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單乳家族”——家族里的女性都患上了乳腺癌。但她們熱愛自然,頑強生活。力爭每一天都過得充實。她們生活在猶他州鹽湖城附近,那兒曾經是美國的核試驗基地。
患病中的母親把大自然當做心靈的慰藉,她說,“當我與自然獨處時,我找到了內心的平靜與安寧。”作為女兒的作者也是熱愛自然的博物學家,她陪伴母親走過了人生最后的階段。每當絕望憂愁時,她會去大鹽湖觀鳥,露營,徒步。她目睹了天災與人禍中大鹽湖的水漲水落,以及由此給棲居的鳥類們帶來的生態失衡——人類也由此失衡。
特別感慨書中女性們對人生的解讀。她們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希望找出生存更美好與積極的意義,并為此奮斗著。母親豁達地說,“我們每個人都得面對自己的西伯利亞。我們必須與內心的孤獨無助和平共處。沒人能解救我們。我的癌癥就是我的西伯利亞。”
我覺得好可惜。我的母親也是患癌癥去世的。在那段時光,我們甚至不敢告訴她真實病情。我們不敢正視殘酷的現實,整日沉浸在病痛的療治與憂傷之中,沒有再繼續有質量的生活。我多么后悔沒能從心靈上好好慰藉母親和自己。書中那勇敢的母親說,死亡并不是我們的敵人,真正的敵人是總生活在對死亡的恐懼之中。是的,可是,有勇氣面對死亡,需要多么強悍的內心啊。
《心靈的慰藉——一部非同尋常的地域與家族史》是作者獻給母親,也是送給自己的書。本書也是一部描述生存在大鹽湖的鳥類與人類如何應對自然災害的書,一部癌癥晚期病人及其親屬如何應對生與死的考驗的記錄。當個人的不幸降臨時,應該怎樣面對現實?我們能從自然中獲取啟示與慰藉嗎?如果能,我們的精神世界,一定能得到清潔、靜謐與升華。
看了這樣一本治愈系的書,我有了新的寄托。我記得書中那位79歲的祖母早晨4點鐘起來,為的是去看76年出現一次的哈雷彗星。“那是一個多么美妙的早晨,看著光緩緩出現在東方——色彩瞬息萬變;日出時是桃紅色和粉紅色、深紫色、藍色和灰色——我不是去看哈雷彗星的,大地及天空的魅力使我不虛此行。”
我們心靈的良藥,應該是世間萬物,是森林、星空、大地、沙漠、大海,一切洪荒宇宙,超越人類幾億年、陪伴人類地老天荒的大自然。無論我們能活多久,無論我們在什么樣的年齡段,都不應該放棄體會大自然震撼人心的魅力的機會。我們的先賢也說,“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任世間紛紛擾擾,比起蒼穹與海洋,我們是塵間一介沙礫——這樣一想,就知道淡定的意義了。
(編輯趙瑩zhaoyingno.1@163.com)