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以永遠能和人民親近,是因為我曾用我的詩歌,喚起人們的善心。在這殘酷的世紀,我歌頌過自由,并還為那些沒落了的人們,祈求過憐憫同情。”1959年北京某單位的“五四”青年節聯歡會上,他正聲情并茂地朗誦普希金著名詩篇《紀念碑》。
聯歡會后的交誼舞會上,他邀請她跳了一支華爾茲,邊跳邊聊,話題總是圍繞著普希金。她說:“你的朗誦那么動人,你一定很喜歡普希金的詩。”他笑答:“普希金全部生命的歷程,始終站在當時前進社會和道德理想的水準上,他的詩歌充滿著內涵的,正像水晶里充滿著太陽光。所以,我是他的崇拜者。”根據她的要求,第二天他就將精裝版的《普希金文集》送給她閱讀。此后,通過交流讀詩的心得體會,他們成了一對戀人。
他們的每次約會都將談詩、朗誦視為享受。中山公園音樂茶座,他們一邊欣賞輕音樂一邊輕聲朗誦普希金《皇村中的回憶》;北海公園,他們劃著小船蕩漾在湖面上,不由自主地朗誦起普希金的《致大海》。
1960年他們訂婚了,并在北京麗影照相館拍了訂婚照。1961年他們在北京結婚。
1965年,他們調回南京工作,在隨后漫長的生活中,遇到工作壓力、生活煩惱、病痛困擾時,他們總會用普希金《假若生活欺騙了你》的詩句相互撫慰。即使他們之間發生矛盾,也從不針鋒相對,化解矛盾后感情反而更深。
一天,一位老同事的小孫子想看《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她便把珍藏的《普希金文集》借給其閱讀。他得知后火冒三丈,大聲吼道:“你不通過我就把書借給小孩子看,萬一丟了、破了,或者弄臟了怎么辦?”“怎么辦?重買一本唄。”“這書是我們愛情和婚姻的見證,能用錢買得來嗎?”一氣之下,他把手上的茶杯重重地砸在地上。見此情景,她選擇回避,出門散步去了。
第二天老同事來還書,說怕小孫子把書弄壞,就把需要的章節復印了下來。客人剛走,她將書遞給他,他左手接著書,右手搭在她的肩上問:“昨天我發脾氣,你生我的氣了吧?”她笑,“一點都不!這是愛的脾氣,說明你很在意我們的愛。”他們都理解,珍惜這本書就是珍惜這份愛,他們只愿在愛中慢慢變老。
而今真的老了,今年就是他們結婚50周年金婚之慶,晚輩們為他們籌備了別具一格的燭光晚宴。席間,他情不自禁地朗誦起普希金的《給凱恩》:“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眼前出現了你,有如曇花一現的幻影,有如純潔之美的精靈 ……”
(編輯李婉莉njlw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