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底,我的學校貴州省惠水縣第四中學組織了一次公益活動,各班團支部書記、學生會代表一起去惠水縣福利院做一天的義工,這也是我的第一次義工生活。
我和我所有的美
福利院倚山傍河,坐落在半山腰上。秋日的午后,陽光洋溢著整個院落,十分靜謐祥和。院側則是肅穆的“烈士陵園”,在蒼松勁竹的山巒中,陵園略顯哀涼。一道圍墻和孤零的鐵門分了開溫馨恬美和熱血蒼涼這樣兩個不同的世界。
福利院坐西向東,似一觀景平臺。可俯瞰小城,可細聞涓涓流水,可聆聽風聲鳥鳴,可欣享農田花草,可暢吸清新空氣,可小談家常話語……適宜的光照確保了孩子們和老人們的健康。
我不是第一次來到這里了,但以前每次都是順便路過,只有這一次將心留在了這里。對于來這樣的地方,我總是有幾分猶豫,但今天我的心情卻坦然如這陽光般舒適。
“浩哥,今天真是太激動了,真不知道到那兒了該怎么辦!”同來的小毛說。小毛平日里愛說愛笑,瘋丫頭似的。現在經她這么一說,我的心也怦怦地跳個不停。“看,就在那兒了!”一名同學喊了一聲,大家朝她手指的方向望去,福利院的大門遠遠地矗立在那兒,我們不覺加快了腳步。
我和我所有的愛
為了能留下一些紀念,學校還特地發了一頂黃色的帽子。大家都穿著校服,顯得隊伍十分整齊。我們的隊伍迎著溫暖燦爛的秋日,滿懷著激情走過寬敞平坦的柏油馬路,踏過阡陌縱橫的鄉徑,帶著準備捐助給福利院的愛心款1000元, 3個奶油大蛋糕、兩箱酸奶等愛心禮物,懷著雀躍的心情到達了福利院。
福利院的院長是一位四十多歲的阿姨,她的臉紅撲撲的,讓我感到一種樸實的淳美。但今天院長不能帶我們好好了解這兒了,她激動中有著失落,對我們道了歉后,上了車匆匆離開,消失在了河與山蜿蜒相交的拐彎處。阿凱望著她離開的身影小聲說:“嗯,好像是去辦公務吧,或許又有一個可憐的嬰孩被遺棄在路邊了……”
這里的“媽媽”們都有一種樸實、真情、溫和的美。這樣的美映到那些孤兒的眼中,也真誠地流過我瞳孔棕黑的薄膜。暖暖的情感融化了他們與孤獨之間的隔層和襁褓中的寂寞。一位在福利院工作的人員向我們介紹說:“這里的孩子被分成幾組,我們這幾個姐妹就一人帶一組,也就是說,當一組的媽媽。”
本以為去福利院做義工就像到農田里犁地一般辛苦,可到了這里之后,我的心弦不禁略有觸動。這里的環境、條件十分完善,設施、設備一應俱全,甚至很多方面還超過了我認為已經足夠好的校園。院內的青草翠綠得像上了一層釉,在陽光下閃亮飽滿。一股溫情暖過我的腳尖,我的背——越來越多的人們正關注著公益事業、關注著這些可憐的受傷的心靈。
不知從哪里來的激情讓懶散的我們活力四射,大家都開始用心清理著福利院的院舍。嬰兒房內,平時桀驁不馴的同學也流露出“款款深情”,摟著小孩子們笑啊、逗啊,看他們粉嘟嘟的臉上撅起可愛的小嘴。屋外有年邁的老人沐浴在暖陽中,敞開心扉和我們這群不諳世事的中學生傾訴他們的年少、他們的輝煌、他們的愛以及他們的悲哀……
走進嬰兒房內,小班同學抱起一個剛剛睡醒的寶寶,激動得滿臉通紅,我都是第一次看她笑得如此開心。我和大多數同學來到樓梯間,幾位同學都忙碌得一頭大汗。不知今天怎么了,大家都那么勤快,看到哪兒臟就清潔哪兒。不像以往那樣,不僅難“請”,還不斷有嘮嘮叨叨的怨言,我想這就是愛心的力量吧。
來這兒之前,我們用愛心攢在一塊兒,訂了幾個大大的奶油蛋糕,還買了許多牛奶,準備為福利院的孩子和老人們開一個派對,獻上“愛”的歌,用真誠的祝福給孩子們帶來生日晚會般的快樂。雖然年幼的孩子們不懂這個世界,但懵懂的他們卻用充滿快樂的心無憂無慮地接受著來自世界的愛和眷顧。
帶隊的宋老師和楊老師組織我們分成幾組,分別向老人們和孩子們送上大家的祝福。頓時場面喧鬧起來,我們搶著說起適當而又別具一格的祝福語。擅長歌唱舞蹈的同學也都大方地獻上自己的拿手本領。吃蛋糕的時候,小朋友們顯得有些“驚慌失措”,也許是第一次被我們這些“大孩子”喂吧。我想并不是今天的奶油蛋糕多么甜,多么好吃,只是比往日多了一份溫暖吧!
