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維金
(江蘇省洪澤縣東雙溝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 洪澤 223100)
(1)小麥凍害后的癥狀。小麥凍害可分為緊張凍害和平常凍害兩種。緊張凍害一般發生在拔節期或即將拔節的時候,生長點不透明,麥苗萎縮變形,逐漸失水凋謝,并漸漸死亡。在一株小麥中,主莖和年夜分蘗的發育進程比小分蘗早,進步入拔節期后,主莖和年夜分蘗簡單蒙受凍害。在小麥蒙受緊張凍害后及時采用肥水促進的辦法,這些小麥還可以抽穗,但是穗小粒輕,成為不完善粒,嚴重影響產量。而平常凍害常常產生在拔節的麥田,表現為葉片受凍,黃白凋謝,主莖和分蘗凍死,對小麥產量影響也很大。
(2)有氣候原因。近年來的暖冬現象影響小麥在越冬初期的生長,平均溫度也較常年偏高,通常在2℃~3℃左右,由于受暖冬氣候的影響,使小麥生長發育進程加快,也就提前了拔節期,因而抗凍性變弱。而在越冬期間過后溫度驟降,低溫又持續低溫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種溫度偏高又連續的低溫氣候使小麥抗寒熬煉的能力降低。
(3)有耕耘原因。在洪澤縣廣大農村,大部分農民為了早點外出打工,于是早早把小麥播種完。播種時泥土水分富裕氣溫適宜,使小麥旺長,造成小麥冬前拔節,有機物積聚裁減,抗寒能力下降。遇到凍害時,部分農民為搶 墑播種,將整塊地粗放,造成麥苗落土較深,容易形成弱苗;麥苗本質差,冷溫易侵吞土下,凍傷根系;加上覆土不勻,極易使露籽苗易受凍害。另外,三溝不配套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由于三溝排水不暢,積水使田間產生冰凍,從而使小麥產生凍害。
(4)有施肥因素。有些農民在種植時就過多依靠化肥,有的干脆圖省事在小麥播種時就將氮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這樣就造成小麥在冬前旺長,很容易產生凍害現象。那些冬前缺肥的田塊,開始幼苗就黃瘦,葉片也很小,發育遲鈍,積聚的糖分很少,經不住嚴寒,氣溫驟降時極易受凍害。
(5)有田間管理問題。由于農外出打工等種種因素,常常對種下地的小麥疏于田間管理。也有一些農民匆匆從外地打工趕回來,在小麥剛種下地后就倉促地離家而去,致使小麥在生長進程中缺少田間管理,麥田極易受旱受澇,有些麥苗旺長也不能及時處理,也為后來的小麥凍害埋下了隱患。
(1)掌握凍害時間。小麥凍害是指冬季凍害、春霜凍害和低溫冷害三種情形,一般發生在冬季,但發生在2、3月份的春霜凍對小麥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所以,掌握凍害發生的時間以采取不同措施以防止凍害。
(2)提高播種的質量。小麥在播種前就要施肥60.0~67.5t/hm2、尿素 300~375kg/hm2、磷肥 600~900kg/hm2,這些肥料隨耕時墊底。地干時澆好底水,做到精細整地。其次,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精選過篩;其次是要進行種子抽芽試驗,以確保種子的抽芽率,一般不低于95%;還要進行藥劑拌種、浸種等處理。最后小麥播種要當令、適量、適深。
(3)加強田間管理。要加強小麥的田間管理,控制旺苗生長促弱苗,才能安定越冬。對那些已呈現旺長趨勢的麥苗,用噴施植物生長延緩劑的辦法,以延緩麥苗的生長。對于那些晚播的小弱苗,以及獨腳苗和藥害苗等,包括底肥不足的麥田,可在越冬前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50~225kghm2,以抑制旺長的麥苗。
(4)適時運用冬灌。冬灌是預防小麥冬季凍害的有效辦法之一,并且可使小麥在春季生長中蓄足水分,有利于春用的目的。冬灌可形成良好的水土環境,保持泥土的熱容量,同時可以彌合土縫。要注意的是冬灌要以氣溫在4℃時澆水時比較適宜,而低于4℃時冬灌就有產生凍害的可能。
(1)要加強對三類苗的管理。如果產生凍害麥田后就不能改種其他作物。在一株小麥中要加強對三類苗管理,對三類苗的管理應抓住未封凍的有利時機,促進根系生長。要及時劃鋤松土,以提高地溫。對于晚茬麥田,一般不需要澆冬水,以免降低地溫;對于底墑較差的晚茬麥,應選晴天澆冬水,對底肥不足的麥田可適量施些化肥。
(2)要及時澆些越冬水。及時澆好冬水有利于沉實土壤,以保證麥苗安全越冬,有利于麥田貯存水分,為下年早春小麥返青提供良好的準備,以爭取管理上的主動權。因此,有條件澆水的地方,應適時澆好越冬水,淮北麥區在11月底或12月初為適宜澆冬水的時間。對底施氮、磷化肥不足的地塊,或缺苗、苗勢弱的地塊,或缺肥地塊,要結合澆冬水適量追施氮、磷化肥。
(3)對越冬前旺苗的管理。我們對旺苗的管理應以控為主。先是鎮壓,在封凍前可用石滾或機械進行鎮壓,以控制地上部生長和過多分蘗發生。鎮壓次數視苗情而定,一般旺苗田可鎮壓1~2次。二是深鋤斷根,對于過旺麥田,除鎮壓外,可在冬前每畝總莖數達到60萬以上時進行深鋤斷根,其深度在10厘米左右,完成后要耬平壓實土壤,以防止透風再次遭受凍害侵入。
(4)及時進行田間管理。要適時劃鋤,及時滅草。這是田間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冬前要劃鋤,既可以保墑提墑,又可消滅雜草。因此,當小麥冬前遇雨后,或因冬灌以及其他原因造成土壤板結時,就要對各類麥田應及時進行劃鋤,以破除板結土壤,以保證根系和幼苗健康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