截正方體三個面時可以得到三角形截面;截正方體四個面時可以得到四邊形截面;五個面時可以得到五邊形截面;六個面時可以得到六邊形截面。進一步體驗截面是因平面與體表面相截而形成的,達到進一步提高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教學目標。而多媒體動畫所具有生動、形象、準確的特點,能夠克服了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產生的誤差,學生在剛才動手操作討論的經驗上,先做再想,不同的截面是怎樣得到的,從剛才無意識的操作上升為有意識的行為:應該如何切割,才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截面。此時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任務三:如何得到你想要的截面?
怎樣才能得到矩形、正方形截面?(體驗空間中的垂直關系。)怎樣得到梯形、平行四邊形截面?(體驗空間中的平行關系。)怎樣得到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截面?(體驗空間中的對稱關系。)
學生先想象探究結論,鼓勵學生用語言描述,發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再用多媒體展示,進一步體驗空間中的平行、垂直、對稱等關系,達到發展空間觀念的教學目標。
利用多媒體演示動畫,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思維能力是數學能力的核心,過分強調形象化不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要恰當地利用動畫演示協助學生思考但并不代替學生思考,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此時提出探究任務四:截面產生的規律是什么?
通過觀察比較,學有所長的學生就會發現:
不同截面產生的原因即可看作是:不同的切割方向產生的結果;點運動產生的結果。此處可以利用數學軟件《超級畫板》容易地展示點的運動,即可看到相應的截面變化,把截面的變化規律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學生立刻就能理解明白。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能讓學生真正領悟到用運動的眼光研究問題,體驗數學內在的奧妙,滲透了量變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探究任務四開發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生潛能,體現的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滿足了他們的探究需求,讓學生體驗創造成功的樂趣。同時讓學生體驗由實際背景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體現數學建模的思想。以上的探究任務,同學們始終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
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注意節奏,避免嘩眾取寵、走馬觀花。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不能為應用而應用,應用其的最佳結合點是適合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的地方,應用其的目標之一就是解決傳統教學遇到難題,彌補傳統教學方式不足之處,使學生更有利地認識數學的本質。如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要根據課堂的需要合理使用課件,不要出現教師在講解課件或教案式課件的怪現象。課件始終應服務于教學而不是教學圍繞著課件。所以,該使用的時候使用,不該使用時不用,避免教師急于向學生展示自己高超的制作技巧,一下子把課件從頭到尾演示給學生,一堂課下來,學生只感到欽佩,而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
因此,本節課首先創設出適合學生動手操作的活動情景,并在全班面前展示他們的成果,鼓勵他們描述形成性過程,以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和語言表達能力;再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回顧操作過程,啟發學生對關鍵步驟的思考,既突破難點又增強空間觀念;然后,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平等的交流和給學生恰到好處的點撥。最后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力求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師生、生生合作交流中,發現規律的過程中,鍛煉能力、學習新知。以上的四個探究任務,同學們始終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知。
中學數學新課程的教學正在將變革學習方式、倡導探究性學習放在突出地位,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加速這一變革的實現,在培養學生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在教學中,每一位數學教師要通過教學實踐不斷積累經驗,探索更多的策略,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馬迎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數學課堂質量[J].內江科技,2010,(8).
[2]麻庭富,胡群華.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應用[J].科學咨詢,2009,(24).
[3]武建春.淺談數學學科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12).
[4]孫昌彬.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科學與財富,2010,(1).
[5]石士軍.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劍南文學,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