夕陽的余暉更加金燦,在要離別的時候,我看到了讓自己百感交集的一幕——一群大大小小的學齡少年瘋跑進了院里,好像這兒就是他們的家一樣。當我問起他們時,笑逐顏開的“媽媽”們顯得有些窘迫,支吾著回答:“他們……也是來獻愛心的……”但我看得出,他們哪里是被寵溺著長大的孩子?從他們歡樂的眉眼中,我仍然能看到一絲孤獨和悲傷,這不禁讓我放下揚起弧度的嘴角。我想他們也是孤兒吧?也許是不想讓他們受到外人的憐憫和嘲笑,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他們也是來做義工的。
在我們表演節目的時候,一個短發的胖胖的青年女子來到了嬰兒活動室,看著一個個嬰兒不知道說著什么,手里還帶了一些東西。而年幼的孩子們什么也聽不懂,只是望著她。她紅著眼眶到陽臺忙碌了一會后,又進來與孩子告別,許久才離去。像這樣的幫扶活動,福利院里經常會有,真希望以后能越來越多,幫到更多的孩子。
我和我的深思
我突然想到我的一個同學,不知為什么,我覺得他很偉大。
和他熟悉是在初二的時候。那時他坐在我前桌,整天都開開心心的。有一天中午放學,我問他怎么不回家吃飯。他的笑臉少見地凝固了,沉默了一會兒才說:“我沒媽。”后來從一些同學那里得知,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丟下他遠走他鄉,所以他一直和奶奶生活。當時我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說錯了話。但是他似乎很快就忘記了我所說的話,依然很強勢、開朗,而且成績也一直不錯。
他的身影和眼前這些奔跑的孩子們的身影不覺重合起來,這讓我有些難堪。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的關愛從小就沒間斷過,所以面對那些幼年不幸的孩子,我總是又自豪又難過,不敢在他們面前炫耀自己的生活有多么的甜蜜,我深知這也許會刺痛他們的心靈。親情對于像我這樣的人來說并不多么稀奇,可是對許許多多的同齡人來說卻可望而不可及。他們的心上空曠著親情的凹痕,人生有著難以磨滅的遺憾。
我和我的雛菊陽光
河水金波粼粼,山巒的影子越拉越長,長到模糊直至消失。歸途小徑上一壁丘石的縫隙處,忽然出現幾株挺立的野山菊。沒有人們的精心照顧,但它們卻依然那么生機勃勃;沒有溫室大棚的呵護,卻不妨礙它們開得淡雅美麗。是啊,它接受著上天的甘露和沃土的滋養,有著屬于自己的動人豐姿,并不比花博會里的盆栽金菊遜色。
我的第一次義工生活美好而倉促,沒有留下腳印,也帶不走云彩。也許這樣的勞動生活只是形形色色慈善生活中省略號里的一個點,但是對于我來說卻意義非凡,是我生活中升華的彩虹!
小作者簡介:
文浩,“90后”小作家。現就讀于貴州省惠水縣第四中學,2009年惠水縣“漣江驕傲人物”提名人物。曾主演電影短片《田嫂做導演》并獲得紐約國際短片電影節優異獎。惠水縣第十六次共青團代表大會代表,縣優秀主持人、播音員、通訊員、志愿者。作品常見于《新作文》、《作文評點報》、《中學生博覽》等。
文浩的新浪博客 http://bolg.sina.com.cn/wen95111
文浩的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wen95111
#1050833;編輯:苗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